2020(9):1241-1244.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1 CSTR:
摘要:近年来,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易于修饰的孔道结构,在卫生分析和抗菌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对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在卫生分析和抗菌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2020(9):1245-1251.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2 CSTR:
摘要: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母源性肥胖导致的卵巢功能异常的干预作用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建立一种高脂饮食的雌性肥胖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注射雷帕霉素的处理组和注射PBS的对照组,24周后统计其排卵数目,收集卵母细胞进行纺锤体免疫荧光染色,以评估雷帕霉素对肥胖小鼠排卵功能及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RT-qPCR分析检测卵巢相关基因在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处理的肥胖小鼠体重下降,其卵巢磷酸化核糖体蛋白(phosphorylated ribosomal protein 6,P-rps6)和磷酸化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4E binding protein 1,P-4EBP1)的表达明显降低,且超排的卵母细胞数目与对照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卵母细胞纺锤体染色结果显示卵母细胞质量无明显差异;处理后的卵巢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血清中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都无明显变化。结论:雷帕霉素有改善排卵功能的趋势,尚未发现对卵母细胞质量有明显影响,为未来研究雷帕霉素对肥胖女性生育力的影响提供了实验基础。
2020(9):1252-1262.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3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向下丘脑神经祖细胞分化,并以此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雄激素对下丘脑神经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鉴定hESC细胞株CCRM22,体外诱导CCRM22向下丘脑神经祖细胞分化,对其进行初步的细胞生物学鉴定;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10-8mol/L、1×10-7mol/L睾酮(以无水乙醇为助溶剂对照),收集不同分化时期细胞,比较分化效率;利用RT-qPCR、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鉴定分化细胞,并检测生殖功能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CCRM22分化为下丘脑神经祖细胞的效率超过85%,但睾酮处理降低其分化效率;分化细胞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NESTIN以及下丘脑神经祖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KX2.1,同时表达KISS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且AR的表达水平与睾酮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成功诱导hESC分化形成下丘脑神经祖细胞,高浓度睾酮处理抑制hESC向下丘脑神经祖细胞分化,该细胞模型可应用于后续体外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孕早期高雄激素环境对后代下丘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2020(9):1263-1268.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4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研究小RNA 2’-O-甲基转移酶Henmt1在小鼠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技术,构建Henmt1基因突变小鼠,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等技术对小鼠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Henmt1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生育力测试结果提示Henmt1基因突变雄鼠不育;Henmt1基因突变导致雄性小鼠精子发生阻滞;突变小鼠睾丸中逆转座子元件LINE1表达上调。结论:Henmt1对雄性小鼠精子发生有重要调控作用。
2020(9):1269-1274.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5 CSTR:
摘要:目的:探究DNAJB8[DnaJ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HSP40) member B8]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小鼠各脏器、不同发育时期睾丸组织以及不同生精细胞DNAJB8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DNAJB8在生精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DNAJB8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从小鼠出生后21 d(P21)即圆形精子阶段开始DNAJB8 mRNA保持较高的表达,而DNAJB8蛋白在精子变形晚期出生后35 d(P35)才开始表达。DNAJB8蛋白主要定位在晚期精子细胞及精子鞭毛中段。结论:DNAJB8可能参与小鼠精子变形晚期的发育过程。
2020(9):1275-1280.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6 CSTR:
摘要:目的:为了检测CRISPR/Cas9系统的潜在脱靶效应,分别利用野生型Cas9和切口酶Cas9-D10A构建了RNA甲基转移酶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两种策略得到的F0小鼠进行脱靶分析,以比较两种敲除策略的特异性。方法:针对Nsun5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1对sgRNA,将野生型Cas9 mRNA和切口酶Cas9-D10A mRNA分别同这对sgRNA混合后注入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中,实现靶基因敲除,比较两种Cas9得到的F0代敲除小鼠的脱靶效应。结果:利用CRISPR/Cas9和Cas9-D10A成功建立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两种Cas9得到的F0代突变小鼠进行潜在脱靶位点分析,均未检测到脱靶位点的存在。结论:两种策略都成功构建了不含脱靶位点的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Nsun5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王天明,曾华沙,王 盈,杨海元,姚 俊,鲁雅洁,魏钦俊,曹 新,戴一凡
2020(9):1281-1288.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7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氧化固醇结合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基因缺陷型巴马小型猪肥胖相关的表型特征和可能机制。方法:将3月龄野生型(wild type,WT)和OSBPL2缺陷型(mutant type,MT)巴马小型猪饲喂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喂食9个月后检测体重、皮下脂肪厚度,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电镜观察肝脏组织亚细胞结构,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脏脂肪合成分化相关基因的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4(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及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coenzyme A oxidase 1,ACOX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HFD组体重、皮下脂肪厚度明显高于WT-HFD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MT-HFD组脂肪细胞显著增大(P<0.001);MT-HFD组肝脏脂肪空泡变性明显多于WT-HFD组。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MT-HFD组肝组织中FABP4蛋白含量明显增加,ACOX1蛋白明显减少;电镜结果显示MT-HFD组肝脏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长度变短。结论:OSBPL2缺陷引起巴马小型猪肥胖相关表型特征,可能与抑制脂肪酸β-氧化、影响能量代谢平衡及促进脂肪分化有关。
