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2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吸入CDDO⁃NO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2022, 42(9):1201-1208.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1 CSTR:

      摘要 (346) HTML (501) PDF 12.82 M (1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吸入新型一氧化氮供体型甲基巴多索隆(bardoxolone methyl,CDDO-Me)衍生物CDDO-NO对野百合碱 (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 组)、MCT 组、MCT+10 μg/kg CDDO-NO 组(MCT+10NO 组)、MCT+30 μg/kg CDDO-NO 组(MCT+30NO 组),以及 MCT+7 μg/kg CDDO-Me组(MCT+7Me组)和MCT+21 μg/kg CDDO-Me组(MCT+21Me组)。MCT组及各治疗组均给予60 mg/kg MCT腹腔注射造模,CDDO-NO及CDDO-Me治疗组在MCT注射1 h后通过口鼻暴露式雾化吸入装置给药。连续雾化吸入给药 28 d后,右心导管测量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 trophy index,RVHI)和大鼠右室/体重比(RV-to-body weight ratio,RV/BW)。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肺小动脉中膜层厚度(pulmonary artery medial thickness,PAMT)及右心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马松三色染色(masson trichrome staining,MTS)评估肺小动脉周围纤维化程度,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血流动力学及右室重构指标显示,吸入CDDO-NO或CDDO-Me均可降低MCT诱导PAH大鼠的RVSP、RVHI和RV/BW升高,其中30 μg/kg CDDO-NO降低RVHI和RV/BW的效应优于等量母体化合物CDDO-Me(21 μg/kg)。 此外,病理学研究显示,吸入30 μg/kg CDDO-NO改善MCT诱导的PAH模型大鼠右室心肌细胞肥大和肺血管中膜层肥厚、降低完全肌化型血管比例及肺血管外膜胶原沉积的效果较等量母体化合物CDDO-Me(21 μg/kg)更佳。结论:吸入CDDO-NO可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减轻MCT诱导的大鼠PAH,效果优于母体化合物CDDO-Me,是一种治疗PAH的潜在化合物。

    • 生长分化因子15对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究

      2022, 42(9):1209-1215.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2 CSTR:

      摘要 (254) HTML (502) PDF 56.27 M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双相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中枢给药鞘内注射GDF-15(50 ng)进行了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实验,并设置不同剂量组系统性腹腔注射GDF-15(10、30、100 μg/kg)进行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实验,记录比较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阈值;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实验检验GDF-15的特异性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α样受体(glial cell-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 tor receptor alpha-like,GFRAL)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中枢给予GDF-15(50 ng)对福尔马林小鼠脊髓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强啡肽原(prodynorphin,PDYN)以及前脑啡肽(pro- enkephalin,PENK)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中枢给予GDF-15对福尔马林Ⅱ相炎性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而对Ⅰ相急性疼痛未见显著作用(p<0.05);系统性给予GDF-15对福尔马林Ⅱ相炎性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GDF- 15的特异性受体GFRAL在大脑、小脑和脊髓中表达,在脊髓背角中仅在神经元细胞表达;中枢给予GDF-15可以降低福尔马林小鼠脊髓中促炎因子IL-6(p<0.05)和TNF-α(p<0.05)的表达。结论:GDF-15对福尔马林诱导的Ⅱ相炎性疼痛存在镇痛作用,且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发挥作用。

    • BMP⁃2缓释型PLGA微囊作为引导骨再生支架的初步研究

      2022, 42(9):1216-1222.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3 CSTR:

      摘要 (283) HTML (395) PDF 232.71 M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双通道同轴微量注射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用于引导骨再生。方法: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表征微囊形态及结构;PBS浸泡法表征微囊降解性能;CCK-8法及细胞Calcein/PI染色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24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制备的PLGA微囊为规则且单一囊腔的球形,直径167.58 μm,可获得两种囊壁平均厚度[(23.82±7.10)μm和 (35.31±5.55)μm]不同的微囊;微囊2个月内基本降解,CCK-8及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微囊细胞相容性好;Transwell实验证明微囊作用24 h即对细胞有趋化作用。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微囊可通过控制囊壁厚度来控制因子缓释,其表面利于细胞黏附,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引导骨再生的支架材料。

