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全人源抗大别班达病毒抗体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2024(6):743-752. DOI: 10.7655/NYDXBNSN240190

      摘要 (217) HTML (5) PDF 25.87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恢复期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获得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特异性抗体序列,制备全人源DBV 抗体。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恢复期患者血浆抗体效价,挑取恢复期患者PBMC样本进行磁珠富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能够结合DBV糖蛋白的特异性单个B细胞,经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 BCR)测序获得抗体序列,进行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ELISA和体外中和实验鉴定抗体的表达、结合能力和中和活性。结果:共收集25例SFTS恢复期患者血液样本,血浆中均发现了DBV糖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的抗体。选取样本进行流式分选和BCR测序,分析后共获得6个单链抗体,对DBV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和中和活性。结论:成功表达了6个与DBV 具有中和作用的全人源抗DBV抗体。

    • SENP1在SPOP去SUMO化修饰中的作用研究

      2024(6):753-761. DOI: 10.7655/NYDXBNSN240028

      摘要 (209) HTML (0) PDF 19.27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对SPOP(speckle type BTB/POZ protein) 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尝试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探讨 SUMO 特异性蛋白酶 1 (sentrin-specific proteases 1,SENP1)和SPO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野生型(wild type,WT)和Senp1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研究Senp1对Spop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外源WT-Spop和Spop的SUMO修饰位点突变体的蛋白表达量,进一步确认SUMO修饰对Spop蛋白水平的影响。后续通过邻位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研究WT-Spop及其 SUMO修饰位点突变体与SUMO1的结合能力。最后通过ccRCC患者的RNA表达数据和ccRCC细胞系探讨SENP1和SPOP在 ccRCC中的相关性。结果:Senp1 敲除下调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 Spop 的蛋白量和稳定性,但不影响其细胞核定位。突变 Spop 的 SUMO 修饰位点后,其与 Sumo1的结合能力下降,蛋白量也有所降低。SENP1和SPOP的表达在ccRCC中呈正相关。 结论:Senp1通过去SUMO化修饰稳定Spop蛋白,SENP1和SPOP的表达在ccRCC中呈正相关。

    • UBE2T通过JAK⁃STAT通路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

      2024(6):762-768. DOI: 10.7655/NYDXBNSN240139

      摘要 (20) HTML (2) PDF 77.79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T(ubiquitin-binding enzyme E2T,UBE2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 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UBE2T在PTC细胞中的功能,旨在识别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未来 PTC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系统分析UBE2T在 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UBE2T在甲状腺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 PTC细胞系(TPC-1、KTC-1)中进行UBE2T敲减实验,借助CCK-8、平板克隆、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C组织中UBE2T显著升高, 且其表达与患者无疾病间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1)。UBE2T敲减导致TPC-1和KTC-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STAT磷酸化下调。敲减UBE2T的细胞系加入STAT激活剂后,细胞增殖显著提高。结论:敲减UBE2T 能抑制PTC细胞系TPC-1和KT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UBE2T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提示UBE2T有可能成为PTC的治疗靶点。

    • >临床研究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干性相关基因TCEAL7作为胃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

      2024(6):769-780. DOI: 10.7655/NYDXBNSN240186

      摘要 (200) HTML (3) PDF 35.89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寻找与基于 mRNA 表达水平的干性指数(mRNA expression-based stemness in- dex,mRNAsi)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GSE66229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组织和细胞系中TCEAL7的表达。采用过表达TCEAL7的GC细胞研究TCEAL7对G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干性特征的影响。结果:TCEAL7在GC中表达下调。 但TCEAL7的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对应。过表达TCEAL7抑制G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成球能力并减少干细胞样CD44high/CD24high细胞的数量。包含临床特征和TCEAL7表达的列线图对于预测GC患者预后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区分度。结论: TCEAL7被鉴定为在GC中与mRNAsi相关的预后因子,它降低了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并减弱了细胞的干性特征。

