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第4期封面与目录

      2021(4).

      摘要 (649) HTML (103) PDF 33.77 M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

      2021(4):477-482.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1

      摘要 (2053) HTML (242) PDF 56.41 M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敲除模型研究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Ninjurin2,Ninj2)在小鼠卵巢发育过程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Ninj2基因敲除小鼠,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暴露对敲除小鼠表型进行分析,研究Ninj2在小鼠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Ninj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小鼠体重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Ninj2纯合敲除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HE染色显示,Ninj2敲除小鼠在新生和成年卵巢中各级卵泡发育情况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差别;IVF结果表明,Ninj2敲除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正常;LPS对Ninj2敲除小鼠卵巢发育没有影响。结论:在正常生理或炎性条件下,敲除Ninj2不影响小鼠卵巢发育。

    • 利用CRISPR/Cas9建立PIN1基因敲除的成体神经干细胞系

      2021(4):483-488.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2

      摘要 (1481) HTML (489) PDF 12.70 M (1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成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PIN1基因,建立PIN1基因敲除的成体神经干细胞系。方法:取8周龄C57BL/6小鼠脑室下区的脑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设计靶向小鼠PIN1基因的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以PX330质粒为骨架,构建PIN1的Cas9打靶载体,转染小鼠的成体神经干细胞,通过puro筛选和测序鉴定获得PIN敲除的单克隆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PIN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Beta Ⅲ 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PIN1基因的Cas9/sgRNA表达载体,转染后获得PIN1敲除的神经干细胞克隆9个。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PIN1蛋白无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IN1敲除的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时可部分分化为Beta Ⅲ Tubulin阳性的神经元细胞。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实现对小鼠成体神经干细胞PIN1基因的编辑。在PIN1基因敲除后PIN1蛋白无表达,初步表型分析显示,神经干细胞仍表达特征性标志物Nestin,并具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和吞脂能力的影响

      2021(4):489-495.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3

      摘要 (1399) HTML (579) PDF 96.18 M (1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巨噬细胞极化与吞脂能力的潜在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胫骨骨髓灌注法提取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别用不同强度(4.825、19.300、43.425 mW/cm2)的LIPUS对巨噬细胞进行辐照处理,再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水平;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活性;热电偶测温技术检测LIPUS热效应;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MAPK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荧光染料DiI标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巨噬细胞共同孵育6 h,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巨噬细胞的脂滴吞噬效率。结果:流式细胞术和CCK-8结果表明,不同强度LIPUS辐照处理均未对巨噬细胞的凋亡和细胞活性产生影响;热电偶测温技术表明,温度变化稳定,未产生明显热效应。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能显著上调巨噬细胞M1表型基因的mRNA水平,而LIPUS辐照处理可下调LPS诱导的M1表型基因mR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脂滴吞噬染色结果显示,LPS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脂作用,而LIPUS辐照处理能减弱LPS对巨噬细胞吞脂能力的促进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IPUS能够下调LPS诱导的NF-κB/MAPK通路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PUS可能通过抑制LPS活化的NF-κB/MAPK通路阻止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以及减弱巨噬细胞的吞脂能力。

    • NTN1调控ERK信号通路拮抗PCBs暴露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

      2021(4):496-502.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4

      摘要 (1182) HTML (254) PDF 19.40 M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NTN1)在拮抗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暴露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发育异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PCBs暴露后RGC-5细胞的NTN1及ERK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利用NTN1小干扰RNA及NTN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RGC-5细胞,分别为si-NTN1组和NTN1过表达+PCB1254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空载慢病毒+PCB1254组、PCB1254组和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RK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①PCB1254暴露后,RGC-5细胞内NTN1及p-ERK的表达显著减少;②NTN1沉默会导致 RGC-5细胞活力降低和S期阻滞;NTN1 沉默显著抑制ERK信号分子的磷酸化;③NTN1过表达可以挽救PCB1254 暴露后RGC-5 细胞的增殖活力,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同时ERK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NTN1可以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来拮抗PCB1254暴露所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缓解PCBs对视网膜发育的毒性作用。

