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第7期封面与目录

      2021(7).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01

      摘要 (559) HTML (78) PDF 34.05 M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成年小鼠ECSIT 3′⁃UTR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2021(7):937-942.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1

      摘要 (2317) HTML (296) PDF 49.45 M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鉴定成年小鼠Toll途径进化保守信号介导因子(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signaling intermediate in Toll pathways,ECSIT)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并在细胞中验证非编码RNA对ECSI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小鼠ECSIT 3′-UTR序列,并与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ECSIT 3′-UTR可能结合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并针对ECSIT的全长序列设计小干扰RNA(siRNA);通过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使用不同miRNA和siRNA干扰后,细胞中ECSIT的表达。结果:成功鉴定了346 bp的小鼠ECSIT 3′-UTR,与NCBI上序列一致率达到99%;在细胞中miR-7-5p和siRNA1、2可以干扰ECSIT的表达。结论:成功鉴定得到成年小鼠心脏ECSIT mRNA 3′-UTR序列,该非编码区可作为非编码RNA的调控区域,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明ECSIT在小鼠生长发育及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 转录因子E2F4对哮喘相关基因Six1的转录调控

      2021(7):943-94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2

      摘要 (1076) HTML (402) PDF 3.66 M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哮喘相关同源异型盒基因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Six1)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以预测功能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研究E2F转录因子4(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4,E2F4)对哮喘相关基因Six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ix1基因启动子片段(-351~+100 nt)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获得Six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Six1-451。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测定Six1基因启动子片段在HEK-293和BEAS-2B细胞中的活性,并使用生物学手段预测其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pSix1-451与E2F4小干扰或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HEK-293和BEAS-2B细胞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以确定E2F4对Six1基因的启动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观察敲低和过表达E2F4后对Six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有活性的Six1启动子片段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且在此片段内含有E2F4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因子E2F4在启动子、mRNA及蛋白水平对Six1存在正向调控。结论:转录因子E2F4对哮喘相关基因Six1存在正向转录调控。

    • 利用双引导RNA的CRISPR/Cas9技术构建Nudt3基因敲除小鼠

      2021(7):949-955.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3

      摘要 (1346) HTML (695) PDF 17.70 M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Nudix水解酶家族成员核苷二磷酸连接的部分X基序3[Nudix(nucleotide diphosphate linked moiety X)-type motif 3,Nudt3]基因敲除C57BL/6小鼠模型。方法:根据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Nudt3基因第2个外显子位置及第2个外显子与第3个外显子间的区域分别设计2个引导RNA(guide RNA,gRNA),结合早期胚胎显微注射技术构建生殖系基因编辑嵌合体小鼠,并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基因敲除小鼠。在此基础上,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验证Nudt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以较高效率获得了F0代基因编辑小鼠,通过繁育获得了F1代杂合子小鼠和F2代纯合子小鼠。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2代纯合子小鼠的若干代谢调控组织(如肝脏、下丘脑等)中均无Nudt3基因表达。结论:Nudt3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为下一步的代谢表型鉴定以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miR⁃16/15a-/-小鼠NK细胞功能及其对结肠癌移植瘤敏感度分析

      2021(7):956-962.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4

      摘要 (871) HTML (218) PDF 6.68 M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miR-16是否通过调节NKG2D表达而影响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miR-16/15a-/-小鼠和对照小鼠经皮下注射MC38细胞制备结肠癌移植瘤模型,观察两组小鼠皮下实体瘤生长情况;比较普通小鼠生理或荷瘤状态下NK1.1+NKG2D+细胞和NK1.1+NKG2D-细胞内miR-16的表达;分析生理及荷瘤状态下miR-16/15a-/-小鼠NK细胞NKG2D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及细胞毒性作用。结果:与同品系小鼠比较,miR-16/15a-/-小鼠中MC38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生理状态小鼠NK1.1+NKG2D+细胞miR-16的表达明显低于NK1.1+NKG2D-细胞,而在荷瘤小鼠来源的两组细胞中无明显差异;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生理及荷瘤状态下的miR-16/15a-/-小鼠NK1.1+NKG2D+细胞的比例及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miR-16/15a敲除抑制MC38结肠癌移植瘤生长,而miR-16/15a敲除小鼠体内NK细胞的比例及功能及荷瘤状态下NK细胞活性并无明显变化,提示miR-16/15a缺失并非通过NK细胞抑制MC38结肠癌移植瘤生长。