    • 基于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颞下颌关节区多模态影像融合

      2024(6):781-787. DOI: 10.7655/NYDXBNSN

      摘要 (17) HTML (1) PDF 18.33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方法,构建颞下颌关节区多模态融合影像,为提高口腔颞下颌关节多模态融合影像下的综合诊疗能力提供可行性分析。方法:使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提取磁共振(MR)和锥形束CT(CBCT)的影像特征,使用 “Softmax加权策略”融合特征,再通过影像重建模块将对应的两种模态的影像融合在一起。结果:融合图像可呈现出髁状突皮质骨、髁状突髓质骨、髁状突附丽的肌肉、关节盘4个部位的形态,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2个评价指标上均表现良好,峰值信噪比范围是10~15,结构相似度范围是0.4~0.6。结论:该方法能做到实时影像融合,最终融合图像可反映出清晰的解剖形态特征,避免多模态影像切换,为口腔专家术前术后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

    • 43例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2024(6):788-796. DOI: 10.7655/NYDXBNSN240182

      摘要 (17) HTML (1) PDF 853.08 K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破裂产妇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43例子宫破裂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子宫手术史,分为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并对20例经阴道试产发生子宫破裂产妇的产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3例子宫破裂产妇中瘢痕子宫33例, 非瘢痕子宫10例;与瘢痕子宫组相比,非瘢痕子宫组术中出血量≥1 000 mL的比例(P < 0.001)、累积出血量≥1 000 mL的比例(P=0.003)更高,输血率更高(P=0.012)。43 例子宫破裂中预期剖宫产 23 例,余 20 例阴道试产者中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组 (13例)与产时发现子宫破裂组(7例)相比,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组中完全性子宫破裂占比明显增加(P=0.044),输血率显著增加 (P < 0.0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与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组相比,产时发现子宫破裂组中羊水异常比例和胎心改变比例增高,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仍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非瘢痕子宫发生子宫破裂时出血量更多,阴道试产者于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的并发症更严重,分娩前后应密切注意羊水、胎心、生命体征等情况,及时发现子宫破裂,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TSE⁃T2WI在纵隔MRI中的应用价值

      2024(6):797-801. DOI: 10.7655/NYDXBNSN240075

      摘要 (14) HTML (5) PDF 4.01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序列提高纵隔T2WI图像质量和减少扫描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5例纵隔病变的患者进行纵隔常规T2WI序列和基于DLR的T2WI(T2WIDLR)序列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对两组图像的伪影、图像清晰度、病灶的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分,并测量和比较两组图像的病灶信噪比(SNR 病灶)和病灶与竖直肌的对比噪声比(CNR 病灶/肌肉)。结果:T2WIDLR在伪影、图像清晰度、病灶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均优于常规T2WI(P均 < 0.001)。 T2WIDLR序列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T2WI序列(P均 < 0.001)。结论:与常规T2WI序列相比,T2WIDLR序列的运动伪影更少,图像清晰度、病灶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更优,图像SNR和CNR更高,在纵隔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有较大潜力。

    • 基于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哮喘亚型鉴定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2024(6):802-811. DOI: 10.7655/NYDXBNSN240152

      摘要 (211) HTML (1) PDF 150.22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哮喘中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mitochondrial autophagy-related gene,MRG)表达情况、构建疾病预测模型, 根据MRG特征对哮喘进行分型并挖掘可能的潜在靶标与治疗药物。方法: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得哮喘气道上皮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MRG,并在哮喘小鼠气道上皮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13刺激的小鼠原代气道上皮细胞模型中行免疫组化验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哮喘预测模型,根据MRG表达谱分型,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差异;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可能的靶向药物。结果:哮喘患者MRG整体表达较健康受试者显著升高,差异最显著基因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5(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5,TOMM5),其在哮喘患者、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及IL-13刺激的小鼠原代上皮细胞模型中表达均上调;22个MRG中筛选出7个疾病最相关特征基因(TOMM5、 FUN14 结构域蛋白 1、线粒体外膜转位酶 22、自噬接头受体蛋白 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5、线粒体融合蛋白 2 及核糖体蛋白 S27a),并以此构建哮喘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显示预测性能良好;共识聚类分析将哮喘分为2个亚型,两型在基因表达及通路富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型靶向小分子药物的预测结果分别为XMD8-92和Verrucarin-A。结论:上述7个 MRG可作为哮喘预测的有效分子标志物,研究结果有望为患者疾病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MR测量与脑脊液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2024(6):812-817. DOI: 10.7655/NYDXBNSN240089