    • 洛铂对肝癌肿瘤免疫及PD⁃L1表达的影响

      2021(4):503-508.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5

      摘要 (1314) HTML (295) PDF 27.55 M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洛铂(lobaplatin,LBP)对肝癌肿瘤免疫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ag 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PD-L1)调控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73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洛铂组(n=40),两组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洛铂组术中腹腔灌注洛铂(50 m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②Hep3B肝癌细胞以洛铂(16 μmol/L)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human leucocyte antigenI,HLA-Ⅰ),抗原转运蛋白TAP-1、TAP-2表达。③Hep3B、SMCC-7721、HepG2肝癌细胞以洛铂(0、8、16 μmol/L)处理24 h,用Western blot、RT-qPCR测定其PD-L1、AKT、p-AKT表达情况。④将Hep3B肝癌细胞分为洛铂组(16 μmol/L)、AKT抑制剂组(洛铂16 μmol/L + MK2206 1 μmol/L)和对照组,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测定PD-L1表达。结果:①洛铂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升高,Treg细胞下降(P < 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洛铂处理后,Hep3B肝癌细胞HLA-Ⅰ、TAP-1和TAP-2表达增高。③洛铂处理后,Hep3B、SMCC-7721、HepG2肝癌细胞PD-L1、p-AKT表达增加。④AKT抑制剂组Hep3B肝癌细胞PD-L1表达相比洛铂组下降。结论:洛铂可以提高肝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可能是通过上调肝癌细胞抗原呈递组件表达,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导致。同时洛铂能够上调肝癌细胞PD-L1表达,其机制可能涉及AKT信号通路。

    • miR⁃182在口腔鳞癌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4):509-515.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6

      摘要 (1344) HTML (437) PDF 6.27 M (1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中miR-182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与文献相关研究相结合,筛选出在头颈鳞癌组织及头颈鳞癌细胞株外泌体中均高表达的miRNA;分别运用ExoQuick试剂盒和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及HEK29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追踪分析仪、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外泌体;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验筛选出的miRNA在两种口腔癌细胞系HN6、CAL27及口腔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共孵育的方法将miR-182 antagomir加载到HEK293细胞外泌体中,CCK-8实验检测该外泌体处理的CAL27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miR-182在头颈鳞癌组织、口腔鳞癌细胞株及头颈鳞癌细胞株外泌体中均显著高表达;口腔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深度>5 mm的患者血清外泌体内 miR-182含量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加载miR-182 antagomir的外泌体处理CAL27细胞后,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miR-182在口腔癌中高表达,血清外泌体miR-182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加载miR-182 antagomir的外泌体可以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

    • α⁃FMH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改善大鼠相关炎症与认知功能障碍

      2021(4):516-521.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7

      摘要 (1149) HTML (339) PDF 2.62 M (1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体探究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FMH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相关炎症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Control组、α-FMH组、LPS组、α-FMH+LPS组。在立体定位仪下行大鼠右侧侧脑室置管,恢复1周后置于逃避恐惧实验仪器中学习。然后将α-FMH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定向注入大鼠右侧侧脑室,给药后30 min行LPS(1 mg/kg)腹腔注射,1 d后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的逃避恐惧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结果:大鼠腹腔注射LPS后6 h海马区组胺表达明显增多,24 h内皆高于基础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均增加(P < 0.01),且LPS组大鼠的僵立时间明显降低(P < 0.01)。与LPS组相比,α-FMH+LPS组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1),且α-FMH+LPS组大鼠的僵立时间明显增加(P < 0.01)。结论: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FMH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改善LPS诱导的大鼠相关炎症与认知功能障碍。

    •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评估中的作用

      2021(4):522-527.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8

      摘要 (1180) HTML (469) PDF 2.23 M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及COPD无PH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中气体交换及运动耐量的差异,探索CPET在COPD相关性PH无创评估中的作用。方法:94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右心导管平均肺动脉压分为COPD-nonPH组、COPD-PH组、COPD-严重PH组,分别进行常规肺功能及CPET检查。结果:相较于COPD-nonPH,在发生PH后一氧化碳弥散量明显下降[(46.5 ± 21.8)% vs. (64.6 ± 34.0)%,P < 0.05]。COPD-PH组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氧脉搏及摄氧效率斜率均低于COPD-nonPH组,且随PH严重程度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PD-PH组通气效率最低点高于COPD-nonPH组,且随PH严重程度明显升高(49.0 ± 24.6 vs. 38.6 ± 11.4 vs. 35.6 ± 9.6,P < 0.05)。峰值心率、呼吸交换率、摄氧效率平台、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COPD-nonPH患者,COPD-PH患者气体交换和运动耐量显著下降,且随PH严重程度进一步加重,CPET可以作为COPD相关性PH病情严重程度无创评估的有效工具。