    • Chk2敲除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由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

      2021(7):963-969.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5

      摘要 (1533) HTML (190) PDF 18.69 M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敲除是否能改善由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方法:取2月龄Bmi-1基因敲除(Bmi-1-/-)小鼠、Chk2基因敲除(Chk2-/-)小鼠、Bmi-1和Chk2双敲(Bmi-1-/-Chk2-/-)小鼠以及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组小鼠脑组织皮层、海马、下丘脑中NeuN、GFAP、Iba1、p16等指标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小鼠脑皮质中p16、SOD1、SOD2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与同窝WT小鼠相比,Bmi-1-/-小鼠在上述脑区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SOD1、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而在Chk2-/-小鼠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则增加,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OD1、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Bmi-1-/-小鼠相比,Bmi-1-/-Chk2-/-小鼠在上述脑区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OD1和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Chk2敲除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由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

    • TLR/NF⁃κB信号通路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2021(7):970-975.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6

      摘要 (895) HTML (582) PDF 11.26 M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信号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度。细胞予METH(300 μmol/L)染毒0 min、15 min、30 min、1 h、3 h、6 h、12 h和24 h,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及其NF-κB通路激活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TLR1~9、11 mRNA的表达。结果:分离出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METH暴露后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其激活标志物IBA-1水平增高,NF-κB通路被激活,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TLR2、4~5、7~9、11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TLR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ETH可通过调节TLR/NF-κB信号通路激活原代小胶质细胞并促进其释放炎性因子,因而TLR可作为METH神经炎性反应干预的潜在靶点,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 GDF15激活ERK/Bcl⁃2通路增强BM⁃MSCs放射抗性

      2021(7):976-983.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7

      摘要 (959) HTML (423) PDF 87.95 M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放射抗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siRNA,干扰BM-MSCs的GDF15表达。9 Gy Co-60 γ射线照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CCK-8检测增殖,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检测GDF15及ERK/Bcl-2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结果:放射后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未放射条件下,干扰GDF15对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影响(P - 0.05)。放射后,干扰GDF15导致细胞G2期阻滞增加(P - 0.05),细胞增殖显著抑制(P - 0.01);同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spase3活化及细胞凋亡增加(P - 0.05)。干扰GDF15显著抑制ERK1/2的磷酸化和Bcl-2的蛋白水平,而增加Bax的表达。结论:放射诱导GDF15上调,可提高BM-MSCs的放射抗性,其机制与ERK/Bcl-2信号通路有关。

    • 生后早期高氧暴露对卵清蛋白诱导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影响

      2021(7):984-991.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8

      摘要 (932) HTML (344) PDF 9.25 M (2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后早期高氧暴露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气+PBS组、高氧+PBS组、空气+OVA组、高氧+OVA组,每组8只。高氧+PBS组及高氧+OVA组小鼠置于高氧箱[氧浓度分数(FiO2)≥95%]、空气+PBS组及空气+OVA组置于室内空气(FiO2=21%)中饲养,7 d后4组小鼠同在空气环境下饲养。6周龄后给予空气+OVA组和高氧+OVA组小鼠腹腔注射混悬致敏液[OVA 1 mg/mL + Al(OH)3 1 mg/mL]100 μL致敏及雾化吸入1% OVA激发,同时空气+PBS组和高氧+PBS组给予等量PBS注射;65 d时处死全部动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12、IL-13水平和血清中IgE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氧+OVA组较空气+OVA组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P<0.05);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增加(P<0.05),IL-5、IL-13水平升高而IL-12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中大量炎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狭窄,气道壁增厚,气道壁厚度面积占比增加,结构重塑明显;辐射状肺泡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生后早期高氧暴露可加重卵清蛋白诱导的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气道结构重塑明显,但肺损伤表现减轻。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97调节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2021(7):992-99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09

