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TBK1对NLRC4炎症小体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4(5):595-603,614. DOI: 10.7655/NYDXBNSN231080 CSTR:

      摘要 (1198) HTML (159) PDF 20.69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调控核苷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4(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4,NLRC4)炎症小体激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感染的永生化骨髓巨噬细胞(immortalized 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IBMDM)中,Western blot检测NLRC4炎症小体激活及其下游分子半胱天冬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 1,Caspase-1)和Gasdermin D(GSDMD)的剪切情况; 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 TBK1 与 NLRC4的相互作用及其具体结构域;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确定TBK1与NLRC4的空间定位;GST pull-down实验确定TBK1与NLRC4是否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寡聚化检测实验验证NLRC4 炎症小体组装。构建S.T感染C57BL/6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情况。涂板计数腹腔灌洗液和肺的细菌负荷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腔灌洗液及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在S.T感染的IBMDM中,抑制TBK1可减弱NLRC4炎症小体激活,NLRC4磷酸化水平下降,Caspase-1与GSDMD的剪切减少;TBK1与NLRC4存在相互作用,TBK1的N端与NLRC4的NACHT 结构域相互作用;TBK1与NLRC4存在空间上的共定位;TBK1可以磷酸化NLRC4的Ser533位点。S.T动物模型实验显示,抑制 TBK1活性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减低小鼠腹腔灌洗液和肺中的细菌负荷量;降低血清以及腹腔灌洗液中的IL-1β、TNF-α 的表达水平;减少腹腔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结论:TBK1与NLRC4相互作用,磷酸化NLRC4 Ser533位点,促进NLRC4 炎症小体的激活,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潜在靶点。

    • 胆酸和去氧胆酸抗惊厥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2024(5):604-614. DOI: 10.7655/NYDXBNSN231037 CSTR:

      摘要 (987) HTML (125) PDF 38.86 M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 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 DCA组(60 mg/kg),每组9只,对照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0.5)℃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1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6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 < 0.001);VPA组和DCA组惊厥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 < 0.001,P < 0.01),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和 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01),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VPA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除血清中IL-1β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CA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 (P < 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VPA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筛选出9个差异化合物;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 CA和DCA的抗惊厥作用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丁酸代谢通路。结论:CA和DCA对热性惊厥大鼠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等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惊厥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

    • 热休克蛋白A12A对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5):615-625. DOI: 10.7655/NYDXBNSN231186 CSTR:

      摘要 (1056) HTML (203) PDF 5.09 M (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A12A(heat shock protein A12A,HSPA12A)对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①采用脓毒症小鼠肝组织RNA测序的公共数据库,以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Hspa12a和多种载脂蛋白的mRNA表达变化。②采用 6~8周龄Hspa12a基因敲除(Hspa12a knockout,Hspa12a-/-)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5 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以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注射小鼠为对照组,分为NS-WT组、NS-Hspa12a-/-组、LPS-WT组和LPS-Hspa12a-/-组;LPS作用6 h后,收集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其中HSPA12A、 ApoA1、ApoB、ApoM表达水平;分离血清,测定肝功能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③WT鼠原代肝细胞过表达Hspa12a后,使用LPS(500 ng/mL)作用于肝细胞模拟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模型,6 h后检测肝细胞培养上清的ALT和AST水平。④根据是否发生脓毒症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肝损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T、AST、HDL-C和LDL-C的差异。结果: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脓毒症小鼠肝脏Hspa12aApoa1ApobApom的mRNA表达下降。②与NS-WT组相比,LPS-WT组肝组织出现明显损伤(P < 0.001)、炎症病灶数量增多(P < 0.01)、血清 ALT(P < 0.05)和 AST(P < 0.01)升高,同时肝组织中 HSPA12A 表达显著下降(P < 0.05);而与 LPS-WT组相比,LPS-Hspa12a-/-组肝脏病理变化更严重(P < 0.05)且血清ALT(P < 0.01)和AST(P < 0.05)水平升高,HDL-C和 LDL-C水平下降(P < 0.01),肝组织载脂蛋白(ApoA1、ApoB、ApoM)表达降低(P < 0.05,P < 0.01)。③体外实验中LPS作用使肝细胞培养上清中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01),而过表达Hspa12a能够减轻LPS作用引起的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1)。 ④临床数据显示,出现脓毒症肝损伤的患者血浆中ALT和AST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01),HDL-C和LDL-C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结论:内毒素血症导致肝脏HSPA12A表达下调,其介导了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发生,过表达Hspa12a能够保护内毒素血症引起的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维持肝脏载脂蛋白及脂蛋白稳态有关。

