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腐胺通过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改善高龄卵母细胞质量

      2024(7):891-900. DOI: 10.7655/NYDXBNSN240332

      摘要 (8) HTML (1) PDF 1.72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培养液中添加腐胺是否可改善高龄小鼠卵母细胞质量,及腐胺对高龄小鼠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AM)的影响。方法:取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小鼠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至减数分裂(meiosis,M)Ⅱ期,分别使用8周龄小鼠卵母细胞作为年轻对照组,40周龄小鼠卵母细胞作为老龄对照组,IVM液中添加0.5 mmol/L腐胺的40周龄小鼠卵母细胞作为老龄实验组。通过检测MⅡ期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二细胞率、囊胚率、皮质颗粒分布、纺锤体异常率和染色体异常率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使用透射电镜观察MⅡ期卵母细胞的MAM,qPCR检测MAM间Ca2+ 传递的关键分子含量,Ca2+ 探针测定线粒体、内质网和胞质的Ca2+ 水平,并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腐胺提高了高龄小鼠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P < 0.05)和囊胚率(P < 0.05),并显著降低皮质颗粒分布异常率(P < 0.01)、纺锤体异常率(P < 0.01)和染色体异常率(P < 0.05)。腐胺可阻止高龄小鼠卵母细胞的MAM间距缩短变化(P < 0.001),降低其间Ca2+ 传递的关键分子含量(P < 0.05),缓解由MAM间Ca2+ 快速传递引起的线粒体钙超载(P < 0.001),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 (P < 0.05),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 < 0.001)。结论: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腐胺可显著改善高龄小鼠卵母细胞质量,且腐胺可通过影响MAM间Ca2+ 传递缓解线粒体钙超载,改善线粒体功能。

    • 阿奇霉素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2024(7):901-908. DOI: 10.7655/NYDXBNSN240102

      摘要 (8) HTML (1) PDF 1.49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对治疗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有效性。方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成空气-生理盐水(RA-Saline)组、空气-阿奇霉素(RA-AZM)组、氧气-生理盐水(O2-Saline)组、氧气-阿奇霉素(O2-AZM)组,O2-Saline组和O2-AZM组大鼠组在出生12 h内暴露于浓度为95%~100%的高氧中以建立BPD新生大鼠模型,RA-AZM组、O2-AZM组在生后第1~10天每天腹腔注射AZM(40 mg/kg),RA-Saline组和O2-Saline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生存率;qPCR检测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测量肺泡平均线性截距(mean linear intercept,MLI)及次级肺泡隔的生成、肺血管密度来评估AZM对BPD新生大鼠肺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来评估AZM对炎症细胞的影响。结果: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10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qPCR结果显示,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显著下降(P < 0.05),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cytokine 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LISA 结果表明,与 O2-Saline 组比较,O2-AZM组大鼠IL-6水平显著下降(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2-AZM组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显著减少,肺血管密度及次级肺泡隔计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 MLI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ZM可降低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或募集,改善高氧暴露新生大鼠BPD样肺损伤。

    • >临床研究
    • 基于SEER数据库的胰腺胶样癌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4(7):909-914,940. DOI: 10.7655/NYDXBNSN231036

      摘要 (14) HTML (0) PDF 2.53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影响胰腺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后模型,对患者生存预后进行评估。方法:选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510例患者,将其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根据训练集的临床变量构建预后模型,以预测CC患者在1、3、5年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的概率值,而后用验证集验证训练集筛选出的变量及校准预测模型。结果: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分级、检出淋巴结数量、是否手术、T分期、是否转移,并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了临床预后模型。受试者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值表明本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校正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相近。结论:本研究构建出CC患者的临床预后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了有效评估,填补了这种罕见肿瘤预后研究的空白,为临床医生评估CC患者预后提供了一项有力依据。