    •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60%吸入氧浓度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021(4):528-533. DOI: 10.7655/NYDXBNS20210409

      摘要 (988) HTML (185) PDF 529.10 K (1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联合60%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fraction,FiO2)对OLV患者氧合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OLV时各组均使用60%的FiO2,通气侧分别采用0、5、8、10 cmH2O PEEP。于OLV前即刻(T1)、OLV 10 min(T2)、OLV 15 min(T3)、OLV 30 min(T4)、OLV 60 min(T5)、OLV 120 min(T6)时分别经桡动脉与右颈内静脉中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记录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与呼吸力学等指标;记录术后第2天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和PPC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2例患者OLV中发生低氧血症而退出本研究,共118例患者完成试验。T2~T6时D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A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T3~T4时C组PaO2明显高于A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T4时B组PaO2明显高于A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T2~T5时D组PaO2明显高于B组(P < 0.05);T2~T4时D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B组(P < 0.05)。T5时D组PaO2明显高于C组(P < 0.05)。T2~T6时B、C、D组驱动压明显低于A组(P < 0.05),T2~T5时C、D组驱动压明显低于B组(P < 0.05)。T4~T6时C、D组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明显高于A、B组(P < 0.05)。术后第2天B、C、D组CPIS明显低于A组。结论:OLV时FiO2为60%条件下,联合5、8和10 cmH2O PEEP均可改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增加肺动态顺应性,降低驱动压及CPIS,从而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其中10 cmH2O PEEP改善氧合的效应出现得更早,效果更佳。

    • 帕金森病伴焦虑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连接改变的研究

      2021(4):534-539.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0

      摘要 (997) HTML (543) PDF 49.28 M (1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焦虑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改变,并探索PD伴发焦虑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收集112例PD患者以及54例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将PD组分为PD伴焦虑(PD-A组)50例和PD不伴焦虑(PD-NA组)62例。通过协方差分析(ANCOVA)和post-hoc t检验进行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值的组间统计学比较得到PD-A组与PD-NA组的差异脑区。选取双侧杏仁核为功能连接种子点,计算双侧杏仁核与差异脑区功能连接结果,并分析功能连接值与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A组、PD-NA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VMHC值有显著性差异,组间post-hoc t检验显示,PD-A与PD-NA相比,双侧额下回(inerior frontal gyrus,IFG)三角部及岛盖部VMHC值减低。种子点功能连接显示左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且功能连接值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D-A患者存在异常的脑功能活动,双侧额下回的异常VMHC改变以及左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异常,提示额下回-杏仁核相关网络环路可能参与了焦虑的病理发生过程。

    • 定量血流分数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1(4):540-544.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1

      摘要 (1107) HTML (209) PDF 68.71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血管狭窄的相关参数,探究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行冠脉造影患者89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109处(目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90%),并于术中行OCT评估病变血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数据及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运用QFR回顾性分析相关病变。以OCT下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2.5 mm2或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75% 作为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明显狭窄组和非明显狭窄组,引入QFR并评估其在此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明显狭窄组相比,明显狭窄组的QFR值显著降低(P<0.001)。与OCT及QFR评估的3D-QCA相比,2D-QCA下AS值更大(P=0.007,P<0.001)。3D-QCA及OCT评估的A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线性回归显示,OCT-MLA与QFR正相关(r=0.56,P<0.001),OCT-AS与QFR负相关(r=-0.60,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QFR诊断血管明显狭窄的截断值为0.81,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54~0.901,P<0.001),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0.0%。结论: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应用QFR结合OCT,可在精确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的同时,评估冠脉的功能学参数,共同指导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

    • 尿ATF3、Kim⁃1以及联合检测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2021(4):545-550.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2

