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42(6):759-767.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1
摘要: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14,USP14)通过调控氧化固醇结合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的泛素化水平稳定OSBPL2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HeLa细胞为工具细胞,通过对USP14过表达、敲降以及活性抑制,检测OSBPL2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过表达实验考察USP14对OSBPL2的泛素信号和泛素化水平的调控;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阐明USP14与OSBPL2相互作用的具体结构域、不同结构域在蛋白相互作用中的作用以及OSBPL2的关键泛素化位点。结果:USP14与OSBPL2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并稳定OSBPL2的表达而不改变其转录水平;体外过表达和Co-IP实验结果表明,USP14催化(catalytic,CAT)结构域与OSBPL2氧固醇结合蛋白相关结构域(OSBP-related domain,ORD)的相互作用降低OSBPL2的泛素化水平;类泛素(ubiquitin-like,UBL)结构域在USP14与OSBPL2相互作用中起到了促进作用;Lys209和Lys361是OSBPL2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关键位点。结论:USP14通过调控OSBPL2蛋白Lys209和Lys361两个位点的泛素化进而调控其泛素化水平,稳定OSBPL2蛋白的表达。
刘子勤,李文文,吴敬珍,童 静,张晨妍,祝伟杰,刘博文,王 浩,李 育,齐 栩
2022, 42(6):769-779.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2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衍生物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liguzinediol,Lig)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不同剂量Lig(5、10、20 mg/kg)及阳性药地高辛(0.033 2 mg/kg)治疗12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BN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复制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H9C2细胞模型。使用Lig干预细胞,并将自噬激动剂和抑制剂与Lig结合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转染LC3B腺病毒检测自噬水平;荧光标记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结果:Lig各个剂量均能显著升高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mension in systole,LVIDs)。Lig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BNP、LDH,并增加大鼠心脏中ATP水平。Lig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及线粒体形态,调节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中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并促进自噬。在体外,Lig减少OGD模型H9C2细胞的ROS含量,促进线粒体自噬和融合,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减少H9C2细胞凋亡。自噬激动剂与Lig的合用部分增加了Lig对OGD模型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自噬抑制剂则可改变Lig对OGD模型H9C2细胞线粒体的调节作用及对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Lig可促进线粒体自噬和融合,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完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2022, 42(6):780-789.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3
摘要:目的:检测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2月龄C57Bl/6小鼠,利用LISA脊髓损伤造模仪制作小鼠第9胸椎节段(T9)中度脊髓钝挫伤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初步观察SCI后1、3、7、14、28 d时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定位。结果: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于损伤后1 d即上调并达峰值,至损伤后28 d仍保持较高水平,其表达变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CI后,Bmi-1与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共表达;Bmi-1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无共表达。结论:小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Bmi-1表达上调,主要定位于小胶质细胞、髓鞘细胞、神经元与血管内皮细胞,且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尤为显著。提示Bmi-1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内源性髓鞘再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关,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022, 42(6):790-795.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4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6HBE细胞予以不同浓度类胰蛋白酶(PAR2激动剂)处理,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类胰蛋白酶对细胞EMT过程的影响;通过DCFH-DA探针测定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外源性加入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1-cysteine,NAC)后,划痕、Transwell小室观察类胰蛋白酶诱导的细胞修复与迁移功能。结果:类胰蛋白酶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16HBE修复与迁移;下调E-cadherin、上调N-cadher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P < 0.05)。类胰蛋白酶增加16HBE细胞内ROS水平,而PAR2抑制剂FSLLRY-NH2可逆转上述改变(P < 0.05)。NAC可有效抑制类胰蛋白酶诱导的细胞修复与迁移(P < 0.05)。结论:激活PAR2可经由ROS信号调控人支气管上皮细胞EMT过程,是细胞表型转化与重塑调控的潜在靶标。
2022, 42(6):796-801.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5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样蛋白(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like protein,CHL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潜在机制。方法:收集55例哮喘患者及同期18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HL1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指标、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相关性。构建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慢性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肺组织CHL1的表达定位及分布。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HL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4.174±2.122)ng/mL相比,哮喘患者血清CHL1水平明显增高[(7.497±3.274)ng/mL,P < 0.000 1],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287,P=0.048)。CHL1主要表达于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小鼠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TGF-β可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CH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哮喘中支气管上皮细胞CHL1表达增加,该过程可能与TGF-β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钱徐萍,张学会,孙鲁宁,王 雨,孙诗钰,马梦圆,程紫萍,陈安九,王永庆