      摘要 (960) HTML (230) PDF 57.51 M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97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调节胃癌细胞进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基于GEPIA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LINC01197的表达。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MGC-803、AGS),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LINC01197表达,采用短发夹RNA转染SGC-7901和BGC-823细胞干扰LINC01197的表达,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体内增殖。转录组测序技术(mRNA-seq)检测差异基因。qPCR、免疫印迹法分析SERPINA1相对表达水平。结果:LINC01197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表达上调(P < 0.05);敲低LINC01197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 < 0.05),并且抑制裸鼠肿瘤增殖水平(P < 0.01);LINC01197敲低后SERPINA1表达量降低(P < 0.05)。结论:LINC01197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LINC01197可能通过抑制SERPINA1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 卵巢癌细胞生长环境中CD4+ Treg细胞和CD4+ Teff细胞的糖代谢特征初探

      2021(7):999-1005.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0

      摘要 (1172) HTML (522) PDF 6.63 M (2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CD4+CD25-CD127+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Teff)在卵巢癌细胞生长环境中的糖代谢特征。方法: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选CD4+ Treg细胞和CD4+ Teff细胞,建立两种细胞与SKOV3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4+ Treg细胞、CD4+ Teff细胞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结果:SKOV3共培养组CD4+ Treg细胞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CD4+ Teff细胞和CD4+ Treg细胞单独培养组(P<0.05);SKOV3共培养组CD4+ Treg细胞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高于CD4+ Teff细胞[(59.78±2.57)pmol vs.(44.93±1.86)pmol,P<0.05;(15.31 ± 2.05)mmol/L vs.(7.98 ±0.88)mmol/L,P<0.05]。结论:卵巢癌细胞生长环境中的人外周血CD4+ Treg细胞糖代谢水平高于CD4+ Teff细胞,卵巢癌细胞可以促进人外周血CD4+ Treg细胞糖代谢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 栀子苷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2021(7):1006-1014.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1

      摘要 (1256) HTML (278) PDF 68.43 M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栀子苷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STZ组)、25 mg/kg栀子苷给药组(GE25组)、50 mg/kg栀子苷给药组(GE50组)。测定血糖和体重水平,HE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LC3B、P6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和Ⅲ 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高糖+栀子苷组、高糖+栀子苷+ AMPK抑制剂化合物C(Compound C)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Ⅰ、P62、Beclin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和p-mTOR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TZ组相比,栀子苷给药组(GE25组和GE50组)体重明显增加(P < 0.01),血糖显著降低(P < 0.01),明显减轻心肌结构异常,减少胶原沉积(P < 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Z组LC3BⅡ/Ⅰ、Beclin1和p-AMPK/AMPK的表达水平降低,Collagen Ⅰ、Collagen Ⅲ、P62、p-mTOR/mTOR、BAX/BCL2和Cleaved-caspase 3/Caspase 3的表达水平升高,栀子苷给药组与之趋势相反。细胞实验中,栀子苷预处理激活AMPK(p-AMPK/AMPK比值升高)和自噬活性(LC3BⅡ/Ⅰ升高,P62的表达降低),且该效应被AMPK抑制剂阻断。结论:栀子苷能改善1型糖尿病心肌病的心肌损伤,减轻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介导的细胞自噬有关。

    • 稳定脑肥大细胞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肝脏炎症

      2021(7):1015-1020.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2

      摘要 (800) HTML (189) PDF 22.99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肥大细胞稳定剂观察中枢神经系统中肥大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肝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大鼠下丘脑定位注射色甘酸钠以稳定脑肥大细胞。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和甲状腺素(thyroxine,T4)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细胞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脂多糖能够诱导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导致肝脏病理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信号激活。脑立体定位注射肥大细胞稳定剂能够改善脂多糖诱导的肝脏炎症、抑制MAPK、AKT和NF-κB信号通路在体内的激活,减轻脂多糖引起的外周血和下丘脑中TSH和T3水平下降以及T4水平的升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肥大细胞的稳定能够延缓脂多糖诱导的肝脏炎症,该延缓作用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参与。