      摘要 (979) HTML (228) PDF 26.07 M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尿转录活化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和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83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 h、6 h、12 h、24 h、48 h尿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时间点尿ATF3和Kim-1的水平,并计算尿[ATF3]·[Kim-1]的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尿ATF3、Kim-1以及[ATF3]·[Kim-1]早期诊断AKI的临床价值。结果:共42例患者发生AKI。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术后6 h、12 h尿ATF3明显升高,且术后12 h尿ATF3水平诊断AKI的AUC为0.691(95%CI:0.576~0.807,截断值为1 216 pg/mL时,灵敏度为0.43,特异度为0.85。尿[ATF3]·[Kim-1]联合检测的AUC在术后6 h为0.712,达到最高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7和0.78。结论:尿ATF3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的尿液中早期表达,可以作为成人体外循环术后AKI的诊断标志物。联合使用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个检测,是增加诊断准确度的可行办法。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2021(4):551-556.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3

      摘要 (1119) HTML (192) PDF 6.31 M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WM的患者资料。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RDW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索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初诊WM患者纳入本研究,ROC曲线确定RDW的最佳截断值为16.4%。中位随访39.5个月,初诊时高RDW水平WM患者具有更差的生存结局。多因素分析显示,高RDW水平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不良因素。此外,RDW联合改良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能够改善WM的预后分层。结论:RDW为临床上简便可行的参数,可用来预测WM的预后。

    • 放疗剂量对颈段食管癌疗效的影响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1(4):557-563.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4

      摘要 (1019) HTML (240) PDF 34.24 M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放疗剂量对颈段食管癌(cerv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CEC)疗效的影响,并对CEC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收治的96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的CEC患者,依据大体肿瘤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60 Gy)、中剂量组(>60~<66 Gy)及高剂量组(≥66 Gy),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治疗失败模式的差异,并分析CEC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近期疗效,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7%、85.4%、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P=0.031)、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45)、无局部区域进展生存(local-regional failure-free survival,LRFFS)(P=0.020)的影响因素,中、高剂量组疗效无差异,且均较低剂量组好(P<0.05)。CEC OS的独立预后因素是放疗剂量、是否同步化疗及邻近器官是否受侵。结论:CEC采用根治性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中剂量即>60~<66 Gy可能是CEC更为合理的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否同步化疗及邻近器官是否受侵是CEC OS的独立预后因素。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复发的临床分析

      2021(4):564-568.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5

      摘要 (1295) HTML (264) PDF 461.50 K (1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nblastic leukemia,ALL)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426例ALL患儿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特征分组,比较中枢复发率,并分析中枢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复发患儿的预后不良因素。结果:①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枢复发率低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06方案)治疗的患儿(P < 0.01);②男性、白细胞计数≥50×109个/L、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患儿中枢复发率明显较高(P < 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计数≥50×109个/L和T-ALL是中枢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激素诱导后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1×109个/L、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的中枢复发患儿总生存率更低(P < 0.05)。结论:2015方案较2006方案有效减少了中枢复发;2015方案与2006方案的危险因素相同,存在中枢复发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加强中枢复发的预防。

    • 不同胶原型骨粉应用于拔牙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1(4):569-574.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6

      摘要 (1160) HTML (224) PDF 4.34 M (2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新型胶原型人工骨粉应用于单颗牙拔除后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89例单颗磨牙需拔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拔牙后即刻植入新型胶原型人工骨粉,对照组植入Bio-Oss Collagen,应用可吸收生物膜严密关创。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相应的牙槽骨高度、宽度及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期间3次随访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CBCT测量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当天比较,实验组颊侧骨高度及宽度无明显变化,舌(腭)侧骨高度降低(0.75 ± 0.95)mm,对照组颊侧骨高度降低(0.54 ± 1.47)mm,舌(腭)侧骨高度降低(1.20 ± 1.18)mm,宽度无明显变化;术后当天实验组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 < 0.01),术后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 > 0.05)。临床检查显示,两组在创口愈合评分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单颗磨牙拔除患者,新型胶原型骨粉在拔牙后牙槽骨缺损修复上与Bio-Oss Collagen具有相似的作用,并且在颊侧骨高度保存上的效果略优于Bio-Oss Collagen。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CD4+、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1(4):575-579.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7

      摘要 (1052) HTML (558) PDF 1.81 M (1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与CD4+、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F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间质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探寻CAF诱导的免疫抑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α-SM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D4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D8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经配对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α-SM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D8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与CD4阳性表达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CAF及上述免疫细胞的异常促进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可为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 结肠癌中Nup10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1(4):580-585.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8

