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第3期封面与目录

      2021(3). CSTR:

      摘要 (645) HTML (90) PDF 38.62 M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发展热度下的冷思考

      2021(3):313-316.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1 CSTR:

      摘要 (2768) HTML (1086) PDF 480.75 K (3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用药的个体差异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个体化用药已成为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回溯我国个体化用药的发展历程,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机制。文章将通过分析中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现状,对比国内外差距,存真求实,发现短板,旨在为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路。

    • 炎症小体AIM2在小鼠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2021(3):317-323.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2 CSTR:

      摘要 (1909) HTML (567) PDF 62.49 M (3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黑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在小鼠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其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及其调控肥胖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对AIM2敲除小鼠和AIM2fl/flCx3cr1-Cre小鼠进行60%高脂饲料喂养建造肥胖模型,每周称重小鼠监测其体重变化,HE染色分析脂肪组织结构。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敏感性实验分析AIM2是否影响胰岛素抵抗。流式细胞分析巨噬细胞分型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和抑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在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中,AIM2表达显著下调,AIM2基因敲除小鼠体重增加,脂肪细胞显著大于野生型小鼠,并且AIM2基因敲除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差。特异性地在巨噬细胞中敲除小鼠AIM2基因的AIM2fl/flCx3cr1-Cre小鼠与上述AIM2基因敲除小鼠的结果一致。在体外对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给予特异性的分型刺激,结果证实AIM2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结论:AIM2在小鼠肥胖发生过程中起保护作用,AIM2主要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来调节肥胖的发生。

    • 甲基苯丙胺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基于Toll样受体⁃Peli1信号通路的研究

      2021(3):324-330.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3 CSTR:

      摘要 (1199) HTML (267) PDF 55.58 M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及其下游接头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水平的改变,同时观察上述接头蛋白下游Peli1蛋白的表达,利用ELISA、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观察Peli1调节的下游炎性因子及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Meth作用于BV2细胞后,TLR3、TLR4、TLR7、TLR8、TLR11在特定时间内表达明显上调,同时下游MyD88及TRI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其中TRIF具有浓度依赖效应。Meth作用后亦可引起泛素化蛋白Peli1的表达,而利用RNA干扰的方法将Peli1下调后,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6,IL)-6表达下降,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激活明显缓解。结论:TLR介导的炎性信号在Meth引起BV2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基于TLRs-Peli1靶信号轴的干预可能为Meth神经毒性的干预提供靶点,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 CHD4基因表达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启动子鉴定

      2021(3):331-338.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4 CSTR:

      摘要 (1381) HTML (431) PDF 3.74 M (1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4(recombinant chromodomain helicase DNA binding protein 4,CHD4)基因表达对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启动子鉴定。方法:使用siRNA-CHD4瞬时转染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敲低CHD4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后CHD4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CCK-8分析测定CHD4基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以Jurkat细胞提取的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HD4基因候选启动子区2 091 bp片段,以pGL3-Basic为载体,克隆含有CHD4基因候选启动子区的序列,制备重组质粒,并且构建一系列含CHD4基因候选启动子5′侧翼区截短序列质粒。将含CHD4启动子序列的质粒及截短序列质粒转染至Jurkat细胞和人胚胎肾T细胞(HEK293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确定CHD4基因启动子最小活性区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结合位点突变的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结合位点对CHD4 转录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CHD4抑制Jurkat细胞凋亡,转染siRNA-CHD4的Jurkat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而S期比例下降(P<0.01);CCK-8检测CHD4基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成功构建含有CHD4基因候选启动子序列的质粒及其截短序列质粒,与pGL3-Basic空载体相比,含有CHD4基因候选启动子序列的质粒活性明显增加(P<0.05)。CHD4基因最小活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233~-13 bp,其中包含NF-κB、MZF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NF-κB 对CHD4启动子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结论:CHD4基因对Jurkat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并且促进其增殖。CHD4最小活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233~-13 bp,转录因子NF-κB 对CHD4基因启动子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 CD10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3):339-343.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5 CSTR:

      摘要 (1404) HTML (466) PDF 23.14 M (1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0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9,CD10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SCC组织中CD10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D109表达与临床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OSCC组织中,CD10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D10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9)、远处转移(P=0.007)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P=0.031)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CD109表达水平是O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与CD109低或无表达的OSCC患者相比,CD109高表达的OSCC患者总生存期更短(P=0.004)。结论:CD10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判断OSCC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 水通道蛋白3参与缺氧介导的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2021(3):344-348.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6 CSTR:

      摘要 (1277) HTML (392) PDF 7.25 M (1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在缺氧介导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缺氧条件下结直肠癌HCT116、HT29细胞中AQP3表达的变化;通过CCK-8实验检测在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用下,缺氧对 HCT116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通过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QP3对缺氧条件下HCT116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在缺氧条件下,HCT116、HT29细胞中AQP3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表达,缺氧条件下HCT116细胞中AQP3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未显著增加。在缺氧条件下,HCT116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低于常氧条件;抑制AQP3表达,HCT116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增加。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也证明了抑制AQP3表达可增加HCT116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化疗敏感性。结论:在缺氧条件下,HIF-1α上调AQP3表达,继而导致结直肠癌细胞对5-Fu耐药。

    • miR⁃202及其靶基因Glypican⁃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3):349-354.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7 CSTR:

      摘要 (1233) HTML (423) PDF 10.64 M (1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肝癌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与miR-202相互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26例临床肝癌组织标本及血清样本,免疫组化检测GPC3表达,qRT-PCR检测循环miR-202的水平;培养肝癌HepG2细胞,转染miR-202 mimics,qRT-PCR检测miR-20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PC3表达;CCK8实验检测miR-202 mimics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Luciferase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02对GPC3的调控。结果:临床126例肝癌GPC3总阳性率为77.78%,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但与细胞组织学分化类型以及微血管侵犯高度相关。肝癌患者循环miR-202呈低水平状态,且与癌组织GPC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上调HepG2细胞中miR-202表达,GPC3表达随之下调,且癌细胞增殖受抑制。Luciferase实验证实miR-202可直接负调控GPC3的表达。结论:GPC3受miR-202的直接调控,GPC3高表达与肝癌恶性生物学表征密切相关。靶向GPC3的治疗策略如能辅助提高miR-202的功能,将可能产生协同抗肝癌的效果。

    • 免疫效应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功能检测3种方法的比较

      2021(3):355-360.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8 CSTR:

      摘要 (2169) HTML (3821) PDF 44.76 M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用于检测免疫效应细胞增殖与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CK-8法、EdU标记法、CFSE标记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NK92细胞增殖[组1:100 U/m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组2:100 U/mL IL-2+10 U/mL IL-15]。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活细胞染料双标流式法、荧光素酶法检测两组NK92对K562细胞的杀伤。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组2增殖能力强于组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dU和CFSE标记法均提示两组间增殖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活细胞染料双标流式法与荧光素酶法均能够检测出不同效靶比下两组NK92细胞毒功能的差异(P<0.05),LDH释放法在低效靶比下未检测出两组细胞毒性的差异(P>0.05)。以双标流式法的检测值为标准参照,荧光素酶法和LDH释放法的检测值与其呈显著相关性(rS=0.979 4,P<0.001;rS=0.973 2,P<0.001)。结论:CCK-8法更侧重于检测代谢活性,EdU和CFSE标记法更适用于悬浮类免疫细胞的增殖检测。3种细胞毒功能检测具有一致性,活细胞染料双标流式法适合检测对悬浮类靶细胞的杀伤,荧光素酶法比LDH释放法更适用于检测对贴壁细胞的杀伤作用。

    • 基于MassARRAY平台的人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的质谱检测方法

      2021(3):361-368. DOI: 10.7655/NYDXBNS20210309 CSTR:

      摘要 (1386) HTML (492) PDF 146.79 M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MassARRAY质谱iPLEX分析技术的人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HPA1-29W系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或缺失位点的信息,确定35个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按MassARRAY突变位点标示方法、引物设计固定格式和引物设计软件在线设计90条引物(正、反向扩增引物和延伸引物各30条),以12个插入HPA1-29W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合成质粒以及50例已知HPA分型的献血者样本进行扩增和质谱检测,分析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随机抽取15例样本的一代测序和质谱分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建立检测方法。结果:基于MassARRAY平台的HPA基因分型的质谱检测方法与测序法检测结果相符合,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重复性为100%。结论:成功建立基于MassARRAY平台的HPA1-29W系统的质谱分型方法,适合中国人群HPA分型,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中老年人促甲状腺素水平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1(3):369-375.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0 CSTR:

      摘要 (1098) HTML (273) PDF 543.17 K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兰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3年随访时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兰州市社区2011年基线调研时40~75岁甲状腺功能(甲功)正常(727例)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222例)的无脂肪肝人群,于2014年进行随访,采集人体学指标,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血糖、血脂、肝酶等,并检查上腹部超声。结果:亚临床甲减3年缓解率为27.93%(62/222);基线甲功正常人群中亚临床甲减3年新发率为16.64%(121/727)。随着基线TSH水平的升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仅在女性中,不同基线TSH水平人群NAFLD 3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中,在模型1未校正及模型2校正年龄、基线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线TG、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基线TSH与NAFLD 3年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均<0.05);在模型3进一步校正BMI差值、HbA1c差值后,二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老年女性中,基线TSH水平是NAFLD 3年发病的影响因素,但二者无独立相关性。

    •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1(3):376-380.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1 CSTR:

      摘要 (1143) HTML (449) PDF 423.79 K (1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neutrophil ratio,PN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82例,根据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预后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1例(mRS评分0~2)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收集基线资料及测定血液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ACI患者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冠心病、NIHSS评分、TOAST分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和P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0,P=0.017)、NIHSS(OR=1.390,P < 0.001)、PLR(OR=1.012,P=0.023)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男性(OR=0.342,P=0.040)、PNR(OR=0.970,P=0.023)为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PNR与mRS、NIHSS、Essen评分呈负相关(r=-0.239,P=0.003;r=-0.199,P=0.013;r=-0.245,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PN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68,PNR最佳诊断值为51.500(P < 0.05)。结论:PNR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且比值升高是脑梗死预后的保护因素,PNR对ACI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清sTREM1 和sTLT1的水平及意义

      2021(3):381-385.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2 CSTR:

      摘要 (1184) HTML (263) PDF 432.66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样转录物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like transcript 1,sTLT1)的水平,探讨sTREM1和sTLT1在HSP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102例和正常儿童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 sTREM1和sTLT1 的水平。结果:HSP患儿sTREM1阳性率77.45%高于对照组20.00%(P<0.05);肾型HSP患儿sTREM1的检出率高于皮肤型。HSP患儿血清sTLT1水平[(98.57±24.72)ng/mL]高于对照儿童[(62.84±22.7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型、腹型及混合型HSP的sTLT1水平高于皮肤型(P均<0.05)。sTREM1检出组的IgA、白细胞、血小板高于sTREM1未检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LT1与血小板呈正相关(r=0.389,P<0.05)。结论:sTREM1和sTLT1可能参与了儿童HSP的发病,可作为儿童HSP炎症和病情严重度的标志物。

    •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及临床价值

      2021(3):386-390.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3 CSTR:

      摘要 (1016) HTML (300) PDF 485.83 K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开腹手术确诊发生肠坏死患者15例、无肠坏死患者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继发肠坏死的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pH值<7.35、B超或CT提示肠壁血流信号变化异常、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D-二聚体升高是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P < 0.05)。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WBC、D-二聚体预测肠坏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60、0.700,具有一定预测准确性;两项联合AUC为0.852,预测准确性较高。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WBC为15.47×109个/mL,D-二聚体为3.96 μg/mL。该点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WBC为66.7%、75.7%,D-二聚体为86.7%、54.1%,两项联合为86.7%、78.4%,提示两项联合可提高预测能力。结论:对于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当血pH值<7.35、B超或CT提示肠壁血流信号变化异常、有SIRS时,应警惕肠坏死的发生,WBC>15.47×109个/L、D-二聚体水平>3.96 μg/mL亦可作为辅助性预测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50例临床分析

