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槲皮素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损伤

      2024(4):445-454. DOI: 10.7655/NYDXBNSN230684

      摘要 (146) HTML (57) PDF 1.79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8周建立NAFLD模型,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Que低剂量组(25 mg/kg)和Que高剂量组(50 mg/kg),另设正常饮食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期间监测大鼠体重、进食量。继续饲养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 以及肝脏组织中TC、TG的含量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油红O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值并通过糖耐量试验评估大鼠糖耐量受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ERS相关基因 BipAtf6Atf4Xbp-1sChop 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 ERS 相关蛋白 BiP、CHOP、ATF4、ATF6、XBP-1s和XBP-1u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AST、ALT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Que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LDL-C、AST、ALT浓度降低(P < 0.05),Que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AST、ALT浓度降低(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肝细胞形态明显肿胀且呈空泡化,脂质沉积明显增加,且纤维化区域明显增加,同时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受损情况;与模型组比较,以上病理改变在 Que 低、高剂量组大鼠中有较明显改善。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BipAtf6Atf4Xbp-1sChop mRNA表达显著升高,BiP、CHOP、ATF4、ATF6和XBP-1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Que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BipAtf6Atf4Xbp-1sChop mRNA 表达降低,BiP、CHOP、ATF4、ATF6和XBP-1s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Que可以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 NAFLD大鼠脂代谢异常、糖耐量受损、肝脏脂质沉积以及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ERS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p53半剂量缺失纠正1,25(OH)2D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2024(4):455-461,545. DOI: 10.7655/NYDXBNSN230997

      摘要 (57) HTML (12) PDF 2.74 M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小鼠能否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1,25(OH)2D3)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及p53半剂量缺失的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p53+/-]小鼠的长骨,利用X线、micro-CT、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学、长骨骨矿化、骨形成、骨吸收以及氧化应激等表达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p53+/-小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1,25(OH)2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总胶原 (total collagen,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阳性面积均有所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与1α(OH)ase-/-小鼠相比,1α(OH)ase-/-p53+/-小鼠血清钙、磷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检测不到1,25(OH)2D3,骨密度、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ALP和Col-Ⅰ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结论:p53半剂量缺失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 1,25(OH)2D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 Coq4基因全敲除小鼠胚胎发育的表型分析

      2024(4):462-468. DOI: 10.7655/NYDXBNSN231030

      摘要 (52) HTML (17) PDF 1.86 M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辅酶Q生物合成蛋白4同系物(coenzyme Q biosynthesis protein 4 homolog ,COQ4)的编码基因Coq4 敲除(Coq4-/- )小鼠表型,探讨Coq4在小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引进Coq4基因全身杂合(Coq4+/- )小鼠模型,利用基因组 PCR鉴定小鼠基因型。观察并记录Coq4+/-小鼠后代出生情况;通过解剖、组织学和免疫荧光法,观察野生型(wild type,WT)和 Coq4-/- 胚胎和胎盘组织的形态结构。结果:Coq4-/- 小鼠在胚胎日(embryonic day,E)7.5 d(E7.5)出现原肠胚形成障碍,于E10.5死亡。组织形态分析显示,与WT相比,Coq4-/-小鼠胚胎发育严重迟缓,胎盘结构缺陷。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发现,Coq4-/-小鼠胎盘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减弱。结论:Coq4基因敲除导致小鼠发生胎盘缺陷和原肠胚形成障碍,Coq4为小鼠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基因。

