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第12期封面与目录

      2021(12).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01 CSTR:

      摘要 (846) HTML (102) PDF 12.92 M (1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Alamandine通过结合MrgD受体促进大鼠皮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2021(12):1713-1720.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1 CSTR:

      摘要 (780) HTML (500) PDF 129.88 M (1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脱羧形成的一种肽Alamandine对大鼠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成脂分化的影响,以及Alamandine调控成脂分化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的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光镜观察脂滴大小,细胞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测定,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分化相关蛋白标志物。确定最适浓度后,检测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不同天数的细胞成脂分化程度。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II,AngⅡ)和Alamandine共处理大鼠ADSC,相同方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探讨Alamandine与AngⅡ对ADSC成脂分化的影响。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D(mas associ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D,MrgD)拮抗剂处理大鼠ADSC,同样的方法检测成脂分化,验证Alamandine促进成脂分化的作用受体。 结果:不同浓度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发现Alamandine促进大鼠ADSC成脂分化,且成明显剂量依赖性。选取10 μmol/L Alamandine处理大鼠ADSC,分别在1、3、6、10 d检测成脂分化指标,随着处理天数增加,成脂分化程度也逐渐增加且在第10天达到顶峰。AngⅡ单处理大鼠ADSC抑制了成脂分化,而且AngⅡ减弱了Alamandine促成脂分化效应。同时MrgD拮抗剂D-pro7抑制了Alamandine对大鼠ADSC的促成脂分化效应。结论:Alamandine通过作用于大鼠ADSC的MrgD起到促进成脂分化的作用。

    • C5a激活Akt1⁃ERK1/2通路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2021(12):1721-1727.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2 CSTR:

      摘要 (974) HTML (660) PDF 100.77 M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5a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和3种NSCLC细胞系(H1703、PC9、H1299)中C5a受体(C5aR)的表达;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C5a对P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查C5a刺激PC9细胞后蛋白激酶Akt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和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用Akt1抑制剂Perifosine和ERK1/2抑制剂U0126分别处理PC9细胞后再给予C5a刺激,Western blot检测Akt1和ERK1/2的表达和磷酸化及其上下游调控关系,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Perifosine和U0126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PC9细胞C5a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细胞;C5a可明显促进PC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C5a刺激PC9细胞后,可显著增强Akt1和ERK1/2的磷酸化;Akt1和ERK1/2抑制剂均能明显降低C5a刺激PC9细胞后引起的细胞增殖和迁移,且Akt1抑制剂不仅能减弱Akt1的磷酸化,还能减弱ERK1/2的磷酸化,而ERK1/2抑制剂则仅能阻断其自身的磷酸化。结论:C5a刺激NSCLC细胞后可能通过激活Akt1-ERK1/2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MicroRNA⁃190调控衰老相关的脂肪能量代谢稳态

      2021(12):1728-1734.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3 CSTR:

      摘要 (671) HTML (387) PDF 15.75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190在衰老相关的能量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衰老小鼠脂肪组织中miR-19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构建细胞衰老模型,利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中miR-190的变化;利用RT-PCR检测转染miR-190的脂肪细胞中产热基因的变化;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90的靶基因;利用antagomir注射抑制衰老小鼠脂肪中产生miR-190,检测代谢表征。结果:衰老进程中,脂肪组织中miR-190表达升高;衰老细胞模型中,miR-190的表达同样上调;脂肪细胞中过表达miR-190会导致产热基因的表达降低;产热关键基因PRDM16是miR-190的直接靶基因;抑制衰老小鼠中miR-190的产生,可以有助于改善衰老小鼠的能量代谢稳态。结论:miR-190可能通过靶向PRDM16影响脂肪组织产热,继而影响能量代谢稳态,加速衰老。

    • 去泛素化酶YOD1调控肝脏脂代谢的初步研究

      2021(12):1735-1740.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4 CSTR:

      摘要 (1043) HTML (739) PDF 19.77 M (1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去泛素化酶YOD1在肝脏营养代谢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Q-PCR检测高脂饮食C57BL/6小鼠、db/db小鼠肝脏中以及油酸(oleic acid,OA)处理后的Hepa1-6细胞内,YOD1的表达情况。在C57BL/6小鼠中,通过Q-PCR法检测YOD1的组织分布及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情况。对Hepa1-6细胞中给予OA处理,通过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脂含量,并利用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经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短期高脂饮食后,肝脏中YOD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而与对照组db/+小鼠相比,db/db小鼠肝脏中YOD1的mRNA水平无变化。但是,经OA处理后,Hepa1-6细胞内的YOD1的mRNA水平明显减少。另外,YOD1主要表达于肝脏中。小鼠禁食后,肝脏YOD1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而再喂食后显著下降。此外,过表达YOD1的Hepa1-6细胞中OA诱导的脂质堆积明显减少,且SREBP-1c的剪切被抑制。结论:本研究初步发现,去泛素化酶YOD1的表达水平受营养状态调控,并通过抑制SREBP-1c的剪切影响肝细胞的脂代谢。

    • 长链非编码RNA ENSMUST00000127391 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的影响

      2021(12):1741-1746.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5 CSTR:

      摘要 (595) HTML (283) PDF 11.97 M (1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ENSMUST00000127391(lncRNA 127391)在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ice mesangial cell,MMC)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在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H-lncRNA 127391的基础上,将重组质粒pCDH-lncRNA 127391和对照质粒pCDH分别转染MMC细胞,通过RT-qPCR法检测lncRNA 127391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和纤维化相关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lncRNA 127391对MMC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过表达lncRNA 127391的MMC细胞构建成功。CCK8结果显示,lncRNA 127391表达增加后,MMC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过表达lncRNA 127391后,MMC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流式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lncRNA127391后,MMC细胞凋亡数增加。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ncRNA 127391可以抑制高糖培养的MMC细胞增殖和纤维化。

    •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女性不同乳腺密度差异表达基因

      2021(12):1747-1752.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6 CSTR:

      摘要 (605) HTML (328) PDF 72.36 M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高乳腺密度和低乳腺密度的正常女性的差异基因并分析其富集通路,为致密型乳腺女性乳腺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GSE38506数据集,使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并应用STRING及Cytoscape软件的 CytoHubba插件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Hub基因。最后使用bcGenExMiner在线工具对这5个Hub基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从GSE38506基因芯片共筛选出83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2个,下调基因388个。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导、GTP酶活性的正调控、固有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质膜、细胞表面、细胞连接、ATP结合、肌动蛋白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共筛选出2个核心模块和5个Hub基因,包括EGFR、JUN、CDC42、SRC、RAC1,并且它们都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了正常女性乳腺密度相关的 5个核心基因,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存在一定影响,是潜在的致密型乳腺女性易患乳腺癌的分子学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新位点。

    • 抗鼠疫抗原F1的嵌合抗体制备及特性分析

      2021(12):1753-1758.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7 CSTR:

      摘要 (483) HTML (559) PDF 10.58 M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抗鼠疫F1嵌合抗体的稳定表达细胞系,表达并纯化嵌合抗鼠疫F1抗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提取鼠源杂交瘤细胞株4C6总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逆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omplementary DNA,c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获得抗F1抗体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全基因合成嵌合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基因,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MH3质粒中,共转染入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S(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经遗传霉素(geneticin,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F1嵌合抗体的细胞株,悬浮培养后收集上清并亲和纯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其与F1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竞争性ELISA比较嵌合抗体和鼠源亲本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同时测定抗体亲和力和质谱分析抗体特性。结果:成功获得稳定分泌抗鼠疫抗原F1 嵌合抗体的稳定表达细胞系,该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F1抗原,抗体的亲和力为2.303×10-9 mol/L。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体鼠疫F1的嵌合抗体,为后续动物体内实验及临床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 Y染色体单倍群SNP复合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家系排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759-1766.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8 CSTR:

      摘要 (798) HTML (647) PDF 8.51 M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Y染色体单倍群SNP复合检测体系(以下简称为“Y-SNP体系”),并评价其在法医遗传学家系排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在东亚地区典型分布的Y染色体单倍群SNP位点,基于微测序技术构建复合体系并进行性能验证。采集4个社会学家系共20例男性血卡样本,利用Y-SNP体系与DNA TyperTM Y29试剂盒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同一家系中Y-SNP单倍群与Y-STR单倍型的差异,并利用网络图对其进行可视化。结果:筛选出74个Y-SNP位点并构建两组复合检测体系。Y-SNP体系分型准确,最小DNA检出量为0.14 ng,可用于检测血卡、口腔拭子、指甲、毛发(带毛囊)等常见检材。在非人源DNA样本中,除黑猩猩与恒河猴外,其余均未检出特异性峰型。P1家系Y-STR单倍型与Y-SNP单倍群均相同;P2家系Y-STR单倍型不同(容差≤5),Y-SNP单倍群相同;P3家系Y-STR单倍型不同(容差>5),Y-SNP单倍群不同;P4家系Y-STR单倍型不同(容差>5),Y-SNP单倍群相同。结论:Y-SNP体系与Y-STR数据联合应用可提高家系排查准确率。

    • 基于AFQ技术的CAE患儿脑白质纤维完整性改变的研究

      2021(12):1767-1773. DOI: 10.7655/NYDXBNS20211209 CSTR:

      摘要 (764) HTML (567) PDF 12.71 M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失神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CAE)患儿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以探讨CAE患儿认知损害的可能靶点。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20年11月在南京市儿童院或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29例CAE患儿[男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8.4±1.9)岁]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4例健康儿童[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7.9±1.4)岁]使用德国西门子3.0T MRI仪采集所有被试的DTI及T1数据,通过AFQ软件提取出脑内20条白质纤维束,提取出每条纤维束100个等分节点上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定量比较其差异。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重比较校正。结果:CAE患儿在大部分纤维束节点中可出现FA值下降及MD值升高,其中在弓形束及钩状束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CAE患儿存在脑内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改变,且以弓形束及钩状束损伤为著,提示CAE患儿认知损害的靶点可能在弓形束及钩状束。

    • 大脑中动脉高分辨率MR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021(12):1774-1779.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0 CSTR:

      摘要 (578) HTML (379) PDF 919.30 K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5例经血管壁成像确认MCA存在斑块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狭窄血管同侧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及其发生次数分为初发组(n=61)、复发组(n=19)、非症状组(n=25)。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Kruskal-Wallis检验对比分析3组患者MCA狭窄率、重构指数及斑块特征(强化比率、强化等级、斑块负荷、T1高信号、斑块位置)。将与复发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及初发组与非症状组比较,均具有更大的斑块负荷、强化比率及更多的正性重构(P均<0.05)。复发组与初发组比较,有更大的斑块负荷(P=0.005)、管腔狭窄率(P=0.006)及更多的环周斑块(P=0.008)。多因素分析示斑块负荷是与复发相关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1.075,95%CI:1.019~1.133,P=0.008)。结论:斑块负荷是与MCA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警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有效影像学标志物。

    • 核型正常髓系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研究

      2021(12):1780-1785.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1 CSTR:

      摘要 (585) HTML (287) PDF 515.21 K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核型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系。方法:回顾性检测2013年6月—2017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正常核型的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共102例。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NPM1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及CEBPA基因的TAD、BZIP功能结构域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82例AML患者中,总突变发生率为98.8%(81/82),其中≥ 3个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52.4%(43/82)。突变检出率最高为NPM1(35.4%,29/82),其他突变率>10%的基因依次为FLT3-ITD(25.6%,21/82)、CEBPA双突变(24.4%,20/82)、DNMT3A(19.5%,16/82)、TET2(18.3%,15/82)、NRAS(13.4%,11/82)、RUNX1(11.0%,9/82)、CSF3R(11.0%,9/82)。②20例MDS患者的总突变率为90%(18/20),其中≥3个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55.0%(11/20)。突变检出率最高为RUNX1(35.0%,7/20),其他突变依次为ASXL1(25.0%,5/20)、SF3B1(15.0%,3/20)、BCOR(15.0%,3/20)、FLT3-TKD(15.0%,3/20)。③AML患者总的基因突变率与MDS患者相似(P=0.097)。 AML患者中,NPM1、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患者(P < 0.05)。MDS患者基因突变主要为RUNX1、ASXL1、SF3B1及BCOR为主,发生率明显高于AML患者(P < 0.05)。④功能归类后显示,DNA甲基化调节基因及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患者(P < 0.05),而组蛋白修饰基因及RNA剪接因子突变在MDS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ML(P < 0.05)。结论:正常核型的髓系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个不同功能基因突变组合的亚克隆,原发AML与MDS在基因突变谱上有很大不同。

    • 高敏肌钙蛋白T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2021(12):1786-1790.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2 CSTR:

      摘要 (610) HTML (275) PDF 489.80 K (1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hs-cTnT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s-cTnT升高组(70例)和hs-cTnT正常组(192例),预后不佳组(94例)和预后良好组(168例),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238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2,95%CI:1.029~1.097,P < 0.001)、男性(OR=4.35,95%CI:1.982~9.545,P < 0.0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062,95%CI:1.019~1.106,P=0.004)是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高龄(OR=1.031,95%CI:1.003~1.059,P=0.0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086,95%CI:1.042~1.131,P < 0.001)是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hs-cTnT升高(OR=5.31,95% CI:1.025~27.517,P=0.047)、入院NIHSS评分(OR=1.126,95%CI:1.057~1.200,P < 0.001)、高血压(OR=4.254,95% CI:1.387~13.046,P=0.011)是AIS患者术后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入院时NIHSS评分高的AIS患者hs-cTnT检测水平更高,因而hs-cTnT可作为潜在的标志物来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90 d病死率。

    • 肝脓肿致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早期诊断

      2021(12):1791-1795.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3 CSTR:

      摘要 (663) HTML (572) PDF 471.69 K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肝脓肿继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4月期间诊治的237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脓毒症组和继发脓毒症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脓肿(72.6%);依qSOFA对继发脓毒症组患者行回顾性评估,其在呼吸频率≥22次/min(P <0.007)、GCS评分<13分(P < 0.001)和收缩压≤100 mmHg(P < 0.001)方面较无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发脓毒症组患者白细胞计数[(13.81±6.89)×109个/L vs. (10.91±6.89)×109个/L,P < 0.001]和中性粒细胞比值(84.29±8.15)% vs. (79.86±12.68)%,P=0.021]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P=0.048)和降钙素原(P < 0.001)较无脓毒症组也升高,继发脓毒症组血糖控制较差(P=0.016);导致肝脓肿的首位细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76.8%)。结论:糖尿病患者易继发肝脓肿;qSOFA可用于肝脓肿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肺炎克雷伯杆菌是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用于早期诊断肝脓肿。

    • 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预警模型构建

      2021(12):1796-1800.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4 CSTR:

      摘要 (609) HTML (260) PDF 4.11 M (2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146例超时间窗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警模型对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32.9%)出现颅内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P < 0.001)、支架取栓次数更多(P=0.049)、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更低(P < 0.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NIHSS评分(P=0.001)和低ASPECT评分(P < 0.001)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颅内出血风险值=-0.535+0.130×NIHSS评分-0.597×ASPECT评分。模型预测取栓后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854和0.837。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ASPECT评分是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可为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的临床观察和出血转化防治提供依据。

    •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1801-1805.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5 CSTR:

      摘要 (499) HTML (463) PDF 462.32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因疑似小肠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DBE检查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进镜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口组和经肛组,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进镜方式、进镜深度、内镜阳性发现、诊断、治疗性操作、并发症等。结果:经口组与经肛组之间进镜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操作包括活检(36例次)、息肉切除(16例次)、止血(2例次)和胶囊内镜取出(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5%,均为轻~中度。结论:DBE在小肠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是治疗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桥本氏甲状腺炎血清学、超声检查与组织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

      2021(12):1806-1810.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6 CSTR:

      摘要 (626) HTML (398) PDF 22.63 M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桥本氏甲状腺炎血清学指标、超声诊断与金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0例因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均评估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超声。留取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血清学、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730例中,187例(25.62%)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249例(34.11%)甲状腺超声提示弥漫性不均质病变,215例(29.45%)组织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理确诊的患者中,血清学抗体升高156例(72.56%),超声检查提示阳性163例(75.81%),血清学和超声指标均为阳性132例(61.40%)。血清学抗体升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2.56%、93.98%、83.42%、89.13%、87.67%;超声检查的分别为75.81%、83.30%、65.46%、89.19%、81.10%;血清学联合超声检查的分别为86.98%、79.81%、64.26%、93.62%、81.92%。血清学抗体升高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κ=0.6916,P ≤ 0.001)分别较超声诊断(κ=0.567,P ≤ 0.001)及血清学联合超声检查的一致性高(κ=0.605,P ≤ 0.001)。结论:血清学、超声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中等。血清学联合超声诊断敏感性更高,血清学诊断特异性、准确性更高。

    • 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脓毒症的诊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2021(12):1811-1815.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7 CSTR:

      摘要 (500) HTML (259) PDF 416.31 K (1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的表达对脓毒症的诊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ALAT1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LAT1对脓毒症诊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浆MALAT1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死亡组血浆MALA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MALAT1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降钙素原(PCT)水平(0.963 vs. 0.898)。MALAT1区分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的AUC小于血乳酸(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0.784 vs. 0.880、0.849、0.831)。MALAT1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要小于Lac、SOFA和APACHE Ⅱ(0.876 vs. 0.923、0.952、0.907)。结论:血浆MALAT1表达水平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以作为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2021(12):1816-1820.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8 CSTR:

      摘要 (737) HTML (402) PDF 505.18 K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0.7 mg地塞米松缓释剂植入物治疗青光眼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序贯性收集了2020年1—12月18例(18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均接受1次玻璃体内注射0.7 mg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注射前的基线眼压和注射后的眼压,注射前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的数量,注射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以及中央视网膜厚度。结果:18只眼在治疗前平均基线眼压为(16.15±3.70)mmHg,眼压升高峰值出现在注射后4~6周,平均眼压分别为(19.07±4.48)mmHg和(19.08±5.70)mmHg(P>0.05)。与基线视力相比,所有随访时间点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地塞米松缓释剂注射前和注射后6个月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分别为(1.89±0.68)和(2.06±0.64)种(P > 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眼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后,27.8%的患者眼压升高,但是与基线眼压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可通过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得到控制,因此青光眼并不是地塞米松缓释剂眼内注射的禁忌证。

    • 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预测价值

      2021(12):1821-1824. DOI: 10.7655/NYDXBNS20211219 CSTR:

      摘要 (444) HTML (187) PDF 457.21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常用的4种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no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s acute liver failure,PALF)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9年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应用NBAL治疗PALF的病例资料,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提取患儿入院时参数,计算各模型数值,比较各模型在两组中的差异,以及各模型在不同病因导致PALF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共纳入113例样本,其中,男71例,占62.83%;年龄42 d~13岁8个月,平均(34.00±22.17)个月;体重3.50~74.00 kg,平均(15.11±9.85)kg。共进行了465次血液净化治疗,平均每例4.12次。②存活74例(65.49%),男46例(62.16%);死亡39例(34.51%),男25例(64.10%)。留置PIUC时间为(17.77±14.52)d,平均住院费用为(85 937.85±69 080.26)元。中毒导致PALF经NBAL治疗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③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根据病因亚组分析,除MELD评估模型在代谢病和休克心肺复苏术后、LIU-PT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LIU-INR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和代谢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病因导致的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均可作为NBAL治疗PALF的预测模型,但PELD评估模型在覆盖病因方面更优于M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

