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4(3):297-304,328, DOI: 10.7655/NYDXBNSN230930
    [摘要] (1122) [HTML] (31) [PDF 25.74 M] (116)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 3D 打印丹酚酸 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以及皮肤支架组(0%SAB、0.5%SAB、1.0%SAB、1.5%SAB组)。于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4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SAB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 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 7 天时,1.0%SAB 组 ROS 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 < 0.05);第14天时,1.0% SAB组ROS水平低于除1.5% SAB组外的其他各组(P < 0.01),1.0% SAB组和1.5% SAB组ROS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第7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 < 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 < 0.05);第14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和0% SAB组(P < 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 < 0.05)。HE染色显示,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显示,第7、14天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 < 0.05)。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在第7、14天时不仅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大鼠的创面愈合。
    2024(3):305-312, DOI: 10.7655/NYDXBNSN230821
    摘要: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8(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8,CCR8)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性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中的表达,探讨CCR8对Treg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卵巢癌细胞ID8荷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脾脏和外周血中Treg上CCR8的表达比例,CCR8+ Treg上免疫检查点相关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细胞素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可诱导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T cell costimulators,ICOS)、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CR8 变构抑制剂AZ084加入前后对C57BL/6小鼠脾脏中初始CD4+ T细胞向Treg分化的影响。结果:卵巢癌荷瘤小鼠肿瘤中Treg上的CCR8表达相比脾脏、外周血的Treg显著增高;相比CCR8- Treg,CCR8+ Treg上免疫检查点相关蛋白表达更高;AZ084有效抑制小鼠脾脏中初始CD4+ T细胞向Treg的分化。结论:CCR8+ Treg在肿瘤浸润性Treg中占主要比例,CCR8作为卵巢癌浸润性 Treg的主要标志物,变构CCR8蛋白可以抑制Treg的分化。靶向消除CCR8+ Treg可为改善卵巢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新思路。
    2024(3):313-321, DOI: 10.7655/NYDXBNSN230692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Y1受体信号转导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构建心肌损伤模型,腹腔注射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IBO3304干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ISO组[20 mg/(kg·d)ISO]、BIBO3304+ISO组[0.1 mg/(kg·d)BIBO3304+20 mg/(kg·d)ISO]、BIBO3304组 [0.1 mg/(kg·d)BIBO3304],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 d。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NPY表达。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纤维结构变化和纤维化程度;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mRNA表达。采用Y1受体特异性激活剂[Leu31,Pro34]-NPY刺激 H9C2 细胞,检测 ANP、β-MHC mRNA 表达;CCK-8 检测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和 H9C2 细胞中 active 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glycogen synthesis kinase 3β,p-GSK3β)、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total glyco- gen synthesis kinase 3β,t-GSK3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β-catenin 入核情况。利用β-catenin 特异性抑制剂 ICG001处理细胞,检测[Leu31,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小鼠心肌组织 NPY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程度高,心肌肥大基因表达增加。与 ISO 组比较,BIBO3304+ISO组小鼠心肌损伤和纤维化得到有效缓解,心肌肥大基因表达下降(P < 0.01)。与对照组比较,[Leu31, Pro34]-NPY 增加 H9C2 细胞 ANP、β-MHC mRNA 表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P < 0.01)。与对照组比较,ISO 组小鼠心肌组织 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明显上调,p-GSK3β/t-GSK3β增加;与 ISO 组比较,BIBO3304+ISO 组心肌组织 active β-catenin、 p-GSK3β表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Leu31,Pro34]-NPY 显著增加心肌细胞 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P < 0.05),促进细胞核β-catenin 积累。与[Leu31,Pro34]-NPY 组比较,BIBO3304 抑制细胞核β-catenin 表达,ICG001 显著缓解 [Leu31,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下降(P < 0.01)。结论:NPY通过Y1受体转导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纤维化。
    2024(3):322-328, DOI: 10.7655/NYDXBNSN230774
    摘要:
    目的:评估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早期斑块中免疫清除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假手术组予普通饮食,麻醉、切皮、分离股动脉加缝合,但不行球囊损伤。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予高脂饮食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其中经典手术组单向拉动球囊3次,改良手术组反复前后拉动球囊30~40次,术后继续高脂饮食4周。术后4周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取腹主动脉损伤段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4周,各组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内超声显示改良手术组斑块增生显著,管腔狭窄。HE染色显示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造模成功率均为 100%。与经典手术组相比,改良手术组最大内膜厚度[(174.69±53.76)μm vs. (481.50±81.94)μm,P < 0.05]、平均内膜厚度[(77.49±18.02)μm vs.(262.63±53.04)μm,P < 0.05]、内膜中膜面积比[0.39±0.14 vs. 1.57±0.30,P < 0.05]和血管狭窄比例[(19.04±5.90)% vs.(52.13±11.31)%,P < 0.05]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提示改良手术组较经典手术组巨噬细胞浸润更为显著。相比假手术组和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增生内膜中抗吞噬蛋白CD47表达更为显著。结论: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加速了斑块进展,造模更稳定,可靠性更高,且在早期斑块中即可观察到显著的坏死细胞清除缺陷。
    2024(3):329-335, DOI: 10.7655/NYDXBNSN230742
    摘要: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纳米药物稳定性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和免疫原性等问题,设计制备了拥有良好稳定性和非特异蛋白质抗性的两性离子纳米药物载体。方法:通过开环聚合和Michael加成后聚合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羧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共聚物PAC(TCB),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得到尺寸为160 nm的胶束。结果:细胞摄取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AC(TCB)胶束具有肿瘤细胞摄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溶血和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显示, PAC(TCB)胶束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长循环特性,且多次注射后不会产生抗体。结论:可生物降解的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作为纳米载体在体内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2024(3):336-341,351, DOI: 10.7655/NYDXBNSN230836
    摘要: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配合物(RA-Zn)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RA和RA-Zn 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实验和2,2-联氮-二(- 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分析两者的抗氧化性,最小抑菌浓度法比较两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RA-Zn。作用第5天,RA-Zn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优于RA(P < 0.05), 200 μmol/L RA-Zn的抗氧化能力比RA更强(P < 0.05)。RA浓度≥400 μmol/L、而RA-Zn浓度≥25 μmol/L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P < 0.05)。结论:RA和Zn离子络合后抗氧化性和抗菌性增强,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2024(3):342-351, DOI: 10.7655/NYDXBNSN230934
    [摘要] (734) [HTML] (6) [PDF 6.37 M] (105)
    摘要:
    目的:探讨携带exportin 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突变的CL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初诊未治(treatment native,TN)和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XPO1突变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结果:在 543 例 CLL 患者中,15 例(2.8%)患者 XPO1 基因突变检测阳性,TN 组(368 例)、R/R 组(175 例)中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 9 例(2.4%)及 6 例(3.4%),存在热点突变(E571K)。患者疾病分期多为 Rai Ⅲ/ Ⅳ期,Binet B/C组,且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无突变。XPO1基因突变与NOTCH1、SF3B1、KMT2D、TP53等基因可同时出现,且与疾病状态无关,而TP53与XPO1基因突变同时发生多见于R/R组 (TN:11.1%;R/R:50.0%)。XPO1突变患者的中位至首次治疗时间(time to first treatment,TTFT)为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40.0个月;XPO1无突变组患者TTFT为8.1 个月,PFS为32.5个月,OS为49.8个月。结论:XPO1突变在CLL中为低频突变且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同时发生。R/R患者携带XPO1突变多于TN患者,且肿瘤负荷更高。XPO1突变组患者的TTFT、PFS较XPO1无突变组患者趋向于更短。
    2024(3):352-359,422, DOI: 10.7655/NYDXBNSN230837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 dex,PNI)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抑郁中的预测价值,构建并验证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的182例PD患者为PD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24,HAMD-24)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不伴抑郁组和PD伴抑郁组,并选取同期17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和验证个体化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PD组PNI低于健康对照组,而NLR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PD伴抑郁组 NLR、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ant dose,LED)、Hoehn-Yahr 分期、病程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 (part Ⅲ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 -Ⅲ)均高于 PD 不伴抑郁组,而 PNI 低于 PD 不伴抑郁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LED和UPDRS-Ⅲ评分的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NI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个体化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35(95%CI: 0.776~0.893,P < 0.01)。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为χ2 =11.576(P > 0.05)。结论:基于PNI、NLR、LED和UPDRS-Ⅲ构建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3):360-366, DOI: 10.7655/NYDXBNSN231225
    摘要: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y,AGA)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和 GM2抗体水平人明显升高,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异常 (OR=5.184,95%CI: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升高(OR=1.266,95%CI:1.009~1.588, 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47.9 U/mL,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 77 .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20.0 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 73 .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2024(3):367-371, DOI: 10.7655/NYDXBNSN230581
    摘要: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 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2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患者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 回归分析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min vs.(197.2±16.7)min]、平均住院时间[(12.5±2.4)d vs.(12.1±2.1)d]、术中出血量 [(138.8±52.4)mL vs.(132.7±43.3)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 [(2.93±1.19)个vs.(2.57±0.98)个,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2% vs. 13%,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0.037、0.045)。论: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期,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2024(3):372-379, DOI: 10.7655/NYDXBNSN230893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手工影像组学(hand-crafted radiomic,HCR)和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分级的效能。方法:选取BraTS2019数据集中332例患者的影像数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258例,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74例],随机抽取30例HGG和8例LGG作为测试数据集,其余294例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T1、T2 、T1c和Flair 序列中提取病灶的HCR特征和DTL特征,并筛选出影响力前10的特征子集,基于HCR特征、DTL特征和两者组合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deep learning radiomics,DLR)特征,分别建立7种ML模型,评估模型预测HGG和LGG的效能。选择最佳模型后,使用SHAP法对模型特征重要性进行量化及归因分析。结果:基于HCR和DTL组合的DLR特征构建的ML模型预测效能最高,当使用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筛选特征后,使用T2+T1c+ Flair序列组合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在验证集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996(95% CI:0.991~1.000),约登指数、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920、0.976、0.988和0.932,在测试集上同样具有较高的分级预测效能。SHAP特征权重分析显示Flair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其次为T2及T1c序列,HCR和DTL特征均有重要贡献。结论:基于多序列MRI的DLR特征构建的ML模型可有效预测脑胶质瘤的肿瘤分级,其中经过SVM-RFE筛选后的 T2+T1c+Flair序列组合的SVM分类器模型效能最佳。
    2024(3):380-386, DOI: 10.7655/NYDXBNSN230852
    摘要: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将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确诊的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对照分为6个亚组。利用2D-STI 联合RT-3DE技术获得左房纵向应变及机械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左房功能差异。结果:与相同BMI 分类的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左房储备期应变(left artial reservoir strain,LASr)、左房导管期应变 (left artial conduit strain,LAScd)均下降(P < 0.05);随BMI增加,高血压组LASr、LAScd、左房总排空分数(total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t)、左房被动排空分数(passive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p)、左房主动排空分数(active left a 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a)均降低(P < 0.05),而左房收缩期应变(left artial contractile strain,LASct)无明显差异(P > 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与高血压组LASr、LAScd、LAEFt、LAEFp、LAEFa均呈独立负相关(P < 0.05),而收缩压与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无明显相关(P > 0.05)。结论:高血压可引起左房功能受损,随着BMI的增加特别是合并肥胖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功能损伤。
    2024(3):387-392, DOI: 10.7655/NYDXBNSN230733
    摘要:
    目的:回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正常移植物不同时期的信号特点及并发症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 ing,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前交叉韧带重建复查而行MRI检查的29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移植物并发症在MRI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描述其在T1WI和T2WI上的信号表现,并与其临床症状相结合。结果:在299例患者中,手术后4~6个月T2WI上移植物信号最高。66例(22.07%)出现了移植后并发症,包括5例(1.67%)胫骨隧道前移,1例(0.33%)胫骨隧道位置稍偏后。16例(5.35%)出现Cyclops病变,10例(3.34%)发生移植物的再次断裂,1例(0.33%)出现术后感染。33例(11.04%)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移植物隧道内囊性灶。在胫骨隧道前移的患者中有2例同时出现了移植物的再次断裂和Cyclops病变。结论:MRI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复查的一种主要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它能清晰反映移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并发症表现,有早发现早提示的作用,以便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024(3):393-397, DOI: 10.7655/NYDXBNSN230901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在下腰痛人群中对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8月因下腰痛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研究组依据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序列的脂像和水像把整条棘间韧带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混合型。混合型包括B-C、D-B、D-B-C、D-C 4个亚型。对照组采用矢状位T1WI/T2WI序列把棘间韧带中间部分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比较两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研究组 Kappa 系数:观察者内部为 0.852~ 0.916,观察者间为0.747~0.753;对照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为0.801~0.823,观察者间为0.689~0.703。两组相匹配的122条棘间韧带分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中研究组C型的发生率为54.1%,明显高于对照组9.0%。新增的混合型在研究组中发生率为46.7%,以B-C型和D-C型多见。结论: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方法可靠且可重复,提高了棘间韧带的可识别率和C型的检出率,还可进一步区分混合型及其亚型。
    2024(3):398-409, DOI: 10.7655/NYDXBNSN230863
    [摘要] (874) [HTML] (12) [PDF 6.97 M] (197)
    摘要:
    脑膜作为包绕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4层膜状结构,含有大量免疫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屏障和通道,但是其具体的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脑膜淋巴管的发现揭示了脑膜在清除大脑代谢物、参与免疫监视与免疫反应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脑膜免疫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脑膜免疫对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展望脑膜免疫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4(3):410-416, DOI: 10.7655/NYDXBNSN230975
    [摘要] (868) [HTML] (10) [PDF 1.14 M] (264)
    摘要: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通过重新编程代谢途径来满足快速增殖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和氧化还原力,葡萄糖代谢、谷氨酰胺代谢、脂质代谢、单碳代谢是肿瘤的重要代谢途径,靶向代谢途径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本文总结了肺癌中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的异常变化,以及相关临床药物的最新研究,旨在为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新思路。
    2024(3):417-422, DOI: 10.7655/NYDXBNSN230534
    摘要: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此类患者治疗的选择带来了一定挑战。已有研究提示合并AID对CMML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ML患者合并AID的类型、可能发病机制、预后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2024(3):423-428, DOI: 10.7655/NYDXBNSN230516
    摘要: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肺癌发生率高,合并ILD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ILD及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肺癌治疗常可引起ILD及ILD急性加重。一些靶向两者相似发病机制的药物在肺癌合并ILD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本文就ILD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风险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2024(3):429-434, DOI: 10.7655/NYDXBNSN230190
    摘要: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潜力。本文就ADSC抗组织纤维化过程中涉及的上皮-间充质转变、成纤维细胞活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潜在干预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2024(3):435-439, DOI: 10.7655/NYDXBNSN231060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气道重塑作为哮喘的关键特征之一,在哮喘早期即可发生。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是哮喘气道重塑的关键靶细胞,其表型从正常收缩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化是气道重塑的重要特征之一。ASMC具有可塑性,其表型可受多种因素调节。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生物的一种防御性保守生物过程,近年来被证实可通过调节ASMC的表型参与气道重塑。本文针对哮喘中自噬对ASMC表型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Available online:2024-03-19, DOI:
    摘要:
    目的 在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作为评估亚临床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e’和E/e’比值作为评估亚临床舒张功能的指标。 结果 研究共计纳入561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8.2±11.7岁,其中女性339例(60.4%)。首先使用三分位法将cIMT作为分类变量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外,GLS(20.5%,20.2%和19.8%),E/A比值(1.13,0.92和0.79)和e’(10.0,8.6和7.6 cm/s)均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而E/e’比值(7.5,8.2和8.9)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增加(均Ptrend ≤ 0.002)。然而,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只有GLS仍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P < 0.05)。我们进一步将cIMT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与分类变量分析类似,仅有GLS与cIMT显著负相关(r = -0.09; P = 0.04);并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β = -1.12; P = 0.04)。 结论 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cIMT增厚与GLS减低独立相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3-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02月至2023年04月分别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等3家不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131例中重度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时同步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计算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以低氧事件发生时的收缩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作为血压波动的幅度(△BP);以睡眠状态下每小时△BP≥10 mmHg的次数/氧减指数反映低氧事件诱发血压波动百分比。使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并根据FMD值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70例)及内皮功能障碍组(61例)。分析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内皮功能障碍组的夜间收缩压峰值及舒张压峰值、△BP、血压波动百分比及内皮素-1均显著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152.0±7.2)比(148.1±8.8) mmHg;(89.8±5.7)比(87.5±6.6) mmHg;(15.3±2.9)比(13.3±2.7) mmHg;(63.5±14.3)比(44.8±10.7) %;(50.7±7.0)比(47.8±8.5) ng/L,均P<0.05]。在矫正年龄等基线资料后,回归方程显示夜间收缩压峰值,血压波动百分比及血压波动幅度均与FMD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3-05, DOI:
    摘要:
    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s)是由外泌体介导分泌的一类非编码单链RNA,通过抑制信使RNA的翻译在转录后改变蛋白质表达。糖尿病时,基因编码区发生的改变会导致miRNAs表达的变化,这些变化诱导诸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凋亡与焦亡、血管重塑、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参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外泌体miRNAs的特性,并对其在糖尿病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手术患者168例,其中运用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运用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两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回归分析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 : 197.2±16.7分钟)、平均住院时间(12.5±2.4 : 12.1±2.1天)、术中出血量(138.8±52.4 : 132.7±43.3 ml)等无明显差异,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2.57±0.98 : 2.93±1.19, 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13% : 2% 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0.012,0.037,0.045)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运用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旁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率,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旁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气道重塑作为哮喘的关键特征之一,在哮喘早期即可发生。气道平滑肌细胞是哮喘气道重塑的关键靶细胞,其表型从正常收缩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化是气道重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气道平滑肌具有可塑性,其表型可受多种因素调节,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生物的一种防御性的保守生物过程,近年来被证实可通过调节气道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参与气道重塑。本文针对哮喘中自噬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s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潜力。本文就ADSCs抗组织纤维化过程中涉及的上皮-间充质转变、成纤维细胞活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潜在干预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患者肺癌发生率高,合并ILD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ILD及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肺癌治疗常可引起ILD及ILD急性加重。一些靶向两者相似发病机制的药物在肺癌合并ILD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本文就ILD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风险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AIDs),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此类患者治疗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已有研究提示合并AIDs对CMML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ML患者中合并AIDs的类型、可能发病机制、预后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代谢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通过重新编程代谢途径来满足快速增殖所需要的能量、材料和氧化还原力,葡萄糖代谢、谷氨酰胺代谢、脂质代谢、单碳代谢是肿瘤的重要代谢途径,靶向代谢途径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本综述总结了肺癌中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的异常变化,以及相关临床药物研究最新探索,旨在为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脑膜作为包绕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四层膜状结构,含有大量免疫细胞,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屏障和通道,但是其具体的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脑膜淋巴管的发现揭示了脑膜对于清除大脑代谢物、参与免疫监视与免疫反应等功能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脑膜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以及脑膜免疫对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对脑膜免疫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回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正常移植物不同时期信号特点及并发症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9例因前交叉韧带重建复查而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根据移植物并发症在磁共振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描述其在T1和T2上的信号表现,并与其临床症状相结合。结果:在299例患者中,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移植物T2上的高信号,其中在术后4-6个月信号最高,之后逐渐降低。有66人(22.10%)出现了移植后的并发症,其中有5人(1.67%)胫骨隧道前移,有1人(0.33%)的胫骨隧道位置稍偏后。有16人(5.35%)出现了Cyclops,10人(3.34%)发生了移植物的再次断裂,有1人(0.33%)出现了术后的感染。有33人(11.04%)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出现移植物隧道内的囊性灶,其中单纯发生在股骨隧道者3人,单纯发生在胫骨隧道者27人,胫骨及股骨隧道都存在者2人(其中一人为双束重建)。胫股隧道内的囊性信号最早发生于术后的5个月。有1人于术后3年的T2WI上发现了股骨段的少许囊性灶,但在再次间隔一年后的MRI复查中发现股骨段囊性灶未见明显显示。在胫骨隧道前移的患者中有2人同时出现了移植物的再次断裂和Cyclops。结论:磁共振作为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术后复查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清晰的反映出移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并评估移植物隧道位置是否恰当、是否出现关节内的纤维化、移植物是否发生再次断裂的不良事件、隧道内是否出现囊性灶以及术后是否发生了感染,起到早发现早提示的作用,以便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手工影像组学(hand-crafted radiomic,HCR)和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分级的效能。方法:选取BraTS2019数据集中332例患者的影像数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258例,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74例],随机抽取30例HGG和8例LGG作为测试数据,其余294例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T1、T2 、T1c和Flair序列中提取病灶的HCR特征和DTL特征,并筛选出影响力前十的特征子集,基于HCR特征、DTL特征和两者组合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deep learning radiomics,DLR)特征,分别建立7种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选择最佳模型后,使用SHAP法来对模型特征重要性进行量化及归因分析。结果:基于HCR和DTL组合的DLR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效能最高,当使用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SVM-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筛选特征后,使用T2+T1c+Flair序列组合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在验证集上,AUC达到0.996,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I)、准确度(accuracy,ACC)、灵敏度(sensitivity,SEN)和特异性(specificity,SPE)分别为 0.920,0.976,0.988和0.932,在测试集上同样具有较高的分级预测效能。SHAP特征权重分析显示Flair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其次为T2及T1c序列,HCR和DTL特征均有重要贡献。结论:基于多序列MRI的DLR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脑胶质瘤的肿瘤分级,其中经过SVM-RFE筛选后的T2+T1c+Flair序列组合的SVM分类器模型效能最佳。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II)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迷迭香酸和迷迭香酸锌(II)配合物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影响,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实验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自由基(ABTS+)清除实验分析两者的抗氧化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比较两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迷迭香酸-锌(II)配合物(RA-Zn)。到第五天,RA-Zn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优于RA(P<0.05),200μmol/L RA-Zn比RA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还原Fe3+水平更高(P<0.05)。高于400μmol/L的RA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P<0.05),而RA-Zn从浓度25μmol/L开始,抑菌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迷迭香酸和锌离子络合后抗氧化性和抗菌性增强,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纳米药物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方式,但传统的纳米药物系统存在稳定性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和免疫原性等问题,因此拥有良好稳定性和非特异性蛋白质抗性的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了克服传统纳米载体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开环聚合和Michael加成后聚合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羧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共聚物(PAC(TCB)),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得到尺寸为160 nm的胶束。结果:细胞摄取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AC(TCB)胶束具有肿瘤细胞摄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溶血和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显示,PAC(TCB)胶束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长循环特性,且多次注射后不会产生抗体效应。结论:综上,可生物降解的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作为纳米载体在体内药物递送领域具巨大潜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评估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早期斑块中免疫清除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假手术组予普通饮食,麻醉、切皮、分离股动脉加缝合,但不行球囊损伤。手术组予高脂饮食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其中经典手术组单向拉动球囊3次,改良手术组反复前后拉动球囊30~40次,术后继续高脂饮食4周。术后4周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取腹主动脉损伤段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4周,各组体重增加无显著差异。血管内超声显示改良手术组斑块增生显著,管腔狭窄。HE染色显示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造模成功率均为100%。与经典手术组相比,改良手术组最大内膜厚度(481.5 ± 81.94μm vs. 174.69 ± 53.76μm,P < 0.05)、平均内膜厚度(262.63 ± 53.04μm vs. 77.49 ± 18.02μm,P < 0.05)、内膜中膜面积比(1.57 ± 0.30 vs. 0.39 ± 0.14,P < 0.05)和血管狭窄比例(52.13 ± 11.31% vs. 19.04 ± 5.90%,P < 0.05)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提示改良手术组较经典手术组巨噬细胞浸润更为显著。相较于假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增生内膜中抗吞噬蛋白CD47表达更为显著。结论: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进一步加速了斑块进展,造模更稳定,可靠性更高,且在早期斑块中即可观察到显著的坏死细胞清除缺陷。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Y1受体信号转导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构建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腹腔注射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IBO3304干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ISO组(20 mg/kg/day ISO)、BIBO3304+ISO组(0.1 mg/kg/day BIBO3304+20 mg/kg/day ISO)、BIBO3304组(0.1 mg/kg/day BIBO3304),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NPY表达。