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小鼠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可变剪切的动态变化

      2023(7):893-899.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1

      摘要 (141) HTML (243) PDF 1.66 M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小鼠卵巢单个生殖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挖掘,探究可变剪切事件是否参与调控小鼠卵泡组装过程的阶段转换。方法:基于小鼠单个生殖细胞转录组数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卵泡组装过程3个细胞发育阶段的可变剪切事件及阶段转换之间的差异可变剪切事件,并用PCR验证差异可变剪切相关同源异构体的变化。结果:在小鼠卵泡组装3个发育阶段转换之间均检测到差异可变剪切事件,其中卵泡生成阶段可变剪切事件以及包囊破裂到卵泡生成时期的差异可变剪切事件富集最多,PCR验证了减数分裂相关同源异构体的变化。结论:可变剪切和小鼠卵泡组装细胞发育阶段转换相关,调控生殖细胞到卵母细胞转变过程。

    • 斑马鱼3号染色体血红蛋白基因敲除对心血管发育的影响

      2023(7):900-908.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2

      摘要 (120) HTML (191) PDF 3.88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斑马鱼3号染色体血红蛋白基因敲除后心血管发育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敲除斑马鱼3号染色体血红蛋白基因hbba2hbae3片段,获得杂合突变体斑马鱼(Hb+/-)。检测Hb+/-与野生型斑马鱼(WT)受精卵的血红蛋白含量及分布,观察血管的发育,统计两者5月龄红细胞数量,并采用成年斑马鱼心脏转录组测序分析,qRT-PCR 进行验证。结果:Hb+/-胚胎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且在受精后50 h的胚胎中异位分布。Hb+/-腹部主血管与共同基静脉相对 WT发育迟缓,肠下静脉发育更快,尾部节间血管增生;而Hb+/-和WT成鱼红细胞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成年斑马鱼心脏转录组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导致nos2bcybb上调,hif3a下调,并激活了线粒体的代偿保护机制。结论:血红蛋白基因敲除影响了胚胎时期斑马鱼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管发育,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和线粒体的补偿机制可维持成鱼的正常生理活动。

    • cGAS⁃STING通路介导酸性去氧胆酸诱导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炎症的机制研究

      2023(7):909-916.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3

      摘要 (180) HTML (310) PDF 3.13 M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酸性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诱导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HEEC)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损伤及释放与环岛苷酸-腺苷酸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cyclic GMP-AMP synthase- stimulation of interferon gene,cGAS-STING)通路在食管上皮炎症发生发展中的关联。方法:将HEEC分为对照组和酸性DCA处理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活性氧(mito- 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RT-qPCR检测mtDNA拷贝数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γH2AX、cGAS、STING、p-NF-κB p65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酸性DCA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降低;细胞内ROS及mtROS产生增多,同时MMP降低,ATP含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酸性DCA处理后γH2AX的表达水平升高;mtDNA释放入胞质,mtDNA拷贝数减少;cGAS、STING 和p-NF-κB p65表达升高;炎症因子IL-6及IL-1β表达升高;cGAS 抑制剂RU.521预处理抑制了cGAS、 STING的表达水平及部分抑制了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炎症因子IL-6及IL-1β水平降低。结论:体外实验表明,酸性DCA诱导HEEC线粒体功能障碍,mtDNA损伤及释放,介导HEEC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cGAS-STING通路的激活有关。

    • 糖基化基因B4GALT5在胰腺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2023(7):917-926.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4

      摘要 (106) HTML (233) PDF 3.45 M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糖基化基因集在TCGA-GTEx联合公共数据库中挖掘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利用本中心的组织样本和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筛选到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相关的糖基化基因 B4GALT5,使用本中心有临床与预后信息的组织样本进行验证。构建B4GALT5干扰和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系,通过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B4GALT5在体外对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果:胰腺癌组织中B4GALT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B4GALT5的表达量增高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与CD4+ T细胞和自然杀伤 T细胞浸润呈负相关。B4GALT5在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运动、浸润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结论:糖基化基因B4GALT5有促进胰腺癌恶性进展的作用,可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预测胰腺癌发生风险与不良预后。