    • S100A9基因敲除对姥鲛烷诱导小鼠狼疮肾炎的影响

      2024(4):469-474. DOI: 10.7655/NYDXBNSN230783

      摘要 (57) HTML (9) PDF 1.08 M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S100A9基因敲除(S100A9-/-)对小鼠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影响,阐明S100A9在LN中的作用。方法:6~8 周龄雌性野生型及 S100A9-/- C57BL/6(B6)小鼠各 10 只;5 只野生型 B6 和 5 只 S100A9-/- B6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 0.5 mL姥鲛烷;另外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水平;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水平;留取肾组织进行 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果:与野生型B6小鼠相比,S100A9-/-B6小鼠体重、脾脏重量、肾脏结构、血清肌酐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的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B6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IgG 水平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肾脏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水肿、管腔狭窄);与对照S100A9-/-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S100A9-/-B6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IgG水平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但是,与姥鲛烷诱导的野生型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S100A9-/-B6小鼠的狼疮样症状及以上血清学和尿液指标改变均明显减轻。结论:姥鲛烷可以使野生型B6小鼠和S100A9-/- B6小鼠出现狼疮病变,但S100A9基因敲除小鼠病变程度较轻,提示该基因对狼疮小鼠的发病可能有促进作用。

    •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兔实验性肠炎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

      2024(4):475-482. DOI: 10.7655/NYDXBNSN230741

      摘要 (82) HTML (23) PDF 1.80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对肠道炎症的疗效,为肠道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内外实验分组均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TCDCA组。体外实验中首先应用MTT 法筛选TCDCA的适宜工作浓度,随后LPS组给予巨噬细胞LPS刺激,LPS+TCDCA组先后给予LPS与TCDCA刺激,RT-q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中,LPS组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射LPS溶液,LPS+TCDCA组同上处理后通过饮水喂食TCDCA溶液。通过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评估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LPS+TCDCA组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干扰素-γ表达量显著降低,白介素-10表达量升高。体内实验中,HE染色结果显示小肠组织炎症缓解,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结果显示LPS+TCDCA组杯状细胞数量和酸性、中性黏蛋白分泌量均较LPS组增多。结论:TCDCA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兔肠道组织炎症,减轻LPS造成的肠道炎症损伤。

    • >临床研究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及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

      2024(4):483-490. DOI: 10.7655/NYDXBNSN230853

      摘要 (37) HTML (13) PDF 885.87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及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 8月—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 (Δ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ΔLVEDV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重塑组(ΔLVEDVI > 20%,74 例)和无左心室重塑组(ΔLVEDVI≤20%,91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因素。建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冠脉介入时间、心梗面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均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2024(4):491-498,510. DOI: 10.7655/NYDXBNSN231096

      摘要 (48) HTML (7) PDF 1.81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作为评估亚临床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e’和E/e’比值作为评估亚临床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研究共计纳入561例,年龄 (58.2±11.7)岁,其中女339例(60.4%)。首先使用三分位法将cIMT作为分类变量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外,LVGLS,E/A和e’均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而E/e’比值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增加(均Ptrend ≤ 0.002)。然而,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只有LVGLS仍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P < 0.05)。进一步将cIMT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与分类变量分析结果类似,仅有LVGLS与cIMT显著负相关(r=-0.087,P=0.041);并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β=-1.12,P=0.041)。结论: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cIMT增厚与GLS减低独立相关。

    •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2024(4):499-504. DOI: 10.7655/NYDXBNSN230565

      摘要 (30) HTML (7) PDF 873.93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伴 FMS 样酪氨酸激酶 3 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 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IL-10 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 (interferon gamma,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24、P=0.034、P=0.008、P=0.048、P=0.024);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6+CD56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45)。按FLT3类型分组,分为FLT3-ITD+ 、FLT3-TKD+ 、FLT3-( ITD+ +TKD+ )和FLT3-( ITD- +TKD- )组,CD3、 CD8、CD19、IL-10、TNF在4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8、P=0.041、P=0.042、P=0.013)。结论:伴FLT3突变 AML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FLT3突变类型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可能有助于AML危险分层并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正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2024(4):505-510. DOI: 10.7655/NYDXBNSN231017

      摘要 (64) HTML (31) PDF 856.14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 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 319例,按照孕前 BMI 分为 A 组(18.5 kg/m2 ≤BMI<20.0 kg/m2 ,581 例)、B 组(20.0 kg/m2 ≤BMI<22.0 kg/m2 ,922 例)与 C 组(22.0 kg/m2 ≤ BMI<24.0 kg/m2 ,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盘早剥和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体重管理可能是预防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不容忽视的关键措施之一。