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纤维结构变化和纤维化程度;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 mRNA表达。采用Y1受体特异性激活剂[Leu31,Pro34]-NPY刺激H9C2细胞,检测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 mRNA表达;CCK8检测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9C2细胞active β-catenin、p-GSK3β、t-GSK3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β-catenin入核情况。利用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ICG001处理细胞,检测[Leu31, 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心肌组织NPY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程度高,心肌肥大基因表达增加。与ISO组对比,BIBO3304+ISO组小鼠心肌损伤和纤维化得到有效缓解,心肌肥大基因表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Leu31,Pro34]-NPY增加H9C2细胞ANP、β-MHC mRNA表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心肌组织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明显上调,p-GSK3β/t-GSK3β增加;与ISO组相比,BIBO3304+ISO组心肌组织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eu31,Pro34]-NPY显著增加心肌细胞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Leu31, Pro34]-NPY促进细胞核β-catenin积累;与[Leu31, Pro34]-NPY组相比,BIBO3304抑制细胞核β-catenin表达。与[Leu31, Pro34]-NPY组相比,ICG001显著缓解[Leu31, 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下降(p<0.01)。结论:NPY通过Y1受体转导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纤维化。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分析CCR8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性Treg中的表达,探讨CCR8对于Treg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卵巢癌细胞ID8荷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脾脏和外周血中Treg上CCR8的表达比例,CCR8+Treg上PD-1、CTLA-4、ICOS、LAG-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CR8变构抑制剂AZ084加入前后对于C57BL/6小鼠脾脏中Naive CD4+T细胞向Treg分化的比例的变化。结果:卵巢癌荷瘤小鼠的肿瘤中CCR8在Treg上的表达相较于脾脏、外周血中有显著增高;相较于CCR8-Treg, CCR8+Treg上免疫检查点表达也更高;AZ084有效抑制小鼠脾脏中Naive CD4+T细胞向Treg的分化。结论:CCR8+Treg在肿瘤浸润性Treg中占主要比例, CCR8作为卵巢癌浸润性Treg的主要标志物,变构CCR8蛋白可以抑制Treg的分化比例。提示靶向消除CCR8+Treg可以为改善卵巢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丹酚酸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疗效。 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wt%)制成0、0.5、1.0、1.5 wt%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药物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于第7d、14d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 结果:五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药物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大体观察: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7d及14d时,1.0%SAB组ROS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7d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第14d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0.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0.05)。HE染色: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第7d及14d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不但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的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修复。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在下腰痛人群中对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因下腰痛行腰椎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研究组依据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序列的脂像和水像把整条棘间韧带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混合型。混合型包括B-C、D-B、D-B-C、D-C四个亚型。对照组采用矢状位T1WI/T2WI序列把棘间韧带中间部分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比较两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研究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0.852-0.916]和观察者间[0.747-0.753],对照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0.801-0.823]和观察者间[0.689-0.703]。两组相匹配的122条棘间韧带中各型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研究组C型的发生率为5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增的混合型在研究组中发生率为46.7%,以B-C型和D-C型多见。结论: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方法可靠且可重复,提高了棘间韧带的可识别率和C型的检出率,还可进一步区分混合型和亚型。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卵泡液是卵泡细胞生长发育的内环境,其中成分的变化与卵泡细胞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许多生物体液中都存在一种直径约为30-150nm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外泌体(exosome),并揭示了它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媒介作用。研究者亦在卵泡液中鉴定出了外泌体成分,并发现它与卵泡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间接影响了卵母细胞状态,这对辅助生殖过程中部分评估卵母细胞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的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外周血CD4、IL-6、IL-10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TNF、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具有差异性(P=0.0385、P=0.0235、P=0.0338、P=0.0084、P=0.0478、P=0.0241);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6+CD56在组间分布具有差异性(P=0.0298、P=0.0453)。按FLT3类型进行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CD3、CD8、CD19、IL-10、TNF在四组间分布具有差异性(P=0.0460、P=0.0484、P=0.0412、P=0.0415、P=0.0126)。结论: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其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血细胞计数及FLT3突变类型对其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Available online:2024-02-26, DOI:
    摘要: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评估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影响。方法:根据体质量分数(body mass index, BMI),将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确诊的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分为六个亚组。利用2D-STI 联合RT-3DE技术获得左房纵向应变及机械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左房功能差异。结果:与相同BMI分类的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左房储备期应变(left artial strain in the reservoir phase,LASr)、左房导管期应变(left artial strain in the ductal phase ,LAScd)均下降(P<0.05);随肥胖进展,正常血压对照组与高血压组LASr、LAScd、左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jection fraction,LAEFt)、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postive ejection fraction,LAEFp)、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EFa)均降低(P<0.05),而左房收缩期应变(left artial strain in the contraction phase,LASct)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与高血压组LASr、LAScd、LAEFt、LAEFp、LAEFa均呈独立负相关(P<0.05),而收缩压与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与肥胖均可引起左房功能受损,肥胖会加重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损伤。
    Available online:2024-02-26, DOI:
    摘要:
    目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AGAs)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AGAs之间的关联。方法:我们选取了2018年7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同时检测了抗甲状腺抗体和AGAs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s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出现明显升高的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p<0.05)和GM2抗体(p<0.05),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GBS患者而言,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异常(OR=5.184, 95%CI [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升高 (OR=1.266, 95%CI [1.009,1.588],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TPO-Ab预测GM1阳性时最佳阈值为47.9 IU/mL,灵敏度为66 .7%,特异度为77 .8%。Tg-Ab预测GM1阳性时最佳阈值为20.0 I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 .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Available online:2024-02-26,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携带核输出蛋白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突变的CL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初诊未治(TN)和复发/难治(R/R)XPO1突变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结果:在543例CLL患者中,15例(2.8%)患者XPO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 TN、R/R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2.5%(9例)及3.4%(6例),存在热点突变(E571K)。患者疾病分期多为Rai III/IV期,Binet B/C组,且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GHV)无突变。XPO1基因突变与NOTCH1、SF3B1、KMT2D、TP53等基因可同时出现,且与疾病状态无关,而TP53与XPO1基因突变同时发生多见于R/R组(TN:11.1%;R/R:50%)。XPO1突变患者中位至首次治疗时间(TTFT)为5.2(0~87.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3(22.4-45.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02.4(4.3~152.5)个月;XPO1无突变组患者中位首次治疗时间(TTFT)为8.1(0 ~162.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2.5(2~152.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49.8(0.4~284.4)个月。结论:XPO1突变在CLL/SLL中为低频突变且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同时发生。R/R患者携带XPO1突变多于TN患者,且肿瘤负荷更高。XPO1突变组患者的TTFT、PFS较XPO1无突变组患者趋向于更短。
    Available online:2024-01-29, DOI:
    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长新冠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门诊连续入组2022年12月07日我国新冠疫情解封后新冠感染后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新冠流行前门诊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化验指标,采用二维心超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功能E/A、E/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十八节段应变值,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心率、LVEF、E/A、E/e’、GLS及十八节段应变值。结果:研究发现长新冠综合征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E/A(1.14±0.34 vs 1.46±0.44, P<0.001)、E/e’(8.01±2.08 vs 7.21±1.53,P<0.05)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20.57%±2.15% vs -21.90%±1.73%, P<0.001)较未感染者显著下降。进一步行十八节段应变分析发现新冠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前间隔基底部、前壁中间部、前间隔中间部、下侧壁中间部、前侧壁中间部、前壁心尖部、前间隔心尖部、下壁心尖部、下侧壁心尖部和前侧壁心尖部等十个节段的显著降低(P<0.05)。通过感染后时间的亚组分析发现,随着新冠康复时间延长,患者GLS呈现逐渐改善趋势。结论:新冠后患者常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及GLS的下降。而随着新冠康复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呈现逐渐改善趋势。应用2D-STI可以定量评估长新冠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可能为新冠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证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1-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ResNet+VST模型在超声心动图关键帧智能检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超声医学科采集的663个动态图像(含心尖二腔、心尖三腔与心尖四腔3类临床检查常用切面)以及EchoNet-Dynamic公开数据集中280个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动态图像,分别建立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与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各类别图像按4:1方式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ResNet+VST模型的训练以及与多种关键帧检测模型的性能对比,验证ResNet+VST模型的先进性。结果:ResNet+VST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心脏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图像帧。在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上,模型对心尖二腔、心尖三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数据的舒张末期预测帧差分别为1.52±1.09、1.62±1.43、1.27±1.17,收缩末期预测帧差分别为1.56±1.16、1.62±1.43、1.45±1.38;在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上,模型对心尖四腔切面数据的舒张末期预测帧差为1.62±1.26,收缩末期预测帧差为1.71±1.18,优于现有相关研究。此外,ResNet+VST模型有良好的实时性表现,在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与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上,基于GTX 3090Ti GPU对16帧的超声序列片段推理的平均耗时分别为21ms与10ms,优于以长短期记忆单元进行时序建模的相关研究,基本满足临床即时处理的需求。结论:本研究提出的ResNet+VST模型在超声心动图关键帧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方面,相较于现有研究有更出色的表现,该模型原则上可推广到任何超声切面,有着辅助超声医师提升诊断效率的潜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1-16, DOI:
    摘要:
    目的 基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NAFLD模型,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25 mg/kg)和槲皮素高剂量组(50 mg/kg),另设正常饮食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予以相应干预,给药期间对大鼠体重、进食量进行监测。继续饲养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以及肝脏组织中TC、TG的含量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油红O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值并通过糖耐量实验评估大鼠糖耐量受损情况;胰岛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ERS相关基因bip、atf6、atf4、xbp-1s和chop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ERS相关蛋白BiP、CHOP、ATF4、ATF6、XBP-1s和XBP-1u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AST、ALT浓度增加,HDL-c浓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槲皮素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LDL-c、AST、ALT浓度降低(P<0.05),槲皮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AST、ALT浓度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肝细胞形态明显肿胀且呈空泡化,脂质沉积明显增加,且纤维化区域明显增加,同时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受损情况;与模型组相比较,以上病理改变在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大鼠中有较明显改善。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bip、atf6、atf4、xbp-1s和chop 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BiP、CHOP、ATF4、ATF6和XBP-1s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bip、atf6、atf4、xbp-1s和chop mRNA 表达降低,BiP、CHOP、ATF4、ATF6和XBP-1s蛋白表达也有所降低(P<0.05或P<0.01)。同时,进一步体外实验证实,槲皮素可通过抑制ERS通路减轻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损伤。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以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脂代谢异常、糖耐量受损、肝脏脂质沉积以及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ERS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1-09, DOI:
    摘要: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胎盘滋养细胞铁死亡超微结构,探讨铁死亡在G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孕24-28周行OGTT。将确诊GDM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情况,分为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满意的孕妇(G1组)、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的GDM孕妇(G2组)、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GDM孕妇(G3组)、血糖控制不满意但拒用药的GDM孕妇(G4组)各30例,正常孕妇(N组)为对照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胎盘滋养细胞超微结构,普鲁士蓝染色检查胎盘铁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胎盘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在合体滋养细胞层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胎盘ACSL4、GPX4蛋白表达;qRT-PCR检测胎盘ACSL4、GPX4mRNA转录水平。结果:透视电镜下四组GDM胎盘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线粒体形态学改变,G1、G2、G3组线粒体改变较轻,G4组见典型的铁死亡萎缩线粒体。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五组胎盘均见含铁颗粒,四组GDM组胎盘中含铁颗粒较N组明显增多,G1、G2、G3组胎盘中的含铁颗粒较G4组明显减少。ACSL4、GPX4主要在合体滋养细胞的胞质中表达,与N组相比,四组GDM孕妇胎盘中ACSL4蛋白表达增加,GPX4蛋白表达下降,ACSL4、GPX4 mRNA转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存在铁死亡,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相关。GDM患者胎盘铁死亡与ACSL4、GPX4异常表达相关,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有改善胎盘滋养细胞铁死亡的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3-12-2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暴露下,大鼠外周血中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angiogenic T-cells,Tang)水平变化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饲养组(RA组)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IH组),其中IH组接受间歇性缺氧暴露,每天8小时,共6周。间歇性缺氧模式设定为:每2min一个循环,40s内向仓内充入氮气使氧气浓度从21%降到8%并稳定20s,然后充入正常空气使氧气浓度在40s内恢复到21%并维持20s。造模完成后,使用流式细胞法检测Tang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水平,ELISA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制备胸主动脉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及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经过6周的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Tang水平:IH组(22.975%±1.866%)比RA组(15.713%±1.746%)水平显著升高(P <0.001);EPC水平:IH组(0.04%±0.028%)和RA组(0.028%±0.012%)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IH组(121.275μm ± 30.896μm)对比RA组(84.075μm ± 7.452μm)显著增厚(P <0.05);Hcy水平:IH组(6.2μmol/L±0.6μmol/L)比RA组(5.5μmol/L±0.6μmol/L)显著升高(P <0.05);HDL-C、LDL-C、TC、T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Available online:2023-12-13,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α 2巨球蛋白(A2M)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方法:对GSE38974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GO富集、KEGG分析和GSVA分析被用于探索潜在的功能和通路。CIBERSORT用于评估组织浸润性免疫细胞。收集25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分析外周血A2M水平与免疫细胞计数相关性。ELISA用于检测血浆中A2M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和外周血中A2M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精氨酸酶(Arg-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判断A2M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结果:对GSE38974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生信分析,发现A2M在COPD肺组织中表达下降,且与COPD肺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相关。RT-qPCR和ELISA结果显示A2M水平在COPD患者外周血中下调,外周血中A2M蛋白水平与COPD患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具有相关性。ROC曲线提示A2M具有诊断COPD的价值。进一步的通路分析提示A2M可能与巨噬细胞等调节免疫途径相关。敲低A2M后,M2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物Arg-1表达降低。 结论:A2M在COPD患者肺组织与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与COPD患者免疫细胞计数、免疫细胞浸润等密切相关,A2M可能在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3-12-11,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2012-2021年4种病毒性肝炎十年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探讨适合肝炎发病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为科学防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对我国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月发病例数进行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分解,建立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和季节指数平滑模型,并对2022年1-8月4种肝炎的发病例数进行预测,并比较预测效果。结果: 每年3月份是各类肝炎发病的高发期,十年期间,甲型肝炎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总体趋势有升有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总体呈上升趋势;戊型肝炎总体保持平稳趋势。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月平均发病例数分别为甲型肝炎的57.06倍、11.50倍、1.35倍。季节指数平滑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季节ARIMA模型。结论: 我国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病人数众多,要加强重点防控。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分解可用于分析肝炎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季节指数平滑模型包含水平、趋势和季节三个参数,能体现肝炎发病的流行规律,在肝炎发病预测中,具有模型简单、计算简便、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Available online:2023-12-04, DOI:
    摘要:
    谵妄性躁狂 (delirious mania,DM) 是一种极易忽视、潜在致死的严重神经精神综合征,以快速起病的谵妄、精神病性症状及躁狂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明显的紧张症。本文报道1例由复发性抑郁障碍进展为谵妄性躁狂的患者,以期为DM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借鉴和启发。
    Available online:2023-11-2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中的预测价值,构建并验证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82例PD患者为PD组,根据HAMD-24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不伴抑郁组和PD伴抑郁组,并选取同期175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和验证个体化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1. PD组PNI低于健康对照组,而NL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 PD伴抑郁组NLR、LED、H-Y分期、病程和UPDRS-III均高于PD不伴抑郁组,而PNI低于PD不伴抑郁组(P<0.05)。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LED和UPDRS-III的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NI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4.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个体化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95%CI:0.776~0.893,P<0.01)。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为χ2=11.576(P>0.05)。结合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可见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一致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PNI、NLR、LED和UPDRS-III构建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3-11-27, DOI:
    摘要:
    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及p53半剂量缺失的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p53+/-)小鼠的长骨,利用x线、CT、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比较了各组小鼠血清学、长骨骨矿化、骨形成、骨吸收以及氧化应激等表达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p53+/-小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 PTH)和1,25(OH)2D3水平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总胶原(Total Collagen, 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I, Col-I)阳性面积均有所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与1α(OH)ase-/-小鼠相比,1α(OH)ase-/-p53+/-小鼠血清钙、磷和PTH无明显差异,血清中检测不到1,25(OH)2D3,骨密度、T-col、成骨细胞数量、ALP和Col-I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结论:p53半剂量缺失能够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
    Available online:2023-10-27, DOI:
    摘要:
    目的:探究tRNA衍生片段-011690(tRNA-derived fragment-011690,tRF-011690)在阿霉素(Adriamycin, ADR)诱导的足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用ADR(1 μg/mL)和tRF-011690 mimic干预足细胞,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tRF-011690 mimic组和ADR+tRF-011690 NC组。用RT-qPCR法检测各组tRF-011690、LC3Ⅱ/Ⅰ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LC3Ⅱ/Ⅰ和p62蛋白的表达量。(2)用ADR和雷帕霉素(Rapamycin,200 ng/mL)干预足细胞,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Rapamycin组和Rapamycin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mTOR、LC3Ⅱ/Ⅰ和p62蛋白相对表达,RT-qPCR法用来检测各组tRF-011690表达水平。结果:(1)同Control组相比,ADR组足细胞中tRF-011690表达水平下降,LC3Ⅱ/Ⅰ和p62表达量在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ADR+NC组相比,ADR+tRF-011690 mimic组tRF-011690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证明tRF-011690过表达成功,LC3Ⅱ/Ⅰ和p62表达量在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下降低P<0.05)。(2)同Control组比,ADR组p-mTOR蛋白表达量增加,LC3Ⅱ/Ⅰ和p62蛋白相对表达降低,tRF-011690表达水平下降(P<0.05);同ADR组相比,ADR+Rapamycin组p-mTOR蛋白表达量降低,LC3Ⅱ/Ⅰ和 p62蛋白相对表达降低,tRF-011690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tRF-011690可能作为mTOR通路的下游效应分子抑制ADR诱导的足细胞自噬,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综合因素引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被发现,从而为临床上认识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我院发现了1个褪黑激素受体1B(MTNR1B)基因突变合并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突变的家系,两个突变位点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明确,但值得临床关注。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毛囊微型化作为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目前已有很多原因可诱导毛囊微型化的发生。一方面通过促使患者头皮毛囊真皮乳头细胞分泌毛囊抑制因子、真皮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 DPC)发生凋亡和自噬障碍,另一方面通过毛周微循环形成障碍、毛囊干细胞的过度耗竭及真皮鞘细胞的丢失与纤维化进一步加剧了AGA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患者的毛发由最初的终毛逐渐转换为细小的毳毛。本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毛囊微型化最新研究的发展的病因与机制,并为未来对雄激素性脱发的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特征为骨强度降低、骨密度减少及骨折风险增加。铁死亡是一种新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CD)过程,在调节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方面至关重要,但其潜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讨论了铁死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关于铁死亡与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多数继发于KIT/PDGFRA基因突变,这一发现对于胃肠间质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因检测被广泛运用于明确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包括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 DNA)检测在内的液体活检技术对于胃肠间质瘤的诊疗展现出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循环肿瘤DNA检测运用于胃肠间质瘤诊疗中的价值做一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动脉夹层(Arterial Dissection, A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壁面剪切力是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力,是AD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异常壁面剪切力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动脉壁各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的病理性改变,如: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内弹力板损伤、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和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最终导致AD的发生。为了更好的了解AD的发病机制,本文对异常壁面剪切力引起动脉壁各层结构病理性改变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血管重构促进心血管病病程进展,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阻止病理性的血管重构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传统观点认为血管外膜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而现在认为血管外膜是血管的信号分析处理中心,直接调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在心血管病的血管重构特别是病程进展和转归中起关键作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是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份,在血管重构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主要论述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与机制,特别是其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血管重构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肥胖人群袖状胃切除术与食物成瘾的关系,袖状胃切除术是目前最常见的减重手术类型,然而,关于它对心理结果和饮食行为影响的数据很少,有关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前后患者食物成瘾变化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Percentages of excess weight loss,EWL%)及相关检查检验指标的关系尚不明确。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耶鲁食物成瘾量表2.0(YFAS 2.0)对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的84例患者资料,运用调查问卷及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成瘾组大腿围大于非成瘾组(P <0.05)。术后6月成瘾组BMI、胸围、腰围、上臂围、大腿围明显小于术前(P <0.05),术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又称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 又称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成瘾组术后6月EWL% 低于非成瘾组(P <0.05),总胆红素差(ΔTBIL)大于非成瘾组(P <0.05)。结论 术前肥胖人群大多数存在食物成瘾且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后,食物成瘾得到明显改善,患有食物成瘾患者在术后6月的体重改变小于无成瘾患者。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下腹部切口疝修补术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行腹部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C组(对照组)和TAPB组,每组30例。C组行常规全麻;TAPB组全麻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2h,4h,6h,24h,90d疼痛评分;记录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术中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抽血检测术前和术后24h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TAPB组患者术后2h、6h、24h、90d的VAS评分,术中、术后MAP,术中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h血清Cor、NE、IL-6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为下腹部切口疝修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减轻炎症和应激反应。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高位髂筋膜阻滞对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观察组(超声引导高位髂筋膜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超声引导高位髂筋膜阻滞然后再行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静脉全身麻醉组)只行静脉全身麻醉,每组40例。分别于入院检查时(基础值)、手术开始后1 h、术后24 h抽取肘静脉血进行血栓弹力图分析;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IL-6、TNF-α水平。记录患者术后6 h(T1)、24 h(T2)、48 h(T3)安静和运动时NRS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的R值增高, MA、α、CI降低(P<0.05)。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的R值降低,且MA、α、CI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 h和术后24 h的皮质醇、CRP、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P<0.05),术后T1-T3时点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低(P<0.05),满意度高(P<0.05),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高位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降低老年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中和术后的应激反应和高凝状态,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 对比血浆白蛋白(serum albumin,s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blood urea nitrogen/serum albumin,BAR)对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天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联合修正创伤评分(the Revised Trauma Score,RTS)构建预测28天死亡的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创伤绿色通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8天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既往史、RT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室结果,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sALB、BUN和BAR的临界值,通过DeLong非参数方法对比sALB、BUN与BAR预测28天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将RTS评分分别联合上述三个指标构建预测模型,用Hosmer-Lemeshow检验法评价模型效果,并对比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最终419例患者被纳入,年龄54.3±16.4岁,男性309例(73.7%),院前时间4.0(2.0-6.0)小时,28天死亡率7.6%(32/419)。ROC曲线示sALB≤29.5g/L、BUN>6.97mmol/L、BAR>7.39mg/g分别是预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天死亡的临界值,且BRA的预测效果优于sALB与BUN。RTS分别联合sALB、BUN与BAR构建预测模型RTS-A(RTS+sALB)、RTS-B(RTS+BUN)与RTS-BAR(RTS+BAR),预测效果均优于RTS评分,其中RTS-BAR的AUROC最大,但RTS-BAR与RTS-A、RTS-A与RTS-B的AUROC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BAR预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天死亡的能力优于sALB与BUN,BAR>7.39mg/g提示预后不佳。