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4⁃羟基水杨酰苯胺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23(9):1185-1193.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1

      摘要 (174) HTML (141) PDF 9.58 M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4-羟基水杨酰苯胺(4-hydroxysalicylaniline,HDS)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和Hut-78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梯度浓度的HDS处理Jurkat和Hut-78细胞后,以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 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损伤状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中,通过皮下注射Jurkat细胞构建小鼠肿瘤模型,处理组腹腔注射HDS,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记录小鼠体重与肿瘤体积变化,13 d后,取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通过Ki67和γ-H2AX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药物对肿瘤组织增殖与DNA损伤的影响。结果:在体内和体外,证明了HDS可通过诱导Jurkat和Hut-78细胞S期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并且通过CHK1/CHK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激活,加重DNA损伤,抑制T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但HDS对小鼠无明显毒性。结论:HDS可作为潜在的抗T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可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CHK1/CHK2信号通路影响DNA损伤修复过程。

    • 双酚F暴露后对小鼠肝脏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

      2023(9):1194-1200.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2

      摘要 (111) HTML (106) PDF 1.19 M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酚F(bisphenol F,BPF)对肝脏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及酪氨酸(tyrosine,TYR)代谢的影响,阐明其代谢稳态扰乱后神经递质的代谢特点。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经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BPF[40、400、4 000 μg/(kg·d)],连续灌胃30 d,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 MS)法观察BPF暴露后小鼠肝脏TRP、TYR来源神经递质代谢特点及水平的改变。结果:BPF暴露后引起小鼠肝脏TRP、TYR 水平下降,其中 TRP 代谢途径的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明显下降,相反,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水平显著上升;TYR代谢途径中,TYR及其代谢产物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显著下降;其他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甘氨酸(glycine,GLY)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BPF暴露可抑制TRP、TYR及多个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代谢,促进TRP通路中5-HT向KYN代谢转化,对肝脏神经递质代谢的探讨可为BPF持续暴露导致的肝脏及神经精神性病变提供依据。

    • 达格列净通过Rffl抑制STAT1/TGF⁃β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和纤维化

      2023(9):1201-1207.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3

      摘要 (122) HTML (133) PDF 1.83 M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用Western blot与 RT-PCR分别检测E3泛素连接酶Rffl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中过表达Rffl后,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α-SMA、Fibronectin、TGF-β1、STAT1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中Rff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加入达格列净后Rffl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Rffl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降低;与高糖组相比,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均升高,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STAT1、TGF-β1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在过表达Rffl或达格列净作用后则明显降低。结论:达格列净通过上调 Rffl的表达抑制STAT1/TGF-β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

    • >临床研究
    • 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9):1208-1215.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4

      摘要 (156) HTML (238) PDF 1.72 M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炎症因子指标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入住老年重症监护病房的13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壮年组(<65岁)。对其中年龄≥65岁的老年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为脓毒症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组,根据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以上各分组间的炎症因子指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 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血小板(platelet,PLT)、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以上各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结果:脓毒症患者中,老年组PLT、Lym显著低于青壮年组,APACHE Ⅱ 评分显著高于青壮年组。老年脓毒症患者中,脓毒症休克组PCT、CRP、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LT显著低于脓毒症组;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IL-10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LT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根据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PACHE Ⅱ评分、排除或不排除APACHE Ⅱ的所有指标联合均能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结论: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早期血浆PLT越低、IL-10越高,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多种指标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准确率更高。

    • 不同年龄分层下内脏脂肪指数与认知能力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023(9):1216-1222.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5

      摘要 (87) HTML (267) PDF 1.19 M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CVAI)与认知能力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分层下两者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两者关系,提供新的可干预的认知功能影响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CHARLS数据库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史以及体重指数和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AI与CI的相关性,并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①在12 102例研究对象中,认知能力障碍者为1 295例(10.7%);②在≥65岁人群中,CVAI与CI具有相关性(P < 0.05),而在<65岁人群中CVAI与CI无明显相关性;③利用截断值(161.94),所有研究对象可分为高CVAI组(CVAI≥161.94)和低CVAI组(CVAI<161.94);④年龄与CI呈正相关(OR=2.24,95%CI:1.66~3.03),教育程度与CI呈负相关(OR=0.71,95%CI:0.53~0.94),在≥65岁人群中,高CVAI与CI呈正相关(OR=1.91,95%CI:1.24~2.93)。结论:CVAI、年龄、教育程度均与CI相关。在65岁及以上人群,高CVAI是CI的危险因素。

    • 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sST2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