    • OSA患者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4(4):511-516. DOI: 10.7655/NYDXBNSN230296

      摘要 (45) HTML (18) PDF 1000.35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分别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等3家不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131例中重度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时同步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计算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以低氧事件发生时的收缩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作为血压波动的幅度(ΔBP);以睡眠状态下每小时ΔBP≥10 mmHg的次数/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反映低氧事件诱发血压波动百分比。使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并根据FMD值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70例)及内皮功能障碍组(61例)。分析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皮功能障碍组的夜间收缩压峰值及舒张压峰值、ΔBP、血压波动百分比及内皮素-1均显著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152.0±7.2)mmHg vs.(148.1±8.8)mmHg;(89.8±5.7)mmHg vs.(87.5±6.6)mmHg;(15.3±2.9)mmHg vs. (13.3±2.7)mmHg;(63.5±14.3)% vs.(44.8±10.7)%;(50.7±7.0)ng/L vs.(47.8±8.5)ng/L,P均< 0.05]。在校正年龄等基线资料后,回归方程显示夜间收缩压峰值,血压波动百分比及血压波动幅度均与FMD显著相关(P均< 0.05)。结论:对于中重度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流行病学研究
    • 1985—2019年中国18个少数民族17岁学生身高长期趋势分析

      2024(4):517-523. DOI: 10.7655/NYDXBNSN240025

      摘要 (59) HTML (21) PDF 933.35 K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1985—2019年我国18个少数民族17岁学生身高生长长期变化趋势。方法:提取7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除1991年)中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土族、羌族等18个少数民族学生身高均值进行研究。结果:34年间各少数民族男生17岁身高均值显著增长 (P < 0.05)。2019年18个少数民族17岁男学生中,回族男生身高均值最高(173.09 cm),苗族男生身高均值最低(162.66 cm),每10年身高增长>1 cm的民族有侗族(1.96 cm/10年)、白族(1.96 cm/10年)、土家族(1.95 cm/10年)、羌族(1.80 cm/10年)、回族 (1.80 cm/10年)、蒙古族(1.79 cm/10年)、土族(1.72 cm/10年)、维吾尔族(1.63 cm/10年)、藏族(1.61 cm/10年)、布依族(1.55 cm/ 10 年)、纳西族(1.52 cm/10年)、傣族(1.35 cm/10年)、傈僳族(1.29 cm/10年)、哈尼族(1.25 cm/10年)、壮族(1.16 cm/10年)、佤族 (1.06 cm/10年);每10年身高增长<1 cm的民族是苗族(0.95 cm/10年)。2019年,18个少数民族17岁女学生中,回族女生身高均值最高(161.71 cm),布依族女生身高均值最低(151.63 cm),每10年身高增长>1 cm的民族分别是土家族(1.80 cm/10年)、回族 (1.52 cm/10年)、土族(1.25 cm/10年)、白族(1.23 cm/10年)、侗族(1.18 cm/10年)、朝鲜族(1.12 cm/10年)、羌族(1.04 cm/10年); 34年间除维吾尔族、苗族女生外,其余少数民族女生身高增长显著(P < 0.05)。结论:我国少数民族男生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大部分少数民族女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各民族男女生身高增长不平衡,证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得以发挥,对于身高增长较慢的民族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而对于那些身高增长较快的民族也要预防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 >综述
    • 葡萄糖代谢重编程在胰腺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2024(4):524-535,572. DOI: 10.7655/NYDXBNS20231154

      摘要 (84) HTML (131) PDF 1.88 M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差,生存率低。目前临床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吉西他滨,但随着其耐药性的出现,疗效显著降低。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为满足能量和生物原料的需求,出现了代谢途径调整和改变的现象。有氧糖酵解异常增强是胰腺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的特征之一,在葡萄糖转运体蛋白和糖酵解关键酶的作用下,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控化疗耐药。文章对胰腺癌耐药和葡萄糖代谢重编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总结分析其调控机制及信号通路,并归纳靶向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代谢通路的临床前试验和药物开发情况。