RTS评分联合BAR预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的预后也存在较好的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慢性化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儿科诊断为ITP的161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访1年以上,按照病程长短分为非慢性ITP组(84例)及慢性ITP组(7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ITP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①慢性IT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h/Tc、血清胱抑素C和C3(P<0.05);②年龄、Th/Tc、血清胱抑素C和C3及四者联合预测慢性IT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95%CI:0.647~0.804)、0.741(95%CI:0.665~0.817)、0.706(95%CI:0.626~0.785)、0.635(95%CI:0.550~0.720)、0.853(95%CI:0.794~0.911);③Calibration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④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在0.1~0.85概率范围内的表现更好。结论:年龄、Th/Tc、血清胱抑素C和C3是儿童慢性IT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指标联合对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观察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置换液在儿童患者中行血浆置换治疗(TPE)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因疾病本身需要进行TPE的患者共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置换液使用20%人血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按照1:5的比例配置,对照组患者的置换液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结束后1周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及基础疾病的反应进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生化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蛋白(TP)、球蛋白(GLB)、纤维蛋白原(Fbg)、血磷(P)、血钙(Ca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P、Ca2+、血镁(Mg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变态反应及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及基础疾病的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中,应用20%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1:5)作为置换液行TPE是安全的,可有效节约血液资源,但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凝血及生化相关指标,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等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结合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右向左分流的评估价值,提出最佳诊断策略。 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6例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偏头痛的患者,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证实为PFO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下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下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TEE)。另外在cTEE下配合患者自主Valsalva动作增加一次检查者握拳放置患者腹部按压放松的操作,分别观察3个心动周期内左房左室内微气泡出现的数量,评估房间隔水平右向左分流程度。 结果:静息时cTTE检测到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有 135例,cTEE检测到RLS的有 140例。 Valsalva动作下,cTTE检测到RLS的有 186例,cTEE检测到RLS的有 186例,提示Valsalva动作时无论cTTE还是cTEE方法的PFO-RLS检查率均有显著提升。在检出右向左分流的PFO患者,cTTE中I级27 例;II级31例;III级128 例;cTEE中I级 80 例;II级 56 例;III级 50 例,其中 110例患者RLS程度cTTE高于cTEE,其中46例cTTE时III级,cTEE时II级;43例cTTE时III级,cTEE时I级;21例cTTE时II级,cTEE时I级。59例患者在cTTE和cTEE间发生相同程度的RLS, 仅17例患者cTTE下RLS的程度低于cTEE。cTEE下进行Valsalva动作时,同时配合检查者握拳放置腹部按压放松时,RLS I级 35例,II级 46例,III 级105例,有76例患者RLS等级提升,其中有 21例患者从I级提升到II级, 24例患者从I级提升到III级,31例患者从II级提升到III级,中-大量分流患者的比例显著提升。 结论:对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右向左分流程度(PFO-RLS),cTTE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检出率与cTEE无明显差异,但检出分流程度高于cTEE;但cTEE时,患者在自主Valsalva动作下,配合检查者握拳放置患者腹部按压放松,可以显著提升PFO患者右向左分流程度。同时结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PFO解剖结构形态诊断结果诊断,对PFO治疗及封堵术前评估有较大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冠脉再通(Spontaneous recanalization,SR)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4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SR组(TIMI血流0-1级)和非SR组(TIMI血流2-3级),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脉造影及药物治疗数据,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总计纳入1124例STEMI患者,其中包括SR组272例(24.2%),非SR组852例(75.8%)。SR组患者高血压比例、CK-MB峰值、肌酐、尿酸、血栓抽吸比例、IABP植入及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SR组,而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非SR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不利于SR发生(OR=0.744,95%CI 0.561-0.985,P=0.039)。平均随访时间为75±32月,124例患者出现全因死亡。Kaplan-Meier 曲线显示,SR组和非SR患者全因死亡没有显著差异(8.8% vs 11.7%, log-rank P=0.18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illip分级、肌酐、院内IABP植入、左心室射血分数、单支病变、替格瑞洛、β受体阻滞剂为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24.2% 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前发生SR,合并高血压不利于SR发生,而长期随访显示SR并未降低STEMI患者的全因死亡。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阴性(AFP<20ng/ml)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术后生存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HCC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AFP阴性HC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概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年龄 (HR=1.047,95% CI: 1.002-1.094), CEA (HR=1.151,95%CI: 1.027-1.290), CA19-9 (HR=1.053,95%CI: 1.002-1.105), AST (HR=1.031,95% CI: 1.001-1.070)及肿瘤大小(HR=1.289,95% CI: 1.161-1.432)是AFP阴性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5个风险因素值的升高与AFP阴性HCC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是影响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危险因素(P<0.05)。AFP阴性HCC患者的OS明显高于AFP阳性HCC患者 (P<0.001)。结论 HCC接受手术治疗的AFP阴性患者,需要注意肝功能和肿瘤指标的检测,特别是年龄超过65岁,肿瘤大小超过6cm的患者。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SMRACA4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MARCA4基因突变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伴随基因突变类型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应用TIMER数据库、GEPIA数据库分析SMARCA4基因在NSCLC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SMRACA4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相关性。STRING数据库构建SMARCA4相互作用蛋白网络。结果:SMARCA4突变NSCLC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主要伴随突变基因包括:EGFR(14例)、TP53(11例)、KRAS(4例)、ERBB2(4例)等。生存分析发现伴随EGFR突变患者较野生型预后好,而伴随KRAS突变患者较野生型预后差。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8%的NSCLC患者携带SMARCA4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剪接突变、删除突变等;含SMARCA4突变的肺腺癌患者较野生型预后差。结论:SMARCA4突变影响NSCLC患者预后,且伴随基因种类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同影响,为肺癌的精准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 干燥综合征是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目前临床缺乏效果好且副作用少的药物。文章旨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及与抑制NLRP3炎症体活化的关系,旨在阐明TGP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新机制。方法 选取雌性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为干燥综合征的模型;TGP(400mg·kg-1)灌胃1个月后,测量小鼠唾液流量;观察颌下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检测脾脏细胞NLRP3炎症体活化状态。体外刺激脾脏细胞NLRP3炎症体活化,并用100ug/ml TGP处理。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细胞NLRP3炎症体活化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P灌胃组小鼠唾液流量显著增加(P<0.05);颌下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减少;脾脏细胞的NLRP3炎症体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实验也表明,TGP抑制脾脏细胞的炎症体活化(P<0.05);结论 TGP改善干燥综合征小鼠症状,其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体的活化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TGP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TGP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新的证据。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特异性抑制剂RGFP966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RGFP966处理MKN-45和MGC-803细胞系后各组细胞的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GFP966对胃癌细胞形成细胞集落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Ki-67、c-Myc、CyclinA2、CyclinD1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GFP966可显著的抑制胃癌细胞MKN-45和MGC-803的增殖能力、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术显示RGFP966诱导胃癌细胞在G0/G1期阻滞。与对照组相比,RGFP966处理后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Ki-67、c-Myc、CyclinA2、CyclinD1表达均下降,进一步结果显示RGFP966可显著降低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RGFP966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胃癌细胞在G0/G1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GFP966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miR-449c对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高复发风险肺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6个月)与低复发风险患者(无病生存期>60个月)之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靶基因预测及通路分析研究可能的机制。RT-PCR检测miR-449c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细胞转染实验在肺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449c和c-Myc。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低复发风险患者,肺腺癌高复发风险患者的miR-449c表达显著降低。miR-449c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R-449c低表达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高表达患者。通路和功能分析表明,miR-449c可能与细胞周期进程有关。与癌旁组织相比,miR-449c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过表达miR-449c抑制了肺腺癌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下调了c-Myc及其下游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c-Myc过表达可抵消miR-449c对细胞周期蛋白的抑制,miR-449c过表达也可抵消c-Myc对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量的上调。结论:miR-449c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预后较差,过表达miR-449c可以通过下调c-Myc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提示miR-449c可能作为肺腺癌潜在治疗靶标之一。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对癌症相关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6(growth arrest specific 6,Gas6)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数据库预测乳腺癌的基因聚类分析结果,并预测Gas6与STAT1在多种癌症中的相关性;通过ChIP实验检测STAT1是否可与Gas6启动子结合,应用数据库预测STAT1在Gas6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并突变其关键碱基,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合位点突变对Gas6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同时分别检测敲低或过表达STAT1对Gas6启动子和突变的Gas6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敲低或过表达STAT1对 Gas6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Gas6是乳腺癌的高表达基因;Gas6与STAT1在多种癌症中有正相关趋势;Gas6启动子序列包含STAT1的结合位点,并且有可对Gas6启动子活性调控的功能性结合位点。转录因子STAT1可在转录水平对癌症相关基因Gas6正向调控。结论:癌症相关基因Gas6是转录因子STAT1的直接靶基因。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200μL纯水每日灌胃)、DSS组(自由饮用3.5% DSS溶液+ 200 μL纯水每日灌胃)、DSS+HCQ组【自由饮用3.5%DSS +200μL HCQ溶液(60mg/kg)每日灌胃】。造模期间通过观察小鼠粪便性状、测量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造模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结肠组织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评分;提取结肠组织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比例。体外提取并诱导分化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HCQ处理后,流式检测M1型巨噬细胞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STAT1、IRF5、NF-κB/p65等表达水平。结果:HCQ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并减少其结肠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体外实验显示HCQ可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并同时抑制NF-κB p65信号通路及其下游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利用NF-κB p65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可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羟氯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
    Available online:2023-10-25, DOI:
    摘要:
    肠上皮是哺乳动物中更新最快的组织之一,在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黏膜屏障维持、免疫调节以及肠道微生物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上皮中丰富的细胞类型是其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其分化发育过程受到精密调控,关键调节信号的失调会引起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并导致多种肠道疾病发生。本综述将对肠上皮的功能、细胞组成以及调控信号进行阐述。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正常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由迷走神经分出,在左侧绕主动脉弓,在右侧绕右锁骨下动脉,沿气管食管沟上行入喉。非返性喉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NRLN)又称喉不返神经,是RLN的一种罕见解剖学变异,其从甲状腺外侧迷走神经分出后不返行而直接入喉。右侧NRLN的形成与胚胎动脉发育异常有关,发生率为0.3%~0.8%,右侧RLN因右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而无动脉牵制时才出现右侧NRLN。左侧NRLN发生率为0.004%,仅见于右位主动脉弓或右位心人群。在行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若未能识别NRLN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单侧NRLN损伤可能导致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因NRLN极低的发生率与损伤的不良后果,现结合甲状腺癌术中所遇两例右侧NRLN伴右锁骨下动脉变异的诊疗经验结合文献进行报道,希望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识别此类罕见变异,两例均证实为Toniato IIA型,即平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并横行入喉。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戊型肝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无症状、自限性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变化,部分患者可出现重症化或慢性化进展,造成不良预后,危害较为严重。免疫反应是决定戊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和结局的关键因素,正常的免疫反应有助于病毒清除和疾病康复,而过度或紊乱的免疫反应则可导致该病进展,参与其重症化和慢性化进程。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从天然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两个方面对戊型肝炎重症化及慢性化的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早期预测、临床防治和疾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负责许多关键的生理过程,包括代谢、解毒和免疫。正常情况下,肝脏中巨噬细胞的稳态维持着肝脏的功能。而巨噬细胞稳态的破坏、不同细胞亚群之间的演变以及功能的改变,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识别特定的巨噬细胞亚群,进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本文将从肝脏巨噬细胞的分类、异质性以及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摘 要: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是一种新型小分子非编码RNA,它通过与PIWI蛋白形成复合体发挥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人类、小鼠等)的干细胞与生殖细胞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iRNA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改变来调节基因表达,包括转座子沉默、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等,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piRNA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为癌症诊断与预后监测提供新的方法。文章综述了p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其有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工作提供线索。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通过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在患者体内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易发生耗竭,并难以穿透肿瘤深处,导致其在实体肿瘤中的疗效有限。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扩增、回输后体内存活和在肿瘤中的穿透与浸润,有助于免疫细胞克服实体肿瘤组织中的物理屏障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纳米药物在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增强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一类特殊的转录调控元件,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分布着大量增强子元件。增强子可通过形成染色质环结构与靶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作用,与启动子共同调控靶基因转录和细胞的命运。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变异,表观修饰改变及转录因子异常均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增强子功能失调或基因组增强子重塑,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库的快速发展有力推进了增强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对增强子的结构特征、调控模式,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调控异常的形成机制、增强子鉴定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常用数据库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介绍。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目的:探索运用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共55人。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治疗组(A组)和传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组(B组),A组27例,B组28例。对两组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和术后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和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2个月。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Bostman评分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上,A、B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髌骨下极骨折运用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单纯胸腺瘤患者与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的差异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单纯胸腺瘤患者与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患者之间的围术期疗效及远期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有3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单纯胸腺瘤组301例患者,男性139例,女性162例,平均年龄54.11±12.57岁,平均肿瘤直径6.42±2.94cm,Masaoka分期Ⅰ期147例(48.8%)、Ⅱ期68例(22.6%)、Ⅲ期15例(5.0%)、Ⅳ期71例(23.6%),腔镜手术比例55.5%,R0切除比例96.3%,后续治疗患者比例21.9%。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共53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3.74±10.21岁,平均肿瘤直径5.12±2.11cm,Masaoka分期Ⅰ 期24例(45.3%)、Ⅱ期16例(30.1%)、Ⅲ期4例(7.6%)、Ⅳ期9例(17%),腔镜手术比例56.6%,R0切除比例98.1%,后续治疗患者比例13.2%。两组术后OS(Overall surviv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5岁、肿瘤直径≥6cm、术后病理分型为B型、Masaoka分期Ⅲ-Ⅳ期及需要后续治疗是影响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相比单纯胸腺瘤,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更年轻,肿瘤直径更小。完整性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准确的病理分型及分期可以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生理性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老年内分泌科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264例。采用Fried生理衰弱量表对患者衰弱状态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非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三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检测营养指标、血糖、血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临床指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老年评估,分析三组患者在肌肉量、肌肉功能、躯体功能、营养、认知、心理、预后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因素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非衰弱组69例,衰弱前期组149例,衰弱46例。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无明显差异;所检测临床化验结果: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尿素氮和肌酐,甲状腺功能,三组患者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非衰弱和衰弱前期比较,衰弱组住院老年患者肌肉量明显减少,握力下降,5次起坐时间明显增加;4米步速明显下降,简易躯体能力评定(SPPB)得分也显著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下降。衰弱组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较差;MMSE评估显示认知功能下降,MoCA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焦虑和抑郁评分在衰弱组升高,说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明显增加。衰弱组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也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T4、握力和营养状况(MNA得分)是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脂、甲状腺功能、营养状况等。诊治老年患者时除了关注疾病本身,更需要注意身体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等,为合理诊疗提供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总结和分析5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E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抗体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抗体脑炎的基线资料特征;并根据首发症状是否为癫痫发作分类两组,比较组间的基线资料特征。 结果:共纳入研究50例患者,男性占比62%(31/50),女性38%(19/50),平均发病年龄为46±17.89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56%,28/5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70%,35/50),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 ,LGI1)抗体脑炎特征性临床特征为脸臂肌张力障碍性癫痫和低钠血症(P=0.033)。80%(40/50)的患者出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或/局灶性慢波或癫痫样放电。66%(33/50)的患者头颅磁共振异常,其中颞叶或海马异常63.64%(21/33)。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的患者男性占比较高(P =0.001)。 结论: AE临床特点多样,低钠血症和脸臂肌张力障碍性癫痫为抗LGI1抗体脑炎特征性症状。AE患者病程中出现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需警惕其缓解后持续发作或发展为慢性癫痫的风险。大部分AE患者脑电图异常,但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弥漫或/局灶性慢波或癫痫样放电。影像学检查大部分表现为颞叶异常信号。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癫痫;脑电图
    Available online:2023-10-2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在艾司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共计88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8~40周岁年轻女性患者, 按序贯法要求随机纳入1.5mg/kg、2.0mg/kg、2.5mg/kg丙泊酚组中,三组患者依次给予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统计并测算50%患者对手术刺激体动反应时所需的艾司氯胺酮(ED50),麻醉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①三组艾司氯胺酮的ED50依次减少,分别为0.320(0.281-0.364)、0.244(0.207-0.291) 、0.167(0.078-0.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丙泊酚3组T1的HR较T0明显下降 (p<0.05),其余两组则无明显差异;丙泊酚2组和3组T1的MAP较T0明显下降(p<0.05),丙泊酚3组诱导后MAP显著低于1组(p<0.05);③各组有效病例恢复室滞留时间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④丙泊酚3组低血压、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丙泊酚1组术中呛咳、苏醒后头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女性患者无痛人工流产术中, 2.0mg/kg丙泊酚联合艾司氯胺酮的麻醉方案综合效果最佳,其中艾司氯胺酮的ED50、ED95分别为 0.214(0.195-0.236)mg/kg、0.334(0.282-0.557)mg/kg。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分子遗传技术在脊肌萎缩症基因携带者筛查检测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微滴数字PCR(ddPCR)、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与多重竞争性PCR联合毛细管电泳(PCR/CE)技术检测516例样本中SMN基因拷贝数,并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方法作为金标准技术验证结果。结果:ddPCR、HRM和PCR/CE检测SMN1第7外显子的拷贝数与MLPA分析结果一致,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HRM检测SMN1基因8号外显子单拷贝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100%和99.5%,双拷贝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9.4%和100%,而大于双拷贝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100%和100%。PCR/CE可以同时检测SMN1和SMN2基因的第7、8号外显子,检测结果与MLPA结果完全一致,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三种分子遗传技术在SMA携带者筛查检测效能,为建立大规模人群脊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技术选择提供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DNA片段选择性磁珠纯化法(片段选择富集法)富集胎儿游离D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的孕妇共20,8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传统DNA提取纯化法(传统纯化法)和片段选择法在胎儿游离DNA提取纯化质量、无创产前筛查初次检测失败率及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5,914名孕妇采用传统纯化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检测,其中33例(0.56%)判定为胎儿浓度过低需重新抽血复检;而14,954名孕妇采用片段选择法结合高通量测序进行检测,2例(0.01%)判定为胎儿浓度过低需抽血复检,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56% vs.0.01%,p<0.001)。与传统纯化法(23/5,914,0.39%)相比,片段选择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检出(47/14,954,0.31%)目标染色体异常率(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胎儿21三体(54.55% vs.64.86% p>0.05)、18三体(83.33% vs.60% p>0.05)和13三体(50.00% vs.25.00% p>0.05)阳性 预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经介入性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复核,传统纯化法组和片段选择法组各有1例假阴性,两组间染色体异常漏诊率无显著性差异(0.02% vs.0.007%,p>0.05)。结论:基于DNA片段选择性磁珠纯化富集法,可以富集母体外周血浆中胎源游离DNA的含量,减少因胎儿浓度过低所致重复抽血的风险,同时不影响目标染色体疾病的阳性预测值。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建立预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01月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行开颅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n=140)和验证集( n=60)。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筛选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模型的效能及临床净获益。结果:神经重症患者的原发病、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时间、腰大池引流(lumbar drainage,LD)时间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4(95% CI: 0.695~ 0.853)、0.831(95% CI: 0.725~ 0.936),DCA曲线显示颅内感染发生的预测可提高临床获益率。结论:基于神经重症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神经重症术后颅内感染高危患者,以利于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晨尿联合盆腔超声、多普勒子宫动脉成像在初诊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淮安临床学院儿科的96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年龄、体重、身高等资料,检查血清基础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收集晨尿测定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检测骨龄,同时进行盆腔多普勒彩超检查评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长径、横径、前后径,计算子宫容积、卵巢容积等。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依据激发实验结果将女童分为非CPP组和CPP组。运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 结果:(1)CPP组患儿晨尿LH、子宫长径均显著高于非CPP组,子宫动脉PI显著低于非CPP组(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晨尿LH水平与晨尿FSH、子宫长径、横径、前后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以及血清LH峰值、FSH峰值均呈正相关(P<0.05);子宫动脉PI与晨尿LH、晨尿FSH、子宫长径、横径、前后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血清LH峰值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FSH峰值无显著相关(P>0.05);子宫长径与晨尿LH、晨尿FSH、子宫横径、前后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以及血清LH峰值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FSH峰值无显著相关(P>0.05)。(3)ROC曲线分析晨尿LH、子宫动脉PI、子宫长径诊断女童CPP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925、91%、84%,0.915、76%、90%,0.945、95%、88%。(4)晨尿LH、子宫动脉PI、子宫长径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女童CPP时,其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4、98%、90.0%,优于单一指标。结论:晨尿LH、子宫动脉PI及子宫长径联合诊断女童CPP效能最高,且具有安全、无创、便捷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 IL)9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脑梗死患者分为END组42例,非END组64例,收集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基线期血清IL-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IL-6水平。相关性的评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发生END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END组糖尿病比例、颈动脉狭窄>50%比例、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9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3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IL-9水平、颈动脉狭窄>50%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IL-9水平预测EN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血清IL-9水平与血清CRP水平(r=0.648,P<0.01)和IL-6水平(r=0.76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END患者中明显升高,对END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及老化处理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树脂陶瓷修复材料(LavaTM Ultimate优韧瓷)。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将制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按照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全酸蚀粘接系统、一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将优韧瓷块与离体牙的牙本质面粘接,使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每组粘接试件的静态断裂强度,并观察其断口形貌。实验第二部分则将按以上三组粘接系统的剪切样本浸泡在3种不同酸碱度的溶液(可乐、苏打水、人工唾液)中,30天后比较各组剪切强度间差异。结果:实验发现对于树脂复合陶瓷材料优韧瓷,一步法及两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剪切强度皆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而一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与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间的粘接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粘接系统的剪切强度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老化后均下降,但浸泡液种类对剪切强度无显著影响。结论:三种粘接系统对优韧瓷与牙体间的剪切强度均达到临床要求,且酸碱老化处理不影响三种粘接系统的剪切强度。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LCAT)基因敲入C57BL/6小鼠并与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配繁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C57BL/6小鼠模型。为研究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cat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与Lcat基因敲入小鼠交配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通过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验证Lcat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PCR结果显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的构建成功;qPCR结果显示Lcat基因在肝脏中特异性高表达;WB结果显示LCAT蛋白在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小鼠肝脏中有明显更高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为在动物水平探索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中的功能及相关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探究丁酰胆碱酯酶(bcylcholinesterase, BCHE)在胃癌(gastric cancer, GC)中的预后价值,验证和分析BCHE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采用Lasso回归方法筛选预后基因,并利用卡方检验验证BCHE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TIMER2.0数据库和CIBERSORT算法研究BCHE和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相关性,WGCNA算法和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利用qRT-PCR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及人胃癌细胞系(HGC27和MKN1)中BCHE的表达情况;在HGC27和MKN1细胞系中瞬时转染小干扰RNA敲减BCHE后,利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5个与GC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其中BCHE具有最佳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表明,BCH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且BCHE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富集分析结果显示,BCHE高表达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细胞黏附等有关。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降低BCHE的表达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系的恶性生物学功能。结论:BCHE可作为GC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且可促进肿瘤内免疫细胞浸润;此外,降低BCHE表达可抑制其介导的恶性生物学功能。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过TAK1调控对乙酰氨基酚(acetyl-para-aminophenol,APAP)诱导的肝损伤(APAP induced liver injury,A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Notch1FL/FL,Notch1M-KO小鼠随机分成Notch1FL/FL + PBS组(n=6)、Notch1FL/FL + APAP组(n=6)、Notch1M-KO + PBS组(n=6)和Notch1M-KO+ APAP组(n=6),通过APAP腹腔注射构建AILI模型。留取小鼠血清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反应分析法检测肝功能和细胞因子。留取小鼠肝组织标本,HE染色后使用Suzuki评分评估肝组织损伤程度,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p-TAK1、p65、p-p65、半胱氨酸酶-8(Caspase-8,Casp-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K1)、p-混合线状激酶域类样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MLKL)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观察CD11b、p-TAK1、ROS的表达。结果:与Notch1FL/FL对照组相比,经APAP腹腔注射的Notch1M-KO小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HE染色显示肝细胞水肿明显,窦道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增加,DCF探针显示细胞内ROS表达上升。肝组织TAK1表达升高,激活p-P65,RIPK1、p-MLKL表达上升,抑制Casp-8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加重肝损伤。结论:在AILI中,巨噬细胞Notch1特异性敲除可激活TAK1表达,从而抑制Casp-8水平,激活RIPK1-MLKL坏死性凋亡通路,加重肝损伤的发生。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合成靶向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的次氯酸(hypochloric acid, HClO)荧光探针并评估其HClO示踪活性。方法:以硅罗丹明为荧光团,KYC为MPO靶向基团合成SiRho-GABA-KYC,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以及pH稳定性和选择性,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细胞荧光成像,统计各实验数据,作图分析。结果:合成了SiRho-GABA-KYC,对HClO响应高(荧光增强超过40倍),选择性好,细胞毒性小,可示踪Hela细胞中HClO浓度的变化。结论:探针SiRho-GABA-KYC可用于检测HClO浓度进而反映MPO催化活性。