      摘要 (10) HTML (1) PDF 3.95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l cerebrospinal fluid volume/intracranial volume,PCSFV/ICV)比值与脑脊液压力(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的相关性,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方法:共收集63例NSCLC-LM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进行视神经和颅脑 MR 扫描,测量双眼ONSD、颅脑PCSFV和ICV。随后对所有患者行腰椎穿刺测量CSFP,并定期进行鞘内化疗。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CSFP 与MR 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ONSD 和 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结果:所有NSCLC-LM患者双眼平均ONSD与CSFP呈正相关(r=0.567,P < 0.001), PCSFV/ICV 与 CSFP 呈负相关(r=-0.365,P=0.003)。ROC 曲线分析显示 ONSD、PCSFV/ICV 及 ONSD 联合 PCSFV/ICV 诊断颅内高压(CSFP>15 mmHg)的性能分别为0.81(95%CI:0.71~0.91)、0.76(95%CI:0.64~0.89)和0.91(95%CI:0.84~0.99)。ONSD、 PCSFV/ICV 及 ONSD 联合 PCSFV/ICV 诊断颅内高压(CSFP>20 mmHg)的性能分别为 0.70(95%CI:0.58~0.82)、0.72(95%CI: 0.57~0.88)和0.81(95%CI:0.70~0.93)。结论:经MR测量ONSD和PCSFV/ICV可以评估NSCLC-LM患者CSFP的变化,二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颅内高压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二氧化碳测量在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准确性: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2024(6):818-825. DOI: 10.7655/NYDXBNSN231201

      摘要 (10) HTML (0) PDF 3.72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 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TCCO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2)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50例,于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90 min 分别测定PaCO2、PETCO2、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差值。对PaCO2与PETCO2、PaCO2与PTCCO2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PaCO2与其他两个指标的一致性。结果: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绝对差值分别为 (13.20±4.43)mmHg和(4.35±2.56)mmHg(P < 0.05)。PaCO2与PETCO2的相关系数为0.79(r 2 =0.62,P < 0.001),与PTCCO2的相关系数为 0.91(r 2 =0.83,P < 0.001)。PaCO2与 PETCO2的 95%一致性界限为 4.53~21.88 mmHg,与 PTCCO2的 95%一致性界限为-3.18~ 10.48 mmHg。结论:PTCCO2监测可提高评估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PaCO2的准确性。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及失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4(6):826-831. DOI: 10.7655/NYDXBNSN240063

      摘要 (11) HTML (1) PDF 1.14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 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因IF手术的患者174例,依据治疗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A组)62例;仅使用TXA组(B组)57例;TXA联合EPO组(C组)55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量、术中总失血量、显/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入院时Hb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前及术后2、5 d的Hb量与A组及B组相比,明显改善;C组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中静脉和局部联用TXA和EPO能有效减少IF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且不增加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 CT肺小血管定量参数评估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应用研究