      2021(3):391-396.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4 CSTR:

      摘要 (1140) HTML (655) PDF 456.72 K (2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1年12月—2020年2月确诊的50例AMI合并VSR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或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及院内死亡等指标。结果:AMI合并VSR患者共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为(71±8)岁(54~87岁),临床表现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0例(80.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0例(20.0%)。29例(58.0%)患者内科保守治疗,21例(42.0%)患者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介入室间隔穿孔封堵术,5例行外科室间隔修补术。32例患者(64.0%)院内死亡,18例(36.0%)患者院内存活并好转出院。院内死亡组与院内存活组比较,年龄、KillipⅢ~Ⅳ级、平均动脉压力、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尿酸、保守治疗比例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619,95% CI:1.194~2.196,P=0.002)及保守治疗(OR=12.842,95% CI:2.012~81.982,P=0.007)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SR是AMI患者严重的机械并发症,预后较差;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以降低VSR的院内死亡率。

    • 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腮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2021(3):397-401.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5 CSTR:

      摘要 (1118) HTML (301) PDF 31.61 M (1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腮腺癌的剂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预后高危因素(肿瘤残留、肿瘤破溃等)需要辅助放射治疗。粒子植入术前依据患者CT数据设计并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术中,需要保证导板与体表术区贴合,并按术前治疗计划进针、植入粒子。术后第2天进行CT扫描,勾画靶区进行剂量学验证,按照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术后第3、6、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及肿瘤控制状况。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设计并打印个性化导板并顺利实施了粒子植入手术,术后剂量验证与术前设计参数一致性较好,包容90%靶区体积的剂量值(D90)为[93(90.5,103.5)]Gy,承受100%处方剂量的体积大小(V100)为[93.5%(91%,95%)]。1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14,26)]个月,局部控制率100%。其中,9例出现腮腺区0~3级放射性皮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在1年内恢复正常。结论: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是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辅助放疗的一种可行选择,具有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等优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胸骨上段小切口与正中切口对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

      2021(3):402-405.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6 CSTR:

      摘要 (1066) HTML (274) PDF 405.62 K (1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中,42例(26.8%)为胸骨上段小切口(观察组),115例(73.2%)为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对照组),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量、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数据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525(350,650)mL vs. 625(450,1050)mL,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3(3,4)d vs. 4(3,5)d,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两组悬浮红细胞输注量[(3.46±1.45)U vs.(4.90±3.62)U,P=0.032]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408.64±96.80)mL vs.(603.70±429.96)mL,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138 751.3±36 555.3)元 vs.(173 542.4±59 477.9)元,P=0.030]。结论:临床上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时,常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是比较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 CT血管成像确诊肝动脉变异对胰十二指肠及全胰切除术的预警作用

      2021(3):406-409.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7 CSTR:

      摘要 (1022) HTML (218) PDF 1.39 M (1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确诊肝动脉变异(aberrant hepatic artery,AHA)对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及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中造成AHA误伤的预警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PD及TP的111例患者的腹主动脉CTA图像,由1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和1名胰腺外科医师共同阅片判断有无AHA,并对AHA进行分型,同时在术中对不同类型AHA予以针对性处理。结果:111例患者中有各型AHA 21例,均在术中予以针对性处理,无因AHA误伤所致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术前行CTA检查明确AHA的存在,可以指导术中解剖,对避免术中误伤AHA有重要预警作用。

    • 阴茎背血管复合体免缝扎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中的应用

      2021(3):410-414.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8 CSTR:

      摘要 (1374) HTML (427) PDF 6.51 M (2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阴茎背血管复合体(dorsal vascular complex,DVC)免缝扎技术的要点和初步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8月19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男性膀胱癌患者,统计DVC处理时间、处理DVC时出血量、肿瘤分期分级、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资料。DVC的处理采用免缝扎技术。结果:本组1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缝合DVC或者开放手术者。DVC中位处理时间为16.5 min(范围12~22 min),DVC处理中位出血量为45 mL(范围30~8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0.5 d(范围8~13 d)。2例在离断DVC过程中发生后尿道开放,余患者均未发生后尿道开放。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免缝扎DVC技术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步骤简化且难度不高,尤其适用于不需要保留性功能和尿控功能的患者。