    Available online:2023-10-18, DOI:
    摘要:
    目的:在寒冷刺激诱导下,探讨A1类清道夫受体(SR-A1)在脂肪棕色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饮食(CD)的野生型(WT)小鼠和SR-A1-/-(KO)小鼠给予寒冷刺激1、14、30 d后,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中SR-A1以及表征脂肪棕色化作用和程度指标(UCP1、Cidea、Cox8b)的表达。监测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HFD)12周的WT和KO小鼠体重变化,并使用代谢笼法监测小鼠耗氧量和产热量变化;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高脂饮食12周的WT和KO小鼠给予寒冷刺激7天后,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Cidea、Cox8b表达。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饮食的WT和KO小鼠给予寒冷刺激30天后,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变化以及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体外实验应用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小鼠前脂肪细胞,qRT-PCR检测成熟脂肪细胞的棕色化程度。结果:慢性寒冷刺激下,与WT CD小鼠相比,KO CD小鼠脂肪棕色化程度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小鼠体重明显增加。与WT HFD小鼠相比,KO HFD小鼠体重增加更加明显,耗氧量和产热量明显降低;寒冷刺激下,与WT HFD小鼠相比,KO HFD小鼠脂肪棕色化程度明显降低。寒冷刺激下,KO CD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体外细胞研究发现,与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相比,KO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棕色化程度明显降低。结论:寒冷刺激下,SR-A1可以促进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并且这一过程是通过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反应得以实现。
    Available online:2023-09-04, DOI:
    摘要:
    比较非靶向与靶向代谢组学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异同。方法:采集20例GDM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样本,同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两种技术的质控结果、代谢物检测情况及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技术的质量控制均较好,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系统稳定性更强。OPLS-DA模型显示,靶向代谢组学的样本分布趋势能更好地区分GDM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前者检测到639种,主要为脂质,而后者仅检测到268种,主要为氨基酸及多肽类似物。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到的柠檬酸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83。结论:两种技术都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诊断效能的生物标志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可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二者在生物标记物的筛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惠普尔养障体是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可引起慢性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但肺部受累较罕见。我院收治一例肺脓肿伴有肺炎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肺CT为空洞样病变,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测序检出惠普尔养障体,给予头孢曲松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后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克拉霉素维持治疗,随访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本文就该病例治疗过程进行报道。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治疗儿童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1例行肝肾联合移植术的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患儿的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6岁。1岁时发现双肾多发结石,曾在外院行碎石、取石等治疗,效果不佳。10岁时外院基因检测示AGXT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此时已出现肾功能不全,并于半年内快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在我院规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2年后,于外院行肝肾联合移植,术后一周出现少尿及尿中间断排石,复查血肌酐200μmol/L,口服氢氯噻嗪、枸橼酸钾等治疗,血肌酐维持在140~150μmol/L。肝肾联合移植术后1.5年行移植肾肾活检,病理提示移植肾临界改变。肝肾联合移植术后3.5年,血肌酐稳定在140μmol/L左右。检索到6篇文献共10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患者,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术同时切除双侧自体肾,随访1~9年,移植肾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术是治疗儿童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但自体肾作为全身草酸盐主要储库,术后草酸盐可能被动员到血浆和尿液中,导致移植肾肾功能不全。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术同时切除双侧自体肾,可能更有效保护移植肾肾功能。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西罗莫司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脉管异常疾病。由于其治疗窗狭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变异性,需要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帮助确保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因此,本文回顾了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以及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对比研究,并讨论了西罗莫司在脉管异常群体中应维持的浓度范围。西罗莫司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法和色谱法两类,免疫法与色谱相比存在显著的阳性偏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金标准”方法。西罗莫司的目标血药浓度范围多数为5–15 ng/mL或10–15 ng/mL。但脉管异常疾病存在多个分类,西罗莫司在该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情况较为复杂,关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也无可供参考的指南。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西罗莫司的治疗性监测及个体化用药。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逐渐加快,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办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生理机能的调控有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其中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中神经元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心血管活动,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关键性调节中枢。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近年来PVN在调控心血管活动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起着积极作用。运动可以独立于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白蛋白尿,改善糖尿病患者肾脏预后。已有的研究表明,运动通过改善体内葡萄糖稳态、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肌动蛋白的生物作用等,实现肾脏组织功能的改善。目前指南中推荐的主要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运动、组合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摘要:子宫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分别位列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第三位,其死亡率逐年递增,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需对子宫病灶进行准确的分期和疗效评估。子宫恶性肿瘤PET显像(包括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雌激素受体、生长抑素受体、肿瘤乏氧和FAPIs显像等)在肿瘤分期、监测靶向治疗反应及早期识别放化疗耐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诊疗研究的热点方向。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一个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该病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的研究等仍存在不少挑战。近年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核磁共振(PET/MR)逐渐发展,它能够将不同生理和代谢信息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精确的配准,真正实现了多模态成像,从而为PD从分子水平到临床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TOF-MRA技术对脑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LSA)的显示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3位健康志愿者,每位受试者采集四种不同加速因子系数(2、3、5、7)的CS TOF-MRA图像,分别记为CS2、CS3、CS5、CS7。定性评估四组图像的LSA显示质量,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LSA总条数、最长LSA长度及血管边缘锐利度。采用Friedman检验及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基于CS2、CS3、CS5、CS7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6min3s、4min8s、2min35s、2min3s。LSA显示质量评分CS2、CS3明显优于CS5、CS7(P<0.05)。LSA显示条数CS2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均<0.05),而CS3和CS5之间,CS5和CS7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SA显示长度CS2(3.47±0.29 cm)> CS3(3.22±0.29 cm)> CS5(3.00±0.33)> CS7 (2.69±0.32),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管边缘锐利度CS2优于其他加速因子,CS3优于CS5、CS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S5、CS7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两倍加速因子的高分辨率CS TOF-MRA在临床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可以提供较好的豆纹动脉图像,该技术为临床采用3.0 T磁共振显示及研究豆纹动脉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对于胎盘植入及植入区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行MRI检查(包含IVIM序列)并在本院生产的113例单胎妊娠孕晚期孕妇,根据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59例)及非植入组(54例)。选取非植入组中包含S1区及S2区的15例病人,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非植入组S1区域及非植入组S2区域;选取植入组中在S1区及S2区均植入的病例(22例),将植入部位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S1植入区域及S2植入区域。计算灌注分数(f)、灌注扩散系数(D*)及标准扩散系数(D),比较各组间灌注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胎盘植入组f值高于非植入组(f胎盘植入组=31.35(7.56)vs f非植入组=28.76(4.91),P =0.011,ROC曲线中f值诊断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是0.639。S2植入区域f值较S1植入区域升高(fS2植入区域=35.62±6.28 vs fS1植入区域=30.77±6.41,P=0.023)。结论:IVIM参数f值可定量评估胎盘植入时的高灌注状态,亦可用于辅助胎盘植入及植入不同部位的诊断。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基于T1WI增强影像组学在术前无创地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的104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根据二次手术病理或神经肿瘤疗效评估标准(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将其分为复发组71例,假性进展组33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在T1WI增强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实质区的体积作为感兴趣区,用FeAture Explorer软件提取共1648个组学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处理及筛选,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 结果:训练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与假性进展AUC为0.929,准确率为0.889,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100%。验证组的AUC为0.853,准确率为0.813,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71.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T1WI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双能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IPMN,且术前一月内行DECT检查的患者57例(良性组28例,恶性组29例)。测量平衡期病灶周围1cm范围内的胰腺实质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及同一层面腹主动脉IC,依据(IC胰腺/IC腹主动脉)x(1-红细胞比容)公式计算DECT-ECV。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模型、临床模型及影像联合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ECT-ECV、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升高、有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史是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模型(DECT-ECV)、临床模型(CA19-9升高及有无AP病史)、影像联合临床模型(DECT-ECV、CA19-9升高及有无AP病史)诊断恶性IPM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59、0.884。影像联合临床模型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P=0.007)。结论: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DECT-ECV参数可以提高良恶性IPMN的鉴别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基于集成机器学习及增强CT构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免疫影像分型(immuno-radiomics phenotype, ImRad)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113例ccRC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RNAseq表达信息,提取全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基于集成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免疫浸润、肿瘤突变负荷、免疫耗竭相关基因的ImRad。进一步多因素Cox回顾分析ImRad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预测效能。结果:经ML构建30个ImRad分型中,经五折法验证,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对肿瘤免疫微环境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724-0.956)。113例ccRCC患者中位OS为31(10~54)月,与基于临床、病理及ImRad单模态指标对比,融合临床-病理及ImRad对OS预测效能最佳(C指数:融合模型0.938,组学模型 0.756,临床模型0.924)。ImRad特征中,RadMast_cells_activated等8个特征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于集成机器学习及CT组学分析可预测ccRCC免疫微环境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效能。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人群的自发性纵隔气肿病例特点、探究发病机制及提供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和 35例安徽省芜湖市近3年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病例特征。对比患者基本信息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策略流程、病程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结果 自发性纵隔气肿高发于青少年,高原地区患病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发生率高,症状持续更久,住院周期更长。结论 高原地区,低氧、气候干燥都可能是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诱发因素,通过对比两地病例特点,更加深刻认识自发性纵隔气肿的发生发展及病程变化,为自发性纵隔气肿提供安全、可靠、流程化治疗策略。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索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临床确诊MOGAD患者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年龄、性别、症状、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眼底、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MOG-IgG)滴度水平、扩展功能障碍量表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评分、与第二次复发间隔时间等。结果:首次发病年龄10- 58岁,平均23(25)岁。男:女=1.8:1。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是脑膜脑炎(32.14%)、视神经炎(25.00%)、脊髓炎(17.86%)、脑干脑炎(14.28%)及多症状(10.71%)。MRI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病灶体积大、分布散,脑干病灶常伴随大脑半球病灶;脊髓受累以短节段损害为主。约一半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轻中度升高。以视神经炎为主要表现患者眼底常见显著视乳头水肿。EDSS评分0.5-8.5分,平均3.55±0.25分。MOG-IgG抗体滴度以弱阳性多见,滴度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复发风险无显著性相关(p >0.05)。首次发病后96.43%患者(54/56)恢复良好;3.57%患者(2/56)有后遗症。75.00%患者(42/56)有复发,与首次发作间隔1月-60月,平均6(21)月。未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性高于免疫调节治疗患者(p<0.05)。第二次复发时的症状与首次症状无显著相关(p >0.05)。结论:MOGAD首次发病大部分在青少年及青年时期,40岁之前占75.00%,未见在老年期发病者。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首次发病后恢复良好。免疫调节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单中心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使用数据,了解IVCF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IVCF的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置入752枚IVCF,均为可回收型,置入的适应证包括:仅DVT (游离血栓/大量急性血栓)为528例(70.2%)、DVT合并肺栓塞(PE)为126例(16.8%)、仅症状性PE为98例(13.0%)。752枚IVCF中,取出470枚,取出率为62.5%,平均体内留置时长为23±33天(0~530天)。不同的患者年龄、不同的置入年份、不同IVCF品牌取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取出的282枚IVCF中,未取出前三位原因分别是:晚期肿瘤(31.2%)、仍存在放置IVCF的适应证(28.7%)、高龄(27.7%)。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IVCF置入的适应证存在差异;IVCF的取出率逐年增高;IVCF的低取出率与晚期肿瘤、高龄、IVCF品牌、置入的适应证、置入年份相关,应根据不同适应证合理选择IVCF,审慎地评估长期留置IVCF的获益与风险,提高IVCF的取出率。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并总结其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9例16眼。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检查、眼底照相(fundus photography,FP)、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 检查。结果:9例16眼中单一影像学改变表现者6例11眼,两种共同存在者3例5眼。其中:①有视网膜血管炎表现者4例7眼。眼底检查可见受累处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 FFA 检查可见受累处静脉血管扩张迂曲,晚期荧光着染渗漏明显。当病变累及黄斑区时OCT检查可见外核层不规则片状高反射,椭圆体带反射缺失或不连续,在OCTA的En face图中呈不规则片状低反射区,血流图可见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②有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表现者5例9眼。眼底检查见黄斑中心凹处暗红色病灶;自发荧光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 ICGA示黄斑区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并持续至晚期;OCT可见黄斑区中心凹处椭圆体带及RPE层反射欠连续,视网膜外核层呈小片状高反射; En face OCT对应中层视网膜可见病灶区呈不规则絮状高反射区,对应外层视网膜可见椭圆体带缺失处呈不规则斑片状低反射区。③有视神经炎表现者3例5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境界不清,FFA可见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呈高荧光渗漏,OCT显示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增厚隆起,生理凹陷变浅。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多表现为血管炎症、神经组织受累、视神经炎、小血管闭塞等,通过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且观察疾病转归。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80例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ALL患儿,纳入者均采用CCCG-ALL-2020方案化疗,重点采集患儿诱导缓解期并发感染的临床资料,对感染部位、致病菌和严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LL患儿诱导缓解期感染发生率为95.7%(180/188),感染部位前三位分别为不明原因感染(28.4%)、上呼吸道感染(23.6%)、下呼吸道感染(16.9%)。48例(30%)患儿发生严重感染, 23.8%(43/180)的患儿经历了微生物学上记录的感染,G-菌与G+菌的比例相当。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单位体表面积抗生素费用严重感染组均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患儿(p<0.05)。中高危(OR=2.804,95CI%:1.234~6.375,p=0.014)、ABL<35g/L(OR=4.708,95CI%:2.067~10.726,p<0.001)、粒缺持续时间>7天(OR=3.697,95CI%:1.393~9.816,p=0.009)是诱导缓解期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在ALL诱导缓解期高发,中高危、ABL<35g/L、粒缺持续时间>7天是诱导缓解期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sST2)水平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CTD-PAH)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由右心导管诊断的CTD-PA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xcel表格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血清sST2水平、人口统计学资料、原发病和PAH临床特征资料、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是3年首次发生临床恶化事件。根据2018世界肺高压大会上发布的简易危险分层量表评估所有患者基线时危险分层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ST2水平与CTD-PAH临床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基线sST2水平区分中高危CTD-PAH患者的最佳阈值。结果:中高危患者的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低危患者[45.97(30.24-75.68)vs. 29.36(20.89-41.25)ng/mL,P=0.006]。ROC曲线分析提示sST2≥45.56 ng/mL可以识别中高危CTD-PAH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和9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CTD-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中高危患者血清中sST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患者。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CVAI)与认知能力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CI)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分层下两者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两者关系,提供新的可干预的认知功能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CHARLS数据库2011和2015年的数据,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史以及体重指数和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VAI与CI的相关性,并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1.在12102名研究对象中,认知能力障碍者为1295(10.7%);2. 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CVAI与CI具有相关性(p<0.05),而在65岁以下人群中CVAI与CI无明显相关性;3.利用截断值(161.94)分为高CVAI组(CVAI≥161.94)和低CVAI组(CVAI<161.94);4.年龄与CI正相关(OR=2.24,95%CI:1.66~3.03),教育程度与CI负相关(OR=0.71,95%CI:0.53~0.94),在65岁及以上人群,高CVAI与CI正相关(OR=1.42,95%CI:1.04~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 内脏脂肪指数、年龄、教育程度均与认知能力障碍相关; 2.在65岁及以上人群,高内脏脂肪指数是认知能力障碍的危险因素。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WBC、PCT、CRP、IL-2、IL-4、IL-6、IL-10、TNF-α、IFN-γ、PLT、Lym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入住老年ICU 135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壮年组(<65岁);将老年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为脓毒症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组、根据28天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以上分组两两比较WBC、PCT、CRP、IL-2、IL-4、IL-6、IL-10、TNF-α、IFN-γ、PLT、Lym、APACHE II评分;用Spe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WBC、PCT、CRP、IL-2、IL-4、IL-6、IL-10、TNF-α、IFN-γ、PLT、Lym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比较老年脓毒症患者WBC、PCT、CRP、IL-2、IL-4、IL-6、IL-10、TNF-α、IFN-γ、PLT、Lym、APACHE II评分对28d病死率的判断。结果 脓毒症患者中老年组PLT、Lym显著低于青壮年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青壮年组。老年脓毒症患者中,脓毒症休克组PCT、CRP、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LT显著低于脓毒症组;存活组APACHE II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IL-10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 PLT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根据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单个指标APACHE II评分、所有指标除了APACHE II评分联合以及所有指标联合均能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结论 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早期血浆PLT越低、IL-10越高,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多种指标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准确率更高。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用Western blot与RT-PCR分别检测Rffl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中过表达Rffl后,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α-SMA、Fibronectin、TGF-β1、STAT1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中Rff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加入达格列净后Rffl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Rffl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降低;与高糖组相比,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均升高,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STAT1、TGF-β1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在过表达Rffl或达格列净作用后则明显降低。结论:达格列净通过上调 Rffl的表达抑制STAT1/TGF-β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
    Available online:2023-08-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双酚F(Bisphenol F,BPF)对肝脏中色氨酸及酪氨酸代谢的影响,阐明其代谢稳态扰乱后神经递质的代谢特点。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经灌胃给与不同浓度的BPF(40, 400,4000 μg/kg/day),连续灌胃30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法观察BPF暴露后,小鼠肝脏色氨酸(Tryptophan,TRP)、酪氨酸(Tyrosine,TYR)来源神经递质代谢特点及水平的改变。结果:BPF暴露后引起小鼠肝脏TRP、TYR水平的下降,其中TRP代谢途经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明显下降,相反,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水平显著上升;TYR代谢途经中,TYR及其代谢产物多巴胺(Dopamine, DA)水平显著下降;其他兴奋性神经递质递质如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甘氨酸(glycine,GLY)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BPF暴露可抑制TRP,TYR及多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代谢,促进TRP通路中5-HT向KYN代谢转化,因而对肝脏神经递质代谢的探讨可为BPF持续暴露导致的肝脏性及神经精神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静电纺丝可制备出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支架材料,以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 PCL)作为静电纺丝原料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将PCL电纺纳米纤维与无机材料组合,可以改善支架材料亲水性和机械性能,调控降解性能,增强生物矿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于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复合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鼻腔中央区变应性疾病(CCAD)是国际上新近命名的一种慢性鼻窦炎(CRS)亚型,其特征在于吸入性变应原在鼻腔中央区域黏膜产生2型炎症反应。早期可表现为局限于中鼻甲、上鼻甲及鼻中隔后上部位的黏膜水肿和息肉样变,晚期可导致邻近窦口发生阻塞,进展为弥漫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给治疗带来了更多挑战。本文就CCAD临床症状、内镜和影像学表现、致敏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做一综述,总结CCAD与其他类型CRS的本质区别,为优化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腹膜外入路单孔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7月,按照纳排标准收治因前列腺癌拟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9例患者,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单孔肾上腺切除术,手术均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记录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信息,并对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74.11岁(66~85岁);平均BMI值23.62(18.3~29.4);平均手术时间168.0min(125~249min);平均操作时间119.2min(85~194min),平均备机时间12.4min(5~36min),无1例增加辅助通道,切口大小平均4.22cm(3.5~5cm);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9d(12~26d),术后即刻尿控3例,术后1月复查6例患者尿控基本恢复。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切缘阳性2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发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运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完成腹膜外入路单孔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蛇形臂具有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等优势,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旨在评估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与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内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分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和多粘菌素B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等基本信息,比较疗效指标包括细菌清除率、28天死亡率等,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55例,其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25例,多粘菌素B组30例,两组之间基本指标、细菌清除率、28天死亡率、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住院时间长于多粘菌素B组(49 (34,78) vs26 (15.75,40.5), P=0.001<0.05),在抗生素联合应用方面较多粘菌素B组少。结论:与多粘菌素B相比,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临床治愈、细菌清除率方面效果相似,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增加了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助于减轻公共卫生事业压力。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从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及染色情况、纳米碳外溢等方面,比较术前超声引导下注射与术中注射纳米碳悬浊液两种不同操作方法的差异,以探寻更优的示踪方法。方法:选取2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组106例和术中注射组121例。分析两组患者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颈白线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气管前及气管旁淋巴结)数目及染色情况。结果:术中注射组纳米碳外溢比例高于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组。术前注射组患者颈白线淋巴结数目、气管前及气管旁淋巴结数目均多于术中注射组相应区域淋巴结数目(p值<0.05)。伴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术前评估中央区淋巴结异常(cN1)者、肿瘤直径>1cm者,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纳米碳,中央区淋巴结黒染比例更高(p值<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纳米碳可减少术中染料外溢,提高中央区淋巴结的黒染率和检出率。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针型号及结节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取材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同仁医院行细针穿刺活检的1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85个结节),所有结节均接受23G和25G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组织检查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US-FNAB)。根据其超声特征(结节大小、粗大钙化、血供、回声)进行分组,穿刺标本依据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TBSRTC)诊断分类分为取材满意和不满意两类,分析穿刺针型号及结节的超声特征对穿刺标本取材满意率的影响。结果 23G组和25G组总体标本取材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85.4% vs 88.1%, P=0.443)。根据结节最大径分三组,≤0.5cm组标本取材满意率低于0.5~1.0 cm、≥1.0cm两组(P<0.05)。根据结节钙化分为粗大钙化组和其他组,23G细针在粗大钙化组中的标本取材满意率高于25G细针(76.5% vs 52.9%,P<0.05),在其他组两种细针的标本取材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根据血供情况分为血供丰富组和乏血供组,25G细针在血供丰富组标本取材满意率高于23G细针(83.3% vs 61.9%,P<0.05),在乏血供组两种细针的标本取材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根据结节回声分为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组,23G与25G细针在不同回声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较小(最大径≤0.5cm)、伴有粗大钙化或血供丰富均会影响标本的取材满意率。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研究基线外周血细胞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联合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探索外周血中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线使用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治疗联合化疗的84例不能手术的III期或IV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细胞分类、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炎症指标(CRP、PCT及IL-6),根据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治疗前的基线参数中与疗效相关的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9.93(5.68~15.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 Free Survival, mPFS)为9.42(5.63~12.88)个月。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PD-L1表达是免疫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HR = 0.299, P = 0.003);高单核细胞(monocyte, MO)百分比组相比低MO%组患者PFS更长(HR=0.313,95%CI:0.137~0.711,P=0.006,mPFS 14.37月vs 7.60月);高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百分比组相比低EOS%组也有更长的PFS(HR=0.296,95%CI:0.092~0.958,P=0.042,mPFS 13.87月vs 7.93月)。对以上2个参数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P<0.05。淋巴细胞亚群、炎症指标(CRP、PCT及IL-6)与mPFS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NSCLC患者,高水平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较长的控制时间相关,可作为预测一线使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选择获益人群提供一定的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骨转换标志物PINP、β-CTX在帕金森病(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帕金森病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 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1.