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第11期封面与目录

      2021(11).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01

      摘要 (736) HTML (105) PDF 12.98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优克龙对肾脏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2021(11):1569-1573.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1

      摘要 (796) HTML (404) PDF 5.75 M (1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优克龙对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乙二醇、氯化铵以及葡萄糖酸钙联合诱导大鼠,构建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模型。优克龙干预上述模型4周,收集尿液、肾脏组织行HE染色,尿液中生化成分检测,肾脏组织中自噬与凋亡关键蛋白的水平检测。采用草酸钙结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联合培养,构建草酸钙结石细胞模型。α-硫辛酸干预上述细胞模型,探讨草酸钙结晶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的机制;采用优克龙干预上述细胞模型,探究优克龙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结果: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草酸钙结石数量显著升高,而优克龙可显著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这一效应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自噬与细胞凋亡水平有关。在细胞模型中,α-硫辛酸可显著抑制由草酸钙结晶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过程,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后激活了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优克龙也可抑制氧化应激过程,细胞中MAPK通路激活水平显著下降,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均明显抑制。结论:优克龙可显著抑制肾脏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并可抑制由草酸钙结晶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过程,通过MAPK通路明显降低细胞的自噬与凋亡水平。

    • 孕激素对小鼠脾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NLRP3炎性体表达及Th17/Treg分化的影响

      2021(11):1574-1578.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2

      摘要 (555) HTML (240) PDF 1.57 M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孕激素对小鼠脾细胞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模型中NLRP3炎性体表达及Th17/Treg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细胞后,分为如下5组:空白对照组、Ng组、Ng+1×10-9 mol/L孕酮组、Ng+1×10-8 mol/L孕酮组、Ng+1×10-7 mol/L孕酮组。培养3 d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细胞比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NLRP3、Th17/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LRP3、Caspase-1p20、RORγt、Foxp3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及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for,TGF)-β、IL-10水平。结果:脾细胞在淋球菌的刺激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增多,细胞内NLRP3、Th17/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1p2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17、TGF-β、IL-10含量增高(P < 0.01);加入孕酮预处理后,随着孕酮作用浓度的增高,Th17细胞比例、细胞内NLRP3和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1p20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IL-17含量均明显降低,Treg细胞比例、细胞内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和IL-10含量均明显增高,与N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孕激素可抑制Ng感染诱导的小鼠脾细胞NLRP3表达及Th17细胞分化,促进Ng感染诱导的Treg细胞分化。

    • 亲水末端硅烷接枝促进氧化锆表面骨结合的初步证据

      2021(11):1579-1584.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3

      摘要 (566) HTML (463) PDF 12.97 M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接枝不同末端硅烷的氧化锆材料对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在氧化锆表面接枝不同末端基团的硅烷,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检测各组氧化锆表面的理化表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24 h时的黏附及形态,在培养1、3、5 d后通过CCK-8法评价各组细胞增殖水平,使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培养7、14 d后的分化情况。结果:XPS结果显示4种不同末端硅烷均成功接枝到氧化锆表面;SEM、XRD结果提示碱热及硅烷处理不破坏氧化锆表面完整性及晶相结构;MC3T3-E1细胞在接枝亲水的氨基、巯基末端硅烷的氧化锆表面黏附情况好,增殖活性高,且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较未处理组高,而疏水末端甲基、乙烯基末端硅烷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对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结论:接枝亲水末端硅烷的氧化锆表面对小鼠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均有促进作用。

    • 润滑障碍中的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及功能预测

      2021(11):1585-1591.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4

      摘要 (657) HTML (542) PDF 11.74 M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阴道润滑障碍(lubrication disorder,LD)女性阴道上皮组织差异表达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探索LD患者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以|Log2FC|≥2且校正后P值<0.05,鉴别LD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以及mRNA的表达谱,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lncRNA及差异表达mRNA网络,采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分析共表达网络中m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根据|Log2FC|≥2且校正后P值<0.05标准筛选出L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共计499条上调表达的lncRNA、337条下调表达的lncRNA,以及1 582条上调表达mRNA、633条下调表达的mRNA。随后,通过其中100个lncRNA与311个mRNA构建了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最后,共表达网络的功能富集分析表明mRNA主要与心肌相关的疾病和功能有关。结论:L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局部肌肉功能障碍以及cGMP通路等有关,需要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血和脐血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2021(11):1592-1599.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5

