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第5期封面与目录

      2021(5).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01

      摘要 (604) HTML (68) PDF 35.38 M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大鼠S100A8基因启动子质粒的构建及其SOX7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2021(5):637-642.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1

      摘要 (1153) HTML (330) PDF 974.05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大鼠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在HEK-293T中检查过表达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基因对S100A8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可能的SOX7结合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大鼠S100A8启动子全长,经双酶切后连接到pGL3-basic中,命名为pGL3-S100A8-FL。将pGL3-S100A8-FL与前期构建的pIRES2-SOX7质粒共转染HEK-293T,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此外,运用JASPAR预测S100A8启动子区可能包含的SOX7结合元件,并依此构建4个启动子截短质粒(即pGL3-S100A8-1~4)。将pGL3-S100A8-FL和pGL3-S100A8-1~4分别与pIRES2-SOX7共转染HEK-293T,检查荧光素酶活性。接着构建SOX7结合元件突变的S100A8启动子质粒(即pGL3-S100A8-M),与pIRES2-SOX7转染HEK-293T,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将pGL3-S100A8-FL与pIRES2-SOX7共转染HEK-293T,发现过表达SOX7可显著增加pGL3-S100A8-FL启动子活性。将pGL3-S100A8-FL和pGL3-S100A8-1~4分别与pIRES2-SOX7共转染HEK-293T,发现pGL3-S100A8-4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pGL3-S100A8-FL和pGL3-S100A8-1~3,提示SOX7与S100A8启动子结合元件可能位于-200~+51 nt区域内。将-86~-57 nt元件突变质粒(pGL3-S100A8-M)或pGL3-S100A8-FL与pIRES2-SOX7共转HEK-293T,发现pGL3-S100A8-M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pGL3-S100A8-FL。提示SOX7可能与S100A8启动子-86~-57 nt元件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大鼠S100A8基因启动子全长、截短和突变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确定S100A8启动子区的SOX7结合元件。

    • 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小鼠免疫损伤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2021(5):643-651.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2

      摘要 (913) HTML (271) PDF 103.93 M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s,TFC)的特点及其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4、10、15、20、25周龄及高血糖(hyperglycemia,Hi)组NOD小鼠的脾脏、淋巴结及胸腺淋巴细胞并进行流式染色,通过流式检测观察并比较TFC和CXCR5-CD8+T细胞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分布情况、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细胞比例变化、脱颗粒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7a,CD107a)、重组人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 G亚族成员1(recombinant human 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G,member 1,KLRG1)、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的表达水平以及2种细胞释放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颗粒酶B(granzyme B,GzmB)的能力。结果:TFC在NOD鼠不同免疫器官间表达存在差异,在脾脏和淋巴结中表达量相当,而在胸腺几乎无表达。在NOD小鼠血糖升高前,随着周龄的增加TFC细胞比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发病后比例下降。与CXCR5-CD8+T细胞相比,TFC细胞比例明显较低,但抑制性分子PD-1、TIM-3和脱颗粒标记物CD107a却呈显著性高表达。与此同时,TFC较CXCR5-CD8+T细胞具有更强地释放GzmB[TFC(3.56±2.1)%,CXCR5-CD8+T细胞(0.78±0.39)%,P < 0.05]和IFN-γ[TFC(43.65±12.25)%,CXCR5-CD8+T细胞(21.92±3.72)%,P < 0.05]的能力。结论:TFC存在并参与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并通过细胞毒性作用促进NOD小鼠的免疫损伤。

    • 肠上皮11β⁃HSD1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小肠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

      2021(5):652-656.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3

      摘要 (1069) HTML (717) PDF 8.02 M (2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小鼠肠上皮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基因特异性敲除对小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在C57BL/6J小鼠构建肠上皮特异性11β-HSD1敲除模型,野生型对照组和11β-HSD1敲除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喂养(第6周开始,喂养8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小肠上皮绒毛、隐窝、杯状细胞数量、紧密连接蛋白-1(zona occludens-1,ZO-1)和炎症标志物F4/80的变化。结果:11β-HSD1基因敲除能够改变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绒毛长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轻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小肠上皮炎症,改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结论: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小肠上皮屏障功能变化与11β-HSD1的作用密切相关。