2022, 42(6):802-808.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6
摘要:目的:探索兰索拉唑(lansoprazole,LPZ)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潜在损伤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以10 μmol/L LPZ孵育H9C2细胞不同时间(0 h、12 h、24 h、48 h)后,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CHOP)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的表达。此外,兰索拉唑及ROS抑制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单独或联合孵育细胞48 h后,检测H9C2细胞内ROS水平,以及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PZ可以时间依赖性增加ROS的水平,诱导GRP78和CHOP的表达,并进一步增加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的表达。NAC显著降低LPZ诱导的ROS水平,降低GRP78、CHOP以及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LPZ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2022, 42(6):809-814.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7
摘要:目的:明确C57BL/6J小鼠不同脂肪组织对于冷刺激适应性应答的相似点与差异。方法:建立冷刺激组及对照组小鼠模型,测量体重、进食量等;HE染色观察各脂肪组织切片形态;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棕色化、线粒体功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产热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脂肪组织交感神经支配;流式细胞术分析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型。结果:与米色和白色脂肪相比,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相关基因解偶联蛋白1表达量最高,但冷刺激不能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而冷刺激能够显著诱导米色脂肪组织中产热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冷刺激能够促进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中交感神经支配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结论:冷刺激能够诱导米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同时促进交感神经支配和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冷刺激对内脏白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最小。
2022, 42(6):815-820.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8
摘要:目的:用C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 like receptor 2,CLEC-2)缺陷小鼠检测CLEC-2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探究CLEC-2信号通路对巨核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怀孕14.5 d的小鼠胚胎取出、分离并培养巨核细胞。体外雷帕霉素处理巨核细胞,检测巨核细胞CLEC-2和CD41的表达。小鼠经雷帕霉素处理后,检测小鼠骨髓自噬蛋白的表达。结果:自噬基因在胎肝来源的巨核细胞中表达,并且表达量很高。小鼠巨核细胞在雷帕霉素处理后,CLEC-2表达下调,提示CLEC-2参与调控自噬。雷帕霉素处理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敲除小鼠的巨核细胞CD41和CD6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01)。体内实验发现雷帕霉素能显著增强敲除小鼠LC3蛋白的表达。CLEC-2的缺陷能显著降低自噬紊乱导致的高倍体巨核细胞数。CLEC-2的缺陷降低雷帕霉素诱导胎肝来源的巨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D2的表达。结论:血小板受体CLEC-2在巨核细胞自噬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022, 42(6):821-829. DOI: 10.7655/NYDXBNS20220609
摘要:目的:构建新西兰兔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方法:准备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周、4周、8周、12周组,每组4只。拔除兔的上颌前牙,在其新鲜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纯钛实验种植体。术后分别在2周、4周、8周、12周采集含种植体的上颌骨标本,再通过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组织切片染色研究即刻种植后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结果:①大体观察:各组实验兔的术后状态正常,食欲无明显异常,创口愈合良好,种植体均未松动脱落。②Micro-CT分析:随着种植体植入后愈合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螺纹处的骨质密度和厚度不断增加。③ 组织学检测:随着种植体植入后时间的延长,硬组织切片染色测算所得的种植体-骨接触率(bone-implant contact ratio,BIC)稳步增长,而脱钙颌骨切片染色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质结构呈散在-岛状-条索状-板层状骨演化,提示骨结合形成良好。2周和4周组中存在大量的破骨细胞和炎症细胞,8周和12周组中则几乎未见这类细胞,但存在更多的红细胞和黄骨髓。结论:兔上颌前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可构建即刻种植动物模型,为即刻种植后骨结合过程的观察以及钛种植体的动物体内研究提供新的选择和途径。
2022, 42(6):830-836.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0
摘要:目的:基于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6-硫鸟嘌呤(6-thioguanine,6-TG)中硫原子与Cu2+的高度亲和力,构建了一种新的比率荧光方法,用于检测抗肿瘤药物6-TG。方法: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OPD)能够被游离Cu2+氧化成560 nm处发黄色荧光的产物2,3-二氨基酚嗪(2,3-diaminophenazine,DAP),体系中450 nm处发射蓝色荧光的碳点与DAP之间存在荧光内滤效应,因此DAP能够使碳点荧光猝灭。当目标物6-TG存在时,会与OPD竞争Cu2+,导致氧化产物DAP减少,使其黄色荧光降低,和碳点之间的内滤效应减弱,碳点的蓝色荧光恢复,荧光强度比值F450/F560与6-TG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该探针可用于定量检测6-TG。结果:随着6-TG浓度的增加,该体系荧光强度比值F450/F560逐渐增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6-TG的线性范围为40.00~160.00 μmol/L,检测限为61.10 nmol/L,相关系数R2=0.992。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应用于6-TG药片含量测定。
