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氟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构成的胶束载体的构建、表征及其在跨血⁃脑屏障递送中的作用研究

      2024(8):1035-1043. DOI: 10.7655/NYDXBNSN240414 CSTR:

      摘要 (439) HTML (164) PDF 8.12 M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由氟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衍生物构成的纳米胶束的构建、表征及其在跨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进行基因递送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EI和七氟丁酸酐(heptafluorobutyric anhydride,HFAA)通过化学反应合成PEI-HFAA,随后通过酰胺反应连接芥子酸(sinapic acid,SA)得到产物PEI-HFAA-SA(简称SPF),最终在SPF外包裹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 80,PS80)得到最终产物PEI-HFAA-SA@PS80(简称SPFT)。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氟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对SPFT的分子键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光散射实验、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其水合直径、质粒吸附及保护能力、载体质粒复合体的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进一步表征。探究SPFT在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Neuro 2a中的基因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通过尾静脉注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SPFT至C57BL/6J小鼠中,观察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BBB内细胞的基因转染效果。结果:以SA和HFAA修饰以及PS80包裹的方法合成了SFPT。检测结果显示,SPFT水动力粒径100~200 nm,并且对质粒有一定的携带和保护作用。SPFT携带质粒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转染能力和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显示,尾静脉注射后的SPFT在小鼠大脑中有聚集现象,能够携带质粒穿越BBB并进行基因递送。结论:SPFT具有一定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穿越BBB及基因递送能力,为脑部疾病的治疗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思路。

    • 阿托伐他汀诱导的MIN6细胞铁死亡及相关机制研究

      2024(8):1044-1050. DOI: 10.7655/NYDXBNSN240215 CSTR:

      摘要 (412) HTML (109) PDF 3.08 M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r)是否可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N6细胞分为对照组、Ator组、Ator+凋亡抑制剂(Z-VAD-FMK)组、Ator+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 组和Ator+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Fe2+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 检测凋亡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坏死基因受体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 threonine kinase 3, Ripk3)、铁死亡相关基因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和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Ator组相比,Ator+Z-VAD-FMK 组和Ator+Fer-1组细胞存活率更高(P均<0.01)。透射电镜下Ator组细胞可见凋亡、铁死亡和自噬相关的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Ator 组细胞 Fe2+ 相对荧光强度、MDA 水平和 ROS 相对水平均升高,GSH 含量下降;caspase-3、Acsl4、Ptgs2 的 mRNA 及 4-HNE的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GPX4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 < 0.05)。与Ator组相比,Ator+Fer-1组Fe2+ 相对荧光强度、MDA水平和ROS相对水平均下降,GSH含量上升;Acsl4的mRNA表达减少,Gpx4的mRNA表达增加(P均<0.05);4-HNE 的蛋白表达减少而GPX4的蛋白表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tor可能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下调GPX4表达,诱导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

    • CPO⁃PCL微粒在缺氧条件下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

      2024(8):1051-1061. DOI: 10.7655/NYDXBNSN231175 CSTR:

      摘要 (97) HTML (35) PDF 7.01 M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包载过氧化钙(calcium peroxide,CPO)的CPO-PCL微粒在缺氧条件下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MSC)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 ADMSC,并加入制备的CPO-PCL微粒,在缺氧/常氧环境下,正常培养或成骨分化培养细胞,分别于培养第7天和第14天MTT实验检测ADMSC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水平;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DMSC核心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的荧光表达量。结果:在缺氧成骨分化培养条件下,1.00% CPO-PCL微粒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 <0.05),0.50%和1.00% CPO-PCL微粒显著增加ADMSC ALP和钙结节生成量(P <0.001),促进RUNX2、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蛋白表达(P <0.05)。在缺氧正常培养条件下,1.00% CPO-PCL微粒增加ADMSC ALP含量,促进RUNX2、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蛋白表达(P <0.05)。在常氧成骨分化培养条件下,1.00% CPO-PCL微粒增加ALP和钙结节生成量,0.50%和1.00% CPO-PCL微粒促进RUNX2、Osteocalcin蛋白表达(P <0.001)。在常氧正常培养条件下,0.50%和1.00% CPO-PCL微粒促进RUNX2、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蛋白表达 (P <0.05),但对细胞成骨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1.00% CPO-PCL微粒在缺氧成骨分化培养条件下能够促进ADMSC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

    • ME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4(8):1062-1068. DOI: 10.7655/NYDXBNSN231100 CSTR:

      摘要 (130) HTML (89) PDF 6.82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苹果酸酶3(malic enzyme 3,ME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以及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ME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 ME3 在 HCC 组织中的表达;使用 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 HCC 细胞系中 ME3 的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下调或者上调HCC细胞系中ME3后,借助CCK-8、平板克隆法、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ME3在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面的作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ME3在人类HCC组织和HCC细胞系中表达显著升高,降低ME3表达能减弱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过表达ME3则会导致相反结果;此外,ME3可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ME3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促进H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并可能通过启动PI3K/AKT信号通路在HCC中发挥其促癌基因的作用。

    • >临床研究
    •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Krouse 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分析(附手术视频)

      2024(8):1069-1075. DOI: 10.7655/NYDXBNSN231190 CSTR:

      摘要 (103) HTML (78) PDF 974.36 K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 Krouse T2 和 T3 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2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并行内镜下手术的141例Krouse T2和T3期NI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肿瘤及处理肿瘤根基,分为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的观察组和不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 T2+T3期和T3期NIP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相应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T2期NIP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3、T2及T3 期NIP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VA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T2+T3、T2及T3 期NIP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T2+T3和T3期NIP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虽然观察组T2期患者术后NI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处理Krouse T2和T3期NIP及其基底,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 复发率低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106例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的超声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2024(8):1076-1081. DOI: 10.7655/NYDXBNSN240218 CSTR:

      摘要 (298) HTML (119) PDF 3.86 M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的临床价值,并对比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方法:对106例胎儿NT 增厚的超声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胎儿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其中有4例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1例行SMN1 基因检测),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共发现44例(41.51%)遗传学异常,2例临床意义不明性拷贝数变异。遗传学异常中共包含39例染色体异常(34例非整倍体异常和5例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及5例基因异常(均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随着NT厚度的增加,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44例遗传学异常胎儿中有38例(86.36%)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其中鼻骨发育不良占比最高。结论:发现胎儿NT增厚应首先考虑染色体异常尤其是非整倍体异常。NT增厚还与拷贝数变异及某些单基因遗传病有关。对于染色体微阵列阴性的NT增厚胎儿,可结合超声及家族史等综合考虑行全外显子检测。

    • COPD患者6MWT下指脉氧特点及运动耐力相关因素分析

      2024(8):1082-1091. DOI: 10.7655/NYDXBNSN240229 CSTR:

      摘要 (104) HTML (61) PDF 991.83 K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在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下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运动耐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COPD患者提供简便有效的客观评估方法。方法:纳入COPD稳定期患者58例和对照组患者21例,收集一般资料、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评分、COPD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 肺功能参数(如FEV1%Pred、FVC%Pred、DLCO%Pred、DLCO/VA%Pred)和6MWT相关参数,分析SpO2和运动耐力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其与COPD常用评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在6MWT出现运动SpO2下降,表现为运动性低氧(exercise-induced de- saturation,EID),最低SpO2( SpO2min)和平均SpO2( SpO2mean)下降,运动SpO2低于88%、90%、92%的时间百分比(T88、T90、T92)和低氧面积(desaturation area,DA)增加;6 min 步行距离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Pred)和低氧距离比(desaturation distance ratio, DDR)在组间有差异;SpO2mean、DA、DDR、6MWD%Pred 均分别与mMRC评分、FEV1%Pred、FVC%Pred、静息SpO2( SpO2rest)相关, DDR还与DLCO%Pred、DLCO/VA%Pred相关,但是,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只有mMRC评分、DLCO%Pred和SpO2rest与DDR独立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6MWT同步持续脉搏指脉氧检测,其检测参数SpO2mean、DA、DDR和6MWD%Pred能有效反映 COPD患者肺功能和症状,提示该评估方法有效,有助于COPD患者的评估和管理。

    • aCHANGE模型:NAFLD人群显著肝纤维化风险的预测模型

      2024(8):1092-1099. DOI: 10.7655/NYDXBNSN240250 CSTR:

      摘要 (181) HTML (90) PDF 1011.98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人群开发一个基于血清学标志物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模型。方法:选择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的2 543例NAFLD患者,以7∶3的比例将人群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采用SPSS 26.0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各项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分析),得到预测模型,再在R 4.3.1中进行模型的评价及验证。 结果:年龄、性别、臀围、铁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是 NAFLD 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aCHANGE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都有良好的表现,其在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75,在验证集的AUC为0.775,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结果均良好。结论:aCHANGE模型有助于预测NAFLD患者出现肝脏显著纤维化的风险。

    •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2024(8):1100-1105. DOI: 10.7655/NYDXBNSN240142 CSTR:

      摘要 (83) HTML (73) PDF 921.49 K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H组(导管套囊压力控制组,n=48)和L组(指感法组, n=46)。H组患者套囊压力控制在25~30 cmH2O,L组患者仅监测套囊压力。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建立气腹前(T2)、建立气腹后(T3)、头低足高位后(T4)、气管拔管前(T5)、气管拔管后(T6)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T1~T5时间点的套囊压力和气道压力。同时调查患者术后2 h、12 h及24 h的咽痛、声嘶情况。结果:L组的HR、MAP、套囊压力在T1~T5均明显高于H组(P < 0.05)。两组患者T3时的气道压力均明显上升(P < 0.05),T4 时均进一步升高(P < 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组术后 2 h、12 h 咽痛发生率低于 L 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可以降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并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 弥漫性慢性鼻窦炎术后嗅觉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024(8):1106-1113. DOI: 10.7655/NYDXBNSN240362 CSTR:

      摘要 (118) HTML (74) PDF 917.63 K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预后的关系,建立并验证弥漫性CRSwNP患者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并分析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初次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弥漫性CRSwNP嗅觉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嗅觉改善情况分为嗅觉改善组(50例)和嗅觉未改善组(17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嗅觉改善的因素,据此建立弥漫性CRSwNP患者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程长短(β=0.527,OR=1.693,95%CI:1.139~2.517)、Lund-Mackay鼻窦CT评分(β=0.704,OR=2.021,95%CI:1.208~3.38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β=0.311,OR=1.365,95%CI:1.026~1.815)、筛窦与上颌窦 CT 评分的比值(β=0.954,OR=2.597,95%CI: 1.263~5.340)是弥漫性CRSwNP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弥漫性CRSwNP 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改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为0.770(95%CI:0.658~0.881,P < 0.01),C指数为0.856(0.817~0.894),校准曲线的绝对误差平均为0.034。结论:根据病程、 Lund-Mackay 鼻窦 CT 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筛窦与上颌窦 CT 评分的比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弥漫性 CRSwNP患者初次鼻内镜术后的嗅觉改善情况,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8):1114-1119,1145. DOI: 10.7655/NYDXBNSN240265 CSTR:

      摘要 (109) HTML (96) PDF 3.02 M (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 6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6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 A 组(对照组,口服给药)55例,B组(几丁糖关节腔注射+口服给药)53例,C组(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给药)56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水平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无失访病例。每组治疗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治疗后各项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的特点,同时避免了外用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大别班达病毒mRNA疫苗的构建及初步评价

      2024(8):1120-1125. DOI: 10.7655/NYDXBNSN231187 CSTR:

      摘要 (214) HTML (67) PDF 2.05 M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mRNA疫苗策略构建大别班达病毒(Bandavirus davieense virus,DBV)疫苗,并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学特征。 方法:优化并合成DBV糖蛋白Gn序列,克隆至pGEM-3Zf(+)载体,质粒通过BamHⅠ酶切线性化,进行体外转录,酶法加帽和添加 A 尾制备 mRNA,瞬时转染真核 293FT 细胞,免疫印迹验证蛋白的体外表达。通过脂质纳米颗粒递送 mRNA,以低(2 μg/只)、中(5 μg/只)、高剂量(20 μg/只)每2周肌肉注射1次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 病毒中和实验评价小鼠血清阻断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制备的DBV mRNA疫苗能够进行体外转录和表达,低、中、高3 个免疫剂量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其中高剂量免疫组可诱导稳定抗体表达至10周以上;病毒中和实验显示,免疫血清能够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结论:获得了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DBV mRNA疫苗,为 DBV感染的预防奠定了研究基础。

    • 血栓弹力图联合超声定量参数对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效能研究

      2024(8):1126-1133. DOI: 10.7655/NYDXBNSN231062 CSTR:

      摘要 (66) HTML (35) PDF 3.10 M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联合超声定量参数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 2021年7月—2023年5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FGR孕妇(FGR组),并选取同期同年龄段胎儿发育正常的50例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α角(Angle)、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 K)、凝血反应时间(coagulation response time,R)]、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血流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值(end-systolic/end-diastolic peak value,S/D)、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 rate,CPR)、体重、腹围, 二元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研究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与体重、腹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FGR价值。结果:FGR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R、K均低于对照组, Angle、MA高于对照组(P < 0.05);FGR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脐动脉S/D、脐动脉PI、脐动脉RI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 S/D、大脑中动脉PI、大脑中动脉RI、CRP低于对照组(P < 0.05);FGR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体重、腹围低于对照组(P < 0.05); 二元相关分析显示,分娩前各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与体重、腹围相关性更强(P < 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分娩前R、K、大脑中动脉RI、CRP与体重、腹围呈正相关,Angle、MA、脐动脉S/D、脐动脉PI、脐动脉RI仍与体重、腹围呈负相关(P < 0.05);分娩前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诊断FGR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各单一指标(P < 0.05)。结论:FGR孕妇接受血栓弹力图联合超声定量检测,可有效监测孕产妇在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变化和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其联合诊断FGR具有较高价值。