    • 低强度脉冲超声抑制血管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的钙化

      2021(5):657-662.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4

      摘要 (1078) HTML (289) PDF 8.14 M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高钙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rVSMC)及大鼠血管成纤维细胞(rat vascular adventitial fibroblasts,rVAF)钙化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提取rVSMCs及rVAF,通过钙浓度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等方法检测不同声强的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钙化的作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探究低强度脉冲超声对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结果:LIPUS处理显著抑制了高钙磷培养基诱导rVSMCs及rVAF的钙沉积及ALP活性的升高,同时在14 mW/cm2 声强LIPUS处理后,rVSMCs及rVAF的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LIPUS抑制高磷钙诱导的rVSMCs及rVAF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因此LIPUS对高钙磷引起的rVSMC和rVAF钙化具有保护作用。

    • NEK7在慢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2021(5):663-669.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5

      摘要 (1026) HTML (297) PDF 140.40 M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巨噬细胞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7(never in mitosis gene a-related kinase 7,NEK7)在肝脏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NOD样受体家族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调控肝脏纤维化(liver fibros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E和Masson染色以及qRT-PCR技术观察对比正常人和肝纤维化患者之间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NEK7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CD68阳性细胞中NEK7的表达情况。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8周的方法建立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取组织标本,通过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技术以及qRT-PCR技术,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同时利用组织免疫化学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肝脏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程度的差异;进一步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NEK7在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在体内特异性敲低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有助于减轻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和炎症反应以及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抑制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阻止肝纤维化病变。

    • Ag2S@BSA存储液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

      2021(5):670-676.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6

      摘要 (792) HTML (187) PDF 21.99 M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含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的硫化银存储液对纯钛表面特性及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纯钛试件经打磨清洗后分为4组,分别置于空气、生理盐水、BSA溶液、牛血清白蛋白包裹的硫化银溶液(BSA-coated Ag2S solution,Ag2S@BSA)中保存2周后,采用扫描电镜、X线能谱仪和光学接触角仪分析纯钛表面特性的变化;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钛片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行为。结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钛表面微形貌无明显差异,空气存储后未见明显改变,经生理盐水存储后钛表面散在分布氯化钠晶体,经BSA溶液存储后含碳有机物增加,经Ag2S@BSA存储后钛表面均匀吸附含硫和银元素的纳米颗粒。与其余3种存储方式相比,Ag2S@BSA溶液存储可显著减小钛表面水接触角,增大表面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功能蛋白表达。结论:Ag2S@BSA存储液能优化钛表面特性,增强其成骨活性。

    • IVGTT过程中血糖及胰岛素急遽波动对血清PCSK9水平的影响

      2021(5):677-683.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7

      摘要 (754) HTML (168) PDF 52.97 M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IVGTT)过程中血糖及胰岛素急遽波动对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糖脂代谢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对23例健康志愿者及52例肥胖或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人体测量学、肝肾功能等及IVGTT检查,根据PCSK9在静脉葡萄糖负荷后4 min与0 min时的比值界定下降组、稳定组与上升组,并比较3组在各项糖脂代谢指标间的差异。进一步对39例留取的血清样本使用高通量靶向脂质组学测定游离脂肪酸、神经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比较上述各组的差异。结果:总体基线PCSK9水平与总胆固醇、空腹C肽水平经校正后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相关性。随着IVGTT过程中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急遽上升,伴随血清PCSK9水平波动,血清PCSK9在60 min后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PCSK9下降组的基础PCSK9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与上升组,且PCSK9下降组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者占比更高。此外,下降组血清总神经酰胺、总葡糖神经酰胺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脂质亚类分析显示,基线PCSK9含量与Cer d18:1/24:0、GM3 d18:0/24:0在校正其他因素后正相关性仍存在。结论:IVGTT过程中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急遽上升,伴随血清PCSK9水平波动;波动模式受基线糖脂代谢状态影响。