    • 联合多项超声指标在IVF⁃ET中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

      2021(12):1825-1828.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0 CSTR:

      摘要 (1447) HTML (587) PDF 1.30 M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个超声指标在评估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治疗的患者87例,为病例组(其中54例达到临床妊娠标准)和对照组34例,在内膜转化日进行超声指标评估,包括子宫内膜厚度、体积以及形态分型,内膜蠕动频率和方向,内膜血流深入分型及三维血流指数、血管指数和血流血管指数,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随访妊娠结局。结果:病例组54例妊娠,妊娠率62.1%(54/87)。对照组18例妊娠,妊娠率52.9%(18/34)。两组的子宫内膜蠕动频率、子宫内膜血管深入分型以及左侧子宫动脉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蠕动频率、子宫内膜血管深入分型及部分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等超声指标有评估ER的价值。

    • 西罗莫司与儿童脉管异常的药物治疗:所知与须知

      2021(12):1829-1836.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1 CSTR:

      摘要 (986) HTML (1285) PDF 557.55 K (1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脉管异常性疾病,主要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是儿童期常见疾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受体抑制剂西罗莫司(sirolimus)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有效治疗多个类型的脉管异常。随着国际脉管异常疾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ISSVA)分类在国内逐渐被认可和采纳,文章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就西罗莫司在儿童脉管异常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旨在为西罗莫司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 心脏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2021(12):1837-1842.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2 CSTR:

      摘要 (1076) HTML (2267) PDF 459.82 K (2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也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二维(two dimensional,2D)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类器官是一种在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并模拟体内器官的细胞结构,可以更准确地保留体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与思路。目前众多研究报道了心脏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其在药物实验、疾病模型、再生医学与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心脏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其发展前景和局限性。

    • 呼吸道及肠道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1(12):1843-1849.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3 CSTR:

      摘要 (633) HTML (1179) PDF 493.06 K (1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呼吸道及肠道菌群在COPD的发病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不同表型COPD患者呼吸道菌群种属分布情况及其丰度、肠道菌群对COPD发病机制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为拓展对COPD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有关肠-肺轴对COPD发病影响的了解,探讨COPD的新型防治策略提供思路。

    • 青光眼动物模型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

      2021(12):1850-1855.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4 CSTR:

      摘要 (708) HTML (1734) PDF 500.18 K (2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威胁人类眼健康。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干预措施提供了研究基础。文章在对青光眼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自发产生和人为诱导青光眼动物模型两个角度,对当前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了叙述。一种青光眼动物模型只能模拟某一类型青光眼或青光眼某一方面的病理改变,因此,应根据不同试验需求,选择合理的动物模型。随着生物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将有望进一步改进现有模型或开发新的诱导机制来克服目前的局限性,使我们在未来能更好地理解和干预青光眼的发生发展。

    • 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进展

      2021(12):1856-1861.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5 CSTR:

      摘要 (630) HTML (433) PDF 462.82 K (1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方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弊端逐渐显现,掺钕钇铝石榴石(erb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Er:YAG)激光因其杀菌、消毒、止血、光生物调节等作用可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保证种植体彻底清创的同时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不对种植体表面造成损害、不对生物相容性造成损害,是激光临床应用的难点,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此外,临床工作者也日益重视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确切疗效。本文主要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间型Charcot⁃Marie⁃Tooth病E型1例

      2021(12):1862-1864.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6 CSTR:

      摘要 (494) HTML (372) PDF 2.67 M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血透患者自发性肾周出血病例报道3例

      2021(12):1865-1868. DOI: 10.7655/NYDXBNS20211227 CSTR:

      摘要 (497) HTML (446) PDF 417.87 K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