    • >临床研究
    • 袖状胃切除术对青年黑棘皮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2024(5):626-633. DOI: 10.7655/NYDXBNSN230887 CSTR:

      摘要 (139) HTML (78) PDF 871.33 K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青年肥胖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AN)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52例青年AN患者临床资料,选取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control,CON)。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Ⅱ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和计算术前和术后12个月AN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进行比较。抑郁症与相关代谢性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N组患者的术前生活质量评估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CON组(P < 0.05),抑郁症发生率(63.5%)明显高于CON组(P< 0.001),抑郁程度也明显高于CON 组(P < 0.001)。AN 组患者术前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血脂、CRP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 (P < 0.05)。术后12个月AN组患者随体重下降,血脂、CRP显著下降,其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同时AN患者的 SF-36量表中心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抑郁评分和程度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CRP呈正相关。结论:AN患者的抑郁症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升高密切相关。LSG通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有效改善了 AN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 CTAGE15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相关并抑制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

      2024(5):634-642. DOI: 10.7655/NYDXBNSN231018 CSTR:

      摘要 (127) HTML (93) PDF 429.84 M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T 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15(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antigen 15,CTAGE1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能力的影响。方法:Kaplan-Meier分析公共数据库中CTAGE15与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ESCC 细胞和临床120例随访信息完整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CTAGE15表达,COX生存风险分析方法研究ESCC 患者的生存风险因素,多变量相关性分析 CTAGE15 表达与 ESCC 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 Kaplan-Meier 分析 CTAGE15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沉默ESCC细胞中CTAGE15的表达,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公共数据库中CTAGE15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P < 0.05)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P < 0.05)显著相关,GTAGE15 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好。qRT-PCR结果表明临床ESCC组织及ESCC细胞中CTAGE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且CTAGE15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分期与N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TAGE15高表达患者T分期、N分期较 GTAGE15低表达患者早。敲低CTAGE15后,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 < 0.05)。结论:CTAGE15与ESCC 患者预后成正相关,且能够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能力。

    • 结肠癌中ALOX1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4(5):643-648. DOI: 10.7655/NYDXBNSN240134 CSTR:

      摘要 (109) HTML (105) PDF 2.43 M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 12-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2-lipoxygenase,ALOX12)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57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LOX12的表达,比较肿瘤及瘤旁组织内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并探讨 ALOX12 表达与患者 5 年总生存率的关系,并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综合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与瘤旁组织相比, ALOX12在肿瘤中阳性表达率更高(63.8% vs. 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ALOX12 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 < 0.05)。ALOX12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 < 0.001)。此外,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ALOX12表达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ALOX12高表达与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 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

      2024(5):649-654. DOI: 10.7655/NYDXBNSN231161 CSTR:

      摘要 (98) HTML (104) PDF 832.30 K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技术与常规获取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2020 年 7 月—2022 年 7 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 12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50 例采用不接触获取技术(No-touch 组),70 例采用常规获取技术(CVH 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和术后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以及随访 1 年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o-touch 组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 5 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 2 例,术后突发心血管事件 1 例。CVH 组术后 IABP 支持 2 例,术后急性肾损伤 1 例。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探查和二次气管插管情况,且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年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o-touch 组术后 1 年静脉桥血管闭塞率低于 CVH 组(P < 0.05)。结论:与常规获取技术相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采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 1 年桥血管通畅率较高。