钱 俊,唐诗佳,胡 克,徐雪琴,史 凡,封一苇,杜纯月,章非敏
2020(9):1289-1296.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8 CSTR: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细胞外基质力学表征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在不同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上接种两种口腔鳞癌细胞CAL27和HSC3,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免疫荧光观察层黏连蛋白β2(laminin β2,LAMB2)、Ⅵ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Ⅵ α1,COL6A1)以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CDH1)的表达定位以及表达水平;使用qPCR检测细胞多能性指标(SOX2、NANOG)、LAMB2、COL6A1、CDH1、整合素α6β4的亚基α6(integrin α6,ITGA6)和亚基β4(integrin β4,ITGB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会改变口腔鳞癌细胞的黏附性,高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会增加细胞黏附效率。使用高力学性能水凝胶进行细胞培养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培养板培养的表型相似。在低力学性能水凝胶的作用下,CAL27细胞会形成紧密肿瘤细胞球,而HSC3细胞则会形成不紧密的细胞团块。使用低力学性能水凝胶进行细胞培养时,两种细胞中LAMB2和COL6A1都会高表达,并且LAMB2在细胞上的受体整合素α6β4表达也会增高。细胞多能性指标(SOX2、NANOG)和CDH1在CAL27细胞中会随水凝胶力学性能增加而降低,而HSC3细胞则相反。结论:细胞外基质的力学性能可以调节细胞黏附效率、细胞外基质合成、肿瘤细胞多能性和细胞间黏合等多种生物学行为。细胞外基质的力学性能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差异还与细胞系有关。
2020(9):1297-1301. DOI: 10.7655/NYDXBNS20200909 CSTR:
摘要:目的: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Trio在骨改建过程中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re-loxp系统培育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Micro-CT扫描小鼠股骨,股骨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使用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观测Trio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Trio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小,Micro-CT显示骨密度及相关参数升高。组织学染色表明基因敲除小鼠股骨的骨量增加,破骨细胞变少。体外实验中,Trio基因敲除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rio敲除后,小鼠骨量增加,破骨细胞的分化受到抑制。
2020(9):1302-1306.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0 CSTR:
摘要: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观测microRNA-1(miR-1)对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NCC)和颅面发育的影响。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敲除斑马鱼miR-1,观察其神经嵴衍生物的表型。原位杂交检测NCC诱导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等检验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基因敲除组斑马鱼下颌骨严重萎缩,色素细胞延迟出现。原位杂交显示,受精后24 h,tfap2a、dlx3b、ngn1和snailb表达下降。qRT-PCR结果证明miR-1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miR-1参与NCC的调控进而影响颅面发育,其可能通过凋亡相关通路而发挥作用。
袁小婕,区嘉欣,徐 蕖,杨 蕾,洪 琴,尤梁惠,童梅玲,池 霞
2020(9):1307-1312.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amin A,VA)对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acid,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对孕12.5 d Wistar大鼠进行单次腹腔注射,注射物分别为VPA(60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将出生雄性子鼠分为3组:对照组(VPA组,n=11)、维生素A治疗组(VPA+VA组,n=12)以及生理盐水组(SAL组,n=11)。从生后第7天开始对VPA+VA组大鼠以50 000 U/2.5 kg剂量的VA(豆油溶解)灌胃,其余两组予以等量的豆油灌胃,持续7 d。3组大鼠在生后第21天和第49天时进行眶静脉采血,比较3组血清VA浓度变化;3组大鼠生后第35天开始按序进行开场实验、三室实验、埋珠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比较3组的行为表现。结果:与SAL组相比,VPA组重复刻板行为增加、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自发活动水平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弱(P<0.05);②经VA治疗后,VPA+VA组与VPA组相比,社交能力增强、自发活动水平减轻、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P<0.05),重复刻板行为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维生素A能够改善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2020(9):1313-1318.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2 CSTR: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2020(9):1319-1324.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3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风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帮助临床医师提高SMEGC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患者数据,共517例纳入研究。结果:35例(6.8%)被诊断为SMEGC。发现男性(P=0.028)、慢性萎缩性胃炎(P=0.024)和中重度肠化生(P=0.048)是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SMEGC患者和单发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P=0.976)。 此外,根据Moertel标准区别主、副病灶,主病灶和副病灶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01)。主、副病灶内镜下大体分型的一致率为51%(P=0.02)。 结论:针对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中重度肠化生的男性SMEGC高风险人群,内窥镜医师需要更加细致地检查,并对主、副病灶间的联系有充分认识,才能避免遗漏SMEGC病灶。
2020(9):1325-1330.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4 CSTR:
摘要: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SD治疗EGC的绝对适应证及扩大适应证,为EGC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2017 年 1 月—2018 年 8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5例EGC患者,其中ESD治疗163例(ESD组),同期行外科手术治疗332例(外科组)。其中,ESD组153例(观察组)、外科组183例(对照组)符合ESD标准,分析两者临床选择的差异。并单独分析外科手术标本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理癌变、平坦型、有溃疡和黏膜下层浸润为选择外科手术的影响因素(OR=25.970、3.970、7.244、5.038,P < 0.05)。②ESD组中,适应证选择的准确率为93.87%(153/163)。10例不符合ESD适应证的病灶均为未分化型。③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脉管浸润为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33、2.097、3.510、43.701,P < 0.05)。④外科组中符合ESD绝对适应证、扩大适应证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6%、3.7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8,P=0.51)。结论:一部分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患者选择了外科手术,其中部分患者可行ESD,未分化型患者选择ESD的治疗准确率及治愈性切除率较低。胃中部、>2 cm、黏膜下层浸润及有淋巴脉管浸润为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 洁,华海应,晁红颖,蔡晓辉,张修文,陈梅玉,卢绪章,刘建芳
2020(9):1331-1337.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中DNMT3A p.R882、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 301例患者中共检出41例携带DNMT3A p.R882突变,最常见为M5亚型;97.6%(40/41)DNMT3A p.R882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每例患者平均突变3.17次;其中双基因突变9例,3个基因突变共存12例,≥4个基因突变共存19例。② DNMT3A p.R882伴随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为NPM1(n=27,65.9%),其他依次为:FLT3-ITD(n=18,43.9%)、IDH1(n=9,22.0%)、TET2(n=8,19.5%)及NRAS(n=6,14.6%)等;③ ≥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虽然高于双基因及3个基因突变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存基因突变为FLT3-ITD者的外周白细胞水平高于野生型(P=0.034),但在年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NPM1、IDH1或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中位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 与野生型相比,伴NPM1突变者具有更高的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而伴IDH1突变者CR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5);伴FLT3-ITD与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CR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5%以上的DNMT3A p.R882突变AML均伴有额外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种类及个数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影响。
2020(9):1338-1343.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预处理对Pringle手法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73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Simvastatin组(simvastatin预处理,n=38,患者术前3 d按20 mg/d口服simvastatin)。分别于手术开腹后和关腹前收集部分肝组织作为标本,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采集患者血清。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白蛋白(albumin,ALB)以评估肝细胞损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水平。结果:Simvastatin组术后第1天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RT-PCR提示Simvastatin组IL-1、IL-6、INOS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Simvastatin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Western blot显示Simvastatin组CHO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缓解Pringle手法肝部分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有关。
2020(9):1344-1347.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7 CSTR:
摘要:目的:筛选反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纤维化程度的血液学指标。方法:连续入选南京江宁医院心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95例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45例(病窦组);男44例,女51例,年龄40~80岁。完善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前胶原蛋白C肽末端-Ⅰ(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NP)和前胶原蛋白C肽末端-Ⅲ(procollagen Ⅲ N-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血浆利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并测量心电图下壁Ⅱ导联P波的振幅,比较对照组和病窦组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尿酸、血糖、血脂、左右房内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是病窦组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振幅明显低于正常组[(0.09±0.01)cm vs.(0.15±0.02)cm,P=0.001]。研究发现病窦组血TGF-β1(P=0.002)、PⅢNP(P=0.017)、NT-proBNP(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的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病窦组TGF-β1、PⅢNP、NT-proBNP以及心电图下壁Ⅱ导联P波振幅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心肌纤维化指标TGF-β1、NT-proBNP、PⅢNP水平及心电图Ⅱ导联P波振幅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有相关性,可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早期发现及预后判断。
2020(9):1348-1353.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FOP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65例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56.9±9.7)岁。对患者进行分组,43例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22例为继发性机化性肺炎(secondary organizing pneumonia,SOP)(16例与感染相关、4例与肿瘤相关、2例与结缔组织病相关)。FOP的常见症状为咳嗽(78.46%)、咳痰(49.23%)、咯血(24.62%)、发热(24.62%)和胸痛(20.00%),SOP组患者咳痰、发热症状及肺部湿性啰者体征多于COP组(P<0.01)。SOP组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COP组(P<0.01),而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COP组(P<0.05)。影像学显示:FOP中39例呈结节型,26例呈肿块型,右下肺(38.46%)及胸膜下(49.23%)分布多见;常见征象为毛刺征(58.46%)、分叶征(43.08%)、支气管充气征(38.46%)和胸膜凹陷征(32.31%)。30例通过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灶,随访无复发患者。非手术治疗35例:21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8例5个月内病灶基本吸收;另14例非激素治疗者,9例在随访中病灶无明显变化,3例在6个月内病灶吸收,1例死亡,1例复发。结论:FOP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和胸痛,病灶多呈右下肺及胸膜下分布。