    • 脑膜淋巴管转运功能障碍加重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中枢炎症

      2023(7):927-933.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5

      摘要 (279) HTML (272) PDF 1.45 M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mLV)转运功能障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影响。方法:①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组分别腹腔注射LPS(2 mg/kg)12、24、72 h,而后观察小鼠mLV转运功能、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MG)活化、白介素(interleukin,IL)-6 和IL-1β水平。②将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VEGFR3抑制剂MAZ51组,观察MAZ51对mLV转运功能的影响。③将24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MAZ51组、LPS组、LPS+MAZ51组,对MAZ51组和LPS+MAZ51组预先腹腔注射 MAZ51(10 mg/kg),每周5 d,共30 d,6周后对LPS组和LPS+MAZ51组注射LPS,1 d后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的逃避恐惧能力;免疫组化检测MG 活化情况;ELISA 法检测IL-6、IL-1β的表达量。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 24 h后脑膜LYVE-1面积和颈深淋巴结内OVA-647面积明显减少(P < 0.01),72 h内均低于基础水平(P < 0.01),24 h后海马MG活化、IL-6和IL-1β均明显增加 (P < 0.01)。与Control组相比,MAZ51组OVA-647荧光面积显著减少(P < 0.01)。LPS组小鼠海马区MG活化和IL-6、IL-1β的表达相对Control组均明显增加(P < 0.01)且小鼠僵直时间明显降低(P < 0.01);与LPS组相比,LPS+MAZ51组小鼠海马区MG 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均增加(P < 0.01)且僵直时间明显减少(P < 0.01)。结论:mLV转运障碍通过增加炎性介质聚积,活化 MG,加重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 维生素D缺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2023(7):934-944.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6

      摘要 (161) HTML (152) PDF 1.66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D)缺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34例PCOS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女性体内VD水平,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VD缺乏小鼠模型和 PCOS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CTR组)、PCOS组、VD缺乏组(VD-组)、VD缺乏联合PCOS组(VD- +PCOS组)。观察各组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形态改变;检测小鼠血清性激素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激素合成酶及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PCOS女性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较正常健康女性明显降低[(16.49 ± 6.50)ng/mL vs.(20.08 ± 5.28)ng/mL, P=0.019]。PCOS组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T)、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比值即LH/FSH比值、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FA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人群血清25(OH)D水平与LH(r=-0.271,P < 0.05)、LH/FSH 比值(r=-0.314,P < 0.05)、TT(r=-0.276,P < 0.05)、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r=-0.274,P < 0.05)、FAI(r=-0.312,P < 0.05)均呈负相关,PCOS 患者血清 25(OH)D 水平与PRL存在负相关(r=-0.404,P < 0.05)。VD缺乏使小鼠动情周期发生停滞;与CTR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血清中LH水平明显升高 (P < 0.05);与CTR组相比,VD-组小鼠卵巢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RNA表达上调(P < 0.05)。结论:PCOS 患者存在VD缺乏现象,PCOS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RL存在负相关关系。VD缺乏扰乱了小鼠正常动情周期并影响性激素水平,VD缺乏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受体表达来参与PCOS发生。

    • hsa_circ_0005389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2023(7):945-953.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7

      摘要 (192) HTML (103) PDF 1.50 M (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人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hsa_circ_0005389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的关系,以期为NARD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通过 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在阴性对照组和敲低 hsa_circ_0005389 表达的干预组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同时用CCK-8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 A549细胞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的 A549 细胞敲低或者过表达 hsa_circ_0005389后的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RT-qPCR及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549 细胞暴露于10 μg/cm2 LPS 48 h时,各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高表达(P <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 hsa_circ_0005389 表达后,A549 细胞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 sTNFR1)mRNA 相对表达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后,各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 < 0.001)。CCK-8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的A549 细胞增殖加快,凋亡率降低(P < 0.05),而过表达 hsa_circ_0005389后A549细胞增殖减慢,凋亡率增加(P < 0.05)。结论: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中,hsa_circ_0005389促进肺损伤炎性标志物的表达,并且影响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提示hsa_circ_0005389 参与NARDS的炎症过程,可能是NARDS潜在的干预靶标。

    • >临床研究
    • m1A相关基因构建的胰腺癌预后模型的综合分析

      2023(7):954-965.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8

      摘要 (767) HTML (108) PDF 2.11 M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m1A相关基因在多个数据库中差异表达情况与临床参数建立新的胰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为胰腺癌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m1A相关基因在TCGA-GTEx数据库中的差异表达,利用Cox分析与LASSO回归构建胰腺癌预后风险模型,搭配GEO数据库和本中心胰腺癌病例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与敏感性。结果:筛选出CRLS1与C7orf50两个基因共同构成风险模型,本研究系统验证了该模型有预测胰腺癌预后的显著效能,该模型联合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具有更强的预后预测能力。结论:该模型是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新工具。