    • 肝细胞肝癌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腹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4(5):655-660. DOI: 10.7655/NYDXBNSN231126 CSTR:

      摘要 (93) HTML (77) PDF 4.72 M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 HCC患者。依据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中重度腹痛组和无中重度腹痛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 tic,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 TACE 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 154 例中,42 例 (27.3%)HCC 患者 TACE 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 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 mL (P < 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 肿瘤距肝包膜距离+2.252×碘油使用量+1.637×使用无水酒精-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结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 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 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 术前炎症指标对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的pT1a期阴茎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5):661-665,680. DOI: 10.7655/NYDXBNSN230764 CSTR:

      摘要 (70) HTML (46) PDF 1.49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3种术前炎症指标对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的pT1a期阴茎鳞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泰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3例pT1a期阴茎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及术后病理分级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炎症指标对pT1a期阴茎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及在调整灵敏度为100%后各炎性指标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组24例(23.3%),非淋巴结转移组79例(76.7%),两组在NLR(P<0.001)、PLR(P=0.035)和LMR(P < 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0.045)和LMR(P=0.021)是pT1a期阴茎鳞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LMR和NLR+LM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16、0.835。NLR的最佳截断值为2.33,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68.4%;LMR的最佳截断值为3.80,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78.5%;NLR+LMR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4.7%;④当调整灵敏度为100%时,NLR和LMR对pT1a期阴茎鳞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特异度为50.6%和2.5%,截断值为1.79和11.01。结论:NLR和LMR为pT1a期阴茎鳞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NLR>2.33和LMR<3.80时提示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极大,推荐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全身麻醉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价值

      2024(5):666-671. DOI: 10.7655/NYDXBNSN231194 CSTR:

      摘要 (109) HTML (93) PDF 837.98 K (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阿片药物全麻组(TO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切皮时(T2)、切除乳腺标本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安静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 < 0.05),但两组之间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O 组术后 2 h、6 h、12 h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GA 组(P < 0.05);TO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GA组(P < 0.05);TO 组患者诱导期咳嗽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P < 0.05)。结论:TTP-PECS阻滞联合羟考酮-丙泊酚减阿片药物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构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风险预测模型

      2024(5):672-680. DOI: 10.7655/NYDXBNSN240009 CSTR:

      摘要 (157) HTML (173) PDF 85.82 M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风险因素,为其 ADL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42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量表,将患者分为ADL较好组(BI≥60分)和ADL较差组(BI<60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共线性诊断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特征变量。选择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提升及K最近邻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建模,十倍交叉验证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精确召回率曲线、精确召回率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precision recall curve,PR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 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处理。结果:经LASSO回归分析后,确定16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RF模型具有最高的AUC(0.74)、PRAUC(0.64)、准确率(0.97)、灵敏度(0.75)和特异度(0.97)。SHAP 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 ADL 贡献度前 5 的特征中,Brunnstrom 分期(下肢)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 Brunnstrom分期(上肢)、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年龄。结论:RF模型预测脑卒中患者ADL的效能最优,为脑卒中患者 ADL管理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线粒体DNA含量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2024(5):681-687. DOI: 10.7655/NYDXBNSN231165 CSTR:

      摘要 (87) HTML (84) PDF 1.57 M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 vival,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ROC曲线提示 mtDNA 含量为 500.699 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 含量低于 500.699(HR=4.285,95%CI:1.938~ 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综述
    • 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5):688-697. DOI: 10.7655/NYDXBNSN240078 CSTR:

      摘要 (1140) HTML (1505) PDF 5.19 M (1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分子烷化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由于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DNA修复途径激活等因素介导的TMZ 耐药,很多患者难以从TMZ治疗中获益。文章将从多个角度阐述TMZ耐药的详细分子机制,探讨缓解TMZ耐药以及增强TMZ 疗效的新型治疗策略和潜在药物分子,希望为临床缓解胶质瘤患者的TMZ耐药问题提供参考。