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 PINP、骨钙素、β-CTX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 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 0.83,0.98,P=0.017)是帕金森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敏感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基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探究心外膜脂肪组织参与CT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决策的增量意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olume, EATV),管周脂肪厚度(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thickness,PATT)与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EATV联合临床相关指标预测病人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我院81例进行双源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统计所有患者基础基线资料及临床处理方式,基于医院影像系统统计EATV、PATT、SYNTAX评分,随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相关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再植入,心血管相关疾病再入院,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情况。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描述EATV对CCTA疑诊冠心病患者进一步进行CAG 的辅助意义及EATV和PATT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构建基于EATV和相关临床指标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模型。结果:①EATV可提高CCTA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CAG检查的阳性处理价值(AUC=0.5623上升至AUC=0.7705);②Pearson相关统计示:该入组冠心病患者EATV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828,P<0.001),EATV及经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化的 normalized EATV均与患者的SYNTAX评分成正相关(r=0.774,P<0.001);③ EATV联合临床指标:性别、LADHU(前降支冠状动脉管周脂肪HU数值)、LVDd(左室舒张期横径) (AUC=0.775)较SYNTAX评分(AUC=0.7065)可更准确预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 EATV与CAD密切相关,对CCTA拟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它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评估具有预测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为深入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探讨了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与中缝背核区域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 GC)受体在调控抑郁样行为症状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2只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RU486组(n=8)和溶媒组(n=8)。首先采用单一刺激禁锢法建立应激小鼠模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然后选取中缝背核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情况。结果:(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处于闭臂的时间要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尾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应激后小鼠中缝背核区域内GC受体数量增加(P<0.01)同时应激后中缝背核区域内小胶质细胞数量上升(P<0.01),且激活增多(P<0.01)。(3)腹腔注射RU486后,可见中缝背核区域内GC受体数量减少(P<0.01),小胶质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激活降低(P<0.01),抑郁样行为学表现减轻。结论:RU486通过调解中缝背核区域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缓解抑郁样行为,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建立和评价KA(Kainic acid,红藻氨酸)在梨状皮层微量注射激发癫痫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fos(即刻早期基因)免疫荧光染色技术、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技术在急性癫痫小鼠模型中找到癫痫相关脑区梨状皮层。在梨状皮层脑立体定位注射KA后,观察小鼠癫痫发作程度(Racine评分)和癫痫发作潜伏期,行为学实验包括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探索能力,癫痫发作结果和行为学实验结果均与海马立体定位注射KA的癫痫模型作对比。利用电生理技术检测新模型小鼠神经元电活动。结果:c-fos免疫荧光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在急性癫痫小鼠模型中除海马外,梨状皮层脑区神经元也被大量激活,且发生凋亡;在梨状皮层注射KA后成功激发癫痫,与海马注射KA的癫痫模型相比,癫痫发作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发作潜伏期更短;行为学结果显示,梨状皮层注射KA的癫痫模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降低,新物体探索能力降低,该结果与海马注射KA的癫痫模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膜片钳实验显示梨状皮层注射KA的癫痫模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幅值降低、静息膜电位上升。结论:在梨状皮层微量注射KA后成功激发癫痫,这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探究肾脏病相关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6(growth arrest specific 6,Gas6)与肾脏疾病、凋亡的相关关系。研究AP-2a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AP-2 alpha,TFAP2A)对基因Gas6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nephropathy,AN)细胞模型,检测该模型中Gas6的表达变化;用Gas6蛋白刺激MPC5细胞,检测肾病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用Gas6蛋白干预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或凋亡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构建Gas6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重组质粒,检测Gas6基因启动子片段在HEK-293T细胞中的活性,预测Gas6启动子区的功能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验证,在HEK-293T细胞中敲低或过表达TFAP2A后检测Gas6启动子片段活性、mRNA表达、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as6在阿霉素肾病细胞模型中高表达,且过量的Gas6可诱导MPC5细胞中肾病相关指标Nephrin和Podocin与阿霉素肾病细胞模型趋势相同。与对照组相比,Gas6蛋白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成功构建有活性的Gas6基因启动子片段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重组质粒,且在此片段内含有TFAP2A的结合位点。TFAP2A可在启动子、mRNA及蛋白水平对Gas6正向调控。结论:Gas6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有促进作用。Gas6在HEK-293T细胞中抗凋亡。TFAP2A对Gas6正向转录调控。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探究穹窿主体蛋白(major vault protein,MVP)对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增殖的作用,揭示MVP对动脉EC发挥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以人主动脉EC(Human aortic EC,HAEC)为细胞模型,感染慢病毒以抑制或过表达MVP。使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死亡。使用凋亡抑制剂Z-VAD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确定细胞死亡方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结合阳性率和Caspase 3活性,以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剪切体蛋白表达以评价细胞凋亡。以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鉴定靶分子,并明确MVP与靶分子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敲降MVP抑制HAEC增殖,促进HAEC死亡,过表达MVP结果则相反。Z-VAD逆转MVP敲降引起的死亡,而Nec-1无此作用。过表达MVP抑制TNF-α诱导的HAEC凋亡,敲降MVP时作用相反。MVP通过上调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IRF2)促进凋亡抑制蛋白1(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1,cIAP1)的转录表达增多。敲降IRF2逆转MVP过表达引起的cIAP1表达增多和凋亡抑制。结论:MVP通过上调IRF2蛋白促进cIAP1转录表达从而抑制TNF-α诱导的HAEC凋亡,发挥对EC的保护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Lidocaine,LIDO)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小鼠心脏损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2只SPF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对照组、DOX组、DOX+LIDO组 、LIDO组,观察并检测各组小鼠体重、生存率、多普勒血流成像、心电图,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肌钙蛋白T(Centenary Transl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cTn-T),心肌组织中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 MMP-9 )、磷酸化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Recombinant 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含量。结果:与DOX组相比,DOX+LIDO组小鼠体重、生存率增加,心率改善,QRS波时限及QT间期恢复正常,血浆CK-MB、cTn-T值处于正常区间,心脏恢复至正常大小,TF、MMP-9降低,心脏组织中p-AMPK、SOCS、Cx43表达增加。结论:利多卡因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主要通过上调AMPK从而上升SOCS3,导致Cx43表达上调。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棕榈酰化转移酶9(zinc finger DHHC-type containing 9,ZDHHC9)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及ZDHHC9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NCBI datasets数据库和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数据库分析ZDHHC9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定量 PCR(Real-time qPCR)检测ZDHHC9在56例NSCLC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及NSCLC细胞系(A549、H1299、H1703)的表达情况。在H1703和A549细胞系中敲降ZDHHC9,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ZDHHC9在NSCLC组织中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GEO datasets和GEPIA数据库生物信息技术分析结果与临床结果相吻合,并且ZDHHC9表达量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相关(P<0.01)。敲降ZDHHC9后,H1703和A549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抑制,并且敲降ZDHHC9降低NSCLC细胞脂肪酸合成关键酶的表达水平。结论:ZDHHC9可能通过调控NSCLC细胞脂肪酸合成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RNA结合蛋白PUMILIO家族参与神经、生殖等发育过程,其突变和表达异常可以导致神经性退化、发育阻滞及肿瘤的进程加速。为了探究出生后Pumilio家族的功能及其缺失对个体的影响,构建了Pumilio1 (Pum1)和Pumilio2 (Pum2)双基因诱导性敲除的小鼠模型。方法:通过小鼠交配实验得到R26-ERT2Cre/+;Pum1flox/flox;Pum2-/-小鼠,并将同窝雄鼠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对实验组3周和成年小鼠注射他莫昔芬(Tamoxifen),在DNA、RNA和蛋白水平表征主要脏器中Pum1的敲除效果;并表征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变化、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3周和成年雄鼠的胸腺和睾丸组织中PUM1表达水平极低,敲除效率均高于50%,Pum1和Pum2双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在注射他莫昔芬结束的第21天,3周雄鼠胸腺、脾脏和睾丸的重量明显下降,睾丸病理苏木精-伊红(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实验显示精子形成障碍,TUNEL和BrdU染色后计数结果显示睾丸中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增殖减慢。虽然,成年小鼠在注射他莫昔芬恢复后Pum1在胸腺、心、肝、睾丸中的表达仍有降低,但睾丸病理HE染色显示精子发生未见异常。结论:本文成功构建了诱导性PUM家族敲除模型,初步研究表明出生后3周Pumilio诱导性敲除后的小鼠睾丸重量显著下降,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减慢的缺陷;该模型的建立,首次展示PUM家族蛋白作为未来药物靶标的潜能,为深入研究PUM的功能及作为肿瘤治疗靶蛋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探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基因敲除对小鼠整体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对照组及11β-HSD1基因敲除组各15只小鼠高脂喂养20周,代谢笼评估能量代谢,行为学评估观察小鼠认知功能,电镜评估海马体的线粒体结构,免疫荧光及PCR确定其认知功能、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及炎症基因的变化。结果:11β-HSD1基因敲除能够提高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握力,改善海马体的微结构、线粒体含量变多,认知相关基因、线粒体呼吸功能相关基因上调,炎症相关基因改变。结论:本研究显示,11β-HSD1敲除后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握力显著提高,可能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明确囊泡分选蛋白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13 Homolog A,VPS13A)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L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索VPS13A对3T3-L1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3T3-L1细胞在分化过程中VPS13A的表达,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Cas9)系统构建VPS13A稳定敲降细胞系,Western blot和油红(Oil Red O)染色检测VPS13A敲降后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VPS13A的表达在3T3-L1分化过程的早期降低,在分化的后期升高。敲降VPS13A后,3T3-L1细胞中脂滴增多,参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在3T3-L1细胞中VPS13A的表达水平在分化过程中被调控,敲降VPS13A可以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熟。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右心室-肺动脉耦联(VAC)参数在评估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H)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62例CTD-PH患者临床及CMR资料,根据危险分层将其分为低危及中低危组(n=39例)和中高危及高危组(n=23例),并对患者的左右心室容积、功能参数、左心室心肌组织学参数及VAC进行分析,寻找用于预测CTD- PH危险分层的最佳模型。结果:右心室容积功能参数和右心室插入部的组织学参数在两组PH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容积参数中右室最大容积指数(RVEDVI)和VAC具有独立预测效能,联合RVEDVI和VAC具有最高的预测准确性(AUC=0.839,95%CI: 0.735-0.944, P<0.001)。结论:右心室相关的容积、功能参数和右心室插入部的组织学参数可用于评估CTD-PH危险分层,联合RVEDVI和VAC可提高评估危险分层的准确性。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目的:运用 3.0 T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与心脏损伤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1 protein,YKL-40)的关系,从而探究血清YKL-40在反应IIM心肌损伤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I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3.0T CMR扫描并测定血清YKL-40。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心肌损伤组与无心肌损伤组各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IIM患者血清YKL-40与CMR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与无心肌损伤患者相比,IIM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年龄[(53.0±13.0)岁 vs. (44.6±16.1)岁]、血清YKL-40[73.4(46.9,119.3)ng/mL vs. 48.1(22.5,65.1)ng/mL]、初始T1值(Native T1)[(1263.2±50.3)ms vs.(1221.8±59.3)ms]及细胞外容积比例(extracellular volume,ECV)[(31.7±5.6)% vs.( 28.7±3.2)%]更高,左心室心搏输出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dex,LVSVI)更低[(42.3±10.2)mL/m2 vs. (49.0±11.1)mL/m2](均P<0.05)。血清YKL-40与ECV(r=0.373,P=0.004)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血清YKL-40与ECV独立相关。 结论:血清YKL-40可以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程度。
    Available online:2023-08-09, DOI:
    摘要:
    东莨菪碱(Scopolamine)是一种天然莨菪烷生物碱,于1880年从东莨菪中分离纯化,是最早发现的竞争性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之一。相比于阿托品等同类药物,东莨菪碱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更强,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长期滞留并发挥药理作用。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晕动症、麻醉镇痛等,并在抑郁症等疾病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东莨菪碱在一定剂量下会损伤认知、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限制其临床用药。东莨菪碱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亦被广泛应用于健忘症和谵妄等动物模型研究,成为研究中枢胆碱能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梳理了东莨菪碱的化学结构与分类,总结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用药与毒性,讨论了其在胆碱能功能研究和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所引发的争议,并针对东莨菪碱在中枢系统疾病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cGAS-STING通路在酸及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诱导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炎症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EC,CCK8法检测酸及DCA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光学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酸及DCA处理后细胞活性氧(ROS)、线粒体活性氧(mtROS)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试剂盒检测ATP含量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γH2AX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及DNA的共定位;q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GAS、STING、p-NF-κB p65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炎症因子IL-6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酸及DCA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药物处理后细胞内ROS、mtROS产生增多,同时MMP降低,ATP含量减少;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酸及DCA刺激后γH2AX的表达水平升高;mtDNA释放入胞质,mtDNA拷贝数减少;cGAS、STING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炎症因子IL-6及IL-1β水平升高;cGAS抑制剂RU.521处理后抑制cGAS、STING的表达水平及部分抑制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炎症因子IL-6及IL-1β水平降低。结论:酸及DCA可诱导HEEC线粒体功能障碍及mtDNA释放,介导HEEC炎症,其机制可能与cGAS-STING通路的激活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 VD)缺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34例PCOS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女性体内维生素D水平,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维生素D缺乏小鼠模型和PCOS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CTR组)、PCOS组、维生素D缺乏组(VD-组)、维生素D缺乏联合PCOS组(VD-+PCOS组)。观察各组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形态改变;检测小鼠血清性激素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激素合成酶及性激素受体微小RNA(microRNA, mRNA)表达水平。结果:PCOS女性体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较正常健康女性明显降低[(16.49±6.50)ng/mL vs. (20.08±5.28ng)/mL, P=0.019]。PCOS组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睾酮(testosterone, TT)、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stimulating hormone, FSH)比值即LH/FSH比值、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 FA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SH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人群血清25(OH)D水平与LH(r=-0.2713,P<0.05)、LH/FSH比值(r=-0.3137,P<0.05)、TT(r=-0.2757,P<0.05)、垂体泌乳素[(prolactin, PRL)(r=-0.2741,P<0.05)]、FAI(r=-0.3118,P<0.05)均呈负相关,PCOS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RL存在负相关(r=-0.4042,P<0.05)。维生素D缺乏使小鼠动情周期发生停滞;与CTR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血清中L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TR组相比,VD-组小鼠卵巢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 mRNA 表达上调(P<0.05)。结论:PCOS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PCOS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RL存在负相关关系。维生素D缺乏扰乱了小鼠正常动情周期并影响性激素水平,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调节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来参与PCOS发生。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目的:在人类circRNA高通量芯片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hsa_circ_0005389与新生儿ARDS之间的联系。 方法:建立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通过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炎性标记物及相关通路指标(IL-6、IL-8、sTNFR1、TNFα、PI3K、Akt)在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敲低 hsa_circ_0005389 表达的干预组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同时用CCK8 与 V-APC/7-AAD 检测敲低 hsa_circ_0005389表达后的空白A549 细胞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的 A549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结果:qPCR 检测及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A549 细胞暴露 10 μg/cm2 LPS 48 h 时,IL-6、IL-8、sTNFR1、TNFα、PI3K、Akt 等炎性标记物及相关通路指标高表达(P<0.05)。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sTNFR1 mRNA 相对表达量和 TNFα 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各炎性标记物及相关通路指标 mRNA 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001)。CCK8 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培养 48 h、72 h 时敲低 hsa_circ_0005389 表达的A549 细胞显著增殖( P<0.05 )。同时与阴性对 照组的凋亡率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 表达的 A549 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中,hsa_circ_0005389 促进了肺损伤炎性标记物的表达,如 sTNFR1、TNFα等;敲低 hsa_circ_0005389 表达促进了肺上皮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凋亡;hsa_circ_0005389 参与了新生儿 ARDS 的炎症过程,可能作为潜在的干预靶标。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新生小鼠卵巢单个生殖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挖掘,探究可变剪切事件是否参与调控小鼠卵泡组装过程的阶段转换。方法:基于小鼠单个生殖细胞转录组数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卵泡组装过程3个细胞发育阶段的可变剪切事件及阶段转换之间的差异可变剪切事件,并用RT-PCR验证差异可变剪切相关同源异构体的变化。结果:在小鼠卵泡组装3个发育阶段转换之间均检测到差异可变剪切事件,其中卵泡生成阶段可变剪切事件以及包囊破裂到卵泡生成时期的差异可变剪切事件富集最多,RT-PCR验证了减数分裂相关同源异构体的变化。结论:可变剪切和小鼠卵泡组装细胞发育阶段转换相关,调控生殖细胞到卵母细胞转变过程。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斑马鱼3号染色体血红蛋白基因敲除后心血管发育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敲除斑马鱼3号染色体血红蛋白基因hbba2到hbae3片段,获得杂合突变体斑马鱼(Hb+/-)。检测Hb+/-与野生型斑马鱼(WT)受精卵的血红蛋白含量及分布,观察血管的发育,统计两者5月龄红细胞数量,并对成年斑马鱼心脏转录组测序分析,qRT-PCR验证。结果:Hb+/-胚胎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且在50 hpf的胚胎中异位分布。Hb+/-腹部主血管与共同基静脉相对WT发育迟缓,肠下静脉发育更快,尾部节间血管增生。而Hb+/-和WT成鱼红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成年斑马鱼心脏转录组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导致NOX2、NOS2上调,HIF3a下调,并激活了线粒体的代偿保护机制。结论:血红蛋白基因敲除影响了胚胎时期斑马鱼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管发育,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和线粒体的补偿机制可维持成鱼的正常生理活动。了解血红蛋白生成在胚胎发生和成年期的调控对于开发新的贫血及心血管疾病疗法非常重要。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目的:基于糖基化基因集在TCGA-GTEx联合公共数据库中挖掘和胰腺癌发生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利用本中心的组织样本和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筛选到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相关的糖基化基因B4GALT5,使用本中心的配有临床与预后信息的组织样本进行验证。构建B4GALT5干扰和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系,通过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B4GALT5在体外对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果:胰腺癌组织中B4GALT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B4GALT5的表达量增高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与CD4+T细胞和NKT细胞浸润呈负相关。B4GALT5在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运动、浸润过程中起作用。结论:糖基化基因B4GALT5有促进胰腺癌恶性进展的作用,可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指示胰腺癌发生风险与不良预后。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目的:基于m1A相关基因在多个数据库中差异表达情况与临床参数建立新的胰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为胰腺癌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GA-GTEx数据库联合m1A相关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利用Cox分析与LASSO回归构建胰腺癌预后风险模型,搭配GEO数据库和本中心的胰腺癌病例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敏感性。结果:筛选出两个基因CRLS1与C7orf50共同构成风险模型,本研究系统验证了该模型有指示胰腺癌预后的显著效能,该模型联合肿瘤突变负荷(TMB)具有更强的预后指示能力。结论:该模型是指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新工具。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LVs)转运功能障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影响。方法:首先,将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组腹腔注射LPS(2mg/kg),12h、24h、72h后观察小鼠mLVs转运功能、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cell, MG)活化、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水平。其次,将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VEGFR3抑制剂MAZ51组,观察MAZ51对mLVs转运功能的影响。最后,将24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MAZ51组、LPS组、LPS+MAZ51组,对MAZ51组和LPS+MAZ51组预先腹腔注射MAZ51(10mg/kg),每周5d,共30d,6周后对LPS组和LPS+MAZ51组注射LPS,1d后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的逃避恐惧能力;免疫组化检测MG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IL-6、IL-1β的表达量。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 24h后脑膜LYVE-1面积和颈深淋巴结内OVA-647面积明显减少(P<0.01),72h内均低于基础水平(P<0.01),24h后海马MG活化、IL-6和IL-1β均明显增加(P<0.01)。与Control组相比,MAZ51组OVA-647荧光面积显著减少(P<0.01)。LPS组小鼠海马区MG活化和IL-6、IL-1β的表达相对于Control组均明显增加(P<0.01)且小鼠僵直时间明显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LPS+MAZ51组小鼠海马区MG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均增加(P<0.01)且僵直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mLVs转运障碍通过增加炎性介质聚积,活化MG,加重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Available online:2023-07-13, DOI:
    摘要:
    缺血性卒中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然而,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和取栓法的时间窗口较短,治疗仍有局限性。齐墩果酸是具有抗氧化、抗神经炎症等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珍贵的传统中药中,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其可减弱兴奋毒性、Ca2+超负荷、线粒体功能障碍、血脑屏障通透性、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眼睑下垂、抗自噬、改善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文本基于齐墩果酸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齐墩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MEN-1)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例特点并总结经验,以期更好地认识该病。 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 年 1 月至 2022年6月10 例MEN-1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肿瘤的组分和治疗方式等。并通过检索 PubMed 数据库, 统计 2010 年 1 月至 2022年6月关于MEN-1的 24 例个案报道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4例 MEN-1患者,男性21例,女性13例,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30-80岁),其中20例患者有家族史,10例患者发生转移,最常见的肿瘤组分是甲状旁腺腺瘤(29例,2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0例,30%),垂体瘤(20例,20%),2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术后行化学疗法,2例术后行生物制剂治疗,另外2例长期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0例垂体瘤中,有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8例行药物治疗,7例随访观察。随访至2022年6月,34例MEN-1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死亡。 结论 MEN-1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甲状旁腺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垂体肿瘤是其最常见的三大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是各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余治疗包括生物制剂、化学疗法等等。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临床特征,治疗方式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筛选结肠癌中奥沙利铂耐药相关基因,并验证其对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下载并综合分析数据集GSE42387,筛选奥沙利铂耐药相关基因;通过Ualcan和GEPIA数据库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转染siRNA-ZIP8干扰结肠癌细胞SW620中ZIP8表达;CCK-8增殖实验检测ZIP8表达降低后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ZIP8表达降低后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对化疗前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ZIP8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筛选出ZIP8、NUPR1、SLC43A1和TEME73共4个耐药相关基因;ZIP8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5);在相同药物浓度下,siZIP8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siNC组(P<0.05),siZIP8组中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NC组(P<0.05);ZIP8低表达的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P = 0.001)和无病生存期(P<0.001)。结论:ZIP8促进了结肠癌患者的奥沙利铂耐药性,可作为预测患者化疗预后的指标之一。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发现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临床价值,并与MRI对比。方法:将我院产前超声发现的52例胎儿透明隔腔异常,与MRI结果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并统计伴发畸形情况,同时追踪所有病例的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并随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52例超声提示透明隔腔异常的胎儿中,透明隔腔增宽7例(13.46%),透明隔腔窄小7例(13.46%),透明隔腔未显示35例(67.31%),透明隔腔形态异常3例(5.77%)。超声与MRI诊断结果符合的为39例(75.00%),不符的8例(15.38%),MRI对超声结果有补充的为5例(9.62%)。超声与MRI均提示透明隔腔异常的44例中,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为23例(52.27%),含7例窄小,6例增宽,10例未显示。21例(47.73%)为透明隔腔异常有伴发畸形,含17例未显示,3例形态异常,1例增宽。其中19例为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胼胝体缺如占12例,均为完全性胼胝体缺如。染色体情况分析,除1例(病例3号)经羊膜腔穿刺CMA结果为15号染色体异常,余51例未见异常。妊娠结局情况分析,13例引产,1例失访,余38例继续妊娠。新生儿随访至6个月,除1例(病例15号)出现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余37例均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异常。结论:产前超声是筛查胎儿透明隔腔异常及伴发畸形的主要方法,MRI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方式,尤其是观察胎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情况具有较大优势。产前鉴别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或伴发畸形对胎儿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的胎儿预后较好。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 年至 2021 年间的118名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因素有:更小的胎龄、更低的Apgar评分、产前没给予类固醇激素、机械通气、肺出血、高级别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低血压、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多次气管插管、较长时间的静脉置管(都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OR=3.508,P=0.021)、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OR=5.333,P=0.022)、重度RDS(OR=5.583,P=0.001)、多次气管插管(OR=4.566,P =0.006)和较长的静脉置管手术时间(OR=4.207,P=0.040)等风险因素与重度IVH显著相关。结论:低血压、重度 RDS、多次气管插管、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和静脉置管手术时间较长是超早产儿发生重度 IVH的风险因素。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本文第一次用计算机模型工具来研究讨论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临床治疗问题,将真实体积逼近模拟经颅电刺激法应用到tDCS临床治疗过程中电极位置误差影响,并从电极位置误差定量分析经颅直流电临床疗效性问题。方法:文章以F3、F4位置治疗抑郁为例,仿真计算颅内靶区所激励电场剂量,对比tDCS治疗电极位置误差对颅内治疗靶区电场剂量产生的影响,并给出施加2mA和4mA电流时电场剂量变化曲线。结果:仿真显示32种物理位置误差,矩形电极,圆形电极分别造成电场剂量变化是-10.3%至72.4%,-12.9%至11.3%,既有减少也有增加;此结果正是由于大脑皮质具有非均匀性。当电场剂量减少时,颅内靶区会出现小于有效电场剂量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出现tDCS临床治疗疗效不好。仿真还发现当tDCS施加4mA时,颅内靶区均会大于有效电场剂量,且32种误差位置在颅内靶区电场剂量变化规律和施加2mA时基本一致,电场剂量变化程度与施加电流大小大致没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为临床一线医生寻找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个体剂量和方案优化。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1例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性肌萎缩症-下肢1型(SMALED1)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2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确诊的1例幼儿起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性肌萎缩症1型患儿及其家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通过文献检索,搜集并总结相关报道案例的基因型-表型关联。结果 患儿,男,2岁龄,表现为轻度全面发育迟缓,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患儿1岁余出现运动发育落后,表现为双下肢近端肌萎缩、无力,双足外翻,独站不稳,不能独走,辅助行走呈鸭步态。查体膝反射消失;肌电图提示脊髓前角细胞或根性损害,脑影像学无显著异常。患儿母亲及外祖母有相同的运动障碍表现。基因检测鉴定患儿DYNC1H1基因上有新的未报道错义突变c.3326A>G(p.Y1109C),证实其遗传自母亲和外祖母。本例SMALED1突变位点与以往研究吻合,但不能解释精神发育异常表型。结论本研究鉴定了1个新突变,扩展了DYNC1H1致病性变异谱。先证者伴有精神发育异常证实以往研究中的脑皮质发育异常缺少基因型-表型关联,同时表明新变异p.Y1109C所关联表型存在异质性。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制主要为 STK11/ LKB1 基因的失活,临床特点包括胃肠道的多发性息肉、皮肤黏膜的异常色素沉积和多种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多种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与PJS相关,包括卵巢环状小管性索肿瘤、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等,但宫颈腺癌合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很少被报道,本文报道一例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宫颈腺癌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同时合并STK11/LKB1基因胚系突变,旨在帮助我们了解这种罕见疾病,并呼吁多学科关注Peutz-Jeghers综合征。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含量也随之升高。已有报道证明多环芳烃是儿童哮喘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为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理机制和疾病病因学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本文将从代谢角度,特别是一碳代谢和色氨酸代谢两个方面综述多环芳烃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模式和激活芳烃受体,介导炎症并诱发儿童哮喘的机制。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局部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CRPS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本文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虽然临床医生对NAFLD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有效的治疗手段仍在探索中,生活方式干预仍是众多指南和医生推荐的NAFLD的一线疗法。睡眠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调节的过程,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众多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慢性肝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然而,关于睡眠障碍如何影响NAFLD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旨在综述睡眠障碍与NAFLD之间的关系,使NAFLD患者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这将对NAFLD患者终身受益。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CD34+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剂量对移植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研究回输移植物中MNC、CD34+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剂量及CD4+/CD8+T细胞比值对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生存的影响。结果:中性粒细胞成功植入120例,高剂量CD34+细胞(≥6.90×106/kg)(P=0.000)、CD3+T细胞(≥6.24×108/kg)(P=0.042)和CD8+T细胞(≥1.05×108/kg)(P=0.021)与中性粒细胞更快植入相关。血小板成功植入119例,高剂量CD34+细胞与血小板更快植入相关(P=0.001)。53例(43.8%)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年和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3.5%和68.0%,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75.0%和64.4%。单因素分析中,高剂量MNC(≥9.79×108/kg)、高剂量CD3+T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3.57组有更好的OS,高剂量MNC组有更好的PFS(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T细胞比值< 3.57组有更好的OS(HR=0.288,95%CI:0.084-0.988,P=0.048)。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分别为18.2%和26.8%,高剂量MNC和CD8+T细胞组的患者有更低的CIR。结论:移植物细胞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有着重要影响,高剂量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更快植入,回输移植物中CD4+/CD8+T细胞比值<3.57的患者有更好的OS和更低的CIR。