      摘要 (508) HTML (348) PDF 548.96 K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和新生儿体内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LCFA)含量和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127例,糖耐量正常孕妇(N组,32例)和仅需饮食控制的GDM孕妇(G1组,32例)作为对照,将需药物治疗的GDM孕妇按随机并自愿原则分别纳入二甲双胍治疗组(G2组,33例)和胰岛素治疗组(G3组,30例)。比较各组分娩前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对比各组孕前及分娩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妊娠结局,分析各组母血和脐血中LCFA构成和含量。结果:G2组孕妇孕期增重低于N组、G1组和G3组,G2、G3组空腹血糖高于N组,G1、G2、G3组餐后2 h血糖高于N组,G2组HOMA-IR高于N组、G1组和G3组(P<0.05);4组母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母血和脐血中11种主要LCFA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分别为二十碳一烯酸(eicosenoic acid,E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亚油酸(linolenic acid,LA)、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花生四烯酸(arochidonic acid,A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油酸(oleic acid,O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enoic acid,EPA)、w-6-二十二碳五烯酸(w-6-docosapentaenoic acid,DPA6)、γ-亚麻酸(gamma linolenic acid,GLA)。G2、G3组EA高于G1组,G2组DPA含量高于N组、G1和G3组(P<0.05),4组脐血EA、DPA、LA、ALA、PA、OA、EPA、DPA6、GLA含量均低于母血中含量(P<0.05)。母血EA、LA、ALA、AA、DHA、PA、OA、EPA、GLA均与空腹血糖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用于GDM治疗,新生儿体重、血糖、血脂控制效果相同,二甲双胍孕期体重控制优于胰岛素,其对母血和脐血中LA和ALA等重要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且对脐血中AA和DHA无明显影响,从对必需脂肪酸影响的角度看,二甲双胍在GDM的使用是安全的。

    • 102例乳腺癌同源重组修复相关胚系基因突变研究

      2021(11):1600-1606.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6

      摘要 (550) HTML (456) PDF 9.97 M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相关胚系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本中心102例乳腺癌患者同源重组修复高度相关的21个胚系基因的变异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及家族史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基因突变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携带HRR相关胚系基因突变(含BRCA及非BRCA基因)的患者与未携带突变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如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和肿瘤分子分型等)并无统计学差异。携带BRCA突变的患者往往有肿瘤家族史(95%CI:0.997~6.142,P=0.047),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95%CI:1.227~9.953,P=0.015)。同时,ATM基因突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45)。结论:患者的肿瘤家族史,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是发生BRCA突变的重要危险因素;Her-2阳性乳腺癌可能与ATM突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长链非编码RNA H19变异基因型与中国人群肾细胞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1(11):1607-1613.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7

      摘要 (479) HTML (299) PDF 1.42 M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19的rs2839698、rs217727、rs3741216和rs3741219这4个位点的多态性遗传变异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易感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2004年5月开始的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 014例RCC患者及1 063例健康对照者。其中第一阶段298例RCC患者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外周血的4个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型,通过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估H19多态性与RCC发生风险及临床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临床特征与H19 4个位点不同基因型的生存状态,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不同基因型、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发生死亡结局的风险比(hazardratio,HR)和95%CI,评估影响R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H19的rs2839698 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人群患RCC风险增加(P=0.012,OR=1.13,95%CI=1.02~1.55)。CT/TT基因型患者更容易发生大体积肿瘤(P=0.003,OR=1.35,95%CI=1.10~1.73)和临床高分期(P=0.010,OR=1.63,95%CI=1.08~2.21);rs2839698 CT/TT基因型R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CC基因型RCC患者(CT/TT vs. CC:Log-rank P=0.027,HR=2.24,95%CI=1.10~4.59)。结论:H19 rs2839698位点基因变异同RCC易感性和生存相关,其具体的功能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浆miR⁃6833⁃3p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效能