2022, 42(6):837-842.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1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意义,提高临床医生对APTE的认识。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60岁以上老年住院APTE患者326例,分析患者PBL升高的原因及预后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分析PBL升高组(n=78)和PBL正常组(n=248)患者的年龄、性别、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栓塞部位、近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远端DVT、基础疾病、深静脉置管、吸烟史、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下肢近端、远端均存在DVT患者的PBL显著高于无DVT组和仅下肢远端DVT组(P < 0.05)。统计学分析显示,心力衰竭、近期(<30 d)骨折、间质性肺病和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APTE患者PBL升高的相关因素(P < 0.05)。PBL升高组溶栓比例、在院死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使用、心肺复苏率均高于PBL正常组(P < 0.05)。结论:PBL升高的老年APTE患者预后较差,需要重点关注心肺功能不全、下肢近端及远端均存在DVT的老年APTE患者。
2022, 42(6):843-848.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2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肺腺癌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腺癌微乳头及实体成分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筛选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就诊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采集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tokeratin 21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病理亚型等信息。采用Student’s 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微乳头、实体成分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结果:共纳入2 159例肺腺癌患者,分别有291例及248例患者含有微乳头、实体成分。6种肿瘤标志物中,CEA及CYFRA21-1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 0.001)。含实体成分的肺腺癌患者,其CEA(2.92 ng/mL vs. 1.88 ng/mL,P < 0.001)及CYFRA21-1(2.20 ng/mL vs. 2.02 ng/mL,P < 0.001)表达显著高于不含实体成分的患者。同样,CEA(2.59 ng/mL vs. 1.92 ng/mL,P < 0.001)及CYFRA21-1(2.15 ng/mL vs. 2.03 ng/mL,P=0.009)在含微乳头成分肺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不含微乳头成分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CEA及CYFRA21-1与微乳头及实体成分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CEA与实体(OR = 2.87,95%CI:2.03~4.06,P < 0.001)、微乳头(OR = 2.36,95%CI:1.68~3.32,P < 0.001)成分的关联仍然显著,而CYFRA21-1与微乳头、实体成分的关联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肺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及CYFRA21-1表达与微乳头、实体成分有关,可能作为肺腺癌微乳头、实体成分的预测因子。
2022, 42(6):849-853.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3
摘要:目的:比较术中消融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在Ⅳ期胰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并初步探讨消融联合化疗的潜在细胞学机制。方法: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Ⅳ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组,n=13)与术中消融联合化疗组(消融组,n=14),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肿瘤指标、血常规指标及术后生存期等。同时,采用Boyden小室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渗透性实验模型,探究超低温冷冻对人胰腺癌细胞渗透性的影响。结果:消融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显著低于化疗组,而白蛋白(albumin,ALB)显著高于化疗组(P < 0.01)。两组CA19-9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显著差异。消融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化疗组(P < 0.05)。消融组治疗前血小板数高于化疗组(P < 0.05)。化疗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消融组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消融组术后的生存期显著优于化疗组(P=0.019)。经过超低温冷冻的胰腺癌细胞渗透性显著增强(P < 0.01)。结论:术中消融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对Ⅳ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生存期延长。
吕婧雯,田本顺,银晓聪,赵云虎,刘素玲,杨结仪,张 娇,肖云菊,顾 兵
2022, 42(6):854-860.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4
摘要:目的:分析2012—2020年广州地区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布情况及聚集性多重耐药模式。方法:收集2012—2020年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数据;采用VITEK 2 Compact和MALDI-TOF/TOF MS进行初步鉴定,并用奥普托欣试验和胆汁溶血试验再次验证;采用VITEK 2 Compact和K-B法进行药敏谱分析,结果判读参照CLSI2020标准,数据采用WHONET5.6和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 110株肺炎链球菌,纳入分析753株非重复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73.7%)。感染患者中,男性偏多(69.7%),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岁的婴幼儿及儿童(53.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为主(51.4%)。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占总分离数的75.3%(567/753),多重耐药株分离率从2012年的66.7%(44/66)上升至2020年的93.9%(46/49),呈上升趋势(P < 0.001)。美罗培南耐药率从27.9%(17/61)上升至58.7%(27/46),出现明显增长趋势(P < 0.001);青霉素耐药率从70.0%(7/10)降低至18.4%(9/49),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 < 0.001);头孢噻肟从9.1%(1/11)上升至32.6%(15/46)(P=0.063),但其上升趋势不可忽略,需进一步监测;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一直较高。多重耐药模式出现聚集性,最主要为A模式: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同时耐药,占27.3%(155/567),其他耐药模式均在A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结论: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呈逐年递增趋势,美罗培南和头孢噻肟为重点监测药物,青霉素出现耐药减少趋势,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用药。聚集性耐药模式提示经验用药可能失败,地区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定期进行耐药监测是长期任务。
2022, 42(6):861-866.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5