    • 新型三维打印镁合金支架的显微结构及降解性能研究

      2021(7):1021-1027.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3

      摘要 (785) HTML (264) PDF 5.33 M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三维打印镁合金支架,探究其显微结构并检测体外降解性能。方法:应用Magics软件设计圆柱体三维模型,再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将AZ91镁合金粉制备成3D打印镁合金(3D-AZ91)试件。观察3D-AZ91与铸造镁合金(AZ31)试件的金相结构,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分析表面元素,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晶相结构,并测试维氏硬度值。采用提拉浸渍法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包裹于3D-AZ91表面,制成复合材料试件(PLA-3D-AZ91)。进行降解实验,通过析氢观察和计算失重率检测3组试件的体外降解速率。扫描电镜观察3D-AZ91和AZ31降解后的表面形貌,EDX分析表面降解产物的元素组成。结果:金相显微镜观察显示3D-AZ91晶粒较AZ31更细化,两者表面元素均以Mg为主,晶相以α-Mg基体为主。3D-AZ91的维氏硬度显著高于AZ31。降解速率3D-AZ91>AZ31>PLA-3D-AZ91,3D-AZ91和AZ31表面覆盖不规则团状降解产物,含镁、钙、磷等元素。结论:相比于传统铸造法,3D打印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更佳,而表面包裹PLA能有效控制其降解速率。

    • TGF⁃β1在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

      2021(7):1028-1032.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4

      摘要 (771) HTML (132) PDF 17.20 M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明确TGF-β1对于二尖瓣腱索病变的促进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结果。同时,收取实验组断裂的二尖瓣腱索以及同期8例心脏移植受者正常二尖瓣腱索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在断裂的二尖瓣腱索组织中呈高表达;扫描电镜显示断裂腱索组织镜下结构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疏松层(外层)明显增厚、分层和断端,致密层(内层)可见有明显裂隙。结论:TGF-β1在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血清和腱索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二尖瓣腱索断裂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 椎管内肿瘤半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对患者的影响

      2021(7):1033-103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5

      摘要 (772) HTML (222) PDF 473.31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术后骨片回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者为研究组,骨片不回纳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等。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各结局变量与基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构建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脊髓神经功能和并发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08,P<0.001)。下颈段或单一节段半椎板切除后不回纳骨片者术中出血量小(P=0.027,P=0.001),胸段或2个节段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者出血量小(P=0.003,P < 0.001)。建立了术后1年McCormick评分<3分、术后1年McCormick评分改善和术后1年脊柱变形的预测模型,各模型特异度分别为0.921、0.838、0.546,灵敏度分别为0.526、0.576、0.906,准确度分别为0.870、0.836、0.798。结论: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后回纳骨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从减少出血量角度考虑,下颈段、单个节段半椎板切除建议不回纳骨片,而胸段、2个节段半椎板切除时建议回纳骨片。

    • 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1(7):1039-1043.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6

      摘要 (878) HTML (304) PDF 498.00 K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因素,构建起病后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ND组与非END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独立相关因素构建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END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507例患者,END组99例(19.5%),非END组408例(80.5%)。END组患者的年龄(P=0.001)、心房纤颤病史构成比(P=0.001)、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构成比(P=0.01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P=0.023)、快速血糖水平(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06)显著高于非END组,饮酒史构成比(P=0.042)、白蛋白水平(P=0.001)显著低于非E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1,95%CI:1.008~1.054;P=0.007)、心房纤颤病史(OR=4.349,95%CI:1.932~9.792;P=0.001)、基线NIHSS评分(OR=1.219,95%CI:1.021~1.455;P=0.029)、快速血糖水平(OR=1.199,95%CI:1.083~1.328;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OR=1.069,95%CI:1.027~1.113;P=0.001)、白蛋白水平(OR=0.826,95%CI:0.733~0.930;P=0.002)是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END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36(95%CI:0.677~0.796,P < 0.001)。结论:本列线图对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EN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高危因素对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影响