      2021(11):1614-1619.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8

      摘要 (546) HTML (237) PDF 503.01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并验证分析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初步研究患儿血浆中miR-6833-3p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5例ARDS患儿(ARDS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2例普通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微流体芯片技术筛选与新生儿ARDS相关的miRNA,对于组间差异表达超过5倍的miRNA进一步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验证芯片重复性及进行靶基因预测,对两组血浆miR-6833-3p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急性生理评分做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miR-6833-3p在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计算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24个与新生儿ARDS相关的高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差异超过5倍的miRNA有8个,4个上调的分别是miR-31-5p、miR-4754、miR-6833-3p和miR-192-3p,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分别是miR-362-3p、miR-11a、miR-7a-2-3p和miR-1382。通过验证发现miR-6833-3p在ARDS组血浆中显著上调(P<0.01),且与APACHE Ⅱ评分中的急性生理评分呈正相关(r=0.731,P < 0.001)。通过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miR-6833-3p与PI3-K/Akt、MAPK信号通路可能密切相关。相关ROC曲线结果也显示,miR-6833-3p预测新生儿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848,其诊断最佳阈值为 1.0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 0.59,此时 miR-6833-3p的诊断灵敏度为 84.55%,特异度为75.36% 。结论:miR-6833-3p在新生儿ARDS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新生儿ARDS的特异性标志物。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前筛查模型的初级构建

      2021(11):1620-1625. DOI: 10.7655/NYDXBNS20211109

      摘要 (595) HTML (373) PDF 532.34 K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特异性相关因素,构建COPD院前筛查模型,以提高COPD高危人群肺功能检查实施率,从而降低COPD的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入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对照组40例,收集基本资料,同时进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运动中脉率和指脉氧检测及肺功能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与COPD相关的自变量,构建COPD筛查模型,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校正,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进行判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稳定期COPD患者的年龄、吸烟指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AT评分、最低指脉氧(SPO2L)、最高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指数、CAT评分、SPO2L构成筛查模型,用来估计COPD的概率(probability of COPD,PCOPD),PCOPD的最佳阈值为57.1%。筛查模型中影响因素的最佳阈值为吸烟指数≥220支·年、CAT评分≥7.5分、SPO2L≤93.5%。该模型的AUROC为0.938,模型判别能力强,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P=0.789,模型校正良好。结论:吸烟指数,CAT评分,SpO2L构成了COPD院前筛查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性和校正,且PCOPD≥57.1%可能为COPD高危患者,建议其进行肺功能检测以明确诊断,从而降低COPD的漏诊率。吸烟指数≥220支·年、CAT评分≥7.5分、SPO2L≤93.5%时,对COPD筛查具有指导意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移植物旋股外动脉降支与乳内动脉血管功能的比较