    • 脑胶质瘤靶向SPIO⁃PLA⁃P53分子探针的构建及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2022, 42(9):1223-1229.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4 CSTR:

      摘要 (160) HTML (186) PDF 9.73 M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靶向磁共振SPIO-PLA-P53分子探针对大鼠脑胶质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合成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SPIO-PLA和脑胶质瘤靶向纳米分子探针SPIO-PLA-P53。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检测分子探针的物理性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检测分子探针体外透过血脑屏障的效能。利用7.0 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仪及配套线圈检测纳米探针在胶质瘤中的分布。对荷瘤鼠脑组织进行病理染色,明确靶向分子探针在肿瘤组织中的蓄积。使用GraphPad Prism 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胶质瘤靶向SPIO-PLA-P53纳米粒子大小均匀,分散度较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聚集效应。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荷瘤大鼠在注射靶向SPIO-PLA-P53探针后瘤体T2WI信号减低,在注射SPIO-PLA探针溶液后瘤体信号无明显变化。病理结果证实注射SPIO-PLA-P53大鼠胶质瘤内大量铁离子蓄积。结论:SPIO-PLA-53可作为大鼠脑胶质瘤特异性显像的磁共振分子探针。

    • 东莨菪碱对小鼠边界细胞空间信息编码的影响

      2022, 42(9):1230-1234.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5 CSTR:

      摘要 (179) HTML (142) PDF 7.86 M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小鼠边界细胞空间信息编码及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2月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东莨菪碱组,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两组的空间记忆能力,随后向压后皮质(retrosplenial cortex,RSC)植入32通道微丝电极;手术后恢复7 d,进行旷场实验并同时记录电信号,通过计算分离出边界细胞。随后通过腹腔给药方式,给予小鼠25 μg/kg 东莨菪碱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进行旷场实验并同时记录电信号,与给药前记录到的边界细胞的放电信号进行对比。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东莨菪碱组水迷宫实验的学习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目标象限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注射东莨菪碱或生理盐水24 h后,小鼠旷场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注射东莨菪碱对小鼠边界细胞放电频率无显著性影响(P > 0.05);注射东莨菪碱后,边界细胞陆地移动距离 (earth mover’s distance,EMD)显著增加(P < 0.05),而注射生理盐水无明显影响(P > 0.05)。结论:东莨菪碱可能是通过影响小鼠边界细胞编码从而影响其空间记忆能力的。

    • 重组酶介导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2022, 42(9):1235-1239.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6 CSTR:

      摘要 (134) HTML (109) PDF 13.96 M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新的快速检测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EHECO157:H7保守区序列,结合重组酶介导的恒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和荧光定量或胶体金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建立两种EHEC O157:H7检测方法(RAA荧光法和RAA-LFD法)并进行优化,评估这两种方法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可在39 ℃恒温条件下16 min内完成检测,两种方法的检测限均可达1×104 拷贝数,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两种方法与其他常见的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弯曲菌、 耶尔森菌、志贺杆菌)质粒模板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检测EHEC O157:H7的方法,检测时间短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可用于EHEC O157:H7的快速检测。

    •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的浓度

      2022, 42(9):1240-1245.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7 CSTR:

      摘要 (139) HTML (568) PDF 2.69 M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方法,并应用于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 2.1 mm,1.8 μm);流动相为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乙腈;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35 ℃;进样量为 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p>+p> ),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结果: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检测值与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p>2p> ≥0.995),三成分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值均小于 7.4%,准确度为 94.7%~106.7%,基质效应均在 92.3%~109.7%可接受范围内,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87.4%~ 103.6%,满足测定的要求。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同时测定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的血药浓度,快速、经济, 为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 >临床研究
    • 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2, 42(9):1246-1252.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8 CSTR:

      摘要 (339) HTML (331) PDF 1.14 M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肺癌患者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20年7月经新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的71例共132份肺癌患者标本基因检测数据(其中包括血液标本67份、肿瘤组织48份、胸腔积液15份、脑脊液2份),采用GraphPad Prism7.0统计分析不同临床标本伴随基因的突变/扩增状态。结果:所有检测标本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之外,另可检测到前5位突变/扩增基因分别为肿瘤蛋白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ERBB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 1,RB1)、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MET)。初诊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共入组50例,EGFR突变阳性率34%(17/50),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79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 123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2.46次/例,血液标本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吸烟、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初诊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共入组46例,EGFR突变阳性率50%(23/46),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160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285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6.20次/例,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均无关(均 p>0.05),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有关(U=74.000,p<0.001;U=130.5,P=0.003;F=8.968,P= 0.011)。亚组分析发现,血液标本及肿瘤组织中TP53是否突变对患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χ2 =0.321,P= 0.571;肿瘤组织:χ2 =0.309,P=0.579)。对同时进行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配对检测的患者,初诊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3(1,8)]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50,P=0.001)。动态监测抗肿瘤治疗前后的1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后两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相比[1(0,2)vs. 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3,P= 0.916)。结论: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即存在多种伴随基因突变/扩增,有吸烟史、男性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改变不能提示患者病情进展,TP53突变与否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 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2022, 42(9):1253-1258. DOI: 10.7655/NYDXBNS20220909 CSTR:

      摘要 (178) HTML (166) PDF 1.14 M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时期测定的D-二聚体水平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平均年龄(62.9±9.7)岁。根据术后3 d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12例)和无血栓形成组(16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adua量表计算所有患者术后DVT风险评分;测量所有患者术前1 d、术后即刻及术后1 d的血液D-二聚体水平;分析多个变量评估ESD术后DV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ESD术后DVT的关系。结果:176例患者术后3 d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12例(6.82%)患者出现下肢DVT;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D-二聚体评估ESD术后DVT 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 分别为91.7%、67.1 %、0.841(95% CI:0.778~ 0.892);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 1 d D-二聚体水平与 ESD 术后 DVT 风险增高显著相关(OR:82.756,95%CI: 6.000~1 141.349,P < 0.001)。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相关。

    • 联合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变化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 42(9):1259-1264.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0 CSTR:

      摘要 (241) HTML (341) PDF 2.17 M (1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与白蛋白比值(LDH/albumin ratio,LAR)的动态变化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 1月—2016年 12 月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134例结肠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等,计算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以内的LA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利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术前LAR和术后LAR各自的最佳截断值,将134例患者分别分为术前高LAR组和术前低LAR组,术后高LAR组和术后低LAR组。术前高LAR 组、术前低LAR组的患者5 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42.9%和84.9%,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45.5%和 82.6%;术后高 LAR 组、术后低 LAR 组的患者5 年OS率分别为 62.5%和 81.9%,5年PFS率分别为70.0%和77.3%。将术前、术后 LAR 联合分析,134 例患者进一步分为 3 个组,分别为 LAR1 组(术前和术后 LAR 均高)、LAR2 组(术前或术后 LAR 高)、 LAR3组(术前和术后LAR均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LAR1组、LAR2组、LAR3组患者5 年OS率分别为 33.3%、78.1%、 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与患者OS、PFS显著相关(p<0.01),临床分期与患者PFS显著相关(p< 0.01)。结论:联合检测术前LAR和术后LAR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预后,术前和术后LAR两者均高是结肠癌患者OS 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前列腺癌去势治疗后的病情进展

      2022, 42(9):1265-1270.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1 CSTR:

      摘要 (165) HTML (284) PDF 1.11 M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dio,PLR)与雄激素剥夺疗法后病情进展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于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170例PC患者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并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进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者纳入进展组,其余纳入稳定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等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患者进展至CRPC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和PLR 对患者1年内发生CRPC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结束时排除14例失访及2例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剩余154例中44例纳入进展组,11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Gleason评分、T分期、N分期例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展组NLR和PLR高于稳定组(P < 0.05),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及其最低值(PSA nadir)例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到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NLR组(log-rank χ2 =5.094,P=0.024);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PLR组(log-rank χ2 =9.931,P=0.002);Gleason评分≥8分(OR=3.998,P=0.034)、PLR(OR=1.156,p<0.001)、NLR (OR=13.844,P < 0.001)、T4分期(OR=16.252,P=0.048)为进展至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PLR预测PC患者1年内发生 CRP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5和0.865,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基线NLR和PLR值与CRPC发生相关,二者未来可能成为预测CRPC的有效手段。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CL2水平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022, 42(9):1271-1278.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2 CSTR:

      摘要 (212) HTML (247) PDF 1.15 M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实践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趋化因子CCL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和性别-年龄-生理学指标(gender-age-physiological index,GAP)评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预后的判断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确诊为IPF的患者35例,同期收集了因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CC)就诊、但无其他肺部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的门诊患者1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DLCO%)(CC组除外)、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差异, 同时检测血清和BALF中CCL2的水平,分析不同GAP组间CCL2水平、生存时间的差异以及CCL2与GAP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CC组相比,IPF组血清和BALF中CCL2均升高。IPF组(Ⅰ、Ⅱ、Ⅲ期)与CC组4组间比较显示,氧合指数、FVC%、血清和BALF中CCL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PF组(Ⅰ、Ⅱ、Ⅲ期)3组间比较显示DLCO%有差异。相关性方面,BALF中CCL2 与FVC%、DLCO%均呈负相关,与GAP评分呈正相关。IPF组(Ⅰ、Ⅱ、Ⅲ期)3组间生存时间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BALF中CCL2和GAP评分对预测IPF预后的价值,同时首次揭示了不同GAP分期患者BALF中CCL2水平具有差异性,且 BALF中CCL2与GAP评分具有相关性。

    • 外周血Circ_0070934/miR⁃199a⁃5p/MGAT3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2022, 42(9):1279-1286.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3 CSTR:

      摘要 (226) HTML (233) PDF 2.37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circ_0070934/miR-199a-5p/MGAT3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ARAS患者38例和健康对照43例,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 MGAT3蛋白水平,采用qRT-PCR检测外周血中circ_0070934/miR-199a-5p/MGAT3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判断指标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ELISA结果显示,CARAS患者中MGAT3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5)。qRT-PCR结果显示,circ_ 0070934(P=0.001)与MGAT3(P < 0.00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而miR-199a-5p的表达水平上调(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GAT3 与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circ_0070934 与二者呈负相关。ROC 曲线分析, MGAT3 为最佳参数,取界值为 0.208 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3.7%和 100.0%,AUC 为 0.933(95%CI:0.882~0.984,P < 0.001);circ_0070934、miR-199a-5p和MGAT3 3个指标联合时,对CARAS的诊断价值最高,取界值为0.539时,灵敏度为92.1%, 特异度为93.0%,AUC为0.959(95%CI:0.916~1.000,P < 0.001)。结论:CARAS患者外周血circ_0070934/miR-199a-5p/MGAT3 的表达存在差异,可作为诊断CARAS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研究circ_0070934/miR-199a-5p/MGAT3在CARAS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有助于发现CARAS新的诊治靶点。

    • 6096例健康体检教师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42(9):1287-1293.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4 CSTR:

      摘要 (1079) HTML (248) PDF 1.13 M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体检教师人群中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 —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健康教师体检人群检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等),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尿酸、13C呼气检测等)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 纳入研究的6 096例体检者中,检查发现TN 2 539例,总检出率为41.65%,其中男性TN检出率38.20%,女性TN检出率43.03%; 单发结节检出率 1 340 例(21.98%),多发结节检出率 1 199 例(19.67%);对于 TN 根据 TI-RADS 分级,结果表明 3 级最多,占 22.74%;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各年龄组之间 TN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 TN 检出部位分别是双侧叶 (17.27%)>右侧叶(13.27%)>左侧叶(10.89%)>甲状腺峡部(0.21%);②女性教师人群以中教组检出率最高(49.44%),其中< 30岁、30~39岁和≥60岁3组内不同教师类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和非TN组相比,TN组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脂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T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3,P < 0.05),与<30岁相比,40~49岁、50~59岁、≥60岁教师的TN发病风险较高(OR=1.402、2.923、 4.637,均P < 0.05),而与幼教组相比,高校教师的TN发病风险较低(OR=0.718,P < 0.05)。结论:健康体检的教师人群中TN的检出率虽然偏高,但恶性度不高,超重肥胖、“三高”和TN密切相关,女性、年龄、中学教师是TN的危险因素,需综合关注上述指标,提高健康管理意识。

    • TKA术中参照股骨后髁轴外旋3°放置股骨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2022, 42(9):1294-1298.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5 CSTR:

      摘要 (252) HTML (467) PDF 12.31 M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下肢CT图像测量股骨髁通髁轴与股骨后髁轴的旋转度数,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TKA手术的283例患者的膝关节X线及下肢CT影像学资料。1名关节外科住院医师及1名资深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分别通过影像系统测量股骨外科通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及股骨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axis,PCA)间夹角的度数。计算sTEA与PCA夹角及常规按照PCA外旋3°放置股骨假体TKA术后与sTEA的夹角。结果:sTEA相对于PCA平均外旋1.63°(内旋3.79°至外旋7.87°)。常规将股骨假体参照PCA外旋3°放置时,只有163例(57.6%)患者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在sTEA的±2°范围内,其中68例(24.0%)的患者股骨假体相对于sTEA内旋。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端旋转存在广泛的差异性,常规参照PCA外旋3°放置股骨假体将会造成显著位置误差,影响TKA预后。应根据术前影像资料个性化制定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

    • 基于单指数、峰度与拉伸指数扩散成像模型的磁共振检查在预测前列腺癌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2022, 42(9):1299-1304.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6 CSTR:

      摘要 (161) HTML (225) PDF 4.57 M (1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的各参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中的预后分组进行回归分析,评价各参数与预后分组的相关性,从而评估上述模型各参数区分前列腺癌恶性程度、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病例71例,对其术前MRI扫描中的DWI进行重建,获得DKI的参数[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SEM的参数[扩散分布指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传统单指数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扫描系统自动生成。由两位医师在各参数图上根据病理学提示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数据统计,通过Cronbach’s Alpha检验可信任度后,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相邻预后分组之间的各项参数分布进行比较;将ADC分别与DDC、MD进行Wilcoxon秩检验; 对各参数与预后分组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相关系数r评价相关性强弱;对各项参数和预后分组间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以R2 评价拟合度高低。结果:两位医师的评分数据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0;ADC、α、DDC、MD、MK在各预后分组上的分布均存在差异(P均<0.05);其中ADC与DDC在预后分组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 0.01),ADC与MD在预后分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C、DDC、MD与预后分组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1、-0.627、-0.566),且以逆模型的拟合度较高(Rp>2p> 分别为0.644、0.749、0.643);MK与预后分组呈正相关(r=0.537),逆模型的R2 为0.345;α与预后分组的相关性、曲线拟合度较低(r=0.239)。结论:前列腺癌预后分组的预判中,单指数模型仍是实际应用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法,SEM中的DDC有比ADC更优秀的表现,DKI中的MD和ADC表现相当。

    • Rh血型主要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可行性研究及效果分析

      2022, 42(9):1305-1308.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7 CSTR:

      摘要 (243) HTML (253) PDF 1.07 M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南京地区部分患者及献血员恒河猴(Rhesus,Rh)血型系统主要抗原表现型分布比例及基因频率, 探求Rh血型系统主要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可行性方案,并评估其效果,为精准安全输血奠定基础。方法:微柱凝胶法检测2020年 1 月—2021 年 5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院患者(93 910 例)及江苏省血液中心发往本院的献血员(32 872 例)共计 126 782例红细胞Rh血型系统D、C、c、E、e抗原,计算Rh抗原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以卡方检验统计检测率的差异,以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评估Rh血型分布是否符合规律。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分别记录并储存患者及献血员Rh血型结果,在交叉配血前选择Rh同型或相容献血员血袋进行配合试验。结果:93 910例患者RhD抗原阳性率为99.5%(93 453/93 910)。126 782例 Rh血型共检出15种表型,主要表型分布:DCCee比例为42.274%(53 596/126 782)、DCcEe比例为35.705%(45 267/126 782)、 DCcee比例为9.010%(11 423/126 782)、DccEE比例为7.562%(9 587/126 782)、DccEe比例为3.813%(4 834/126 782),检出较罕见表型DCCEE共7例。本研究检出Rh表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D抗原频率为99.57%,C抗原频率为88.03%,c抗原频率为 57.06%,E 抗原频率为 48.00%,e 抗原频率为 92.18%;D 基因频率为 93.48%,C 基因频率为 65.48%,c 基因频率为 34.52%,E基因频率为27.90%,e基因频率为72.09%。单倍体DCe频率最高,为0.636 9;其次为DcE,频率为0.272 4。患者与献血员主要Rh表型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7 889例次Rh配合性输注,同时期Rh血型系统抗体占全部抗体的阳性率由48.53%(198/408)下降至30.25%(108/357)(p<0.05)。结论:患者与献血员Rh表现型及基因频率无差异,患者 ABO同型基础上常规进行Rh配合性输注具备可行性;Rh配合性输注可以明显降低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率,提高输血效果。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
    • 2005—2020年江苏省结核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2022, 42(9):1309-1314.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8 CSTR:

      摘要 (278) HTML (236) PDF 1.20 M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20年结核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其影响,为后期更好地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江苏省2005—2020年结核病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 (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基于R语言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网络工具对0~89岁人群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估算其效应值。结果:男性、女性及总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APC=AAPC=-7.3%,P < 0.001;APC=AAPC=-6.8%,P < 0.001;APC=AAPC=-7.1%,P < 0.001),男性、女性及总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PC=AAPC=-10.4%,P < 0.001;AAPC=-17.2%,P < 0.001;APC=AAPC=-10.0%,P < 0.001),人群发病率均在20~24岁及70~74岁达到较高值,死亡率在80~84岁达到最高值,人群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时期推移逐渐下降,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越低。结论:重点关注年龄对结核病的影响,男性、20~24岁和70~74岁人群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80~84岁年龄段人群是结核病死亡的高危人群。

    •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特征研究

      2022, 42(9):1315-1321. DOI: 10.7655/NYDXBNS20220919 CSTR:

      摘要 (777) HTML (359) PDF 1.10 M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客观、科学地描述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 2)感染谱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文章,限定搜索词,检索时间截至 2022年3月,并对纳入的研究使用R version 4.1.3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53项研究,SARS-CoV-2无症状感染构成比为28.47%(95%CI:22.05%~35.90%)。亚组分析表明,不同年龄和毒株类型中SARS-CoV-2无症状感染构成比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地区(大洲)、职业、特殊人群、国家发展水平、研究设计类型、样本量、检测方法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大部分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患者相似。结论:SARS-CoV-2无症状感染构成比是28.47%;18~64岁年龄段无症状感染构成比较其他年龄段更高;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构成比较Delta及其他毒株更高。

    • >综述
    • 线粒体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2, 42(9):1322-1334. DOI: 10.7655/NYDXBNS20220920 CSTR:

      摘要 (387) HTML (1061) PDF 1.20 M (2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对线粒体功能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线粒体离子通道的功能对线粒体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总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线粒体离子通道,并分别阐述它们在不同的心血管疾病 (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性心肌病和肺动脉高压)中发挥的病理生理学作用。近年来,线粒体靶向药物的研发成为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因此本文总结了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特异性以及能够调节心血管功能的线粒体离子通道激活剂或抑制剂,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 血清IgG4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2022, 42(9):1335-1340. DOI: 10.7655/NYDXBNS20220921 CSTR:

      摘要 (328) HTML (665) PDF 1.11 M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威胁视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出现突眼、复视或斜视,严重者可能会有视神经受压,造成视力受损甚或失明。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是一种特异性抗体,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前研究发现部分TAO患者血清IgG4水平升高,这些患者往往病情更加严重。在眼病的发生发展中,IgG4可能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生成透明质酸,促进自身抗体产生,IgG4可能单独或联合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在TAO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已有研究显示血清IgG4与眼病的临床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高IgG4可能预示TAO 处于炎症活动早期,及时干预可减缓其肌肉病变和眼眶纤维化的进程。因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血清IgG4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关系,以期对TAO患者进行更早期和更有效的临床管理。

    • 脂质成分在帕金森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2022, 42(9):1341-1348. DOI: 10.7655/NYDXBNS20220922 CSTR:

      摘要 (307) HTML (1378) PDF 1.13 M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同时伴随路易小体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目前报道的脂质代谢与PD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脂质成分在P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性别或病因),故难以获得脂质与PD发生发展之间的明确联系。本文旨在综述脂质在PD中的研究进展,深化对PD病理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以期为治疗PD提供新的潜在靶点和研究方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