    • TREM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5):698-704,731. DOI: 10.7655/NYDXBNSN240101 CSTR:

      摘要 (1120) HTML (494) PDF 4.19 M (2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文章搜索近年来相关高质量文献,结合课题组前期成果,从TREM2基因变异与AD易感风险,TREM2的结构、配体及信号传导,TREM2与AD病理进程,靶向TREM2的AD疗法等4个方面,对TREM2在AD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后续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 线粒体融合和裂变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5):705-712. DOI: 10.7655/NYDXBNSN230996 CSTR:

      摘要 (168) HTML (257) PDF 860.21 K (1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粒体是多细胞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融合和裂变进行形态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重新排列以适应细胞的需求,维持能量平衡,这个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通过融合和裂变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能量代谢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最新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动力学障碍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线粒体动力学障碍为呼吸系统疾病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野。

    • 卵泡液外泌体在卵泡细胞功能调节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4(5):713-718,737. DOI: 10.7655/NYDXBNSN231012 CSTR:

      摘要 (92) HTML (368) PDF 1.50 M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卵泡液是卵泡细胞生长发育的内环境,其成分的变化与卵泡细胞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许多生物体液中都存在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外泌体(exosome),并揭示了它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媒介作用。研究者也在卵泡液中鉴定出了外泌体成分,并发现它与卵泡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间接影响了卵母细胞状态,这对评估卵母细胞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骨骼肌肌间脂肪浸润在代谢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5):719-725. DOI: 10.7655/NYDXBNSN231155 CSTR:

      摘要 (327) HTML (481) PDF 848.62 K (1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骨骼肌中存在一定量的脂滴,这被称为肌间脂肪。然而,当机体肥胖时,脂滴的生成速率超过消耗,导致脂肪组织的存储能力超负荷,进而引发异位脂肪沉积。这种肌间脂肪的过度积累会严重干扰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并在肌少症、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肌间脂肪浸润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改善肌间脂肪浸润的状况,不仅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可能为治疗上述疾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文章全面阐述了肌间脂肪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导致肌间脂肪浸润的机制。同时,对目前对肌间脂肪浸润干预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与肌间脂肪浸润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 乳腺专用PET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4(5):726-731. DOI: 10.7655/NYDXBNSN240115 CSTR:

      摘要 (99) HTML (152) PDF 859.35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乳腺专用PET(dedicated breast PET,dbPET)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设备,在临床实践中用于乳腺癌的检测和肿瘤生物学的评估,具有比传统影像学手段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识别乳房内放射性示踪剂摄取的详细形态学模式。鉴于国内外对dbPET的综合性分析较少,文章从dbPET在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摄取模式、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及PET显像剂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研究进展

      2024(5):732-737. DOI: 10.7655/NYDXBNSN231143 CSTR:

      摘要 (242) HTML (213) PDF 835.04 K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垂体腺瘤(垂体ACTH瘤)因过度分泌ACTH刺激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而引起高皮质醇血症,也称作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是内源性高皮质醇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垂体 ACTH瘤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候群,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及系统。经蝶窦神经内镜手术是垂体ACTH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缓解率,但术后复发和持续状态仍然是垂体ACTH瘤治疗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在确定病变性质、预测其预后及药物治疗选择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就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新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和镜下特殊表现。

    • 下丘脑神经干细胞调控能量平衡与肥胖的研究进展

      2024(5):738-742. DOI: 10.7655/NYDXBNSN240004 CSTR:

      摘要 (249) HTML (321) PDF 822.39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作为能量代谢的中枢,下丘脑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愈发得到重视。下丘脑中存在一类控制神经发生的干细胞,称为下丘脑神经干细胞(hypothalamic neural stem cell,htNSC),其除了具有成体神经发生的作用外,还可感受机体代谢状态并作出反应,表现为改变分化方向与分泌外泌体功能、抑制炎症通路活化等,从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平衡。通过对下丘脑及 htNSC 的研究,可深入了解肥胖时机体能量代谢紊乱背后的机制,并寻找针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潜在治疗靶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