      2021(11):1626-1631.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0

      摘要 (561) HTML (156) PDF 2.21 M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移植物旋股外动脉降支(descending branch of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DBLCFA)与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的血管功能,根据二者对血管收缩剂和舒张剂的药理学反应评估其痉挛特征及内皮功能。方法:将2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33支DBLCFA血管环和31支IMA血管环平衡于器官浴中。血管收缩性由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剂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栓素A2模拟物U46619检测。乙酰胆碱用于测试内皮依赖性舒张,硝酸甘油用于测试非内皮依赖性舒张。比较两种动脉的最大收缩或舒张反应,以及引起50 %最大收缩或舒张反应的有效浓度。结果: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和U46619引起的收缩中,DBLCFA的反应性均高于乳内动脉,分别为[(0.94±0.09)g vs.(0.57±0.08)g,P=0.012]、[(0.88±0.13)g vs.(0.24±0.05)g,P < 0.001]、[(4.95±0.57)g vs.(1.86±0.30)g,P=0.001]。转换成由100 mmol/L KCl引起的收缩力百分比时,两者无明显差异。由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50 %最大收缩反应的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由U46619引起的50 %最大收缩反应有效浓度,DBLCFA高于IMA。受体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在两种血管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动脉引起50 %最大舒张反应的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DBLCFA对血管收缩剂的药理学反应高于IMA,提示其更易发生血管痉挛。DBLCFA舒张反应与IMA相似,但DBLCFA更易痉挛,因而其血管功能次于IMA。但当IMA使用受限时,DBLCFA可作为一种选择。

    • 腹腔白介素36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和预后的影响

      2021(11):1632-1637.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1

      摘要 (575) HTML (209) PDF 2.34 M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白介素(interleukin,IL)-36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111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过夜留腹的腹透流出液,并抽取静脉血。依据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结果将患者分为高/高平均转运(H/HA)组以及低/低平均转运(L/LA)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随访17个月,记录随访患者不良事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腹透流出液以及血清中IL-36α、IL-36β、IL-36γ的水平。通过Pearson 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L-36对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以及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APD患者中腹透流出液IL-36α、IL-36γ与PET试验中D/P Cr呈正相关(r=0.51,P<0.001;r=0.55,P<0.001),与D/D0呈负相关(r=-0.40,P<0.001;r=-0.44,P<0.001)。IL-36α 呈现率(appearance rate,AR)及IL-36γ AR是腹膜转运特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1.40,P=0.001;OR=1.08,P=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显示,IL-36α AR为0.75(95%CI:0.66~0.84),IL-36γ AR为0.79(95%CI:0.70~0.88)。腹透流出液IL-36α AR也是CAP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1,P=0.006),AUC为0.76(95%CI:0.64~0.89)。结论:CAPD患者中腹透流出液IL-36可能是预测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围产期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母儿转归的回顾性研究

      2021(11):1638-1643.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2

      摘要 (386) HTML (323) PDF 461.38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的妊娠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月— 2020 年 1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 214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妊娠合并轻度血小板减少组(158例)与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组(56例)。结果:妊娠合并轻度血小板减少组与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组相比,体重指数、孕次、产次、既往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年龄偏大(P=0.03),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孕周也早于轻度血小板减少组近7周(P < 0.001),排除分娩方式对产时出血量的影响后,轻度血小板减少组和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组间产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患者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与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作相关分析,发现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转归间无相关性(P>0.05)。在分娩前后凝血因子变化方面,轻度血小板减少组大多凝血因子指标变化较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组明显(P<0.05)。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虽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但应结合其他凝血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血栓弹力图、凝血5项。因此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需尽早合理有效干预,个体化选择分娩方式,改善母婴结局。

    • 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COVID⁃19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2021(11):1644-1649.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3

      摘要 (589) HTML (360) PDF 3.50 M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5日—3月2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援黄石医疗队在黄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5例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3例)和激素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2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8 d死亡率、重症向危重症转变率、住院天数、炎症指标、氧合指数改善、影像学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中,激素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其余基线临床资料两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激素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9.50(5.00,14.50)d vs. 16.00(5.00,21.00)d,P<0.001],重症/危重症转换率明显下降[12.90% vs. 33.33%,P=0.029],住院天数明显缩短[20.00(16.00,22.00)d vs. 24.00(20.50,26.50)d,P=0.002],28 d死亡率未见明显升高[6.45% vs. 9.09%,P=0.691],氧合指数恢复明显增快,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影像学吸收速度明显增快,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显著缩短重症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氧合,促进肺部病变吸收,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在重症COVID-19治疗过程中可以短疗程使用。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2021(11):1650-1653.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4