    • 锌转运体8对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

      2023(7):966-973. DOI: 10.7655/NYDXBNS20230709

      摘要 (110) HTML (168) PDF 1.88 M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结肠癌中奥沙利铂耐药相关基因,并验证其对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从NCBI-GEO数据库下载并综合分析数据集GSE42387,筛选奥沙利铂耐药相关基因;通过Ualcan和GEPIA数据库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转染siRNA-ZIP8干扰结肠癌细胞SW620中锌转运体8(zinc transporter 8,ZIP8)表达;CCK-8实验检测ZIP8表达降低后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ZIP8表达降低后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对化疗前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ZIP8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筛选出ZIP8、NUPR1、SLC43A1 和TEME73共4个耐药相关基因;ZIP8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 < 0.05),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5);在相同药物浓度下, siZIP8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siNC组(P < 0.05),siZIP8组中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NC组(P < 0.05); ZIP8低表达的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P=0.001)和无病生存期(P < 0.001)。结论:ZIP8促进了结肠癌患者的奥沙利铂耐药性,可作为预测患者化疗预后的指标之一。

    • 移植物细胞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2023(7):974-980.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0

      摘要 (101) HTML (95) PDF 1.28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 细胞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剂量对移植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研究回输移植物中MNC、CD34+ 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剂量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对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生存的影响。结果:中性粒细胞成功植入120例,高剂量CD34+ T细胞 (≥6.90×106 个/kg)(P < 0.001)、CD3+ T细胞(≥6.24×108 个/kg)(P=0.042)和CD8+ T细胞(≥1.05×108 个/kg)(P=0.021)与中性粒细胞更快植入相关。血小板成功植入119例,高剂量CD34+ 细胞与血小板更快植入相关(P=0.001)。53例(43.8%)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年和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3.5%和68.0%,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75.0%和64.4%。单因素分析中,高剂量MNC(≥9.79×108 个/kg)、高剂量CD3+ T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高剂量MNC患者有更好的PFS(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CD8+ T 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HR=0.288,95%CI:0.084~0.988,P=0.048)。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8.2%和26.8%,高剂量MNC和CD8+ T细胞患者有更低的累积复发率。结论:移植物细胞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有重要影响,高剂量 CD34+ 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更快植入,回输移植物中CD4+ /CD8+ T细胞比值<3.57的患者有更好的OS和更低的累积复发率。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7):981-985.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1

      摘要 (111) HTML (166) PDF 1.39 M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MEN-1)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例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22年6月10例MEN-1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肿瘤的组分和治疗方式等,并通过检索 PubMed 数据库分析2010年1月—2022年6月关于MEN-1的24例个案报道资料。结果:共分析34例MEN-1患者,男21例,女13例,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30~80岁),其中20例患者有家族史,10例患者发生转移。34例MEN-1患者共有100种不同的肿瘤组分,其中,最常见的肿瘤组分是甲状旁腺腺瘤[29例(2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0例(30%)]和垂体瘤[20例(20%)]。2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术后行化学疗法,2例术后行生物制剂治疗,另外2例长期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0例垂体瘤中,有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8例行药物治疗,7例随访观察。随访至2022年6月,34例MEN-1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MEN-1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甲状旁腺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垂体肿瘤是其最常见的三大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是各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余治疗包括生物制剂、化学疗法等。

    • 产前超声发现胎儿透明隔腔异常与MRI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2023(7):986-989.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2

      摘要 (81) HTML (277) PDF 2.25 M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发现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临床价值,并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对比。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前超声发现的52例胎儿透明隔腔异常与MRI结果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并统计伴发畸形情况,同时追踪所有病例的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并随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52例超声提示透明隔腔异常的胎儿中,透明隔腔增宽7例(13. 46%),透明隔腔窄小7例(13. 46%),透明隔腔未显示35例(67. 31%),透明隔腔形态异常3例(5. 77%)。超声与MRI诊断结果符合的为39例(75. 00%),不符的为13例(25. 00%)。超声与MRI均提示透明隔腔异常的44例中,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为23例(52. 27%),含7例窄小,6例增宽,10例未显示。21例(47. 73%)为透明隔腔异常有伴发畸形,含17例未显示,3例形态异常,1例增宽。其中19例为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胼胝体缺如占12例,均为完全性胼胝体缺如。染色体情况分析,除1例(病例3号)经羊膜腔穿刺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为15号染色体异常,余51例未见异常。妊娠结局情况分析,13例引产,1例失访,余38例继续妊娠。新生儿随访至6个月,除1例出现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余 37例均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异常。结论:产前超声是筛查胎儿透明隔腔异常及伴发畸形的主要方法,MRI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方式,尤其是观察胎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情况具有较大优势。产前鉴别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或伴发畸形对胎儿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的胎儿预后较好。