      2023(9):1223-1229.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6

      摘要 (85) HTML (28) PDF 1.17 M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水平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由右心导管诊断的48例CTD-PAH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血清sST2水平、人口统计学资料、原发病和PAH临床特征资料、 治疗方案。根据2018世界肺高压大会上发布的简易危险分层量表评估所有患者基线时危险分层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ST2水平与CTD-PAH临床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 tics,ROC)曲线分析,确定基线sST2水平区分中高危CTD-PAH患者的最佳阈值。结果:中高危患者的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低危患者[45.97(30.24,75.68)ng/mL vs. 29.36(20.89,41.25)ng/mL,P=0.006]。ROC曲线分析提示sST2≥45.56 ng/mL可以识别中高危CTD-PAH患者,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和9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CTD-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中高危患者血清中sST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患者。sST2可作为CDT-PAH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 非靶向与靶向代谢组学在妊娠期糖尿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比较

      2023(9):1230-1238.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7

      摘要 (135) HTML (151) PDF 4.13 M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非靶向与靶向代谢组学在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生物标志物中的异同。 方法:采集20例GDM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样本,同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两种技术的质控结果、代谢物检测情况及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技术的质量控制均较好,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系统稳定性更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显示,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样本分布趋势能更好地区分GDM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639种,主要为脂质,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仅检测到268种,主要为氨基酸及多肽类似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的柠檬酸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83。结论:两种技术都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诊断效能的生物标志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可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二者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并发严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2023(9):1239-1244.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8

      摘要 (94) HTML (78) PDF 1.14 M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ALL患儿188例,均采用CCCG-ALL-2020方案化疗,重点采集患儿诱导缓解期并发感染的临床资料,对感染部位、致病菌和严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95.7%)ALL患儿诱导缓解期发生感染,感染部位/原因前3位分别为不明原因感染(28.4%)、上呼吸道感染(23.6%)、下呼吸道感染(16.9%)。48例(26.7%)患儿发生严重感染,23.8%(43/180)的患儿经历了微生物学记录的感染,G菌与G+ 菌的比例相当。严重感染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单位体表面积抗生素费用均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P<0.05)。中高危(OR=2.804,95%CI:1.234~6.375,P=0.014)、血清白蛋白<35 g/L(OR=4.708,95%CI:2.067~10.726,P= 0.001)、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697,95%CI:1.393~9.816,P=0.009)是诱导缓解期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在ALL诱导缓解期高发,中高危、血清白蛋白<35 g/L、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是诱导缓解期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视网膜病变多模式影像学特征观察

      2023(9):1245-1251. DOI: 10.7655/NYDXBNS20230909

      摘要 (92) HTML (74) PDF 63.48 M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并总结其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2月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 9 例 16 眼。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照相(fundus photography,FP)、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 graph,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结果:①视网膜血管炎表现者1例2眼。眼底检查可见受累处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FFA 检查可见受累处静脉血管扩张迂曲,晚期荧光着染渗漏明显。 OCT检查可见外核层不规则片状高反射,椭圆体带反射缺失或不连续,在OCTA的En face图中呈不规则片状低反射区,血流图可见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②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AMN)表现者5例9眼。眼底检查见黄斑中心凹处暗红色病灶;自发荧光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ICGA示黄斑区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并持续至晚期;OCT可见黄斑区中心凹处椭圆体带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反射欠连续,视网膜外核层呈小片状高反射;En face OCT 对应中层视网膜可见病灶区呈不规则片状高反射,对应外层视网膜可见椭圆体带缺失处呈不规则斑片状低反射。③视神经视网膜炎表现者3例5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境界不清,周围可散在棉绒斑。FFA可见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渗漏,视网膜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晚期着染渗漏,棉绒斑处呈遮蔽荧光;OCT显示视盘神经纤维层增厚隆起。累及黄斑区可伴有黄斑水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多表现为血管炎症、神经组织受累、视神经炎、小血管闭塞等,通过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且观察疾病转归。

    • 下腔静脉滤器使用的单中心趋势分析

      2023(9):1252-1256.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0

      摘要 (52) HTML (53) PDF 1.10 M (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单中心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使用数据,了解IVCF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IVCF的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置入 752 枚 IVCF,均为可回收型,置入适应证包括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游离血栓/大量急性血栓)528 例 (70.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26例(16.8%)、仅症状性PE 98例(13.0%)。752枚IVCF 中,取出470枚,取出率为62.5%,体内留置时长为15(13,17)d(0~530 d)。患者年龄不同、置入年份不同、IVCF品牌不同,取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取出的282枚IVCF中,未取出的原因前3位分别是晚期肿瘤(31.2%)、仍存在放置 IVCF的适应证(28.7%)和高龄(27.7%)。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IVCF置入适应证存在差异;IVCF的取出率随置入年份逐年增高;IVCF的低取出率与晚期肿瘤、高龄、IVCF品牌、置入适应证、置入年份相关,应根据不同适应证合理选择IVCF,审慎地评估长期留置IVCF的获益与风险。