      2024(6):832-837. DOI: 10.7655/NYDXBNSN231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21.33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 170例PH患者,包括60例CTD-PH患者、52例特发性PH(idiopathic pumonary hypertension,IPAH)患者和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 PH(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b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同时纳入 120 例健康受试者 (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基于胸部CT测量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5 mm2 的肺小血管CSA之和及CSA 5~ 10 mm2 的肺小血管CSA之和与肺总CSA的比率(%CSA<5和%CSA5-1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之间%CSA<5和%CSA5-10的差异,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CSA区分重度CTD-PH(CTD-S-PH组)和中重度CTD-PH(CTD-LM-PH组)的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HC组比较,IPAH组和COPD-PH组的%CSA<5均小于HC组(P均<0.001),COPD-PH组的%CSA5-10低于 HC组(P=0.038),而CTD-PH和IPAH组的%CSA5-10均显著高于HC组(P均< 0.05)。不同类型PH组间比较,CTD-PH的%CSA<5 和%CSA5-10均高于COPD-PH组(P均<0.001),IPAH组的%CSA5-10显著高于CTD-PH组(P=0.022),而IPAH和COPD-PH组的% CSA<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3)。CTD-S-PH 组患者的%CSA<5显著低于 CTD-LM-PH 组(P=0.004)。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A<5预测 CTD-S-PH的最佳截断值为0.804,AUC为0.710(95%CI:0.573~0.847),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320。结论:基于胸部CT定量的肺小血管参数%CSA可以区分不同类型PH。在CTD-PH人群中,%CSA<5可作为评估PH严重程度分级的参考依据。

    •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

      2024(6):838-844. DOI: 10.7655/NYDXBNSN231142

      摘要 (11) HTML (1) PDF 936.36 K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 —2023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诊治或体检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 titis B,C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留取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当日外周血PMN-MDSC频率,比较研究组和两个对照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炎症指标、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或继发感染及访视期第28 天预后情况对HBV-ACLF 患者分组,比较各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HC组(P 均<0.001),CHB组和HC组之间PMN-MDS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水平、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7、0.799、0.506、0.450、0.462、0.470、0.481,P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8,P < 0.01)。40例HBV- ACLF患者中,合并感染18例,继发感染17例,28 d预后差21例,其外周血PMN-MDSC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HBV-ACLF患者外周血富集PMN-MDSC,其频率与感染风险、疾病严重度及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 超声监测定位腋窝淋巴结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研究

      2024(6):845-852. DOI: 10.7655/NYDXBNSN231208

      摘要 (12) HTML (1) PDF 1.70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联合超声和腋窝转移定位淋巴结,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ly LN-positive,cN+)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NST)后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情况。方法: 选取88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测试组或验证组。所有患者于NST前,选取超声图像上最可疑且由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的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置入1枚定位钛夹。对测试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风险评分模型。结果:腋窝pCR率为48%(42/88)。以NST前激素受体状态、超声提示异常淋巴结的分级和分级的变化、定位淋巴结皮质厚度变化为独立因素,建立危险评分模型。在-13~-9分和1~10分时,测试组腋窝pCR率分别为100%和0。测试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95%CI=0.868~0.994)和0.762(95%CI=0.576~0.947)。结论:基于超声和定位淋巴结的风险评分模型准确预测了cN+的乳腺癌患者NST后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危险评分-13~-9时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0%,这部分患者能够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及一系列并发症。

    • 术中放置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2024(6):853-859. DOI: 10.7655/NYDXBNSN240162

      摘要 (11) HTML (1) PDF 843.79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放置关节腔引流对术后失血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治疗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根据术中是否放置引流分为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失血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患者 147 例,非引流组 53 例,引流组 94 例。与非引流组比较,引流组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少 [(906.94±438.41)mL vs.( 1 262.85±563.46)mL,P < 0.001],但输血率、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引流组术后 1 d,3 d,5 d 下肢肿胀程度均高于引流组,其中术后 3 d 分别为[(9.31±4.47)% vs.( 7.7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引流组较非引流组术后主动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 < 0.001),术后3 d疼痛程度明显增高(P=0.029),术后瘀斑发生率降低(52.13% vs. 79.25%,P=0.001),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等愈合,未出现红肿、渗出及脂肪液化等感染情况。引流组引流管未发现引流不畅、持续出血不愈合、引流管脱出甚至断裂等情况。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感染病例,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KA术中放置引流可减少HBL,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肿胀程度。