    • 基于生信分析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神经炎症相关核心基因的筛选

      2024(7):915-926. DOI: 10.7655/NYDXBNSN231122

      摘要 (9) HTML (0) PDF 2.25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生信分析筛选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核心基因,并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全转录组测序数据集 GSE65682 以及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基因芯片数据集 GSE103156。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GSE65682数据集中与脓毒症临床诊断显著相关的模块,与GSE103156数据集中LPS处理前后小胶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相交,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对DEG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Cytoscape以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核心基因。构建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体外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基因表达;采用慢病毒载体法过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istone deacetylase 9,HDAC9),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分子表达。结果:WGCNA 分析得到 GSE65682 数据集中与脓毒症临床诊断相关的 9 个模块、共 332 个基因,通过 Limma 分析得到 GSE103156数据集中LPS刺激前后小胶质细胞的1 272个DEGs,二者取交集后得到18个交集基因,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得到4个枢纽基因分别为七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18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83,GPR183)、HDAC9、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激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kinase,NADK)、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25(leucine rich repeat containing 25,LRRC25)。RT-qPCR 结果证实在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模型中,Gpr183Hdac9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Lrrc25表达上调,而Nadk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HDAC9可促进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促炎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表达、促进JAK1-STAT3磷酸化。结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得到SAE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4个关键基因,并初步证实HDAC9对于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活性,为SAE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据。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

      2024(7):927-933. DOI: 10.7655/NYDXBNSN231145

      摘要 (7) HTML (0) PDF 828.31 K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CA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SCAS 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对其中7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综合治疗前后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及SCAS检出率。结果:402例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中SCAS检出率为57.0%(229/402)。SCAS组与无SCAS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T2DM合并SCAS 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DPN、DR、eGFR、BMI (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截断值为103.50 mL/(min·1.73 m2 ),BMI截断值为27.32 kg/m2 。与基线相比,干预1年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SCAS检出率及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SCAS检出率高,DPN、DR与新诊断T2DM合并SCAS风险呈正相关,BMI升高、eGFR下降是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的代谢指标、缓解CIMT增厚、降低SCAS检出率,但颈动脉斑块未得到明显改善。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7):934-940. DOI: 10.7655/NYDXBNSN230987

      摘要 (7) HTML (0) PDF 871.92 K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究预测休克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4月经CT引导下穿刺诊断为肝脓肿的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脓毒性休克分为休克组及非休克组。纳入患者初诊时一般资料、首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CT及血生化指标等,对休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一般资料比较,休克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②休克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最高体温均较非休克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及脓肿的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休克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非休克组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 ④休克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非休克组显著延长(P < 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化比值增高(P < 0.05)。⑤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是脓毒性休克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初诊时患者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休克的早期识别提供重要预测价值。

    • 切口设计及修复情况对上前牙美学区显微根尖手术术后牙龈退缩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024(7):941-946,984. DOI: 10.7655/NYDXBNSN231091

      摘要 (4) HTML (0) PDF 1.76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切口类型及修复体对上前牙美学区显微根管外科手术(endodontic microsurgery,EMS)后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纳入53例上前牙美学区需行EMS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分析性别、切口类型(沟内切口;龈乳头基部切口)、修复体情况(无修复体;有修复体)对上前牙美学区根尖手术后牙龈退缩的影响。结果:按纳入标准,共采集53例患牙临床冠及78例龈乳头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术前及术后1年患牙临床冠高度(H1)、龈乳头高度(H2)及切缘龈乳头距离(H3)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性别和切口类型对术后牙龈退缩无显著影响。按修复体有无进行分析,临床冠高度变化(ΔH1)及切缘龈乳头距离变化(ΔH3)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上前牙美学区患牙显微根尖手术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牙龈退缩,修复体的存在会使牙龈退缩加重,影响前牙区美学效果。

    • 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2024(7):947-953. DOI: 10.7655/NYDXBNSN231045