手术切除后无复发,激素治疗疗效佳,但考虑FOP为良性病变,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2020(9):1354-1358. DOI: 10.7655/NYDXBNS2020091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分离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178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97株,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101 例(56.7%),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77 例(43.3%),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30.5%)、老年医学科(29.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6.4%)。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9.5%,CAP病原菌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比例低于HAP病原菌,占77.5%。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63株,占82.7%,排在前3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71株,36.0%)、铜绿假单胞菌(34株,17.3%)和肺炎克雷伯菌(28株,14.2%);真菌21株,占10.7%,其中念珠菌属16株,曲霉菌4株,糠皮马拉色菌1株;革兰阳性菌13株,占6.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98.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9.4%、23.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57.1%。10株金黄色葡萄球共检出6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0.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各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严格按照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降低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林 凯,奚春华,陆子鹏,卫积书,涂 敏,陈建敏,郭 峰,吴鹏飞,尹 杰,高文涛
2020(9):1359-1363.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0 CSTR:
摘要:目的:以围手术期参数为指标,对单中心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学习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LPD的92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以31、30、31例为界,区分3个学习曲线完成度,并进行分阶段参数的比较。结果:按照学习曲线划分,其中第1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7(5.0,7.0)h,平均住院时间15.0(1.02,28.0)d,胰瘘发生率51.6%。第2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7.5(7.0,10.0)h,平均住院时间12.5(9.0,16.0)d,胰瘘发生率23.3%。第3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0(8.0,9.0)h,中位住院时间16.0(12.0,23.0)d,胰瘘发生率12.9%。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3个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阶段的胰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PD技术挑战高,具有很长的学习曲线,在累积92例后仍未达到平台期,但围手术期参数已随病例积累而改善。
2020(9):1364-1367.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1 CSTR:
摘要:目的:比较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静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入PACU连接监护并行吸痰操作,此时若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30%基础值,或出现不自主体动但未达拔管指征,随机静注1.0 mg/kg丙泊酚(P组)或1.5 μg/kg瑞芬太尼(R组)。可重复推注同等剂量药物,直至达到拔管指征。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并记录试验药物首次推注后2 min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MAP、HR,拔管即刻呛咳评分,需重复推药患者例数,PACU滞留期间升压药物使用例数及比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离开PACU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结果: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P组33例,R组32例,两组患者均安全拔管。与P组相比,R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推注试验药物后2 min两组BIS均下降,P组BIS值更低(P < 0.05)。R组拔管即刻呛咳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P < 0.05)。试验药物推注后2 min两组MAP和HR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需重复推药例数及比例、使用升压药物例数及比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离开PACU时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围拔管期静注瑞芬太尼可缩短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拔管时间,降低呛咳反应严重程度,不增加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20(9):1368-1371.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接受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adriamycin,bleomycin,vinblastine and dacarbazine,ABVD)方案化疗时,肝脏及纵隔血池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摄取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1例HL患者的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资料,所有患者于ABVD方案化疗前(PET0)、化疗2周期(PET2)、化疗4周期(PET4)、化疗6周期(PET6)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PET0、PET2、PET4、PET6时的肝脏及纵隔血池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PET2时肝脏SUVmax(3.42±1.04)和PET4时肝脏SUVmax(3.44±0.60)均明显高于PET0(2.96±0.75,P均<0.05)和PET6时(3.13±0.58,P均<0.05);PET2时肝脏SUVmean(2.27±0.76)和PET4时肝脏SUVmean(2.24±0.45)也均明显高于PET0(1.84±0.40,P均<0.05)和PET6时(1.93±0.38,P均<0.05)。PET0、PET2、PET4、PET6时,各组纵隔血池的SUVmax和SUVmean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ET0时肝脏SUVmax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37,P<0.001);而肝脏SUVmean、纵隔血池SUVmax、纵隔血池SUVmean均与临床分期无关(r=-0.286、-0.058、-0.004,P=0.070、0.717、0.979)。结论:HL化疗期间,患者肝脏的18F-FDG摄取会增高;化疗中期,PET/CT以肝脏的18F-FDG摄取作为参考,进行Deauville评分时,需考虑化疗药物对肝脏18F-FDG摄取的影响。