      摘要 (474) HTML (180) PDF 399.98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4例CTD-PH患者临床资料。以入选的CTD-PH患者发生死亡事件作为状态变量,RDW作为检验变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RDW检验效能最佳的截断值,并以此水平将CTD-PH患者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DW预测CTD-PH死亡事件的最佳截断值为16.3%(曲线下面积=0.729),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4.0%。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示RDW是影响CTD-P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16.3%作为截断值将CTD-PH分为高RDW组(RDW≥16.3%)和低RDW组(RDW<16.3%)。两组比较发现,高RDW组患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更高、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显著缩短、心功能更差。结论:RDW与CTD-P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相关,RDW水平可作为推测CTD-PH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CT成像下左心耳形态和左心耳孔面积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2021(11):1654-1658.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5

      摘要 (1015) HTML (304) PDF 14.40 M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CT成像技术探讨左心耳形态和左心耳孔面积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希望提供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方法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4月—202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诊的60例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组)。对照组包括60例年龄匹配的无卒中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CTA检查完成后获得原始图像,并测量左心耳孔面积;使用GE公司的AW4.61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左心耳图像,根据左心耳形态将其分为鸡翅型和非鸡翅型,分析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孔面积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卒中组中持续性房颤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卒中前CHA2DS2-VASc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左心耳流速(left atrial appendage flow velocity,LAAFV)[(50.8±15.4)cm/s]比较,卒中组[(32.0±12.4)cm/s]明显降低(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的非鸡翅型左心耳形态比例明显增加(P < 0.001),左房内径和左心耳孔面积明显增大(P < 0.001);而卒中组的左心耳容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鸡翅型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孔面积、左房内径、卒中前评分、LAAFV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房颤类型、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孔面积、卒中前CHA2DS2-VASc评分、左房内径、LAAFV和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非鸡翅型左心耳、较大的左心耳孔面积和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

    •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在卵圆孔未闭诊断及封堵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2021(11):1659-1662.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6

      摘要 (1061) HTML (1198) PDF 445.38 K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诊断及封堵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c-TCD筛查为Ⅳ级阳性的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145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ncocardiography,TEE)检查。对于有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实行介入手术,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c-TCD筛查为Ⅳ级阳性的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中,144例经导管介入明确为PFO。在这144例确诊患者中,TEE可明确诊断的有115例(79.9%);其中对于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固有型的106例患者,同时可经TEE观察到PFO的有87例,诊断敏感性为82.1%,而对于RLS潜在型的38例患者,同时可经TEE观察到PFO的有28例,诊断敏感性为73.7%。统计学分析提示,这两组中TEE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5,P=0.268),表明存在RLS的PFO,无论其RLS发生在静息下还是Valsalva动作时,TEE的诊断敏感性没有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FO封堵治疗后c-TCD检查为大量分流是患者术后症状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c-TCD可用于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是否合并PFO的病因筛查,对于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PFO患者,c-TCD则是较好的疗效评价手段。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降低高龄冻融胚胎移植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率的研究

      2021(11):1663-1667.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7

      摘要 (419) HTML (281) PDF 448.95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对高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yo transfer,FET)周期临床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2020年7月30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5岁行PGT-FET的103个周期与常规FET的1 495个周期的患者资料,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匹配出具有相似基线特征的患者队列,对匹配后的两组进行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1∶2倾向性评分匹配,PGT-FET组中103例患者和常规FET组的206例患者成功配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FET 组早期自然流产率显著低于常规FET组(11.11% vs. 27.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T-FET组活产率高于常规FET组(43.69% vs. 32.52%,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晚期自然流产率、多胎分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的3个亚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PGT-A)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PGT-SR)组、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ease,PGT-M)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晚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多胎分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T可以降低高龄FET患者临床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可能与PGT技术可以筛除高龄所致的增多的非整倍体胚胎有关。