      摘要 (7) HTML (0) PDF 1.12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治疗后发生CIP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描述,对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 75例患者,男71例,女4例,年龄(66.7±7.6)岁。发病时间为接受ICI治疗后4~1 054 d。60.0%的患者基线存在肺气肿,36.0%存在肺间质异常(interstitial lung abnormalities,ILA)/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影像学表现为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型、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I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型和其他类型的 CIP 患者分别有 36 例(48.0%)、28 例 (37.3%)、6例(8.0%)和5例(6.7%)。基线是否存在ILA/ILD和CIP是否表现为AIP/ARDS型的患者生存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 (P < 0.05)。结论:接受ICI治疗前存在ILA/ILD,以及CIP影像学表现为AIP/ARDS型的肺癌合并CIP患者预后较差。

    • DOR患者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应用GnRH⁃a扳机对胚胎实验室技术指标的影响

      2024(7):954-957. DOI: 10.7655/NYDXBNSN231211

      摘要 (8) HTML (0) PDF 872.79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人群自然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方案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扳机对胚胎实验室技术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4 月 30 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自然周期 IVF 助孕的 DOR 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GnRH-a扳机分为扳机组和未扳机组,扳机组300周期,未扳机组47周期,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1∶3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正常受精率、卵子利用率、优质胚胎率和未获卵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165周期(未扳机组46周期,扳机组119周期),扳机组优质胚胎率高于未扳机组 (61.1% vs. 35.0%,P=0.045),两组总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正常受精率、卵子利用率和未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自然周期使用GnRH-a扳机能提高DOR患者的优质胚胎率。

    • 基于光谱CT和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和列线图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2024(7):958-965. DOI: 10.7655/NYDXBNSN240049

      摘要 (6) HTML (0) PDF 1.01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光谱CT参数和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光谱CT增强扫描的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43个结节,其中包括46例良性结节和97例恶性结节)影像及临床资料,7∶3随机分为训练集 (n=100)和验证集(n=43)。采用差异性检验、组间一致性评估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运用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 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6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筛选最佳的模型并构建列线图。结果:XGBoost模型在验证集中性能最好(曲线下面积:0.938;准确度:86.05%;灵敏度:89.29%;特异度:80.00%),标准化碘值、影像组学评分与年龄是重要且有效的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性能。结论:结合光谱CT和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列线图能够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非侵入性预测提供高准确性的参考。

    • 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

      2024(7):966-971. DOI: 10.7655/NYDXBNSN240127

      摘要 (6) HTML (0) PDF 903.52 K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行TEVAR联合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以及中期随访的临床材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 100%(111/111),30 d内病死率为3.6%(4/11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全因病死率为6.3%(7/111),主动脉相关的病死率为2.7%(3/111),主要并发症中脑血管意外3例(2.7%),截瘫2例(1.8%),近端逆撕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1例(0.9%),支架内漏 2 例(1.8%),支架移植物引起远端新发破口 3 例(2.7%)。进行主动脉二次干预的有 4 例(3.6%),其中 3 例(2.7%)腔内手术,1例(0.9%)开胸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结论:TEVAR联合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仍缺乏长期的观察结果数据。此外,开窗技术流程亟待规范统一,相关设备也待进一步开发。

    • >流行病学研究
    • 南通市HIV合并HB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7):972-978. DOI: 10.7655/NYDXBNSN240070

      摘要 (7) HTML (1) PDF 849.08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感染现况和特征,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2016年1月—2021年12月新确诊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检测结果分为HIV单独感染组1 830例和HIV/HBV合并感染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ART前HIV感染特征,分析ART后HIV 病毒学抑制和CD4+ 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以评估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HIV/HBV合并感染者ART前免疫受损重于HIV单独感染者。接受ART后,HIV单独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 T计数总体上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ART 2年后,两组患者的HIV病毒学抑制率均为90%以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开始ART的年龄增加、初始CD4+ T < 200个/μL、初始HIV RNA≥4.5[lg(copies/mL)]是影响免疫重建的危险因素。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免疫重建良好率有增加趋势。在ART前合并HBV感染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因而可能影响免疫重建。结论:HBV感染可加重 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现行HIV/HBV合并感染的ART策略可有效抑制双重感染,有利于HIV/HBV合并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在感染者的干预管理中,ART及疗效监测均存在不足,临床诊疗活动需进一步规范。