    • 56例MOG⁃IgG相关疾病首次发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2023(9):1257-1260.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1

      摘要 (70) HTML (99) PDF 1.10 M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 G 抗体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MOGAD)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临床确诊MOGAD患者首次发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眼底、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MOG-IgG)滴度水平、扩展功能障碍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与第2次复发的间隔时间等。结果:首次发病年龄10~58岁,中位年龄23岁。男女比例为 1.8∶1。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脑炎(32.14%)、视神经炎(25.00%)、脊髓炎(17.86%)、脑干脑炎(14.28%)及多症状(10.71%)。 MRI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显示病灶体积大、分布散,脑干病灶常伴随大脑半球病灶;脊髓受累以短节段损害为主。约一半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轻中度升高。以视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眼底常见显著视乳头水肿。EDSS 评分 0.5~8.5 分。 MOG-IgG抗体滴度以弱阳性多见,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复发风险无相关性(P > 0.05)。首次发病后96.43%的患者(54/56)恢复良好,3.57%的患者(2/56)有后遗症。75.00%的患者(42/56)有复发,与首次发作间隔1~60个月。未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患者(P < 0.05)。第2次复发时的症状与首次症状无相关性(P > 0.05)。结论:MOGAD 首次发病大部分在青少年及青年时期,40岁之前占75.00%,未见老年期发病者。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首次发病后恢复良好,免疫调节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 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对比分析

      2023(9):1261-1264.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2

      摘要 (50) HTML (39) PDF 1.09 M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人群自发性纵隔气肿病例的特点、探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提供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和 35例安徽省芜湖市近3年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的特征。对比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病程发展及预后等方面资料。结果:自发性纵隔气肿高发于青少年,高原地区患病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发生率高,症状持续更久,住院周期更长。结论:通过对比两地病例的特点,高原地区、低氧、气候干燥都可能是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诱发因素,探究自发性纵隔气肿的发生发展及病程变化,将为自发性纵隔气肿提供安全、可靠、流程化的治疗策略。

    • >影像医学研究
    • 集成机器学习构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免疫影像分型及预测患者生存的价值

      2023(9):1265-1272.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3

      摘要 (615) HTML (114) PDF 1.28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集成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及增强CT构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免疫影像(immuno-radiomics,ImRad)分型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113例ccRC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表达信息,提取全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基于集成ML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免疫浸润、肿瘤突变负荷、免疫耗竭相关基因的 ImRad 分型。进一步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 ImRad 对患者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的预测效能。结果:经ML构建30个ImRad分型,经五折法验证,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717~0.956)。与基于临床、病理及ImRad单模态指标对比,融合临床-病理及ImRad的模型预测 OS的效能最佳。ImRad特征中,Rad-激活态肥大细胞等8个特征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于集成ML及CT组学分析可预测ccRCC免疫微环境并提高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的效能。

    • 双能CT细胞外容积分数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2023(9):1273-1278.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4

      摘要 (983) HTML (52) PDF 2.40 M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8年6月—2021年12月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IPMN,且术前1个月内行DECT检查的患者57例(良性组28例,恶性组29例)。测量平衡期病灶周围1 cm范围内的胰腺实质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及同一层面腹主动脉IC,依据(IC 胰腺/IC 腹主动脉)×(1- 红细胞比容)的公式计算DECT-ECV。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模型、临床模型及影像联合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DECT-ECV、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 升高、有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史是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模型(DECT-ECV)、临床模型(CA19-9升高及有AP病史)、影像联合临床模型(DECT-ECV、CA19-9升高及有AP病史)诊断恶性IPM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59、0.884。影像联合临床模型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P=0.007)。结论: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DECT-ECV参数可以提高良恶性IPMN的鉴别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T1WI增强影像组学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应用价值

      2023(9):1279-1284.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5

      摘要 (998) HTML (58) PDF 1.52 M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1WI(T1 weighted imaging)增强影像组学在术前无创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的104例患者临床及磁共振成像资料,根据二次手术病理或神经肿瘤疗效评估标准(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将其分为复发组71例,假性进展组33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在T1WI增强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实质区的体积作为感兴趣区,用FeAture Explorer软件提取1 648个组学特征。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进行特征处理及筛选,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训练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与假性进展的AUC为0.929, 准确率为 0.889,灵敏度为 72.7%,特异度为 100.0%。验证组的 AUC 为 0.853,准确率为 0.813,灵敏度为 90.9%,特异度为 71.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T1WI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诊断胎盘植入及不同植入区域的应用价值