      摘要 (1173) HTML (558) PDF 21.46 M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Nup10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Ualcan数据库和实时定量PCR观察Nup107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结肠癌患者2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up107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up10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初步探讨Nup107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Nup10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up107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4)、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07)、AJCC分期(P=0.003)、Ki67表达(P=0.001)显著相关;Nup107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Nup107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P<0.001)。Nup107在结肠癌中可能参与基础转录因子、错配修复、同源重组、核糖体、剪接体、RNA降解等途径。结论:Nup10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为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2016—2019年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21(4):586-592. DOI: 10.7655/NYDXBNS20210419

      摘要 (1055) HTML (224) PDF 506.72 K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培养数据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将血培养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性。结果:96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到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0%,革兰阳性菌占22.0%,真菌占10.0%,厌氧菌占5.0%。革兰阴性菌检出居前3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0%)、大肠埃希菌(13.0%)、鲍曼不动杆菌(11.0%)。革兰阳性菌检出居前3位的依次是肠球菌(8.0%)、金黄色葡萄球菌(7.0%)和α-溶血性链球菌(7.0%)。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占76%,其中检测到1株对头孢他定/阿维巴坦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未检测到对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 baumannii,CRAB)占81.8%,其中检测到1株对替加环素耐药,未检测到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57.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检出1 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两组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构成相似。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病原菌耐药率更高。结论: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

    • 218例侧脑室增宽胎儿的染色体检测结果和妊娠结局分析

      2021(4):593-599.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0

      摘要 (1305) HTML (689) PDF 526.89 K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侧脑室增宽胎儿的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追踪妊娠结局,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异常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侧脑室增宽并经胎儿MRI确认的218例单胎妊娠孕妇,根据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组(10.0~12.0 mm,111例)、中度组(12.1~15.0 mm,84例)、重度组(>15.0 mm,23例);根据是否伴发其他超声异常表现,分为孤立性增宽组(120例)和非孤立性增宽组(98例);非孤立性增宽组进一步分为合并软指标异常组(42例)、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组(39例)、合并神经系统外畸形组(17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侧脑室增宽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伴发其他超声异常的概率分别为40.54%(45/111)、44.05%(37/84)和69.5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进一步两两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轻、中、重3组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16.22%(18/111)、11.90%(10/84)、13.04%(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不良妊娠结局率分别为9.91%(11/111)、10.71%(9/84)、13.04%(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孤立性增宽组和非孤立性增宽组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7.5%(9/120)和22.45%(2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良妊娠结局率分别为4.17%(5/120)和18.37 %(1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结果阴性组和阳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度侧脑室增宽伴发其他超声异常的概率增加,不同程度的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因素无关,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当侧脑室增宽伴发其他超声异常时,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

    • 前置胎盘患者手术方式探讨

      2021(4):600-603.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1

      摘要 (1266) HTML (232) PDF 454.57 K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前壁包绕宫颈内口的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不同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162例自前壁包绕宫颈内口的前置胎盘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处理流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采用胎盘打洞术(n=127),B组采用胎盘部分剥离破膜术(n=35)。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及24 h产后出血量较B组明显增加(P=0.002,P=0.022)。A组血制品使用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B组(P < 0.001)。手术时间、子宫动脉栓塞率及子宫切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新生儿结局方面,A组新生儿贫血率高于B组(P=0.009)。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新生儿重症病房收住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部分剥离破膜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24 h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胎盘打洞术,是一种针对自前壁包绕宫颈内口的前置胎盘的良好剖宫产术式,值得推广。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分析

      2021(4):604-608.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2

      摘要 (1011) HTML (312) PDF 218.19 M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中国南京地区1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家系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和临床表型分析。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基因组定点捕获测序分析,对发现的变异用Sanger测序技术在家系成员中进行致病基因验证。对照组为100名健康人群。结果:在先证者的小梁网诱导性糖皮质激素反应蛋白(myocilin,MYOC)基因第3外显子区域发现杂合突变c.734G>A(p.C245Y),这一突变也出现在其他12个POAG的家系成员中,无该突变的家系成员中无POAG患者及可疑者。对照组未发现该突变位点。结论:MYOC基因C245Y突变是该POAG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本研究结果补充了中国江苏地区MYOC基因的突变谱。

    • 盐酸戊乙奎醚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2021(4):609-611.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3