2020(9):1372-1376.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3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两组训练时间都是40 min/次,2次/d,5 d/周,连续训练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scale,FMA-L)、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前后的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 < 0.05),且试验组FMA-L、BBS、 FAC 和 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影响。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实现行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促进患者自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9):1377-1381.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改变与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入组69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招募74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MCCB(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认知评估;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首发患者fALFF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视觉记忆和学习、注意/警觉性、社会认知得分及认知总分均较低,患者左侧颞极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fALFF增高,左侧小脑、左侧眶内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fALFF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中回fALFF与患者执行功能、词语记忆和学习、视觉记忆和学习、总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左侧眶内额上回fALFF与执行功能呈负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脑功能活动异常,且异常脑功能活动与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相关。
2020(9):1382-1385.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病理性人格特质维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科6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中的人格问卷(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DSM - 5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PID - 5)评估人格特质维度,药物治疗开始及治疗2周、3周、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结果:经过4周治疗,住院患者的抑郁症状好转;DSM-5的5个病理性人格特质维度中,负性情绪、分离、对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P < 0.05)。结论: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受到部分病理性人格特质维度的影响。
2020(9):1386-1390.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6 CSTR:
摘要: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消化性溃疡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消化科最常用的处方药,其使用量正逐年增加,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各种不良反应相继被报道。其中多项研究表明,PPI的使用将造成胃肠道菌群的紊乱,并与肠道感染风险升高呈正相关。本文就PPI与胃肠道菌群的关系做一概述。
2020(9):1391-1397.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7 CSTR:
摘要:矢状缝早闭症(sagittal synostosis,SS)是儿童最常见的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可表现出语言运动发育迟缓,颅内压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SS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颅缝闭合的程度及颅压增高导致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等选择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方式也颇受争议。文章旨在总结分析SS的发病机制、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术前术后发育评估,以期在SS未来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有效依据。
2020(9):1398-1402.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8 CSTR:
摘要: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不断推广与完善,快速康复成为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围手术期ERAS管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吻合口漏等)难以早期发现,从而增加了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大量文献提出,一些炎性因子与术后吻合口漏有显著相关性,且对其发生有重要预测价值,但其在ERAS风险管控中的预测价值尚无报道。文章就炎性因子在消化道肿瘤术后ERAS管理中预测吻合口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较敏感的预测指标,指导患者安全出院。
李 玲,郭宏丽,郭慧蕾,景 霞,陈 峰,方伟蓉,许 静,李运曼
2020(9):1403-1406. DOI: 10.7655/NYDXBNS20200929 CSTR:
摘要:目的:分析1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为该病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Lis系统查阅患儿完整的病程录并对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及分析。结果:该患儿肾活检示为膜性肾病,初始治疗使用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6个月后24 h尿蛋白未稳定转阴,先后加用霉酚酸酯及换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暂停环磷酰胺治疗并重复肾活检,病理结果示无明显改变,所以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时的获益/风险比较优。分析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剂量比值(C0/D)和24 h尿蛋白变化趋势,发现他克莫司C0/D与24 h尿蛋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 -0.632,P=0.015)。通过剂量调整、浓度监测以及用药教育最终达到他克莫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临床应结合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相关基因检测和患者用药教育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个体化用药的目的。
2020(9):1407-1410. DOI: 10.7655/NYDXBNS20200930 CSTR:
摘要:目的:对1例原发疾病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13岁男童,在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吡啶等药物的治疗过程中罹患继发性膜性肾病进行用药分析,提出用药建议。方法:通过医院Lis系统查阅患儿完整的病程录,对其用药过程、红细胞沉降率和24 h内尿中总蛋白含量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24 h尿总蛋白的缓解与萘普生的停用存在着明显的时间相关性。柳氮磺吡啶是否参与了膜性肾病的病理过程依然存疑。此外,所获得的证据无法确认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直接导致了膜性肾病的病理改变,但也无法排除其潜在作用。结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病程长,用药多且复杂,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疾病控制效果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获得最佳的治疗效益/风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