    Available online:2023-07-09, DOI: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与吸入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引起的复杂病理改变有关,包括大、小气道的炎症和肺实质的破坏。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气道炎症、免疫因素、氧化应激、蛋白酶及抗蛋白酶失衡等机制有关。与 CO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不同发病机制对应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05-26, DOI:
    摘要:
    目的:研究4-羟基水杨酰苯胺(RC17)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和Hut-78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梯度浓度的RC17处理Jurkat和Hut-78细胞后,以CCK8和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以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损伤状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凋亡和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皮下注射Jurkat细胞构建小鼠肿瘤模型,注射RC17,记录小鼠体重与肿瘤体积变化,13天后,取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通过Ki67和γ-H2AX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药物对肿瘤组织增殖与DNA损伤的影响。结果:在体内和体外,证明了RC17可通过诱导Jurkat和Hut-78细胞 S 期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并且通过CHK1/CHK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激活,加重DNA损伤,抑制T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但RC17对小鼠无明显毒性。结论: 综上所述,RC17可作为潜在的抗T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RC17这一效应是通过CHK1/CHK2信号通路影响DNA损伤修复过程而完成。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PDHA1基因突变致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家系2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进行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特征、治疗效果的分析,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对其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例1女性患儿于9岁3月龄就诊,发育迟缓,行走不稳,肌张力低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两侧小脑、中脑、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多发异常信号;血清乳酸及尿丙酮酸明显增高。例2女性患儿(例1胞妹)于2岁0月龄就诊,发育迟缓,惊厥持续状态,肌张力低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两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两侧大脑脚多发异常信号;血清乳酸明显增高。基因检测发现该2例患儿X染色体PDHA1基因均存在c.223G>C错义突变,证实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α亚单位缺陷,并对其父母进行基因验证,其父亲该位点无变异,其母亲同样检出上述基因变异。该位点变异为本研究首次报道。给予维生素B1、辅酶Q10、生酮饮食治疗及康复训练等,随访1年,两例患儿运动与认知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PDHA1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女性患者因有X染色体随机失活,更为罕见,对于不明原因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高乳酸血症、肌张力低下、癫痫发作儿童,需警惕该病,基因检测有助于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多发伤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儿童多发伤更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精准诊断、正确评估是降低多发伤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目前儿童创伤评分种类繁多,且越来越多的预测模型被提出,可有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在成像方式及时机的选择上需考虑患儿状态、损伤情况、准确度及有无辐射等多种因素。影像学的发展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也对接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检查同样可以明确诊断及预测并发症,但在时效性及获取难易程度方面参差不齐。对于多发伤患儿结合两者进行评估更合适。随着研究的深入,多发伤的评估更加精细,但在儿童这一群体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是优化治疗策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集分子功能与解剖结构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显示出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探讨PET/CT在食管癌诊断分期、评估疗效、预测预后及制定放疗计划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9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具有介导间充质干细胞、肌肉细胞和前成骨细胞等成骨分化的能力,还可以促进软骨形成。BMP-9诱导成骨分化的机制与传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4、7等)不完全相同。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余BMPs(如BMP-2、4、7等)。且传统的BMP抑制剂Noggin对于BMP-9促成骨分化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对BMP-9的结构和受体、成骨分化的作用和信号机制,以及成软骨分化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为常见。肺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进展较快,尤其是以CAR-T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成为肺癌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但由于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缺乏以及耐药性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亟需探究肺癌相关新的分子靶点和分子机制。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对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的一项新技术,可以研究单个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从而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状态。利用该技术有望深入了解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肺癌治疗靶点,揭示肺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完善对患者的预后和风险评估,促进肺癌精准医学的发展。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癫痫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将癫痫发作定义为:由于大脑中异常过度或同步化的神经元活动导致的体征或症状的短暂发生。大约70%患者通过适当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仍有约1/3患者对现有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没有反应。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s)的α亚基由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进行编码,其中SCN1A、SCN2A和SCN8A基因突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已有研究表明,VGSCs在难治性癫痫(TRE)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RE概念、发病和耐药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并综述了VGSCs介导TRE机制研究的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患者皮层厚度和体积的特点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方法:研究共招募了80名WMH患者(病例组)和42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即WMH认知正常组(WMH-CN)和WMH认知障碍组(WMH-CI)。记录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所有研究对象接受3D头部磁共振成像,执行功能评估采用Stroop 色词干扰测验、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我们比较了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执行功能和大脑皮层厚度及体积的差异。Pearson 相关分析了大脑皮层厚度和体积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人口学特征无显着差异(P> 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MoCA评分(P <0.01)和执行功能(P <0.01)存在显着差异。WMH-CN组、WMH-CI组的额叶、颞叶、岛叶皮层厚度和体积小于对照组(P< 0.05)。WMH-CN组执行功能与额叶、颞叶的皮层厚度正相关(P< 0.05),与额叶、颞叶、岛叶的皮层体积正相关(P< 0.05)。WMH-CI组执行功能与额叶、颞叶、岛叶的皮层厚度和体积正相关(P< 0.05)。 结论: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存在额叶、颞叶、岛叶皮层萎缩。这些脑区的皮层萎缩与执行功能减退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及BA.5.2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并且对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的新生儿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分析核酸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比较新生儿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生儿43例,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37例,重型4例。轻型病例均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3例伴有消化道症状;重型病例中3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1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症状性感染新生儿住院时间5.0(4.0,7.0)天,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大多数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无异常临床表现。对病毒载量较高的33例样本行全基因测序显示14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型,19例为BA.5.2亚型;BA.5.2病例中,2例为重型,17例为轻型,4例存在消化道症状,而BF.7组中,2例为无症状,12例为轻型,无病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发热、咳嗽、惊厥的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以轻症、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感染BA.5.2亚型后,部分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少数患儿出现重型临床表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引起消化道症状、重症的发生率是否比BF.7更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T肺动脉栓塞指数(CTI%)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PTE)的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经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APT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基于CTI%对患者进行分度。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基于CTI%的分度:轻、中、重度APTE 患者分别为11例(22.0%)、17例(34.0%)、22例(44.0%)。基于CTI%的分度与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无明显相关(P=0.225)。三组患者术前的血氧饱和度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导管碎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12例(24.0%),导管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37例(74.0%),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1例(2.0%),手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88.0%(44/50)。围术期死亡6例(12.0%,中度1例,重度5例),其余44例患者顺利出院。规律随访患者36例(81.8%),平均随访时间34.6±33.1月,无APTE复发、抗凝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有5例(13.9%,中度2例、重度3例)发生肺动脉高压,10例(27.8%,轻度3例、中度4例、重度3例)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结论: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APTE安全有效;基于CTI%的中-重度A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UA/Scr)与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年龄均大于60岁的300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NAFLD分为T2DM合并NAFLD组(n=146)和单纯T2DM组(n=154)。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SUA/Scr、TyG与老年T2DM合并NAFL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UA/Scr、TyG及SUA/Scr联合TyG对老年T2DM合并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老年T2DM合并NAFLD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FPG、FINS、ALT、AST、GGT、LDL-C、TG、TC、SUA、TyG、SUA/Scr均高于单纯T2DM组(p值均<0.05),T2DM合并NAFLD组的HDL-C、Scr、CysC均低于单纯T2DM组(p值均<0.05),两组在性别、ALB、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A1c、BUN、TBi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TyG(OR=3.524,95%CI:2.276-5.457,p<0.001)和SUA/Scr(OR=1.725,95%CI:1.415-2.104,p<0.001)为老年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TyG预测老年T2DM合并NAFLD的AUC为0.732(95%CI:0.676-0.789),最佳截断点为7.2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和58.4%。SUA/Scr预测老年T2DM合并NAFLD的AUC为0.734(95%CI:0.678-0.789),最佳截断点5.4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9%和75.3%。两者联合预测老年T2DM合并NAFLD的AUC为0.800(95%CI:0.750-0.84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77.9%。结论 SUA/Scr和TyG对预测老年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 基于新的血管密度量化方法探讨近视人群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与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脉络膜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高度近视人群100只眼(HM组)和中低度近视人群82只眼(LMM组)纳入研究。测量所有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AL)、等效球镜(SE),行裂隙灯显微镜和散瞳后眼底、眼底彩色及无赤光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受检眼视盘区4.5mm × 4.5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获取视盘多色超广域激光扫描眼底镜(SLO)图像,分别有两条放射线将其分为以视盘为中心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区。所有的SLO图像由同一名眼科医生绘制盘周β区萎缩弧(PPA-β),经另一名高年资眼科专家审核后使用PyCharm软件计算PPA-β区面积及相应的脉络膜层血流密度。将AL、SE、PPA-β区面积及血流密度、盘周RNFL厚度与RPC血流密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HM组与LMM组受检眼对比,平均盘周RNFL厚度及除颞侧以外的分区RNFL厚度、RPC平均血流密度及除颞侧以外的分区血流密度、PPA-β区面积及其内脉络膜层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E、平均盘周RNFL厚度、PPA-β区相应的脉络膜血流密度与RPC平均血流密度呈正相关(P < 0.001);AL、PPA-β区面积与RPC平均血流密度呈负相关性(P < 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平均RNFL厚度(P < 0.001)和PPA-β区面积(P = 0.014)为RPC平均血流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同一区域的RNFL厚度和RPC血流进行亚组分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都表现出正相关关系(P < 0.001)。结论 盘周RNFL厚度和PPA-β区面积是RPC血流变化的重要成因,提示眼底结构和血流之间存在关联,需重视近视相关视神经病变。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列腺单纯靶向活检与系统联合靶向活检对高PI-RADS评分4~5分患者的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9例前列腺PI-RADS评分为4~5分且接受前列腺单纯靶向活检与系统联合靶向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0(42,90)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1.7(1.4,49.5)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7.6(14.0,201.1)m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密度0.3(0.04,3.0)ng/ml2。PI-RADS评分4分患者283例,5分患者156例。分别由2名泌尿外科医生独立对每例患者行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活检和系统联合靶向活检。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活检方式对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A)的检出情况。 结果:439例中341例(77.7%)阳性,98例(22.3%)阴性,其中单纯靶向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73.0%(189/259),靶向联合系统活检阳性率为84.4%(152/180)。439例中294例(67.0%)诊断为CsPCa-A,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3%(164/259)与72.2%(127/180),P=0.05]。如仅仅行单纯靶向活检,会有15.6%(28/180)的CsPCa-A被遗漏。在PI-RADS评分4分患者中,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9%(86/146)与70.8%(97/137), P=0.04],在PI-RADS评分5分患者中,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78/113)与76.7%(33/43),P=0.3]。 当0<PSA≤20时,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117/192)与71.4%(105/147),P=0.04];当20<PSA≤50时,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1%(47/67)与75.8%(25/33),P=0.6]。当PI-RADS评分4分且0<PSA ≤20ng/ml时,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72/124)与70.7%(82/116),P=0.04];当PI-RADS评分4分且20<PSA ≤50ng/ml时, 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4/22)与76.2%(16/21),P=0.4];当PI-RADS评分5分,0<PSA ≤20ng/ml和20<PSA ≤50ng/ml时,单纯靶向活检与靶向联合系统活检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2%(45/68)与74.2%(23/31),P=0.4]和[73.3%(33/45)与83.3%(10/12),P=0.7]。 结论:对于PI-RADS评分为4~5分疑似高危前列腺癌的患者,当PI-RADS评分4分且PSA>20ng/m或PI-RADS评分5分时,靶向活检可取代系统联合靶向活检。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指标包括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预后作用。方法:回顾性地收集105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就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每个患者的CONUT评分和PNI,并通过ROC曲线确定截断值。CONUT评分和PNI分别以6.5和47.28作为截断值进行分组。依次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K-M生存曲线显示CONUT评分和PNI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具有预测作用(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ONUT评分、PNI、IPI危险度分型、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胆固醇均是患者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ONUT评分对DLBCL患者的OS具有独立预后作用(HR=2.742, 95%CI 1.030-7.300, P<0.05),PNI(HR=0.526, 95%CI 0.135-2.047, P=0.35)不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营养状态指标呈高度负相关(r=-0.79,P<0.01)。结论:CONUT评分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患者CONUT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计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索CTC计数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诊断协助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胶质瘤患者共4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CTCBIOPSY? CTC分离装置对外周血中CTC进行分离和计数,比较CTC计数与血液学、影像学、预后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术前在87.2%(41/47)的胶质瘤患者中可检测到CTC,GBM患者的术前CTC计数显著高于非GBM患者( P=0.020),术前CTC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用有助于GBM的术前诊断。与术前CTC相比,GBM患者术后CTC总体呈现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术前CTC≥11个/5ml外周静脉血为阈值可将GBM患者分为高与低CTC两组, 两组间白细胞计数(P=0.017)、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1)以及淋巴细胞计数(P=0.018)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影像学指标未见差异。术前高CTC组的总生存期较低CTC组明显缩短(P=0.017)。结论:术前CTC计数可较好的区分GBM患者与非GBM患者,GBM患者中高CTC组预后最差,揭示CTC计数有望成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协助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脂肪质量与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是否影响缺氧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PASMCs),用三气培养箱构建缺氧MPASMCs模型;免疫印迹实验用于检测FTO蛋白表达;FTO过表达以及敲除质粒转染MPASMCs以过表达或抑制FTO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缺氧培养后的MPASMCs中FTO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划痕实验提示细胞迁移加快,并在过表达FTO后明显减慢;常氧状态下敲低FTO表达出现了类似缺氧培养的“促迁移”表型。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MPASMCs缺氧培养后FTO蛋白水平下调,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并且FTO可能是促进MPASMCs迁移的关键调控基因。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观察耳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行为学、胃排空率和胃窦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CRF)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电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耳电针组和假耳针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其余三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柠檬酸钠缓冲液,随后继续饲养6周后开始治疗,耳电针组电针双侧耳穴“胃”,每日1次,每周5日,连续2周;假耳针组针刺耳垂,不加电。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以及胃排空率检测,qRT-PCR检测胃窦组织CRF、c-Kit mRNA 表达,ELISA 检测胃窦组织CRF、c-Kit 蛋白表达 。结果: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进入中央区域次数(CE)、进入中央区域时间百分比(CT%)和进入中央区域距离百分比(CD%)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耳电针组CE、CT%和CD%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均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漂浮时间百分比(FT%)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耳电针组FT%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降低,胃窦中CR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假耳针组比较,耳针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升高,胃窦中CR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频耳电针可以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动力与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窦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探究败酱总黄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研究:7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屈菜红碱组(5 mg/kg)、败酱总黄酮低(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败酱总黄酮+白屈菜红碱组(100 mg/kg败酱总黄酮+5 mg/kg白屈菜红碱),每组12只。采用结扎右颈总动脉和低氧处理2.5 h的方法构建HIE模型。白屈菜红碱组大鼠腹腔注射白屈菜红碱,败酱总黄酮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败酱总黄酮,败酱总黄酮+白屈菜红碱组大鼠在灌胃败酱总黄酮的同时腹腔注射白屈菜红碱,1次/d,连续给药7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趋地性实验和翻正反射检测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海马区病理学变化;Fluoro-Jade C染色观察退化神经元;TUNEL/NeuN荧光双染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PKC、p-PKC、ERK1/2、p-ERK1/2、Bcl-2、Bax、Caspase-3]的表达。体外研究:采用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GD/R)构建细胞模型,进行了CCK-8和乳酸脱氢酶(LDH)测定,以分析败酱总黄酮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用于检测PKC、p-PKC、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在体内研究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翻正反射时间和趋地性反射时间、Fluoro-Jade C+阳性和NeuN+TUNEL+阳性细胞数、脑组织Bax及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p-PKC/PKC、p-ERK1/2/ERK1/2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肿胀、数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败酱总黄酮低、高剂量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翻正反射时间和趋地性反射时间、Fluoro-Jade C+阳性和NeuN+TUNEL+阳性细胞数、脑组织Bax及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p-PKC/PKC、p-ERK1/2/ERK1/2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增加;且在败酱总黄酮干预的基础上联用白屈菜红碱可显著减弱败酱总黄酮对HI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在体外研究中,败酱总黄酮显著增加OGD/R损伤后的细胞活力,逆转神经元损伤并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增加了海马神经元p-PKC/PKC、p-ERK1/2/ERK1/2比值(P<0.05),在OGD/R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中验证了败酱总黄酮对PKC/ERK通路的激活。结论:败酱总黄酮可抑制HIE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KC/ERK通路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DiGeorge综合征(22q11.2缺失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疾病,是由22q11.2染色体微片段缺失引起的多系统发育异常,Transport and Golgi organization 2(TANGO2)基因位于该缺失片段上。本文利用TANGO2敲除小鼠阐明TANGO2在哺乳动物中的生理功能,探究TANGO2是否是导致DiGeorge综合征发生的候选基因。方法:产生TANGO2敲除小鼠模型,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该小鼠模型的基因敲除效率。观察并记录野生型、杂合和纯和敲除小鼠的表型和生长繁育情况。通过组织解剖和组织学分析,观察野生型和敲除小鼠的心脏和大脑组织的形态结构。结果:TANGO2 mRNA在野生型小鼠的心脏和大脑中表达,而在敲除小鼠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ANGO2敲除小鼠发育正常,能够存活和繁殖,没有明显的表型异常。与野生型同窝仔相比,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组织形态分析显示,新生小鼠和6月龄敲除小鼠的心脏和大脑与野生型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ANGO2敲除小鼠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并且缺乏人类中TANGO2相关疾病或DiGeorge综合征的相关表型。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探讨 Drp1缺失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2.5,5,10mM)的3-NP处理Drp1 KO/KD细胞系、 Drp1抑制剂Mdivi-1或P110处理的MEF细胞系以及对照细胞系,随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CHOP、ABCB10,LONP1以及Hsp60的表达。RT-qPCR检测Drp1 KD或Mdivi-1处理后MEF细胞的ABCB10的mRNA水平。结果:3-NP处理的Drp1 KO/KD细胞系以及Mdivi-1和P110处理的MEF细胞系中CHOP表达呈现倍数上调。Drp1 KO/KD细胞系以及Mdivi-1和P110处理的MEF细胞系中ABCB10表达上调,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效应蛋白LONP1和Hsp60表达上调。同时Drp1 KD细胞系和Mdivi-1处理的MEF细胞系中ABCB10的mRNA水平上调。结论:在MEF细胞中,Drp1表达下调可引起ABCB10表达量增加,导致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关键蛋白CHOP、LONP1和Hsp60蛋白表达上调,进而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SS1)对胰岛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siRNA和慢病毒载体在胰岛β-TC6细胞中分别敲低和过表达ASS1;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与对照相比,敲低ASS1后,胰岛β细胞EdU阳性率和CCK-8细胞增殖活力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和AV/PI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升高。胰岛β细胞内AIF表达量明显升高,Bax/Bcl-2比值下降,Caspase-3活性降低。2.过表达ASS1后,TUNEL阳性细胞数和AV/PI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降低,伴随胰岛β细胞内Ki67和mTOR表达量升高。但胰岛β细胞EdU阳性率和CCK-8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变化。结论:ASS1过表达可能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ASS1表达降低时,胰岛β细胞可通过AIF途径启动细胞的凋亡并负反馈抑制了Bax和Caspase-3的活性。ASS1在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中发挥一定调控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的机制。方法:雄性C57BL/6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模型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200μL纯水灌胃/每天)、HCQ+DSS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 200μL HCQ(60mg/kg)灌胃/每天)。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造模7天后处死小鼠,分析小鼠结肠长度,肠组织HE 染色评估肠道炎症水平。荧光显微镜及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NETs水平。收集志愿者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进行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及荧光酶标仪检测NETs水平。DCFH-DA荧光探针孵育后荧光酶标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MEK、MEK、p-ERK、ERK蛋白水平。结果:HCQ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并可抑制结肠炎模型鼠肠组织中NETs形成。在细胞实验,HCQ可抑制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活性氧释放和NETs形成,同时抑制ME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MEK激动剂C16-PAF可逆转HCQ对MEK/ERK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增强活性氧的释放,并增加NETs的形成。结论:HCQ可减轻DSS小鼠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MEK/ERK信号通路,减少活性氧释放,从而减轻NETs导致的肠道损伤。
    Available online:2023-05-23, DOI:
    摘要: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制备小鼠睾丸基因敲降的平台。方法:设计和构建靶向睾丸特异性表达基因Sox30转录本的shRNA表达载体(pSliencer:GFP:shSox30)及其对照质粒(pSliencer:GFP:shScramble),与慢病毒颗粒包装后通过网微注射转导至24天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腔,利用免疫荧光等技术方法检测慢病毒敲降鼠体内靶向基因的效率及shRNA敲降Sox30后对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慢病毒处理敲降后,相比于对照组小鼠,shSox30病毒敲降组小鼠睾丸组织中SOX3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生精管腔中圆形精子发育阻滞在2~3步,VII-VIII期生精管腔中无长型精子。结论:shRNA慢病毒有效降低小鼠睾丸靶向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制备睾丸特定基因敲降动物模型中具有巨大优势。
    Available online:2023-05-11, DOI:
    摘要:
    目的:确定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RP11-490M8.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P11-490M8.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RP11-490M8.1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下调,且RP11-490M8.1低表达和较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密切相关(p=0.034);RP11-490M8.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以及年龄均无相关性;过表达RP11-490M8.1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敲低RP11-490M8.1表达则促进其增殖。结论: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潜在的乳腺癌预后分子和治疗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3-05-1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患者CD4+ Tregs(CD4+ CD25+ CD127low Regulatory T cells)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卵巢癌患者(Ovarian cancer,OC)、卵巢良性肿瘤患者(Benign ovarian tumor,BOT)以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外周血CD4+ Tregs中mTOR+ 细胞的百分比;建立CD4+ Tregs与SKOV3共培养体系,检测共培养前后mTOR+ 的CD4+ Tregs百分比,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后,采用比色法检测CD4+ Tregs细胞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WB(Western blot)检测CD4+ Tregs细胞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 mTOR+ 的CD4+ Tregs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7.4±8.12% vs. 64.19±9.7%,P<0.01),与SKOV3共培养后CD4+ Tregs中mTOR+ 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抑制SKOV3生长环境中CD4+ Tregs的mTOR信号后其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糖摄取(193.49±13.28 vs. 174.05±14.58,P<0.01)和糖酵解水平(21.97±0.87 vs. 4.85±1.54,P<0.001)也明显下降,结论:卵巢癌患者CD4+ Tregs中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明显活化,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来影响CD4+ Tregs的糖代谢进程。
    Available online:2023-05-11, DOI:
    摘要: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鉴别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u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上表现为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病理证实为子宫间叶性肿瘤的病人共68例,包括了23个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45个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这些病灶在DWI(b=800s/mm2)上均显示为弥散受限。我们对病灶进行常规MR特征评估以及ADC和DCE-MRI参数的直方图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用于评估诊断性能。结果: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囊变坏死的发生率高于非恶性组(34.8% & 8.9%,p=0.016)。STUMP/恶性组的ADCmedian和Ve median显著低于非恶性组(p<0.001,p=0.012),鉴别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95和0.713, ADCmedian+Ve median联合可将AUC提高到0.850,ADCmedian+Ve median+有无囊变坏死联合得到更高AUC(0.883)。结论:ADC、DCE-MRI参数与常规MR特征联合可作为鉴别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的敏感指标。
    Available online:2023-05-1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47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a_circ_0001479表达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性能评价;通过RT-qPCR检测76对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147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hsa_circ_0001479干扰片段和过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RT-qPCR检测hsa_circ_0001479表达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正确度和线性; Hsa_circ_000147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CA19-9水平有关;细胞功能实验显示,在胃癌细胞株中干扰hsa_circ_0001479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过表达hsa_circ_0001479则呈现相反的结果。结论:本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hsa_circ_0001479具有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功能。
    Available online:2023-05-11, DOI: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在过去十年中,HCC治疗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新型免疫疗法的蓬勃发展。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免疫系统的一员,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NK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NK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从而更精准高效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篇综述通过关注CAR-NK的靶点和相关免疫检查点,总结了CAR-NK在HCC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讨论了提高CAR-NK疗效的潜在策略。