    • 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析

      2023(7):990-994.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3

      摘要 (58) HTML (97) PDF 1.04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胎龄小于 28 周的超早产儿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1年5月118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因素为更小的胎龄、更低的Apgar评分、产前未给予类固醇激素、机械通气、肺出血、高级别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低血压、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多次气管插管、较长时间的静脉置管操作(P均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OR=3.508,P=0.021)、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OR=5.333,P=0.022)、重度RDS(OR=5.583,P=0.001)、多次气管插管(OR=4.566,P=0.006)和较长的静脉置管操作时间(OR=4.207,P=0.040)等风险因素与重度IVH显著相关。结论:低血压、重度 RDS、多次气管插管、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和静脉置管操作时间较长是超早产儿发生重度 IVH的风险因素。

    • >技术与方法
    • ROAST软件定量分析tDCS治疗过程中电极位置误差影响

      2023(7):995-1003.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4

      摘要 (97) HTML (89) PDF 1.73 M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计算机模型工具来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临床治疗问题,将真实体积逼近模拟经颅电刺激法(realistic volumetric-approach to simulate 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ROAST)以观察tDCS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电极位置误差,并从电极位置误差定量分析tDCS临床疗效性问题。方法:以F3、F4位置治疗抑郁为例,仿真计算颅内靶区所激励电场剂量,对比tDCS治疗电极位置误差对颅内治疗靶区电场剂量产生的影响,并给出施加2 mA和4 mA电流时电场剂量变化曲线。结果:仿真显示 32 种物理位置误差,矩形电极,圆形电极分别造成电场剂量变化是-10.3%~ 72.4%,-12.9%~11.3%,既有减少也有增加;此结果正是由于大脑皮质具有非均匀性。当电场剂量减少时,颅内靶区会出现小于有效电场剂量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出现tDCS临床治疗疗效不好。仿真还发现当tDCS施加4 mA时,颅内靶区均会大于有效电场剂量,且32种误差位置在颅内靶区电场剂量变化规律和施加2 mA时基本一致,电场剂量变化程度与施加电流大小基本无关。结论:ROAST可为临床一线医生寻找tDCS治疗的个体剂量和优化方案。

    • >综述
    • 代谢组学在多环芳烃诱发儿童哮喘中的应用

      2023(7):1004-1010.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5

      摘要 (104) HTML (87) PDF 1.09 M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含量也随之升高。已有报道证明多环芳烃是儿童哮喘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为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理机制和疾病病因学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文章从代谢角度,特别是一碳代谢和色氨酸代谢两个方面综述多环芳烃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模式和激活芳烃受体,介导炎症并诱发儿童哮喘的机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3(7):1011-1016.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6

      摘要 (163) HTML (981) PDF 1.92 M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与吸入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引起的复杂病理改变有关,包括大、小气道的炎症和肺实质的破坏。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气道炎症、免疫因素、氧化应激、蛋白酶及抗蛋白酶失衡等机制有关。与CO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不同发病机制对应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23(7):1017-1021.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7

      摘要 (112) HTML (345) PDF 1.15 M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局部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CRPS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文章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睡眠障碍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23(7):1022-1026.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8

      摘要 (94) HTML (173) PDF 1.06 M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虽然临床医生对NAFLD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有效的治疗手段仍在探索中,生活方式干预仍是众多指南和医生推荐的NAFLD的一线疗法。睡眠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调节的过程,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众多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慢性肝病尤其是NAFLD密切相关。然而,关于睡眠障碍如何影响NAFLD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旨在综述睡眠障碍与NAFLD之间的关系,使NAFLD患者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这将对NAFLD患者终身受益。

    • 齐墩果酸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3(7):1027-1031. DOI: 10.7655/NYDXBNS20230719

      摘要 (724) HTML (137) PDF 955.21 K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血性卒中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然而,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和取栓法治疗时间窗口较短,仍有局限性。齐墩果酸是具有抗氧化、抗神经炎症等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珍贵的传统中药中,现有研究已证明其可减轻兴奋毒性、Ca2+ 超负荷、线粒体功能障碍、血脑屏障通透性,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改善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等作用。文章基于齐墩果酸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齐墩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 Peutz⁃Jeghers综合征伴宫颈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3(7):1032-1035. DOI: 10.7655/NYDXBNS20230720

      摘要 (81) HTML (56) PDF 1.54 M (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DYNC1H1新突变致显性遗传脊髓性肌萎缩伴轻度认知障碍

      2023(7):1036-1040. DOI: 10.7655/NYDXBNS20230721

      摘要 (68) HTML (129) PDF 1.25 M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