    • ADAM15在支气管哮喘表达及意义

      2021(5):684-689.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8

      摘要 (958) HTML (275) PDF 4.90 M (1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ADAM15)在支气管哮喘中表达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本院32例哮喘患者及同期16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DAM15水平,分析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总IgE相关性。构建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肺组织ADAM15表达部位和变化。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ADAM1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398.90±22.13)pg/mL]相比,哮喘患者血清ADAM15水平明显增高[(749.5±132.3)pg/mL,P=0.023],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P=0.001 6,r=0.542 5)。ADAM15主要表达于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其表达量较对照组小鼠升高。IL-13可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ADAM15 mRNA及蛋白水平。结论:哮喘中ADAM15表达增加,可能与IL-13介导的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性

      2021(5):690-695. DOI: 10.7655/NYDXBNS20210509

      摘要 (992) HTML (234) PDF 483.72 K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CKD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9月肾内科住院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DBP水平,分析血清DBP与CKD相关指标的关系,比较高DBP组和低DBP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包含DBP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CKD发生的效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CKD 3期患者相比,CKD 4期和CKD 5期患者血清DB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DBP与CKD相关临床指标及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A(年龄、性别、尿酸、是否合并瓣膜钙化、高血压、糖尿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917,95% CI:0.849~0.985,P<0.001]相比,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B(年龄、性别、尿酸、DBP、是否合并瓣膜钙化、高血压、糖尿病)(AUC=0.942,95% CI:0.894~0.991,P<0.001)增加了血清DBP这一预测变量,显著改善了预测CK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和特异度。结论:血清DBP水平与CK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增加血清DBP这一预测变量,可显著改善模型预测CKD的效能,有助于筛查CKD的高危患者。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术后进展模式的分析

      2021(5):696-700.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0

      摘要 (1261) HTML (837) PDF 477.96 K (1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术后的进展模式及与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9年12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IPMN的15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进展病灶部位,将患者的进展模式分为: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和远处转移。分析各进展模式的比例、进展时间及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3例IPMN患者,其中,男107例(70%),中位年龄66岁(29~87岁),分支胰管型IPMN(branch duct IPMN,BD-IPMN)59例(39%),主胰管型IPMN(main duct IPMN,MD-IPMN)或混合型IPMN(mixed type IPMN,MT-IPMN)94例(61%)。术后病理显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88例(58%),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28例(1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37例(24%)。共有14例(9%)患者术后出现进展,其中LGD 5例(36%),IPMC 9例(64%)。进展模式包括7例(50%)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2例(14%)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4例(29%)远处转移和1例(7%)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伴远处转移。12例(86%)患者的进展发生在术后5年内,而2例(14%)发生在术后5~10年。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虽然IPMN预后较好,但术后仍有较高的进展率,对IPMN患者术后进行规律及长期的随访十分必要。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进展模式以胰腺切除部位的原位病灶生长为主,提示首次手术病灶切除不完全可能是进展的重要原因。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与胃癌的比较研究

      2021(5):701-706.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1

      摘要 (847) HTML (196) PDF 465.90 K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疗效分析,从而评价ESD治疗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癌的338例患者,根据病灶位置,将157例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为研究组与181例胃癌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年龄≥62.5岁、男性、平坦型腺癌、分化型腺癌及黏膜下层浸润为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2、2.299、2.497、2.425、2.939,P < 0.05)。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手术时间[(104.14 ± 58.49)min vs. (73.39 ± 45.06)min,P<0.001]长于胃癌组,治愈性切除率低于胃癌组(70.7% vs. 80.7%,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Kaplan-Meier分析,两组总生存率(log-rank P=0.889)及治愈性切除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712);单因素分析病灶直径≥2 cm(91.3% vs. 67.6%,P=0.002)、未分化腺癌(21.7% vs. 0.9%,P < 0.001)、黏膜下层浸润(60.9% vs. 13.5%,P < 0.001)、淋巴脉管浸润(4.3% vs. 0,P=0.027)、有溃疡(23.9% vs. 5.4%,P < 0.001)是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ESD是治疗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的安全有效方法,但病灶直径≥2 cm、病理类型分化差、黏膜下层浸润、淋巴脉管浸润、有溃疡的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ESD治疗治愈性切除率降低。