    • 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的进展

      2024(4):536-545. DOI: 10.7655/NYDXBNSN230990

      摘要 (90) HTML (181) PDF 1.31 M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蛋白质的控制和调节,而绝大部分蛋白质都是通过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其功能。文章系统总结基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原理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性评述。

    • 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生理功能及在疾病发生中的病理意义

      2024(4):546-552,566. DOI: 10.7655/NYDXBNSN230859

      摘要 (82) HTML (94) PDF 2.05 M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对线粒体完整性和生物能量代谢至关重要。ANT有4种异构体,生理情况下ANT主要参与膜两侧的腺嘌呤核苷二磷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enosine triphosphate, ADP/ATP)交换,可能是构成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主要成分,并参与细胞凋亡和质子泄漏过程。ANT损伤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在代谢性疾病、心肌病及肿瘤发生进展中有着重要的病理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有关ANT的研究进展和知识,旨在为靶向ANT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2024(4):553-560. DOI: 10.7655/NYDXBNSN230971

      摘要 (82) HTML (99) PDF 912.10 K (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一旦进入晚期,预后往往不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探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鉴定稀有细胞,绘制细胞谱系,指导肿瘤靶向精准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等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脂氧素A4及其类似物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反应消退的研究进展

      2024(4):561-566. DOI: 10.7655/NYDXBNSN230935

      摘要 (39) HTML (15) PDF 864.01 K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是花生四烯酸的产物之一,是内源性脂肪酸产生的天然促分解代谢分子,被誉为炎症因子的“刹车信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其代谢迅速,而LXA4类似物相对更稳定,也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对抗炎症的明星细胞——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和LXA4一样,在炎症的消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LXA4及其类似物与巨噬细胞在抑制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两者在炎症反应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为多种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甲状腺与脂肪组织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2024(4):567-572. DOI: 10.7655/NYDXBNSN230705

      摘要 (70) HTML (47) PDF 858.65 K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胖由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减少所致,当摄入的能量超过脂肪组织的承受极限时,脂肪组织出现功能失调并引发一系列代谢相关改变。甲状腺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器官,对作为主要储能器官的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通过直接与间接作用调节脂肪组织的糖脂代谢、线粒体功能及表型转化等,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过去,人们对甲状腺与脂肪的研究多停留在甲状腺对脂肪组织的单方面影响,新近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亦可通过脂毒性、分泌脂肪因子及促炎因子等途径,导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本文将综述甲状腺与脂肪组织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肥胖与甲状腺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外泌体microRNA在糖尿病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4):573-578,594. DOI: 10.7655/NYDXBNSN230749

      摘要 (48) HTML (23) PDF 1.57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由外泌体介导分泌的一类非编码单链RNA,通过抑制信使RNA的翻译在转录后改变蛋白质表达。糖尿病时,基因编码区发生的改变会导致miRNA表达的变化,这些变化诱导诸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凋亡与焦亡、血管重塑、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参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文章就外泌体miRNA的特性,及其在糖尿病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 细胞外囊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2024(4):579-585. DOI: 10.7655/NYDXBNSN220628

      摘要 (62) HTML (24) PDF 939.87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全球第 3 位死亡原因。COPD 的病理机制复杂,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包括外泌体、微泡(mic rovesicle,MV)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AB),携带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 mRNA、microRNA等,参与细胞间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过程。EV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极大关注。文章就近年来涉及EV与COPD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病例报告
    • 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四叶式肺动脉瓣1例并文献复习

      2024(4):586-589. DOI: 10.7655/NYDXBNSN230912

      摘要 (33) HTML (15) PDF 1001.61 K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胸腔镜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保留单肺段避免左全肺切除1例

      2024(4):590-594. DOI: 10.7655/NYDXBNSN231199

      摘要 (48) HTML (21) PDF 1.11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