    • 开颅与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

      2021(11):1668-1671.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8

      摘要 (555) HTML (415) PDF 447.73 K (1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开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与神经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54例TON患者诊治资料,对比两种术式疗效的差别。结果:无论何种术式,外伤后3 d内治疗较外伤后4~7 d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对相同手术时间窗患者,两种术式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颅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长于经鼻组。共有9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其中开颅组发生7例,高于经鼻组(2例)。术后行3~6个月的随访,总计40例视力较术前改善,开颅组19例,经鼻组21例,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可改善TON患者视力,经颅开放手术与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经鼻内镜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可行性研究

      2021(11):1672-1676. DOI: 10.7655/NYDXBNS20211119

      摘要 (546) HTML (455) PDF 39.24 M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的37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共计61侧乳房)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每侧乳房手术时长40~125 min,平均(78.0±17.6)min。术中总失血量15~200 mL,中位失血量35.0(25.0,52.5)mL。术后3侧乳房发生出血(4.92%),2侧乳头可逆性感觉异常(3.28%),2侧乳房皮肤冗余(3.2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剧烈疼痛、感染、乳头坏死、碟状畸形、乳房活动度受限及二次发育等并发症。总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9±2.1)个月。患者满意度100%。结论: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比较两种剩余机血回输方式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时间的影响

      2021(11):1677-1681.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0

      摘要 (383) HTML (289) PDF 468.96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即时和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128例,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剩余机血输注时间分为即时组和延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术中液体管理和手术止血时间。结果:共收集128例患者,即时组60例,延时组68例。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但是延时组降幅较即时组明显减轻(P <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延时组患者术中血制品使用减少(P < 0.05),出血减少(P < 0.01),止血、手术和麻醉时长均缩短(P < 0.01)。结论: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停机后,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并缩短手术止血时间。

    • 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预测及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分析

      2021(11):1682-1688.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1

      摘要 (1681) HTML (402) PDF 10.04 M (1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蚊虫监测点数据和遥感数据对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对影响蚊虫的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ArcGIS地统计学的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模型进行空间预测并进行交叉验证,基于地理探测器对蚊虫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因子、交互和生态探测。结果:对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发现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预测决定系数R2=0.924 3;水田和水库坑塘、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分别是影响蚊虫分布的水域和城乡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结论:利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技术结合地理探测器可以对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探索蚊虫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结果能真实反映南京地区蚊虫侵害现状及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可以为制定地区爱国卫生政策和开展蚊媒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基因编辑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1(11):1689-1694.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2

      摘要 (1284) HTML (555) PDF 464.05 K (1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碱基编辑器和先导编辑器赋予了CRISPR-Cas9系统更加强大的基因编辑能力,加速了CRISPR-Cas9技术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虽然目前对该系统做了诸多优化和改进,但在特异性、安全性以及在体转导等方面仍存在改进和优化的空间。本文针对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展望。

    • 训练免疫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11):1695-1701.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3

      摘要 (3806) HTML (4338) PDF 17.48 M (2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TI)是不依赖T、B细胞的,区别于传统固有免疫特征的一种记忆性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初次感染后对相同或不同病原体再次感染表现高反应性。训练免疫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具体机制涉及固有免疫、代谢及表观遗传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激素等刺激对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以及非经典免疫细胞的表观遗传和代谢修饰的影响,并探讨了调节训练免疫在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新冠肺炎等方面的作用。

    • 长非编码RNA ZEB2⁃AS1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1(11):1702-1706.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4

      摘要 (611) HTML (539) PDF 428.16 K (1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通过调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基因来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LncRNA ZEB2-AS1在体内和体外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糖酵解。本文对ZEB2-AS1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评价ZEB2-AS1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靶标的潜能。

    • CPT1A基因外显子纯合缺失变异导致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1例

      2021(11):1707-1709.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5

      摘要 (488) HTML (416) PDF 4.02 M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1例极罕见AICAR转化酶/IMP环水解酶缺乏症

      2021(11):1710-1712. DOI: 10.7655/NYDXBNS20211126

      摘要 (492) HTML (348) PDF 29.77 M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