    • 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微小病变的价值

      2021(3):415-419. DOI: 10.7655/NYDXBNS20210319 CSTR:

      摘要 (1227) HTML (299) PDF 5.68 M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微小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158例患者共164个乳腺微小病变,将超声二维影像导入MaZda 4.6软件中,手动勾画病变的感兴趣区(area of intrest,ROI),分别选择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分类错误概率(prob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error,POE)联合平均相关系数(average correction coefficient,ACC)(POE+ACC)、Fisher系数,以及以上3种方法的联合(Fisher+ POE+ACC+MI)选择最具鉴别价值的纹理特征参数,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影像纹理分析和超声医师评估的准确性。结果:对于乳腺微小病变,采用MI方法进行纹理分析的总误判率为46.34%(76/164),POE+ACC的总误判率为48.17%(79/164),Fisher系数的总误判率为23.78%(39/164),3种方法联合的总误判率为20.12%(33/164),超声医师的误判率为29.27%(48/164),其中,3种方法联合的误判率最低。同时,超声医师对恶性微小病变的误判率明显高于良性微小病变(P<0.05)。结论:超声影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微小病变的良恶性。

    • 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2021(3):420-423.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0 CSTR:

      摘要 (1517) HTML (527) PDF 8.28 M (2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产前MRI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颅脑MRI图像,按照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10.0~12.0 mm)、中度(>12.0~15.0 mm)、重度(>15.0 mm)3组;按照双侧侧脑室的宽度差是否超过2 mm分为对称性(<2 mm)与非对称性(≥2 mm),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程度及其对称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侧脑室增宽组(P<0.001);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高于非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P<0.001)。轻、中度侧脑室增宽所合并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陈旧性脑出血(26例)最常见,导致重度侧脑室增宽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胼胝体发育不良(9例)最多,并且超过40%(11例)的病例同时存在至少2种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的对称性有关,并且随着侧脑室增宽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其严重性与复杂性的程度也随之增高。

    • CNV⁃seq技术在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2021(3):424-427.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1 CSTR:

      摘要 (1966) HTML (1142) PDF 14.22 M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在流产物遗传学分析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流产组织样本112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流产物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流产样本可能存在的染色体异常。结果:①在112例流产样本中,染色体结果异常共56例(50.0%,56/112),出现异常信号频率高的分别是16三体(27.1%)、45,X(24.3%)、13三体(10.8%)、18三体(10.8%)。在56例染色体异常结果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7例(66.1%),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21.4%),嵌合体7例(12.5%)。在1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中,共发现24个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最小片段长度0.24 Mb,最大片段58.90 Mb。在检测出的24个CNV中,18个CNV有临床意义。其中2个包含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②患者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者占63.2%,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者占47.3%,≥35岁组的异常率比<35岁组高15.9%。结论:CNV-seq技术不但能够高效检测出非整倍体和嵌合体,还能高效检测出小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大大提高了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为流产病因分析及夫妻双方再次生育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2011年与2017年南京市25岁以上人群归因于高胆固醇的疾病负担研究

      2021(3):428-433.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2 CSTR:

      摘要 (1158) HTML (342) PDF 498.82 K (2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2011年与2017年南京市居民由于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使用2011年及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获得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计算高胆固醇的人群归因分值,进而利用死因登记资料和人口统计数据,评估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疾病负担。结果:2011年,南京市≥25岁人群血清TC水平为(4.57±1.86)mmol/L,男性(4.58±2.16)mmol/L,女性(4.55±1.58)mmol/L。2017年TC水平为(4.66±1.10)mmol/L,女性[(4.71±1.11)mmol/L]高于男性[(4.61±1.09)mmol/L]。2017年总体及女性的血清TC水平均高于2011年。2011年南京市人群全部死亡中,4.77%由高胆固醇造成,2017年有5.78%归因于高胆固醇,较2011年增长了21.17%。2011年南京人群高胆固醇归因标化死亡率为36.24/10万,2017年下降至30.08/10万,下降了17.00%,其中男性下降21.82%,女性下降11.29%。与2011年(631.07/10万)相比,2017年高胆固醇造成的标化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率(495.35/10万)下降了21.51%。2011年高胆固醇导致南京市人群期望寿命损失0.45岁,女性(0.49岁)高于男性(0.41岁)。2017年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为0.66岁,女性(0.78岁)高于男性(0.54岁)。结论:南京市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疾病负担较重,2011年至2017年高胆固醇造成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呈上升趋势。