      2021(7):1044-104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7

      摘要 (797) HTML (157) PDF 437.54 K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因素对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61例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根据年龄、广泛肠道病变、上消化道病变和肛周病变等高危因素的数目,将CD患者分为1个高危因素组(组1)、2个高危因素组(组2)及2个以上高危因素组(组3),并根据是否广泛肠道病变或合并肛周病变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治疗后的临床应答率和黏膜愈合率,评估高危因素对IFX疗效的影响。结果:IFX治疗后第2、6周,组1临床应答率均高于组2及组3(P < 0.05),而3组第14周临床应答率及第38周黏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广泛病变亚组第2周(P=0.013)及第6周(P=0.021)临床应答率均高于广泛病变组,两组第14周临床应答率及第38周黏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肛周病变组第2、6、14周临床应答率及第38周黏膜愈合率较合并肛周病变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因素越少的CD患者可能越早获得临床应答,但高危因素可能并不影响CD患者的最终临床应答率及肠道黏膜愈合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1(7):1049-1052.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8

      摘要 (877) HTML (289) PDF 397.78 K (1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为进一步阐明OS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是否存在OSA及OSA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OSA组、中度OSA组、重度OSA组及对照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OSA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升高(P<0.01)。中度、重度OSA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显著降低(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OSA组TEG中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显著升高。中度、重度OSA组与轻度OSA组比较,R值显著降低、MA则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OSA组比较,重度OSA组的K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OSA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随着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高,高凝状态更加显著,这可能与OSA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有关。与血常规、凝血常规相比,TEG的敏感性更高,临床意义更全面。

    • 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21(7):1053-1057. DOI: 10.7655/NYDXBNS20210719

      摘要 (1105) HTML (736) PDF 454.63 K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8种毒力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临床分离菌株中的分布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8—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分离的引起肺部感染的50株肺炎克雷伯菌,PCR法检测毒力基因,统计并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阳性率及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50株菌株mrkD、ureA基因阳性率为100%,fimH、entB、ybt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6%、96%、64%,未检测出wabG、uge、clbA基因。携带fimH基因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感染者较非携带该基因细菌的感染者更易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的症状。最常见的组合为fimH+mrkD+ureA+entB+ybtA,同时检出5种毒力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临床表现明显,但病死率低。结论:随着毒力基因种类的增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发热呈下降趋势。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70例回顾性分析

      2021(7):1058-1062.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0

      摘要 (969) HTML (217) PDF 512.27 K (1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pulmonary disease,NTM-P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的170例NTM-P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NTM的菌种鉴定、药敏特征、治疗转归,并与同时期确诊的300例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NTM-PD组咯血、有结核病史、有合并症、血T-SPO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空洞、支气管扩张与PT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TM-PD组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率均高达90%以上,对乙胺丁醇耐药率为40.6%。NTM-PD组131例患者标本进行菌种鉴定,109例检测出NTM,检出率为83.2%(109/130)。共检测出6种NTM,其中胞内分支杆菌最多,占69.8%(76/109)。NTM-PD组接受治疗后,短期(<1个月)内症状缓解,痰涂片转阴率为42.35%。强化治疗2个月后肺部病灶显著吸收率为23.00%,半年内大多数患者复发。结论:咯血、结核史、合并症、血T-SPOT、免疫紊乱、肺部结节、空洞、支气管扩张对NTM-PD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地区胞内分枝杆菌比例最高,患者治疗困难、易复发、预后差。

    • 能谱CT及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鉴别肺炎性及恶性病变

      2021(7):1063-106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1

      摘要 (1365) HTML (839) PDF 6.59 M (2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能谱CT定量参数及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对肺炎性及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炎性组38例,恶性组85例)行动脉期能谱CT增强扫描的肺结节或肿块患者;比较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70 keV及40 keV单能量图像下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λ)、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有效原子序数值(effective-Z,Zeff)、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标准化有序原子序数值(normalized effective-Z,NZeff)及最大径(D),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手动分割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7∶3拆分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递归特征消除筛选特征,5折法交叉验证,使用线性判别式分类器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模型的ROC曲线。结果:炎性组及恶性组在40 keV下的CT值、λ100-70 keV、λ70-40 keV、λ100-40 keV、IC、NIC、Zeff、NZeff以及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IC为独立影响因素(P < 0.001),NI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8。影像组学共筛选出10个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其AUC为0.84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及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对于肺内炎性及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碘基图组学预测模型取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2021(7):1069-1074.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2