    Available online:2023-05-11, DOI:
    摘要:
    由于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癌症疗法存在严重局限,例如药物响应性差、毒副作用大、药物难以到达肿瘤深部、肿瘤易复发等。近年来,细菌介导的癌症免疫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类细菌优先在肿瘤的缺氧区定植,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抗肿瘤免疫等多种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在此基础上,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抗肿瘤菌株,靶向肿瘤并在肿瘤核心区分泌治疗性蛋白或核酸药物,或与其他抗癌疗法联用,正有望成为种新的癌症治疗策略。本文围绕已开展临床实验的抗肿瘤细菌,介绍不同抗肿瘤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为肿瘤的细菌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索成年神经源性肠患者的营养治疗,评价序贯营养治疗思路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收治的1例成年“神经源性肠,不可归在他处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贯营养治疗结合肠道功能康复训练、肠道管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营养素摄入情况、营养状况评价(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结果:干预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总营养素摄入量、肠内营养素摄入量、患者目标营养需求满足水平均显著提升,营养制剂补充形式更为合理,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更为契合。干预后患者营养状况基本同前,TP与总能量摄入量、总蛋白质、肠内蛋白质摄入量的负相关性最强(Co1=-0.92, Co2=-0.88, Co3=-0.85),血清Alb水平和肠内营养蛋白质供给量之间存在一般负相关(Co=-0.49),Hgb水平和总蛋白质摄入量之间存在一般负相关关系(Co=-0.42),其余未见明显联系。结论:序贯营养治疗对成年神经源性肠患者而言,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提升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营养需求满足程度,对患者目标营养需求的计算和实际营养干预方案的优化有待进一步探索。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易导致早产等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进而增加新生儿转归不良的风险,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及早的筛查、诊断对于GDM早产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近年国内外有关GDM孕妇早产的筛查及预测方法,系统性分析了常规及新型生物标记物在GDM孕妇早产中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建立合理的GDM孕妇早产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早诊断、早干预,改善母婴结局。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与分化对于维持精子发生至关重要。然而,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精原干细胞具有不同细胞亚型,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提供有效的手段,揭示各精原细胞亚型及其转录组水平和生物学功能变化,为精原干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在人体中,存在着一种围绕着除脑血管外的所有心血管的脂肪组织,称为血管周围脂肪(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近年来,由于其位置及功能的特殊性,其被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内脏脂肪的新型脂肪组织,其可通过旁分泌、内分泌具有促进血管舒缩功能的脂肪因子,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肪细胞表型转换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双面性的影响,包括在生理状态下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及病理状态下促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不良作用。而通过对PVAT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与干预,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增加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叙述PVAT与经典脂肪类型的区别,其生理、病理情况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孕妇不同引产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至2021年7月,除GDM以外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足月胎膜早破催产素引产的孕妇585例,根据胎膜早破(PROM)距离启动催产素(Oxytocin)引产的时间间隔(P-O)分为三组:A组(2~6h),B组(6~9h)和C组(9~12h)。对三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母儿主要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胎膜早破(PROM)距离分娩(Delivery)的时间(P-D)随着引产启动时间(P-O)的延迟而增加(P trend<0.05),其中A组的P-D时间最短(P<0.05);②剖宫产、产间发热、绒毛膜羊膜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会随着P-O的延长而升高(P trend<0.05),其中A组发生率最低(P<0.05);三组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病率等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③三组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P-O的延迟而增加(P trend<0.05);④A组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无其他并发症且排除阴道分娩禁忌症情况下,选择2~6h内催产素引产,既可以减少临床抗菌素的使用,也可以显著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在PLA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中观察血清aPLA2Rab滴度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PLA2R相关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观察终点为肾功能不全,定义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下降40%。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3例患者。血清aPLA2Rab滴度<50RU/ml组44例(低滴度组)、50~150RU/ml组142例(中滴度组)、>150RU/ml组87例(高滴度组)。血清aPLA2Rab滴度与性别、血清肌酐、总胆固醇、尿NAG、尿RBP、肾小球C4沉积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显著负相关。血清aPLA2Rab滴度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aPLA2Rab滴度预测肾功能不全的截点值为135.66RU/ml。1年、5年和10年未达肾功能不全的肾脏生存率低滴度组均为100%;中滴度组分别为100%、87.0%和75.5%;高滴度组分别为95.4%、72.3%和72.3%;三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PLA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血清中aPLA2Rab滴度水平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相关,为以免疫学缓解为治疗目标的新理念提供理论支持。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中的变化,并分析PLR对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155例OSAH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新发脑梗死分为单纯OSAHS组(A组-93例)和OSAHS合并脑梗死组(B组-62例),根据AHI将B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级;收集两组的临床数据并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PLR预测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的效能。结果:(1)两组之间LYM、PLT、NEUT、NLR、PLR、TS90%、AHI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2)B组患者PLR与AHI呈正相关(P=0.000);(3)logistics回归分析示PLR是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4)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LR预测OSAHS患者新发脑梗死的最佳截断值为130.79,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32-0.945)。结论:本组数据示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PLR值会随着AHI值的增加有递增趋势;而且PLR可能是OSAHS新发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ALS病例65例,分为PBMC组(PBMCs 1*106/kg体重+20%人体白蛋白100ml,33例)和对照组(20%人体白蛋白100ml,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及第14天,以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R)评分,并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数目。结果:①PBMC组ALSFRS-R评分于治疗后第5天(30.1±3.43分)、第14天(26.5±2.00分)均较治疗前(25.3±1.39分)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BMC组治疗后第5天、第14天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均增高,与对照组、PBMC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16+CD56+NK细胞在PBMC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在PBMC治疗后第5、14天时,CD8+T细胞数量与ALSFRS-R分数有相关性(p<0.05);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与ALSFRS-R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外扩增的自体PBMC回输治疗可以短期改善AL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临床进展有关系。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究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解耦联剂ZL006(1)的构效关系,探明其解偶联机制。方法:以前期研究发现的PSD95-nNOS解耦联剂ZL006(1)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亲脂端、连接臂和水杨酸结构三部分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四个系列共21个ZL006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 NMR 、13C NMR和ESI-MS 确认。采用LDH实验测试衍生物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CCK-8染色法测试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大部分化合物对细胞具有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5e和27a与阳性对照化合物ZL006的神经保护活性相当(51.24% 、48.42% @10 μmol/L),化合物23表现出优于ZL006的细胞保护活性(54.34% @10 μmol/L、 29.58% @1 μmol/L),并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2.85% @ μmol/L)。结论:本研究丰富了PSD95-nNOS解耦联剂的结构类型,并对其应用于神经保护提供了借鉴。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及其介导的Src/Syk/ROS信号通路在高脂血症中血栓形成和发展起关键作用。莱菔硫烷 (Sulforaphane, SFN)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异硫氰酸盐类植物化学物,富含于十字花科蔬菜中,本研究旨在探讨SFN对ox-LDL诱导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将健康人纯化血小板与不同浓度的SFN (1、2.5、5 μmol/L) 共同孵育40 min,然后用ox-LDL激活血小板20 min,并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指标,包括CD62P的表达、胞内血小板因子4 (Platelet factor 4, PF4) 和趋化因子配体5 (Chemokine ligand 5, CCL5) 的释放水平。机制上,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小板Src及其下游的Syk磷酸化水平;用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检测试剂盒测定胞内总ROS水平。结果:ox-LDL诱导的血小板CD62P的表达以及PF4和CCL5的释放水平均可被SFN显著抑制 (P < 0.05);SFN显著下调ox-LDL诱导的血小板Src和Sy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胞内总ROS水平 (P < 0.05)。此外,ox-LDL诱导的血小板CD62P的表达、PF4和CCL5的释放可被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所抑制 (P < 0.05),但PP2与SFN联合使用时,无协同抑制效果 (P > 0.05);Src家族激酶激活剂MLR-1023可逆转SFN对ox-LDL诱导的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 (P < 0.05)。结论:SFN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其机制可能是下调Src/Syk/ROS介导的信号通路。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为研究白藜芦醇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处理PC 2细胞,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用免疫印迹检测GRP 78蛋白表达,用激光共聚焦和Fluo-3检测胞浆钙离子浓度([Ca2+]i),利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1)白藜芦醇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剂TG引起的GRP 78高表达;(2)白藜芦醇阻止内质网应激诱导的钙超载;(3)白藜芦醇和钙离子螯合剂BAPTA均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Caspase-3活化;(4)白藜芦醇和钙离子螯合剂BAPTA均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Ca2+/Caspase-3途径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索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生物相容性;使用二甲酚橙法、WST-8法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模拟酶活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法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酶对细胞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评估其氧化微环境下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CCK-8和流式凋亡结果显示0-100μg/mL普鲁士蓝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甲酚橙法、WST-8法结果显示普鲁士蓝具有良好的模拟酶活性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普鲁士蓝纳米酶对细胞内活性氧也有较好的清除能力;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具有显著性增强作用。结论:普鲁士蓝纳米酶可以增强MC3T3-E1细胞的抗氧化活性,促进氧化环境中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通过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与小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培养,PKH26标记外泌体示踪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观察增殖、分化、纤维化、炎症等基因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I型、II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正常/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均可被心脏成纤维细胞摄取,且两者摄取效率无差异。相比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可显著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积聚、炎症等基因表达,合成α-SMA蛋白、I型、III型胶原蛋白能力增强。结论:高脂饮食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及胶原产生。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EPCs予以PAR2天然激动剂类胰蛋白酶、合成激动剂SLIGKV-NH2、合成抑制剂FSLLRY-NH2处理,EdU、Transwell实验观察EPCs增殖、迁移,qPCR、ELISA分析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及受体表达,免疫印迹法评估RhoA水平;同时给予RhoA特异性抑制剂Y-27632,观察PAR2活化效应可否被取消。结果:PAR2激动剂可剂量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及迁移(P<0.05),下调VEGF-A、VEGFR-2、SDF-1及CXCR-4等表达(P<0.05),该效应可被PAR2抑制剂取消;活化PAR2可显著上调EPCs RhoA表达(P<0.05),抑制PAR2活性可取消该效应;Y-27632可逆转PAR2激动剂导致的EPCs细胞增殖、迁移抑制(P<0.05)。结论:PAR2经RhoA信号抑制EPCs增殖、迁移功能,是极具潜力的内皮再生与血管生成调控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索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样蛋白2 (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Protein 2, OSBPL2)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Osbpl2基因敲除(Osbpl2-KO)HEI-OC1细胞探讨OSBPL2缺陷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Osbpl2-KO小鼠毛细胞静纤毛形态;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I-OC1细胞和耳蜗内Rho/ROCK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因子Rho激酶 2(Rho-associated coiled-coil-forming kinase 2 ,ROCK2)、Lim 激酶 1(LIM Domain Kinase 1, Limk1)、肌动蛋白解聚因子1(Actin depolymerization factor 1, ADF/CFL-1)的表达水平。结果:Osbpl2-KO HEI-OC1细胞微丝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 (F-actin)的分布明显下调,细胞外周微刺突和丝状伪足明显减少,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Osbpl2敲除导致小鼠耳蜗内毛细胞静纤毛变短且排列紊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HEI-OC1细胞和小鼠耳蜗中Osbpl2-KO均导致RhoA/ROCK2信号通路的抑制。结论:在听觉细胞中OSBPL2作为RhoA/ROCK2信号通路的重要效应因子参与了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以讨论免疫衰老以及老年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毒性以及相关毒性的管理。方法:收集2018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 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各类实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性评价。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方法。结果:166例患者共接受910次治疗,平均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5.48次。共有14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共记录462次不良反应,平均2.78次/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9%,发生比例较高的不良反应有贫血 (78.9%),白细胞降低 (28.9%),中性粒细胞降低 (18.7%),血小板降低 (42.8%),高血糖 (21.7%),甲状腺功能异常(9.6%),皮质醇异常(9.6%)等。肯定和很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占总体不良反应的11.9%。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有22例,占患者总数13.2%。经分析,是否存在≥ 3 个系统的合并症以及是否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基于本研究数据,75岁以上老年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与75岁以下患者相当,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Available online:2023-05-10, DOI:
    摘要:
    目的:基于胶质瘤增强T1加权成像(Enhancement T1-Weighted Image,T1WI+C)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构建预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ki67指数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病理结果为胶质瘤并经免疫组化测定ki67指数的患者113例,随机按约8:2拆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通过MRIcroGL软件手绘胶质瘤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利用python中 pyradiomics模块获得1338个影像特征,通过T检验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算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最佳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建立ki67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与模型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T1WI+C图像提取1338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 6个与胶质瘤ki67指数密切相关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型在训练集ki67指数预测中AUC为0.82、准确率0.74;在测试集中ki67指数预测中AUC为0.91、准确率为0.83。模型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布尔里得分为0.175。结论:基于T1WI+C的影像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患者个体化诊疗和精准化医疗未来的发展。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特殊RNA,其不直接翻译成蛋白质,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是最先被研究的非编码RNA之一。MiRNA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在神经退行性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等疾病中均参与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尤为密切。文章归纳总结了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生物标记物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脑保护机制最新进展,为以miRNA为核心的核酸治疗应用临床提供借鉴与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脑卒中是成人因病致残的主要诱因,因此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脑卒中后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介导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解析运动相关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作为公认的促进卒中后功能修复的范式,可以用来揭示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对脑梗死后神经网络重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PD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PD病理学相关的基底神经节和黑质(SN)内的风险区域周围,小胶质细胞的受损和过度激活引发了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和自噬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积累及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而这些损伤因素介导的神经元损伤又进一步加剧小胶质细胞激活, 这种恶性循环对PD的病理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究PD病理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对P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患者经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micro-TESE)治疗的取精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22年1月1355名接受micro-TESE的患者,NOA患者病因/危险因素包括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 KS)、Y染色体AZFc缺失、隐睾、腮腺性睾丸炎、放化疗、精索静脉曲张、特发性NOA,统计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和精子获取率(Sperm retrieval rate, SRR),分析影响取精结局的因素。结果: NOA患者的总体SRR为26.2%(355/1355),其中腮腺性睾丸炎SRR最高(75.9%,22/29),其次分别为隐睾(70.5%,43/61)、Y染色体AZFc缺失(55.6%,30/54)、 KS(47.6%,71/149)、特发性(18.6%,167/897)、放化疗(15.4%,2/13),精索静脉曲张SRR最低(13.2%,20/152)。根据手术结局,将NOA患者分为取精成功组及取精失败组。特发性及放化疗类型中,取精成功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水平显著高于取精失败组;Y染色体AZFc缺失类型中,取精成功组FSH、LH水平显著低于取精失败组;腮腺性睾丸炎类型中,取精成功组睾丸体积高于取精失败组。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可作为预测特发性NOA患者取精结局的因素,高龄者拥有较好的取精结局。结论:NOA患者中,不同病因/危险因素的SRR具有显著差异,是影响取精结局的重要预后指标。特发性NOA患者中,年龄对手术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给予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每三周一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或每两周一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定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治疗不耐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方案客观缓解率为28.1%,疾病控制率为87.5%;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个月。治疗2周期后CD3+,CD4+,CD4+/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目的:构建预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癫痫发作风险的影像组学风险模型,并初步评估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利用TCGA和TCIA数据库提供的影像数据集及临床资料,通过影像组学方法构建癫痫风险评分模型,并结合临床指标建立列线图以预测癫痫发生概率及远期生存概率。受试者工作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被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0个癫痫相关的影像特征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内部及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00和0.636。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癫痫阳性率分别为80.6%和27.3%。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的5年疾病总生存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9),临床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影像-临床”癫痫预测模型的净获益率优于临床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3年,5年生存列线图有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列线图中高低危组5年总生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术前MRI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无创预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癫痫发生风险及预后,为临床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目的:评估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 lymphocyte ratio, 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 lymphocyte ratio, 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PET/CT检测且未行任何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PET/CT检查前1周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临床资料及原发灶PET/CT代谢参数数据,通过Spearman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6例小细胞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NLR、PLR、MLR、SII与原发灶PET/CT部分代谢参数[TLG (rNLR=0.309, rPLR=0.304,rMLR=0.271,rSII=0.362), MTV (rNLR=0.354, rPLR=0.341,rMLR=0.290, rSII=0.411)]之间存在轻度正相关性(均P<0.05),而均与原发灶的SUVmax及SUVmean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NLR、MLR、SII、中性粒细胞及原发灶PET/CT部分代谢参数(MTV、TLG)的水平高于局限期,广泛期淋巴细胞低于局限期(均P<0.05),而SUVmax、SUVmean、PLR、单核细胞及血小板在小细胞癌局限期和广泛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基线期的炎症标记物可能不仅反映全身炎症情况,而且反映肿瘤病灶以18F-FDG活性为代表的炎症情况。对于NLR、MLR或SII增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可能有必要通过PET/CT检查进行分期,从而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新生儿科79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2018 NICHD诊断标准分为非BPD组(n = 48)和BPD组(n = 31):(1)ELISA法检测血清TNC水平;(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分析血清TNC水平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4)制作TNC诊断BP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1.早产儿血清TNC水平,非BPD组(95.03±19.73ng/ml)与BPD组(125.40±19.34ng/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级别B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入高浓度氧、吸氧时间及血清TNC水平(P<0.05)。3.血清TNC水平与B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031,P<0.0001)。4.血清TNC诊断B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7(P<0.0001),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66.7%。结论 血清TNC水平在BPD中增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早产儿BPD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Available online:2023-04-17, DOI:
    摘要:
    目的:分析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蛋白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首发表现分为肺部首发组(n=15)和非肺部首发组(n=42),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和预后情况。结果:肺部首发组患者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肺部首发组,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低于非肺部首发组(P<0.05)。肺部首发组患者的胸部CT征象以斑片状影为主,其次为磨玻璃影、网格影、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结节影、蜂窝肺和胸腔积液等征象较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CK水平是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患者预后较差,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SF、CK水平与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相关,或可成为实验室监测指标之一。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0(8):1081-1084, DOI: 10.7655/NYDXBNS20200801
    [摘要] (15733) [HTML] (105) [PDF 395.29 K] (8340)
    摘要:
    法医DNA在刑事侦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作案方式,法医DNA面临多重挑战,寻找有效的新型法医DNA遗传标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微单倍型(microhaplotype)是一种新型法医遗传标记,它是长度较短、包含2个以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座,兼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和SNP的优点,具备较高多态性和极低突变率。最新研究发现其在祖源推断、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混合DNA分析、降解或微量检材检测中具备巨大潜力。文章对微单倍型的概念、特点、研究进展、挑战及展望等进行介绍,希望其将来在法医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9):1274-1276, DOI: 10.7655/NYDXBNS20130920
    [摘要] (13947) [HTML] (50) [PDF 183.14 K] (2969)
    摘要:
    目的:评估持续小剂量口服他达拉非联合按需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7例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服用他达拉非组(57例,他达拉非5 mg每日1次口服)和他达拉非加服用西地那联合组(50例,他达拉非5 mg每日1次口服,西地那非50 mg按需口服)。分别治疗12周,记录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单用他达拉非和他达拉非联合按需服用西地那非均能明显改善ED患者勃起功能,两组间IIEF-5评分改变比较无差异(P > 0.05),其中联合用药对重度ED患者的IIEF-5评分改变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IIEF-5评分问题2(达到勃起能力即插入成功率)治疗前后两组评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每日5 mg他达拉非加按需50 mg西地那非联合服用更能够使患者较快达到满意勃起硬度,同时通过修复血管内皮功能达到从根本治疗ED的目的,尤其对重度ED患者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2020(7):1070-1073, DOI: 10.7655/NYDXBNS20200728
    [摘要] (10191) [HTML] (54) [PDF 472.32 K] (5351)
    摘要:
    某些化疗药物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还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死亡,通常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该过程主要为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上调某些特征蛋白(如钙网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细胞表面表达,从而诱导未成熟的树突细胞发育为成熟的树突细胞,并将肿瘤抗原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最终激活肿瘤特异性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研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为肿瘤免疫研究提供新思路。
    2009,29(6):757-761766, DOI: 10.7655
    [摘要] (9939) [HTML] (87) [PDF 0.00 Byte] (428)
    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GFP-LC3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系-方法:构建pcDNA3.1-GFP-LC3真核表达载体,应用转染技术将该质粒导入RAW264.7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真核细胞中GFP-LC3的表达分别用荧光显微镜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利用该稳定表达细胞系观察内质网应激时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结果:成功获得2株转染并经G418反复筛选的RAW264.7细胞系,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的表达率在95%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了GFP-LC3融合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均证明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自噬的发生-结论:用pcDNA3.1-GFP-LC3 转染的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可成功建立GFP-LC3稳定表达系,从而为后续功能实验提供有用的细胞研究模型-
    2009,29(12):1638-1642, DOI: 10.7655
    [摘要] (9897) [HTML] (60) [PDF 0.00 Byte] (252)
    摘要:
    目的:评价EB病毒特异性VCA-IgA和E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的诊断意义-方法:试验组为228例鼻咽癌血清标本,对照组为10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EBV特异性VCA-IgA和EA-IgA抗体水平,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各血清检测指标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及其cut-off值的设定-结果:正常健康人血清中EB病毒特异性VCA-IgA和EA-IgA抗体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 U/ml 和 11.5 U/ml,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和EA-IgA抗体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6.5 U/ml 和 63.5 U/ml,鼻咽癌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根据VCA-IgA-EA-IgA定量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 和 0.948,VCA-IgA-EA-IgA定量检测可用于鼻咽癌的准确诊断-根据ROC曲线图分析,cut-off值分别设定为30 U/ml 和23 U/ml-按此值设定时,VCA-IgA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66.8%,EA-IgA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9%和91.1%-联合检测VCA-IgA和EA-IgA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1%-结论:以ELISA法定量检测VCA-IgA-EA-IgA的血清抗体水平对鼻咽癌具有诊断意义,尤其将两指标联合应用-
    2009,29(8):1112-1117, DOI: 10.7655
    [摘要] (9802) [HTML] (64) [PDF 0.00 Byte] (402)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CT法-Pfaffl法及相对标准曲线法计算肺癌紫杉醇敏感细胞株及耐药细胞株间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引物和数据计算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引物的扩增效率对定量PCR结果分析有显著影响,不同引物特异性扩增得到的样本间表达倍数有显著差异(P < 0.05)-3种计算方法中,Pfaffl法与相对标准曲线法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而2-△△CT法与其他2种方法均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引物的选择对于定量PCR结果有显著影响;Pfaffl法是更准确,更合理的相对定量计算方法-
    2012(4):514-519, DOI: 10.7655
    [摘要] (9103) [HTML] (56) [PDF 457.13 K] (2674)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AD)和晚发CAD的危险因素-血脂代谢情况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5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CAD的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另外CAG检查确定非冠心病个体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比较3组的危险因素-血脂代谢情况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3组总体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父亲冠心病史-母亲高血压史-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清肌酐水平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发与晚发CAD相比,父亲冠心病史-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发CAD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晚发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早发CAD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且冠脉狭窄程度重度者(> 90%)者少于晚发CAD-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可增加早发和晚发CAD的风险,女性和母亲高血压史可减少晚发CAD的风险-结论: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阳性(父亲冠心病史)-血脂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等可能是早发CAD的危险因素-早发CAD病变程度轻于晚发CAD,但预后差-应开展针对性的人群预防,加强早发CAD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同时加强对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重视-
    2009,29(1):120-121, DOI: 10.7655
    [摘要] (9016) [HTML] (63) [PDF 0.00 Byte] (363)
    摘要:
    目的: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患者,通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进行临床分流管理-方法:对662例ASC-US患者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阳性为215例,阳性率为32.48%-病理结果为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浸润癌的患者高危型HPV病毒阳性所占比例为 17.10%-57.33%-78.85%-93.10%-100%-结论:高危型HPV阳性预示着可能有宫颈高度癌前期病变的存在,或有可能发展为宫颈高度癌前期病变,HPV阴性则意味着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及时合理地检测高危型HPV对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起着科学分流管理的作用-
    2020(4):563-569,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8
    [摘要] (8692) [HTML] (66) [PDF 59.58 M] (2146)
    摘要: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临床康复干预效果,总结其脑功能重塑特征及机制。方法:1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2组进行30 d步行训练,研究组为结合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对照组为常规训练。对脑区激活的结果进行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dex,LI)分析,并与运动功能评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同时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其中卒中患者在偏瘫侧运动时,其LI值与使用足底压力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相关(r=0.884,P < 0.001),而健侧运动时,LI值与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也密切相关(r=0.892,P<0.001),特别是使用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后,卒中患者两侧半球感兴趣区的LI值之间有显著关联(r=0.974,P < 0.001)。结论:卒中患者佩戴由足底压力反馈式电刺激仪构成的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从根本上加速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