    • MicroRNA⁃21/PARP⁃1作为生物标志物在AR和CARA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6):860-867. DOI: 10.7655/NYDXBNSN230778

      摘要 (10) HTML (0) PDF 929.71 K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microRNA(miR)-21、血浆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 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CARAS患者、31例AR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采用RT-q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21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ARP-1蛋白水平。应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 tic,ROC)曲线判断miR-21和PARP-1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CARAS 组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AR组患者血浆 PARP-1的水平较CARAS组和健康对照组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在AR患者中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关,在CARAS患者中与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nasal nitric oxide,FnNO)水平相关;血浆 PARP-1在AR患者中与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percent predicted,FEV1%pred)相关,在CARAS患者中与FEV1%pred及1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21 作为 CARAS 的诊断标志物时,灵敏度为 51.35%,特异度为 80.95%。血浆 PARP-1 作为 AR 的诊断标志物时,灵敏度为 90.32%,特异度为 54.76%。血浆PARP-1作为AR进展为 CARAS的诊断标志物时,灵敏度为 45.45%,特异度为 90.32%。结论:AR和CARAS患者外周血miR-21、PARP-1存在差异表达,外周血miR-21可作为CARAS的诊断标志物,PARP-1可作为AR的诊断标志物及AR进展为CARAS的生物标志物。这对寻求AR和CARAS的诊治靶点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心脏手术同期迷宫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4(6):868-875. DOI: 10.7655/NYDXBNSN240031

      摘要 (10) HTML (0) PDF 65.99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行迷宫Ⅳ(Maze Ⅳ)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596例心脏手术同期行Maze Ⅳ 消融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后1年内是否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1年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房颤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果:596例患者术后1年内有150例复发(2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右房内径(right atrium diameter,RAD)、既往起搏器置入、早期房颤复发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房颤持续时间、LAD、早期房颤复发为独立危险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35(1.025~1.068),P < 0.001]、房颤持续时间[HR=1.003(1.001~1.006),P=0.003]、LAD[HR= 1.025(1.006~1.044),P=0.009]、使用铰链式消融钳[HR=3.269(2.083~5.130),P < 0.001]、术后早期房颤复发[HR=3.592(2.532~ 5.095),P < 0.001]与房颤复发显著相关。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年龄、房颤持续时间、LAD的截断值分别为59.5岁、9.5个月、51.5 cm。结论:Maze Ⅳ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较大的年龄、较长的 LAD、房颤持续时间会对消融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依据此结果构建的危险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综述
    • 人工智能与PET/MR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4(6):876-881. DOI: 10.7655/NYDXBNSN230758

      摘要 (213) HTML (6) PDF 821.02 K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是近年开发出来以实现功能和结构同步获取的新型影像成像技术,对帕金森病早期临床标志物的检测具有很好的价值。目前人工智能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辅助医生诊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机器学习和PET/MR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 线粒体对米色脂肪细胞的调控作用

      2024(6):882-887. DOI: 10.7655/NYDXBNSN240106

      摘要 (19) HTML (1) PDF 823.96 K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大于消耗,使过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或者其他部位。脂肪组织适应性产热的激活能够促进能量消耗及改善糖脂代谢,是肥胖治疗的关键。棕色脂肪细胞和米色脂肪细胞均参与产热,成人体内产热脂肪的特性更接近于米色脂肪,即具有储能/耗能双向切换模式,在被寒冷或肾上腺素激动剂等诱导激活后适应性产热增加。 产热脂肪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中的解偶联蛋白1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近期研究发现线粒体动力学、质量控制、代谢产物以及线粒体本身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载体在米色脂肪细胞生成和功能维持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米色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特征及线粒体对米色脂肪生成和功能的调控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逆行感染的诊断及风险:1例病例报道

      2024(6):888-890. DOI: 10.7655/NYDXBNSN240099

      摘要 (15) HTML (1) PDF 784.54 K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