    • 炎症指标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的诊断价值

      2021(5):707-713.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2

      摘要 (892) HTML (298) PDF 509.96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PLR)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恶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的IPMN手术患者,均由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临床指标、影像指标、炎症指标,采用列线图构建恶性IPMN的预测模型。结果:NLR、PLR、CA19-9、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囊肿大小、增强壁结节、胰管口径突然改变均与IPMN的恶性进展相关。NLR、CA19-9及囊肿大小为预测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及囊肿大小为预测IPMN伴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为IPMN伴浸润性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NLR、CA19-9和囊肿大小的预测恶性IPMN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该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NLR、CA19-9和囊肿大小为预测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和囊肿大小为预测HGD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指标在IPMN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福冈指南的有益补充。

    • 治疗前全血EB病毒 DNA水平对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5):714-717.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3

      摘要 (906) HTML (199) PDF 4.90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全血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 DNA)水平对初诊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患者预后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82例H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32(12~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5(4~84)个月,2年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68.4%和93.0%。其中EBV DNA阳性率为12.2%(10例),中位EBV DNA拷贝数为8.66×103(5.21×103~5.35×104)拷贝/mL。治疗前EBV DNA阳性患者有较差的PFS(P=0.003)及OS(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EBV DNA阳性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27),而其虽不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呈现一定的影响趋势(P=0.056)。结论:治疗前全血EBV DNA水平是判断HL患者预后的指标。

    • TKA术中股骨内侧后髁软骨磨损对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影响

      2021(5):718-724.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4

      摘要 (841) HTML (275) PDF 4.37 M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测量内翻性膝骨关节炎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73例内翻骨关节炎膝关节)的全下肢CT及膝关节MRI资料。分别使用CT及MRI图像对PCA进行测量,采用MRI图像测量股骨内外后髁及股骨远端内外髁软骨厚度。同时测量标本股骨内外侧后髁软骨厚度,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CT图像测量的PCA[(4.09 ± 1.39)°]显著大于MRI测量的PCA[(2.25 ± 1.01)°](P<0.01)。标本上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厚度[(1.9 ± 0.6)mm]与标本上股骨外侧后髁软骨厚度[(2.8 ± 0.6)mm],MRI测量股骨内侧后髁的软骨厚度[(1.9 ± 0.6)mm]与MRI测量股骨外侧后髁的软骨厚度[(2.8 ± 0.5)mm],MRI测量股骨远端内侧髁软骨厚度[(1.3 ± 0.4)mm]与MRI测量股骨远端外侧髁软骨厚度[(2.5 ± 0.4)mm]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股骨内外侧后髁软骨厚度与MRI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外侧后髁软骨与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厚度相差2 mm,CT测量PCA将比MRI测量PCA大接近3°。结论:内翻性膝骨关节炎普遍存在股骨内侧后髁软骨的磨损,并对依据股骨后髁线确定的股骨假体旋转产生显著影响。MRI与CT的术前测量存在显著差异,关节外科医生在制定术前计划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在内。

    • 血清NGAL与NLR在代谢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

      2021(5):725-729.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5

      摘要 (859) HTML (203) PDF 1.21 M (1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相关性,探讨NGAL联合NLR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非MS(Non-MS)组及MS组各60例,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NGAL、NLR、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MS组血清NGAL水平高于Non-MS组(P < 0.01)。NGAL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HOMA-IR、NL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mtein cholesterin,HDL-C)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血清NGAL及NLR水平升高,MS的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NGAL联合NLR预测M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3(95%CI:0.592~0.765),优于单用NGAL(AUC=0.664,95%CI:0.573~0.748)]NLR(AUC=0.598,95%CI:0.505~0.687)(P<0.01)。结论:MS患者NGAL水平与NLR呈正相关,NGAL联合NLR预测MS优于单独使用NGAL及NLR。