    • >综述
    • 肠道类器官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4(7):979-984. DOI: 10.7655/NYDXBNSN240242

      摘要 (5) HTML (0) PDF 801.39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广泛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在肠道类器官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建模、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 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免疫及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2024(7):985-991. DOI: 10.7655/NYDXBNSN240330

      摘要 (9) HTML (0) PDF 964.39 K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巨噬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具有吞噬、抗原提呈、免疫防御和炎症调节等功能。在不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通过极化为不同亚型进一步发挥其免疫调节功能。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转归。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的特征及其在脓毒症免疫和多器官衰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乳腺癌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

      2024(7):992-1001. DOI: 10.7655/NYDXBNSN230626

      摘要 (6) HTML (0) PDF 974.34 K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疾病以及癌旁组织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菌群结构也不同,这表明微生物菌群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种族和地域差异、样本量、测序深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且缺乏系统性的综述。因此,文章通过总结乳腺癌微生物菌群测序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乳腺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微生物的组成差异,并对微生物菌群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展望和讨论,以期为基于微生物菌群的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提供全新视角。

    • 肺肉瘤样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2024(7):1002-1009. DOI: 10.7655/NYDXBNSN240033

      摘要 (7) HTML (0) PDF 908.10 K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为驱动基因阴性的PSC患者提供治疗新方向,有望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基于此,文章对国内外有关PSC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4(7):1010-1017. DOI: 10.7655/NYDXBNSN240239

      摘要 (10) HTML (0) PDF 865.30 K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对其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指导和疗效评估需要更加全面和一体化的方法。影像组学是一种以定量方式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图像特征的技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它对PCa的无创诊断、侵袭性评估、疗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当今成像方式的快速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组学技术拥有巨大潜力。文章回顾了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等不同成像方式的影像组学在PCa中的现有研究,探讨其在未来应用中的潜力。

    • 室管膜下区放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进展和临床意义

      2024(7):1018-1024. DOI: 10.7655/NYDXBNSN231114

      摘要 (6) HTML (0) PDF 821.33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 作为成人神经干细胞最集中的部位,可能是GBM干细胞的潜在来源。研究表明SVZ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VZ受累可以作为GBM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之一。因此,SVZ可能成为GBM患者放射治疗的靶点。另外, SVZ放疗可以改善GBM患者的预后,但是近年来始终存在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为了探索SVZ的临床价值,了解SVZ与放疗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通过综述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列举和评估现有临床证据,探讨SVZ放疗的价值。

    • MRI定量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4(7):1025-1030. DOI: 10.7655/NYDXBNSN231087

      摘要 (9) HTML (0) PDF 770.49 K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参数磁共振(multiple parameter MRI,mpMRI)是目前前列腺癌无创性检出、定位和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然而,mpMRI图像解读基于阅片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往往会造成诊断偏差。MRI定量技术能够对前列腺病灶的病理生理学特性进行更加客观、精准地分析,传统的定量技术包括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内非相干运动成像及T2 mapping等,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使之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合成磁共振序列是一种新型定量扫描方法,单次扫描后可获得多组基于组织病理生理特性的绝对测量值,具有高效率和高容错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良好的临床前景。本文对传统及新型MRI定量扫描方法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

    • >病例报告
    • 以结肠鳞状细胞癌为首发表现的Lynch综合征1例

      2024(7):1031-1034. DOI: 10.7655/NYDXBNSN230984

      摘要 (5) HTML (0) PDF 1.68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