      摘要 (1044) HTML (152) PDF 390.90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N组:诱导前静注生理盐水5 mL;P组:诱导前静注长托宁0.5 mg;G组:诱导前静注格拉司琼3 m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P组和G组术后24 h内分别有15例(33.3%)、3例(6.7%)和6例(13.3%)发生恶心呕吐。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组和G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分级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组和G组发生率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可有效减少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

    • 2014—2016年无锡市HIV/AIDS病毒亚型及耐药变化分析

      2021(4):612-616.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4

      摘要 (965) HTML (267) PDF 1.39 M (1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和2016年调查随访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群病毒亚型及耐药的变化特征。方法:以2014年无锡市HIV/AIDS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研究。收集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并从其血液样本中提取DNA,通过巢式-PCR扩增HIV的pol、env和gag 3个基因片段并测序,综合判断感染者的HIV基因型。将pol序列提交至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突变位点分析。2016年随访相同人群并筛选出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再次检测HIV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分析两年间亚型及耐药变化情况。结果:共整理收集HIV/AIDS者117例,检测234例样本,检出CRF01_AE、CRF07_BC、B、CRF67_01B、CRF08_BC、CRF55_01B和CRF68_01B 7种HIV-1亚型和6种独特重组型。2014年原发性耐药率为4.95%,2016年获得性耐药率为5.75%。5例感染者耐药情况发生变化,其中1例亚型发生变异。结论:无锡市HIV/AIDS人群HIV-1亚型多样且复杂,亚型及耐药变化大,应继续加强对亚型及耐药突变监测。

    • 基于CT影像组学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分类的预测效能

      2021(4):617-623.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5

      摘要 (1222) HTML (245) PDF 11.30 M (1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节CT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分类的关系,并评估不同分层递进影像组学模型对肺结节病理分类的预测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9年8月189例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资料的肺结节患者,包括良性结节71例,恶性非浸润结节51例,恶性浸润性结节67例。分别构建3种CT影像组学模型,模型1对良性及恶性结节(包括恶性非浸润及浸润性结节)分类;模型2对恶性非浸润及浸润性结节分类;模型3对良性、恶性非浸润及浸润性结节分类。对所有勾画感兴趣区(ROI)进行高通量特征采集,采用智能方法进行特征和分类器筛选建立最佳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模型1、2及3分别筛选出20、2及20个影像组学特征,绘制ROC曲线,验证组AUC值分别为0.85、0.89及0.84,模型1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79.66%、70.42%、84.59%、81.74%及67.57%;模型2为88.06%、74.51%、82.2%、81.94%及82.61%;模型3为71.34%、85.05%、70.37%%、83.2%及76.3%。结论:基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良性结节、恶性非浸润结节及浸润性结节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

    • 超声评价腋下关节囊对冻结肩的诊断价值

      2021(4):624-627.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6

      摘要 (1340) HTML (194) PDF 1.30 M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测量腋下关节囊厚度对于冻结肩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诊断冻结肩患者的双侧肩关节超声资料,包括患侧与健侧腋下关节囊厚度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有无积液,比较患侧与健侧厚度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估参数的诊断价值,并评估腋下关节囊厚度和病程的关系。结果:超声下腋下关节囊患侧的平均厚度为(3.98±0.94)mm,健侧的平均厚度为(1.86±0.39)mm(P < 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截断值为2.45 mm和2.65 mm时,诊断正确率高,当截断值为2.45 mm时,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93.0%;当截断值为2.65 mm时,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6.3%。肱二头肌腱鞘改变与冻结肩无明显相关性(χ2=3.41,P > 0.05)。结论:超声下腋下关节囊厚度的测量对冻结肩有较好的诊断性能,截断值2.45 mm灵敏度最高,截断值2.65 mm特异度最高。

    • 变异链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4):628-633.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7

      摘要 (1449) HTML (599) PDF 485.09 K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口腔微生态平衡的维持以及口腔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是口腔的主要致龋细菌和主要致病真菌,研究表明两种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跨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相互作用,对临床致病性具有潜在影响。文章将综述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致病性的影响,对于将天然产物应用于控制变异链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双菌种生物膜及其毒力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总结。

    • 2例Ⅲ型糖原累积病患儿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2021(4):634-636. DOI: 10.7655/NYDXBNS20210428

      摘要 (1005) HTML (169) PDF 45.53 M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