    • 踝关节镜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观察

      2021(5):730-733.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6

      摘要 (741) HTML (201) PDF 9.23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课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用踝关节镜行前后双入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踝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接受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10例患者在前踝和后踝均有关节游离体,所有患者均有滑膜炎症表现。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6±10.7)分上升到术后的(93.5±5.7)分。9例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1例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没有患者表示不满意。没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游离体复发或者恶变的情况。结论:完全的滑膜切除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滑膜软骨瘤病的复发,进而降低滑膜软骨瘤病恶变的可能性。滑膜软骨瘤病是整个关节滑膜的病变,用关节镜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完整切除病变滑膜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5):734-737.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7

      摘要 (735) HTML (175) PDF 380.11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13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NSLN转移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136例,其中NSLN阴性62例,NSLN阳性74例,比较资料发现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阳性数目及SLN阳性比例是影响乳腺癌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P < 0.05)。将上述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脉管癌栓、SLN阳性比例是乳腺癌患者NSLN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脉管癌栓、SLN阳性比例是乳腺癌患者NSLN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乳腺癌患者存在脉管癌栓、SLN阳性比例≥0.5时更容易发生NSLN转移。

    • 右美托咪定对尿毒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超敏肌钙蛋白T的影响

      2021(5):738-740.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8

      摘要 (678) HTML (113) PDF 384.74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尿毒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择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预计手术时间在2 h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后以0.2 μg/(kg·h)的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患者静脉输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30 min(T3)、术后(T4)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hs-cTNT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HR和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间术前hs-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术后1 d时D组hs-cTNT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尿毒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可降低术后hs-cTNT水平,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定量磁敏感图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铁沉积的定量研究

      2021(5):741-745. DOI: 10.7655/NYDXBNS20210519

      摘要 (771) HTML (229) PDF 27.82 M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比较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磁敏感值(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MSV),并分析ESRD患者MSV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探讨QSM技术评估ESRD患者脑铁沉积的价值以及脑铁沉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5例ESRD患者及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应用QSM技术测量每个人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MSV,应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各核团MSV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ESRD患者MSV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双侧红核(red nucleus,RN)、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尾状核头部(caudate head,CA)、壳核(putamen,PU)的MSV大于健康对照者(P均<0.05)。双侧RN、SN、PU及CA的MSV可以区分ESR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当右侧PU的MSV为0.085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91%。ESRD患者右侧RN的MSV与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呈负相关,左侧CA的MSV与注意力、语言能力呈负相关,左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的MSV和视觉空间与执行能力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QSM技术不仅可以定量评估ESRD患者脑内铁沉积,还可以分析ESRD患者脑内铁沉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体部弥漫大B淋巴瘤PET⁃CT脑葡萄糖代谢改变情况分析

      2021(5):746-750.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0

      摘要 (857) HTML (206) PDF 23.94 M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方法分析体部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模式。方法:入选52例均无脑部受累的体部DLBCL患者以及5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常规体部及脑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2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后用SPM方法进行两组之间的t检验获得两组间有差异脑区的Talairach坐标值。测量患者体部肿瘤总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wb)及肿瘤糖酵解总量(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wb),分析MTVwb、TLGwb与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BCL视觉可见脑皮层弥漫性、对称性的代谢减低,基底节区代谢相对增高。SPM分析结果显示,双侧额顶颞枕皮层广泛葡萄糖代谢减低(P < 0.001),仅中央前后回未受影响。右侧丘脑枕核葡萄糖代谢亦有所减低。DLBCL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增高的区域则广泛分布于除枕叶外的皮层下白质区、右侧海马区、左侧基底节、双侧苍白球及双侧小脑扁桃体区等部位。部分脑区SPM分析颞顶枕等部位可见小灶性脑区的葡萄糖代谢程度与MTVwb、TLGwb呈负相关(P < 0.001)。结论:DLBCL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有较为特定的模式,并且一些脑区与体部肿瘤的葡萄糖代谢负荷存在负相关。在体部DLBCL的评价中有必要关注脑代谢的改变。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门部结节的诊断价值