    • 外周血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IL⁃1β信号轴与肺癌相关性分析

      2024(8):1134-1139. DOI: 10.7655/NYDXBNS20231081 CSTR:

      摘要 (96) HTML (67) PDF 991.67 K (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aspartic acid protease 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信号轴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住院患者72例初诊患者(肺癌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Caspase-1、IL-1β水平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并分析肺癌组外周血中 NLRP3、IL-1β 水平与FEV1、FVC、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外周血中Nlrp3Caspase-1Il-1β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Caspase-1和IL-1β分泌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癌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 FEV1、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P < 0.05);而外周血IL-1β分泌水平与FEV1/FVC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LR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外周血IL-1β分泌水平与肺癌进展呈负相关,可反映肺癌进展程度,对肺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 牙线牵引与IT刀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角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4(8):1140-1145. DOI: 10.7655/NYDXBNSN240140 CSTR:

      摘要 (73) HTML (39) PDF 5.31 M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与末端绝缘(insulated-tip,IT)刀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治疗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早期胃角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牙线牵引组(n=73)与IT刀组(n=73),对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剥离时间、 肌层损伤、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牙线牵引组肌层损伤及止血夹的使用数量相比IT刀组显著减少(P < 0.05)。牙线牵引组的病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穿孔)与IT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OR=0.37,95%CI:0.18~0.74,P=0.006)。结论:对于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采用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江苏省2004—2022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分析

      2024(8):1146-1154. DOI: 10.7655/NYDXBNSN231105 CSTR:

      摘要 (469) HTML (157) PDF 1.18 M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维度变化趋势,采用时空重排扫描探测时空聚集性。结果:2004—2022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事件3 641起,累计报告发病131 880例,死亡73例,涉及25种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1 868起,其中甲类76起、乙类391起、丙类1 401起;涉及 8 种其他传染病突发事件 1 773 起。Joinpoint 回归分析显示全省事件数呈增加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PC, AAPC)=16.28,P < 0.05)],甲类自2006年呈下降趋势(AAPC=-18.23,P < 0.05),乙类、丙类、其他均呈增加趋势(AAPC>0,P < 0.05),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事件数全局均呈增加趋势(AAPC>0,P < 0.05),苏南分为“快速增加—慢速增加—快速增加—减少”4个阶段,苏中事件数单调增加,苏北分为“增加—慢速减少—快速增加—减少”4个阶段。2006年、2015年、2018年为主要转折点。时空重排扫描共探测出8个时空聚集区,按发生顺序分别分布在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南+苏北。结论:江苏省传染病突发事件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苏南和苏北聚集,苏中相对分散,重点地区需做好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防控。

    • >综述
    • 一氧化氮在神经精神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8):1155-1164. DOI: 10.7655/NYDXBNSN240282 CSTR:

      摘要 (455) HTML (225) PDF 1.10 M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生理浓度NO参与维持正常神经精神功能,病理性高浓度NO则表现出神经毒性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病理反应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文章综述了N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代谢与作用,并以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抑郁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为例,探讨了NO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与致病机制,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新型治疗药物开发提供思路和动力。

    • 左房纤维化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中的研究进展

      2024(8):1165-1173. DOI: 10.7655/NYDXBNSN240074 CSTR:

      摘要 (89) HTML (99) PDF 2.47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人群中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提高致残率与死亡率。AF的发生涉及多种电生理及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以左房(left atrial,LA)心肌纤维化为特征的心房重构是 AF发生、维持复发中的主要促进因素和预测因子。导管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CA)是有症状或药物难治性A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目前研究已证实,左房纤维化与CA术后AF的复发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和量化 LA纤维化的程度对描述AF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消融策略、预测CA术后AF的复发风险至关重要。文章就LA纤维化与AF 的关联性机制、影像学评价、血清学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希望对AF的预防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 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进展

      2024(8):1174-1178. DOI: 10.7655/NYDXBNSN240292 CSTR:

      摘要 (99) HTML (157) PDF 1.15 M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快速、精准的诊治直接关系A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辅助AD诊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在AD的识别、分割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为AD的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了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掌握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AD中的应用,本综述将总结与讨论目前深度学习在AD诊治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优化策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