      摘要 (946) HTML (564) PDF 29.22 M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196例OMS患者的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重建和观察,对导致OMS的病因进行分析,包括病原牙/牙根的根尖周病或牙周病与上颌窦底(maxillary sinus floor,MSF)的关系、根管治疗质量、MSF的完整性、窦内黏膜增厚等,测量最大黏膜厚度和最小MSF厚度。结果:根尖周病是窦内黏膜增厚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上颌磨牙导致的OMS是前磨牙的5.21倍,且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 first molar,MFM)明显高于第二磨牙。MFM的近颊根(23.37%)和腭根(20.31%)与OMS关系最密切;MSF破坏后黏膜增厚更明显(P < 0.05)。根管治疗不完善与OMS最相关,尤其是根管清理不到位(35.25%)和根管遗漏(31.15%)。在遗漏根管中,44.74%为MFM的近颊根第二根管。结论:完善的根管治疗并有效控制根尖感染、保护MSF的完整性是减少OMS发生的重要因素。

    • 超声及磁共振不同增强模式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2021(7):1075-107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3

      摘要 (877) HTML (159) PDF 928.76 K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以及磁共振不同增强模式在软组织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2020年2月本院41例软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变层次、部位及大小等因素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关系。将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增强模式设为4种(P1、P2、P3和P4),通过卡方检验列联表分析来判断不同增强模式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为金标准,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的部位、层次及肿块大小与肿块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CEUS与MR增强的P1、P2增强模式均为良性病变。卡方检验列联表分析显示CEUS与MR增强的P3模式与恶性肿块密切相关(P≤0.001),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66.7%、86.7%、72.7%(CEUS)及96.6%、58.3%、84.8%、87.5%(MR),两种检查诊断效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均可为软组织肿块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 江苏某戒毒所梅毒感染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2021(7):1079-1083.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4

      摘要 (809) HTML (276) PDF 470.07 K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男性戒毒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6—8月对江苏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男性戒毒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检测抗体,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吸毒情况及性行为情况。结果:790例中共发现133例梅毒抗体阳性,梅毒感染率16.8%,梅毒组平均年龄(P < 0.001)与开始吸毒的平均年龄(P=0.002)高于非梅毒组,两组间性伴侣情况存在差异(P=0.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毒年限较长(OR=1.04,95%CI:1.00~1.07)和有临时性伴侣(OR=1.90,95%CI:1.18~3.05)是该人群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该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与吸毒年限较长和不安全性行为有关。

    •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2021(7):1084-1094.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5

      摘要 (1517) HTML (1150) PDF 584.43 K (2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治疗已经在肺癌治疗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重新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其可以显著改善多种类型癌症包括肺癌的临床终点。基于各项临床研究成果,目前已有4个PD-1/PD-L1抑制剂——Pembrolizumab、Nivol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经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或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或巩固治疗。文章将对PD-1/PD-L1抑制剂在肺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包括单药或联合用药的疗效、安全性、疗效预测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冠状病毒Spike蛋白及其针对性治疗研究进展

      2021(7):1095-1103.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6

      摘要 (967) HTML (1086) PDF 2.43 M (2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是可以感染人类及动物的正链RNA病毒,其包含的最大RNA基因组长度为32 kb,可分为4类:α、β、γ和δ。冠状病毒颗粒包含4个标准结构蛋白:包膜蛋白(E)、膜蛋白(M)、核衣壳蛋白(N)和刺突蛋白(S)。S蛋白既包含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又包含融合相关结构域,使其成为CoV进入过程中的关键蛋白。本文主要阐述S蛋白的主要结构、结构域以及该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自身水解切割、构象变化等相关特点,并就该蛋白的相关中和抗体以及CoV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RNA疫苗等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1例黏多糖Ⅵ型患者ARS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分析

      2021(7):1104-1108. DOI: 10.7655/NYDXBNS20210727

      摘要 (870) HTML (406) PDF 9.54 M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