    •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屈光不正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3):434-443.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3 CSTR:

      摘要 (1013) HTML (188) PDF 506.11 K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与中学生视力及屈光不良有关的生活习惯行为危险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辖区两所中学纳入调查,共调查了1 430例学生,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测及问卷调查,根据视力和电脑验光的检查结果来分析影响上海徐汇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危险行为。结果:上海徐汇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4.0%,轻度视力不良6.8%,中度视力不良22.0%,重度视力不良55.2%。屈光球镜值异常检出率82.7%,轻度近视48.0%,中重度近视34.7%。屈光柱镜值(散光)异常检出率82.2%,其中低度散光51.2%,高度散光31.0%。经过卡方检验和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视力检查结果和电脑验光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单因素分析中,教室开灯、父母近视、性别、年级、睡眠时间、1周喝含糖饮料、每天坐着的时间、因学习减少运动时间、籍贯、每天吃鸡蛋数,近距离用眼多长时间休息、近1年生病休假、在家看书用灯、课间休息场所、走路看书或者电子屏幕、阳光直射看书或者看电子屏幕是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年级、每天吃蔬菜次数、教室灯、每周体育课、父母近视、籍贯、民族、课间休息场所是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检出率高,学生的生活习惯及某些用眼习惯可能是学生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

    • 基于R shiny的法定传染病可视化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初步应用

      2021(3):444-449.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4 CSTR:

      摘要 (2433) HTML (710) PDF 97.13 M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1种基于R shiny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并利用它分析2004—2017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从而为防控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R shiny以及多种R包,基于人群、时间、空间、时空交互4个角度进行可视化描述并搭建可视化系统。结果:本系统绘制了2004—2017年的39种法定传染病的时间空间分布地图,以及疾病聚类、年龄分层热图;同时还对各种法定传染病进行了疾病的时间序列分析、空间自回归分析等。结论:与其他类似系统比较,设计的R shiny可视化统计分析系统操作简便,分析方法多样,提供了预测模型,有利于帮助描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便于公共卫生人员研究。

    • 基于纳米材料的临床检验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21(3):450-459.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5 CSTR:

      摘要 (1191) HTML (1746) PDF 6.72 M (1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临床医学实践对体外诊断技术的灵敏性、检测限、分析速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体外诊断技术日益无法满足需求的同时,结合纳米材料的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等特点,基于纳米材料的体外诊断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总结了常用的纳米材料,以及纳米金标记技术、纳米材料辅助PCR技术、纳米孔测序技术、生物条形码技术等的原理,以及它们在蛋白质或核酸体外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对基于纳米材料的临床检验与诊断技术进行介绍。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代谢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3):460-464.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6 CSTR:

      摘要 (1840) HTML (3023) PDF 419.74 K (3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代谢动态平衡对维持正常骨组织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该平衡被打破后会出现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参与骨代谢的信号通路机制复杂。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发育和骨代谢中作用广泛,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成骨分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密切相关。文章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在骨代谢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 miRNA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研究

      2021(3):465-468.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7 CSTR:

      摘要 (1198) HTML (487) PDF 398.93 K (2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相关疾病,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节蛋白的表达,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现有研究显示,miRNA参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部分调控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miRNA,及它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调节机制,为探寻2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重组凝血因子Ⅷ标准剂量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10例及5年随访

      2021(3):469-472.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8 CSTR:

      摘要 (985) HTML (360) PDF 404.77 K (1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食管胃肠道间质瘤病例报道1例

      2021(3):473-476. DOI: 10.7655/NYDXBNS20210329 CSTR:

      摘要 (1379) HTML (240) PDF 107.93 M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