      2023(9):1285-1290.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6

      摘要 (1012) HTML (55) PDF 18.41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对胎盘植入及植入区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包含IVIM序列)并在该院生产的113例单胎妊娠孕晚期孕妇, 根据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59例)及非植入组(54例)。选取非植入组中包含S1区及S2区的15例患者,将其胎盘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非植入组S1区域及非植入组S2区域;选取植入组中在S1区及S2区均有胎盘植入的病例(22例),将植入部位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S1植入区域及S2植入区域。计算灌注分数(f)、灌注扩散系数(D* )及标准扩散系数(D),比较各组间灌注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胎盘植入组f值高于非植入组(P=0.011),ROC曲线中f值诊断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是0.639。胎盘植入组S2植入区域f值较S1植入区域高[(35.62±6.28)% vs.(30.77±6.41)%,P=0.023]。结论:IVIM参数f值可定量评估胎盘植入时的高灌注状态,亦可用于辅助诊断胎盘植入及植入部位。

    • 高分辨率压缩感知TOF⁃MRA技术对豆纹动脉成像的研究

      2023(9):1291-1294.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7

      摘要 (686) HTML (68) PDF 2.88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 nance angiography,TOF-MRA)技术对脑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的显示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3位健康志愿者,每位受试者采集4种不同加速因子系数(2、3、5、7)的CS TOF-MRA图像,分别记为CS2、CS3、 CS5、CS7。定性评估4组图像的LSA显示质量,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LSA总数、最长LSA长度及血管边缘锐利度。采用Fried- man检验及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基于CS2、CS3、CS5、CS7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 6 min 3 s、4 min 8 s、2 min 35 s、2 min 3 s。LSA显示质量评分,CS2、CS3明显优于CS5、CS7(P < 0.05)。LSA显示数目,CS2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而CS3和CS5之间、CS5和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A显示长度,CS2[(3.47±0.29)cm]> CS3 [(3.22±0.29)cm]> CS5[(3.00±0.33)cm]> CS7[(2.69±0.32)c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管边缘锐利度,CS2优于其他加速因子,CS3优于CS5、CS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S5、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两倍加速因子的高分辨率CS TOF-MRA在临床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可以提供较好的LSA图像,该技术为临床采用3.0 T磁共振检查及研究LSA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

    • >综述
    • PET/MR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2023(9):1295-1300.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8

      摘要 (125) HTML (325) PDF 1.15 M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个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该病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的研究等仍存在不少挑战。近年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逐渐发展,它能够将不同生理和代谢信息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精确配准,真正实现多模态成像,从而为PD从分子水平到临床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 PET显像新技术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进展

      2023(9):1301-1306. DOI: 10.7655/NYDXBNS20230919

      摘要 (89) HTML (136) PDF 1.15 M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子宫恶性肿瘤主要有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分别位列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3位,其死亡率逐年递增,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需对子宫病灶进行准确分期和疗效评估。子宫恶性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包括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雌激素受体、生长抑素受体、肿瘤乏氧和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显像等)在肿瘤分期、监测靶向治疗反应及早期识别放化疗耐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诊疗研究的热点方向。

    • 运动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3(9):1307-1312. DOI: 10.7655/NYDXBNS20230920

      摘要 (60) HTML (86) PDF 1.15 M (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起着积极作用。运动可以独立于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白蛋白尿,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已有研究表明,运动通过改善体内葡萄糖稳态、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肌动蛋白的生物作用等,改善肾功能。目前指南中推荐的主要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运动、组合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 下丘脑室旁核调控心血管活动的研究进展

      2023(9):1313-1318. DOI: 10.7655/NYDXBNS20230921

      摘要 (109) HTML (390) PDF 1.15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逐渐加快,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生理机能的调控有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其中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中神经元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心血管活动,是心血管活动的关键性调节中枢。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近年来PVN在调控心血管活动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 治疗药物监测在西罗莫司用于儿童期脉管异常中的研究进展

      2023(9):1319-1323. DOI: 10.7655/NYDXBNS20230922

      摘要 (70) HTML (94) PDF 1.13 M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罗莫司(sirolimus,SRL)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脉管异常疾病。由于其治疗窗狭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变异性,需要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确保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因此,本文回顾了SRL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以及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对比研究,并讨论SRL在脉管异常群体中应维持的浓度范围。SRL浓度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法和色谱法两类,免疫法与色谱法相比存在显著的阳性偏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金标准”方法。SRL的目标血药浓度范围多为5~15 ng/mL或10~15 ng/mL。但脉管异常疾病存在多个分类,SRL在该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较为复杂, 治疗药物监测也无可供参考的指南。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SRL的治疗性监测及个体化用药。

    • >病例报告
    • 肝肾联合移植治疗儿童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9):1324-1328. DOI: 10.7655/NYDXBNS20230923

      摘要 (75) HTML (54) PDF 1.82 M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测序诊断惠普尔养障体致肺炎伴肺脓肿1例

      2023(9):1329-1332. DOI: 10.7655/NYDXBNS20230924

      摘要 (103) HTML (130) PDF 1.81 M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