摘要:目的:评价涎腺超声杨氏模量(salivary gland Young’s modulus,SGYM)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观察45例SS患者及51例健康志愿者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SGYM,评价两组受试者双侧SGYM及两组之间SGYM的差异;评价医师内部测量SGYM及医师间测量SGYM的一致性;观察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腺体厚度对测量SGYM的影响。结果:无论SS组与健康组,双侧SGY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组与健康组之间SGY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内部及医师间测量的SGYM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医师内部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51~0.933,医师间测量的平均值差值有96.43%~99.02%在一致性界限及其95%置信区间以内。SGYM不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腺体厚度的影响。结论:无论SS患者或健康志愿者,SGYM均不受检查医师和受试者自身因素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022, 42(6):867-870.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6
摘要:目的:探讨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随访证实的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表现。45例中16例行X线检查,45例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12例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检查。结果:X线检查共16例,发现阳性仅6例,阳性率37.5%,阳性表现为线样透亮影伴边缘骨质硬化。CT检查45例,发现阳性骨折线25例,骨折线边缘骨质呈条带状硬化表现,阳性率55.6%;另外CT影像特点有局部显示为不均匀骨质密度,或者混杂密度。MRI检查42例,均表现为大片状长T1长T2骨髓水肿信号,无明确边界,范围较广,阳性率达100.0%。其中34例可见线样骨折线影,阳性率达81.0%;26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8例T1WI呈线样低信号,T2WI呈线样高信号特点;骨折线均平行于骶髂关节面。结论:骶骨衰竭骨折有明显的影像特征,尤其是MRI检查,可显著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2022, 42(6):871-874.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7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下止血带相关高血压(tourniquet-related hypertension,TIH)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行膝关节镜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L组在诱导插喉罩后给予利多卡因负荷量1.0 mg/kg,持续泵注15 min,之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泵注处理。观察入室(T0)、诱导后5 min(T1)、止血带充气时(T2)、充气30 min(T3)、充气 45 min(T4)、充气60 min(T5)、放气前(T6)、放气后 20 min(T7)的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记录术中TIH及降压药使用情况;记录术后1、3、6、24、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lae,VAS)评分,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检测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T3、T4、T5、T6时,L组的血压比C组低(P < 0.05)。T4、T5时,L组心率比C组低(P < 0.05)。T3、T4时,L组TIH发生率比C组低(P=0.008,P=0.011)。与C组相比,L组术后1、3、6 h时静息时VAS评分低(P=0.023,P=0.025,P=0.03),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止血带的膝关节镜手术中,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TIH的发生。
2022, 42(6):875-879.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8
摘要:近年来原发性肺癌的靶向药物研究飞速发展,其中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靶点的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对绝大多数EGFR突变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EGFR-TKI对于野生型患者或者耐药性突变患者疗效甚微。因此行靶向治疗之前必须对EGFR突变状态进行检测。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则可以在患者没有条件行有创性基因检测时对EGFR的突变状态进行预测评估。本文就18F-FDG PET/CT显像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 42(6):880-885. DOI: 10.7655/NYDXBNS20220619
摘要:胃癌的早期诊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研究胃癌前病变发生机制有望实现对胃癌的早期防治。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olypeptide expressing metaplasia,SPEM)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具体调控机制不详。本文着重就SPEM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与胃癌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胃癌早期防治提供新理论。
2022, 42(6):881-896. DOI: 10.7655/NYDXBNS20220621
摘要:肝脏肿瘤早期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初诊即失去手术机会。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是无法手术的主要原因,这已成为制约肝脏外科发展的瓶颈。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能够促进剩余肝脏快速增生,进而接受手术切除,显著改善了无法手术患者的预后。但这项技术开展之初,因其安全性问题争议较大,现已得到明显改善。文章通过总结ALPPS相关文献来阐述其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
2022, 42(6):886-890. DOI: 10.7655/NYDXBNS20220620
摘要:鸢尾素是一种肌细胞因子,具有诱导白色脂肪褐变、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鸢尾素具有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促进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异生及脂肪堆积等作用。鸢尾素通过上述作用能有效维持机体葡萄糖平衡。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文章旨在阐述鸢尾素在调节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022, 42(6):897-902. DOI: 10.7655/NYDXBNS20220622
摘要: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trimethylated histone H3 at lysine 27,H3K27me3)是最常见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之一,由多梳抑制复合物2产生,而多梳抑制复合物2组成部分改变,如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功能改变或过表达会表现出H3K27me3表达失衡,使细胞增殖分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H3K27me3的组蛋白修饰缺失,例如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等。然而,H3K27me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存在异质性。本文总结并探讨了H3K27me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为肿瘤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