    2020(3):303-305, DOI: 10.7655/NYDXBNS20200301
    [摘要] (8513) [HTML] (62) [PDF 432.48 K] (5830)
    摘要:
    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重点支持,通过顶层设计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多组学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助力临床医学研究内容的持续创新,催化临床诊疗模式的不断变革,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正面临新的机遇。然而,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大数据还存在存储碎片化、数据交汇机制缺乏等问题,亟需建立政府主导的数据共享机制,寻求通力合作的研究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托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将逐渐成为临床干预的重要证据来源,我们要加强临床数据资源和生物样本资源的积累,创新研究方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2009,29(8):1055-1058, DOI: 10.7655
    [摘要] (7976) [HTML] (61) [PDF 0.00 Byte] (420)
    摘要:
    目的:探讨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两种染色方法-方法: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并分别用TTC单染法和Evans blue-TTC双染法评价心肌的损伤程度-结果:Evans blue-TTC双染法可以评价出心肌的缺血组织面积-梗死组织面积和正常组织面积,而TTC单染法只能测出组织的梗死面积和缺血面积,不能排除由于结扎位置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同时,双染法得出的梗死面积/危险面积的比值(I/R)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比单染法得出的梗死面积/左心室的面积比值(I/T)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更高-结论:Evans blue-TTC双染法比TTC单染法能更客观更准确的反映出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2009,29(8):1172-1174, DOI: 10.7655
    [摘要] (7792) [HTML] (60) [PDF 0.00 Byte] (354)
    摘要: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C2-HPV-DNA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分别做HC2-HPV-DNA检测与TCT检查并有活检资料者以及同时做HC2-HPV-DNA检测与TCT检查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细胞学诊断标准按照TBS(2001)分类-HC2-HPV-DNA检测以高危型病毒量RLU/CO > 1.0为阳性,TCT诊断≥ASCUS为阳性,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I为阳性-结果:高危型HC2-HPV-DNA检测对活检诊断≥CINI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58.54%,TCT检查对活检诊断≥CINI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54.21%,特异度66.43%,高危型HC2-HPV-DNA检测敏感性较TCT高,而TCT检查特异性较高危型HC2-HPV-DNA检测好,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危型HPV的HC2-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敏感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TCT检查简单实用且特异性较好;适当时候二者结合运用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阳性率-
    2010(2):245-248, DOI: 10.7655
    [摘要] (7787) [HTML] (57) [PDF 0.00 Byte] (298)
    摘要: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与替代周期法准备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149)-替代周期(n=578)准备内膜,比较周期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结果:2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9.6%-41.2%(P > 0.05);流产率分别为5.4%-5.0%(P > 0.05);种植率分别为28.3%-27.6%(P > 0.05)-冷冻囊胚移植妊娠率66.7%,分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率39.9%,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自然周期与替代周期相比单胎-多胎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移植3个胚胎妊娠率较移植2个胚胎显著增加,多胎妊娠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采用自然周期或替代周期法准备内膜的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排卵正常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法更经济-简单,增加移植胚胎数在提高妊娠率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多胎妊娠率-
    2009,29(8):1181-1184, DOI: 10.7655
    [摘要] (7596) [HTML] (56) [PDF 0.00 Byte] (269)
    摘要:
    目的: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率-复发率高的原因,探讨提高治愈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距离肿瘤缘2.5~3.0 cm,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至边缘和基底阴性-创面行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3例多次复发患者手术切除同时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临床首诊误诊率高达63.8%(23/36)-36例扩大切除后创面一期愈合率95%-中位随访时间3.4(1~6)年,共4例(11.1%)复发,3例辅以125I粒子植入治疗者,随访1~2年均未复发-全组病例未发现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方法,手术扩大切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是较好的辅助疗法-
    2009,29(2):152-155, DOI: 10.7655
    [摘要] (7435) [HTML] (63) [PDF 0.00 Byte] (342)
    摘要: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的体现-“博学至精,明德至善”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校训,其本身有着温柔敦厚的文化内涵和乐观崇高的道德审美-在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南京医科大学注重医学与人文的融通,培养至精至善的精诚大医-
    2019(3):375-378, DOI: 10.7655/NYDXBNS20190312
    [摘要] (7421) [HTML] (46) [PDF 444.25 K] (10984)
    摘要:
    目的:比较Caprini量表、Padua量表及Khorana量表对住院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bmoembolism,VTE)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69例肿瘤伴VT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9例无VTE的肿瘤住院患者为阴性对照。分别使用Caprini、Padua及Khorana量表进行评分,对VTE组的临床特征以及两组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Padua量表及Caprini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Khoran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Padua量表评分的AUC面积高于Caprini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prini量表及Padua量表均可用于住院肿瘤患者的VTE风险评估。Padua量表简单有效,对住院肿瘤患者更为适用。
    2010(1):96-97101, DOI: 10.7655
    [摘要] (7071) [HTML] (71) [PDF 0.00 Byte] (292)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DNA(MP-DNA),超敏C反应蛋白(SCRP)对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的MP-DN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SCRP和MP-IgM的浓度,并与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MP-DNA和SCRP对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性均高于WBC计数,3个指标的敏感性以SCRP最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以MP-DNA最高;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MP-DNA和SCRP两者相差无几-结论:MP-DNA检测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0(3):420-422, DOI: 10.7655
    [摘要] (6882) [HTML] (85) [PDF 0.00 Byte] (269)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妇女在孕晚期的血糖值对基础胎心率等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GDM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36~40周-无胎儿发育异常-既往无糖尿病史-在妊娠晚期用系统胎心监护仪进行60 min以上的监护,同时在监护前即刻-监护进行后30 min和60 min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血糖值,取3点的血糖平均值-结果:18例GDM妇女(36%)平均血糖值 ≥ 6.7 mmol/L,平均基础胎心率为(141.7±17.6)bpm;32例GDM妇女(64%)平均血糖值<6.7 mmol/L,平均基础胎心率为(128.2±19.1)bpm,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5)-研究发现胎儿基础胎心率与孕妇血糖值呈明显正相关(P=0.000 1,r=0.574);系统胎心监护所示的短程变异与孕妇血糖值呈明显负相关(P=0.003,r=-0.466)-系统胎心监护所示的其它指标与孕妇血糖值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GDM妇女孕晚期的血糖升高可使胎儿基础胎心率加快-
    2017(1):1-9, DOI: 10.7655/NYDXBNS20170101
    [摘要] (6873) [HTML] (65) [PDF 1.37 M] (4018)
    摘要:
    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是一类能抑制免疫系统攻击机体自身组织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其关键性表型特征在于表达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Foxp3。Foxp3在CD4+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Foxp3蛋白水平变化导致的调节性T细胞功能稳定性改变与人类多种重大免疫相关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肿瘤发生与转移、移植排斥等密切相关。研究Foxp3+调节性T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将为相关免疫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2009,29(9):1304-1306, DOI: 10.7655
    [摘要] (6810) [HTML] (68) [PDF 0.00 Byte] (369)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2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60岁-肿瘤2例位于子宫体,1例位于宫体下段-2例行息肉切除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组织学表现为腺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并伴有一定异型性,3例均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灶;肿瘤间质主要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病例间质细胞均显示sma和desmin阳性,腺体显示er和pr阳性-随访10~54个月,患者均无瘤健在-结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征性组织结构:平滑肌纤维间质中出现具有细胞学异型性的复杂增生的腺体,需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鉴别-典型的病例临床过程良好,部分病例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病变可复发-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19(2):205-209, DOI: 10.7655/NYDXBNS20190209
    [摘要] (3382) [HTML] (43) [PDF 12.02 M] (50792)
    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培养方法,同时探讨花姜酮(Zerumbone)对Treg细胞的分化、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BABL/c小鼠的脾脏分离、纯化CD4+CD62L+T细胞,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β(5 ng/mL)、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0 μg/mL)促进CD4+CD62L+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Treg细胞被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Zerumbone(1 μmol/L)组、Zerumbone(10 μmol/L)组、Zerumbone(30 μmol/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reg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IL-10含量,Foxp3、IL-10 mRNA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果:本实验方法使Treg细胞的诱导比例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Zerumbone组的Treg细胞比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均< 0.05)。IL-10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也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均< 0.05),Foxp3、IL-10 mRNA的表达同样升高(P < 0.05),其中Zerumbone(30 μmol/L)组升高最明显(P < 0.01)。结论:在体外实验中,Zerumbone可以促进BABL/c小鼠体内的CD4+CD62L+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并促进IL-10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诱导CD4+CD25+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有关。
    2019(4):472-477,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2
    [摘要] (3128) [HTML] (53) [PDF 6.22 M] (12931)
    摘要:
    目的:阐述单克隆抗体anti-SraPL-Lectin在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中的功能。方法:PCR扩增sraP相应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用0.1 mmol/L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镍柱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anti-SraPL-Lectin的特异性,采用qPCR检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诱导表达水平,CCK8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抑制率,涂板计数巨噬细胞上清和裂解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数。结果:anti-SraPL-Lectin不仅能与不同截短类型的SraP重组蛋白结合,而且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anti-SraPL-Lectin能下调小鼠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2p40]的表达并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庆大霉素和anti-SraPL-Lectin共同作用下,未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明显的增殖。anti-SraPL-Lectin能降低巨噬细胞上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载量。结论:单克隆抗体anti-SraPL-Lectin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免疫复合物能减轻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
    2019(3):375-378, DOI: 10.7655/NYDXBNS20190312
    [摘要] (7421) [HTML] (46) [PDF 444.25 K] (10984)
    摘要:
    目的:比较Caprini量表、Padua量表及Khorana量表对住院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bmoembolism,VTE)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69例肿瘤伴VT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9例无VTE的肿瘤住院患者为阴性对照。分别使用Caprini、Padua及Khorana量表进行评分,对VTE组的临床特征以及两组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Padua量表及Caprini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Khoran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Padua量表评分的AUC面积高于Caprini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prini量表及Padua量表均可用于住院肿瘤患者的VTE风险评估。Padua量表简单有效,对住院肿瘤患者更为适用。
    2014(9):1149-1156, DOI: 10.7655/NYDXBNS20140901
    [摘要] (5730) [HTML] (77) [PDF 17.46 M] (10639)
    摘要:
    目的:探讨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慢性移植肾失功能(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对移植肾组织标本和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糖原(PAS)和马松三色(Masson)染色检查分析,观察两组肾功能-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检测两组肾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进一步以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体外研究对象,以TGF-β1(5 ng/ml)作用0~72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AD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AS和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C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CAD组中CD34阳性表达率降低而α-SMA及TGF-β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CAD组中部分肾小球和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α-SMA双重染色阳性-体外研究显示,TGF-β1作用于HUVECs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D34表达逐渐降低而α-SMA表达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在TGF-β1介导下通过发生EndMT现象进而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2008,28(2):117-120, DOI: 10.7655
    [摘要] (4918) [HTML] (58) [PDF 1.40 M] (9124)
    摘要: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eology of renal cysts of high density, containing proteinaceous fluid and increas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this special type renal cyst. Methods:Six cases were proven to be renal cysts of high density(pathologically) from 2002 to 2007 were reviewed. Among 6 cases, 1 was in the upper pole of kidney, 4 were medial and 1 was located in the anus perineum . All were 2-5 cm in size. Ultrasonography(US) excretory unognaphy, multiphase CT and renal angiography DSA imaging was performed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found renal neoplasms in 4 and renal cysts in 2. All of them were operated by partial nephrectomy. Results:All of the 6 renal high density renal masses were resected surgically, which were proved pathologically to be renal cysts; high density present. All of them contained proteinaceous fluid with benign cyst walls on histologic examination. No recurrence was seen in any of these cases during a long follow-up. Conclusion:CT and B-US have a higher diagnostic value, which can show the internal shape and character better. B-US or CT guided puncturing biopsy can be better applied to atypical renal cysts. Once the correct diagnosis is acquired, lapar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2009,29(2):146-148, DOI: 10.7655
    [摘要] (4764) [HTML] (53) [PDF 662.11 K] (8719)
    摘要:
    A 67-year-old woman with chronic cholecystitis was scheduled to ha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bout 5~10 min after the CO2 intraperitoneal insufflation, the peak airway pressur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5 cmH2O to 27 cmH2O, the end-tidal CO2(EtCO2) from 32 mmHg to 56 mmHg. The SpO2 decreased from 100% to 96%, and blood pressure from 135/80 mmHg to 80/52 mmHg. A right side tension pneumothorax was confirmed and a drainage tube was placed in the right pleural cavity. As the continuous gas leakage from the drainage tube was noted, even as ventilation was withheld, the diaphragm was carefully examined and a porous diaphragm was found. These defects were then patched with biomedical materials. The operation was finished uneventful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a patient with a tension pneumothorax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a diaphragm defec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2020(8):1081-1084, DOI: 10.7655/NYDXBNS20200801
    [摘要] (15733) [HTML] (105) [PDF 395.29 K] (8340)
    摘要:
    法医DNA在刑事侦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作案方式,法医DNA面临多重挑战,寻找有效的新型法医DNA遗传标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微单倍型(microhaplotype)是一种新型法医遗传标记,它是长度较短、包含2个以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座,兼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和SNP的优点,具备较高多态性和极低突变率。最新研究发现其在祖源推断、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混合DNA分析、降解或微量检材检测中具备巨大潜力。文章对微单倍型的概念、特点、研究进展、挑战及展望等进行介绍,希望其将来在法医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12):1761-176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2
    [摘要] (5230) [HTML] (65) [PDF 408.70 K] (763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MR检查中常见的生理性胸腔积液量的正常值范围及左右两侧发生率-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654例行乳腺MR检查患者的资料,对其中符合条件的469例患者的MR图像进行分析-于平扫T2-tirm序列图像测量胸壁前缘生理性胸腔积液厚度的最大值,厚度即代表胸腔积液的定量-对左右两侧生理性胸腔积液的厚度及发生率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McNemar检验- 结果:469例患者中,300例(63%)发现生理性胸腔积液,182例(38.8%)单侧发生,118例(25.2%)双侧-右侧胸腔积液厚度为(3.63 ± 1.63)mm,范围(1.1~11.4)mm,左侧(2.91 ± 1.60)mm,范围(1.1~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右侧发生率为62.7%(294/469)高于左侧26.4%(124/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生理性胸腔积液在乳腺MR检查中较为常见,T2-tirm序列图像易于观察,右侧发生率较左侧高-如为生理性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及处理-
    2014(1):007-011, DOI: 10.7655/NYDXBNS20140102
    [摘要] (4714) [HTML] (49) [PDF 4.04 M] (7551)
    摘要:
    目的:探讨S100A16蛋白对体重增加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研究S100A16蛋白在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正常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F,n = 10)和高脂饮食组(HF,n = 10),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模型,喂食14周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喂食16周处死后称量皮下及内脏脂肪重量,采用HE染色方法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 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尿酸等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 S100A16及糖脂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DIO组大鼠的体重-内脏脂肪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酸DIO组高于正常组但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低于正常组,Western blot显示DIO组大鼠脂肪和肝脏组织中S100A16-PPAR-γ-C/EBP-α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结论:高脂饮食可上调S100A16及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S100A16的高表达可促进脂质生成及肥胖发生,并对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产生负性影响-
    2014(11):1601-1603, DOI: 10.7655/NYDXBNS20141134
    [摘要] (4253) [HTML] (59) [PDF 193.44 K] (7040)
    摘要:
    目的:研究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是否较眼部药物治疗更安全和有效-方法:选择27例30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随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或进行眼部药物治疗,简称接触镜组和药物组-接触镜组连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3个月,每2周更换1次,药物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每日3次,睡前1次,连续3个月,两组在角膜上皮修复前均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每日4次预防感染,角膜上皮修复后接触镜组继续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每日2次预防感染,药物组停止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后定期复诊,随访时间9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上皮生长情况以及对眼部不适进行评分-结果:接触镜组完全治愈率(81.25%)高于药物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接触镜组平均治愈时间[(4.3 ± 0.3)周]较药物组[(8.5 ± 0.1)周]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3)-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值和眼部不适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2014(11):1507,1514-1541, DOI: 10.7655/NYDXBNS20141110
    [摘要] (4191) [HTML] (58) [PDF 367.18 K] (6724)
    摘要:
    目的:寻找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小核糖核苷酸(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以及发生碱基突变的难易度-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IMN患者和健康对照者(NC)的microRNA进行测序,构建IMN与NC组之间microRNA差异性表达谱-并对两组的microRNA进行碱基编辑分析,寻找发生了碱基突变的microRNA,比较IMN与NC组 microRNA碱基突变的难易程度-结果:通过构建表达谱,找到了has-miR-208b-has-miR-195-3p-has-miR-23b-5p-has-miR-95-has-miR-503-has-miR-449a-has-miR-486-3p与has-miR-27 8个microRNAs最具有差异性表达-2组共同表达的41个microRNA中,IMN比NC更容易发生碱基编辑而引起碱基突变-结论:IMN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microRNA存在着差异性表达,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特异性很高,可以作为深入研究IMN发病机制的靶点-IMN患者相比健康对照者更容易发生microRNA碱基编辑引起碱基突变,这些发生碱基突变的microRNA可能用于解释IMN的病因基础-
    2014(1):044-047, DOI: 10.7655/NYDXBNS20140110
    [摘要] (4792) [HTML] (57) [PDF 6.96 M] (6372)
    摘要:
    目的:探索膳食铁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为GDM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产检孕妇中,根据75 g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GDM患者108例为GDM组,随机选择糖耐量正常孕妇10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铁负荷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孕妇膳食铁摄入量和铁负荷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GDM与高膳食铁摄入的OR值-结果:GDM组孕妇膳食铁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GDM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84.64 ± 68.19)-滋g/L,与对照组(57.87 ± 55.77)-滋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高膳食铁摄入与GDM患病风险的OR值为1.037(95%可信区间为1.007~1.069)-结论:高水平膳食铁摄入与GDM的患病风险存在正相关-
    2014(1):012-017, DOI: 10.7655/NYDXBNS20140103
    [摘要] (5309) [HTML] (51) [PDF 29.49 M] (5989)
    摘要: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功能减退和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主动脉缩窄法(TAC)制备压力超负荷大鼠模型,并连续给予5 mg/(kg-d)的Sal A灌胃处理,同时部分压力超负荷大鼠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假手术(Sham)仅行开胸处理而不行TAC,依据实验设计将大鼠分为4组:Sham-saline组-TAC-saline组-Sham-Sal A组和TAC-Sal A组-分析12周后4组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心脏解剖学指标;采用HE-Masson’s三重及特异性荧光探针DHE染色分析心肌细胞的形态学-纤维化及活性氧自由基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saline组比较,TAC处理可导致心率-左室收缩期平均压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Bcl-2(抑制凋亡基因)水平降低(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心肌直径-胶原容积分数-心脏体重比-心肌荧光强度-Bax和Cleaved caspase-3(促凋亡基因)水平升高;给予Sal A处理的压力超负荷大鼠,以上指标均获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左室收缩期平均压力-心脏体重比-心肌直径-胶原容积分数-凋亡相关基因的水平仍与Sham-saline组有差异(P < 0.05);Sal A处理对Sham大鼠的各项指标无影响-结论:Sal A可改善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功能减退及包括心肌肥大-纤维化及凋亡在内的心室重构,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020(3):303-305, DOI: 10.7655/NYDXBNS20200301
    [摘要] (8513) [HTML] (62) [PDF 432.48 K] (5830)
    摘要:
    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重点支持,通过顶层设计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多组学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助力临床医学研究内容的持续创新,催化临床诊疗模式的不断变革,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正面临新的机遇。然而,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大数据还存在存储碎片化、数据交汇机制缺乏等问题,亟需建立政府主导的数据共享机制,寻求通力合作的研究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托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将逐渐成为临床干预的重要证据来源,我们要加强临床数据资源和生物样本资源的积累,创新研究方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2014(1), DOI: 10.7655/NYDXBNS20140127
    [摘要] (4807) [HTML] (65) [PDF 5.04 M] (5825)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先前乳腺超声诊断为阴性(假阴性),而在超声随访中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方法:筛选本院医学影像存储和通讯系统(PACS)中病理确诊的乳腺癌病例,选取其中先前超声没有诊断,而在其后随访中检查出乳腺癌的病例,共56例-由2位副教授职称的超声医师在非双盲的情况下回顾分析保存在PACS系统中乳腺超声图像,并结合其钼靶-MRI等其他影像资料,2人取得一致诊断意见,分析未能诊断乳腺癌的可能原因(漏诊-误诊-处理不当)-结果:56例中,有14例无法获取完整影像学资料,其余42个乳腺癌的BI-RADS分级为3~5级,其中7例为漏诊,初次诊断全部由低年资医生做出-27例为误诊,误诊主要原因为肿块边缘规整(8例),大小稳定(3例),内部回声均匀(2例),多发病灶-良恶性重叠(5例);妊娠-哺乳时期(3例);其中先前乳腺病变超声BI-RADS 3级的有27例(64.29%)-另有8例属于处理不当所致,主要来自对钼靶-MRI图像关联及重视不够,2例为超声引导下取样失误-结论:低年资医师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经验有待增加;误诊的概率要高于漏诊及处理不当,其中BI-RADS 3级病变误诊率最高;超声检查应与MRI-钼靶图像紧密关联,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2009,29(2):79-86, DOI: 10.7655
    [摘要] (4625) [HTML] (57) [PDF 197.60 K] (5823)
    摘要:
    The review presents the epidemiology of leishmaniasis in the Eastern Africa region. We searched PUB MED and MEDLINE with several key words-namely,“leishmaniasis”;“cutaneous”,“diffuse cutaneous”,“mucosal”, and“visceral leishmaniasis”; “kala azar”and “post kala 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for recent clinical and basic science articles related to leishmaniasis in countries in the Eastern Africa region. Poverty, wars, conflicts and migr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aggravated leishmaniases in Eastern Africa. Of particular concern is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Leishmania-HIV co-infection in Ethiopia where 20~40% of the persons affected by visceral leishmaniasis are HIV-co-infected. Sudan ha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rate of 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PKDL) in the world, a skin complication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VL) that mainly afflicts children below age ten. In view of its spread to previously non-endemic areas and an increase in imported cases, leishmaniasis in Eastern Africa should be considered a health emergency.
    2008,28(2):102-106, DOI: 10.7655
    [摘要] (4687) [HTML] (47) [PDF 271.66 K] (5819)
    摘要: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efficacy of the new device, 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 for achieving hemostasis. LVSS is an alternative to suture ligatures, hemoclips, staplers, for ligating vessels and tissue bundles. This new device seals the vessels up to 7 mm in diameter by denaturing collagen and elastin within vessel wall and surrounding connective tissue.
    2008,28(3):193-198, DOI: 10.7655
    [摘要] (4934) [HTML] (51) [PDF 893.97 K] (5790)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fibrinogen level and absorbance change in both PT and APTT clotting curves on BCSXP Analyzer. Methods:A serial of standard fibrinogen and 250 patient plasma samples with different qualities(normal, hemolysis, icterus, and lipemia) were run on BCSXP for assays PT, APTT and Fibrinogen. The absorbance change(DeltaA) from baseline to plateau in clotting curve was retrieved and analyzed on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Fibrinogen result. Influence of plasma quality and PT/APTT result on this correlation was also studied respectively. Results:Both PT-DeltaA and APTT-DeltaA showed good linear regres-sion with fibrinogen level in the sample, with R2 close to 0.90 in both standard and patient samples. Hemolysis(H), itcterus(I) and lipemia(L) of the sample with valid clotting curves were found to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is correlation from normal(N) sample(R2: 0.83H, 0.92I, 0.81L and 0.79N in PT; 0.89H, 0.95I, 0.91L and 0.89N in APTT) in either PT or APTT curve. PT or APTT result also has little impact on this correlation(0.71 in range 7 ~ 10 sec, 0.56 in10 ~ 20 sec, and 0.70 in 20 sec~; R2 in APTT: 0.88 in 20~30 sec, 0.92 in 30~40 sec, and 0.95 in 40 sec~). Conclusion:The absorbance change in either PT or APTT clotting curve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fibrinogen level in plasma,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plasma quality PT or APTT results. The absorbance change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way to roughly estimate fibrinogen level in either PT or APTT clotting curve when the result of clauss-based fibrinogen measurement is not available.
    2014(1):048-052, DOI: 10.7655/NYDXBNS20140111
    [摘要] (4572) [HTML] (59) [PDF 3.47 M] (5787)
    摘要:
    目的:探讨酸蚀时间对年轻及成年恒牙釉质表面性质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新鲜前磨牙90颗,其中年轻恒牙(患者年龄为12~17岁)45颗,成年恒牙(患者年龄≥18岁)45颗-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恒牙与成年恒牙釉质表面微观形貌的差异,分析釉质表层元素含量-显微硬度-托槽抗剪切强度-残留粘结剂指数(ARI)等性质的变化-结果:镜下形貌观察显示,年轻恒牙酸蚀15 s后柱间质已开始出现溶解,酸蚀30 s后釉柱宽度及高度均有降低,随着酸蚀时间的增加,釉柱间质溶解不断增多,釉柱正常结构逐渐被酸蚀破坏,酸蚀60 s后釉质表面正常结构几乎消失;成年恒牙酸蚀30 s后柱间质溶解逐渐明显,随酸蚀时间的延长,釉质表面形貌特点无明显差异-经检测,成年恒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值明显大于年轻恒牙-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及成年恒牙托槽粘结后抗剪切强度均无显著差异,年轻恒牙钙磷含量和Ca/P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成年恒牙酸蚀60 s后釉质表层磷含量明显< 45 s组,Ca/P比值< 30 s-45 s组-结论:为了减少酸蚀对釉质表面的损害,年轻恒牙正畸临床酸蚀处理时间可适当减少至15 s,成年恒牙可延长至30 s-

期刊介绍

  • 主编:胡志斌
  • 编辑部主任:肖 明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 电话:(025)86869293
  • Email:nyxb@njmu.edu.cn
  • ISSN:1007-4368
  • CN:32-1442/R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