      2021(5):751-756.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1

      摘要 (663) HTML (287) PDF 3.10 M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门部不超过3.0 cm结节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0年2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肺门部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肺活检的病例资料,记录病灶大小、病灶形态、穿刺径路长度、穿刺针进针角度、切割次数、有无肺气肿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患者64例,均在CT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其中腺癌29例、鳞癌14 例、小细胞肺癌 5例、特异性感染2例、混合性癌6例及转移癌1例,未能明确诊断病变7例。穿刺技术取材准确率为98.44%(63/64),灵敏度98.21%(55/56),假阴性率1.79%(1/56)。并发症主要为少量气胸及针道周围的出血灶,发生率分别为15.63%(10/64)、43.75%(28/64),穿刺径路长度为两种并发症发生共同影响因素,年龄和性别与气胸发生相关(P=0.035,P=0.003),切割次数及病灶形态与肺内出血的发生相关(P=0.019,P=0.009)。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门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较高,对临床诊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FFRCT联合斑块特征与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预测效能的比较

      2021(5):757-762.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2

      摘要 (832) HTML (263) PDF 2.79 M (1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CT)联合斑块特征与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在3个月内完成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及MPI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测量FFRCT值及斑块定量特征值、总负荷积分、总积分差、相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及相位直方图带宽(band width,BW)等影像参数,比较无事件组与事件组之间影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11例发生MACE。与无事件组相比,事件组的FFRCT更低(P=0.009)、斑块更长(P=0.007)、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P=0.026)、静息状态下舒张期SD及BW更低(P<0.05)。ROC曲线分析示,FFRCT及斑块长度对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81,SD及BW的曲线下面积为0.62、0.56。结论:FFRCT联合斑块特征对C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优于MPI。

    • 孕中晚期胎儿宫内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5):763-768.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3

      摘要 (907) HTML (495) PDF 493.45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胎儿孕中晚期宫内生长的母体和孕期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孕期B超监测数据及母体和孕期健康相关信息。纳入在2016年8月—2019年5月孕满20周并在孕22~24周、孕30~32周和孕34~36周均有B超检查的单胎活产家庭,共计1 457个家庭。本研究通过B超采集的胎儿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AC)和股骨长(femur length,FL)数据,计算获得胎儿估计体重(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孕中晚期宫内生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母亲年龄与孕22~24周、孕30~32周和孕34~36周的EFW均呈正相关;与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正常范围(18.5 kg/m2≤BMI<24 kg/m2)的母亲相比,孕前BMI偏低(BMI<18.5 kg/m2)的母亲孕30~32周和孕34~36周胎儿更小,孕前超重或肥胖的母亲(BMI>24 kg/m2)胎儿更大;女胎EFW在孕22~24周、孕30~32周和孕34~36周始终显著小于男胎。此外,发现孕前痛经与孕期EF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母亲年龄、孕前BMI、胎儿性别以及痛经可能影响胎儿估计体重。

    • 甲状腺自身免疫对辅助生殖技术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1(5):769-773.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4

      摘要 (1096) HTML (276) PDF 425.16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自身免疫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甲状腺自身免疫与不孕有关,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妇女中,甲状腺自身免疫可能会对胚胎质量、妊娠率、流产率有影响,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有研究者认为,甲状腺自身免疫并不是引起辅助生殖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文章综述甲状腺自身免疫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影响,以期今后的研究能进一步优化试验设计,获得更可信的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性激素与生物钟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1(5):774-778.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5

      摘要 (1165) HTML (792) PDF 416.11 K (2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哺乳动物中,性激素水平呈昼夜节律性,且这种节律性由机体的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而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性激素的昼夜节律亦被破坏,从而可能引发一些生殖系统疾病。此外,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对中枢和外周生物钟均有不同的影响,且通过对各生物钟基因的作用来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生殖等功能。文章通过探讨性激素和生物钟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生物钟影响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 细胞自噬和支气管哮喘

      2021(5):779-784. DOI: 10.7655/NYDXBNS20210526

      摘要 (989) HTML (331) PDF 450.45 K (1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生理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细胞自噬是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行为。自噬通过降解损伤的细胞器、蛋白质、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参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与细胞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已经被证实与许多疾病包括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就细胞自噬与哮喘最新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