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108
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期 总第124期
· 534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4年10月
Journal
(一)产学研:缺乏多主体合作,跨机构多区域 开展的技术层面的开发、服务、咨询和培训,或将
联动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的资源等,
由文献发表年份分布情况和合作网络分析可 以高质量医学科技供给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创
知,目前研究绝大多数来自作为技术提供方的医院 新支撑和政策建议。各转化主体应致力于深入摸
和高校研究机构,缺少需求方和第三方视角的研究 索转化流程,完善高质量成果转化实施流程。对
内容。此外,鲜有医院和中介机构、承接企业作为 有转化潜力的成果进行概念验证,遴选可用技术
作者单位联合发文。同时可知,研究单位的合作形 后进行孵化,加快转移转化的速度和通路,从而延
式多为院内各科室相互合作、高校与附属医院相互 长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
合作,但跨院跨机构合作、区域医疗联盟合作等较 兼顾社会效益。
少。另外,合作单位大多同处一市,跨区域、多区域 (三)知识产权:产权意识薄弱,亟待建立全流
合作较少。由此看出,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缺失 程管理模式
产学研协同合作平台,各主体沟通不畅导致“供方 由关键词网络分析可知,当前医院内知识产
—需方—中介方”合作共生关系割裂;较为缺乏跨 权形态仍多集中于专利权,著作权和商标权等受
学科、多学科的医工复合人才,团队易存在利益诉 关注较少。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社
求难平衡、合作关系不稳定等情况,出现临床需求 会价值、转化意义及转化应用的认知水平较低,亦
与工科研发不匹配的错位 [17] 。 缺少成果保护及产权归属意识 [19] 。专利申请数量
对此,医院应贯通产业上下游各主体,建立政 和授权数量虽持续增长,但发明专利数量远低于
府部门、医院科室、高校科研平台、生物医药及医疗 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专利转化成功率仍处于低水
器械公司等主体的紧密合作关系,引入第三方评估 平。而根据 Incopat 专利数据库对专利的评价结
机构、技术交易机构、专利代理与风投机构、科技信 果,医疗机构整体的专利评价仅为 3.8 分(总分 10
[20]
息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科技服务,以解 分) ,可见专利质量有待提高。同时,国际专利重
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医 视程度低,科研人员缺乏申请国际专利的意识 [21] 。
政产学研模式下的成果转化新生态;建设医工融合 医院知识产权管理随意性较大,于科研管理部门
转化平台促进前沿技术尽快落地临床,配合加强 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容易错过产权申请和转化
“医工联合”研发团队建设,拓展多渠道复合型人才 的最佳时机。
联合培养模式 [18] ;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 为改变这一现状,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心打造成果转化的“一核三圈”,利用区域医疗联盟 建立全流程的医院科研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做好形
和医联体等打破空间限制,以构建区域医院科技成 成阶段和转化阶段的衔接 [22] 。医院可在项目申报
果转化的合作网络。 时做好源头管理,组织专家审查标书的可专利性。
(二)技术转移:转化方式需完善,转化链有待 同时科研人员在项目立项时应考虑可能成果的创
延长 新性,对项目论证时应加大对于专利布局乃至转化
由关键词网络分析可知,当前医院科技成果主 需求、应用可行性的考量,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
要转化方式为转让,相比之下经许可、作价投资两 度。科研管理部门应遵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的规
种方式转化较少,几乎未有自行转化及合作转化, 律,利用信息化工具及时跟进项目进度、专利申请
转化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科研人员选择 和转化进程,并给予必要的申报帮助。申请专利保
转让方式将专利售出获得一次性收入回报,而产品 护成果的同时也应积极寻找下游企业开展转化,带
上市后的市场效益与其无关,科研人员自然不会关 领成果飞跃商品化、产品化的“死亡之谷”,从而以
注转让后产品化阶段的情况,甚至可能在基础研发 产权申报推动医院科技成果认定,以知识产权信息
阶段忽视成果的实用性,显然这种转化方式本身缺 交流助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
少激励。而且还可能导致产品化、商品化乃至产业 (四)公立医院:缺乏规范管理,转化服务工作
化的失败,从而使得转化产业链短板,无法达到技 机制仍需健全
术扩散的要求,引致成果本身的经济效益潜能难以 由文献发表年份分布情况关键词网络分析可
充分被挖掘,为患者减轻痛苦的预期社会效益更是 知,多数医院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定位较低,对科
无从谈起。 研管理人员队伍尚欠缺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政策和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医院与科研人员应重视成 条例在医院现场中也未能真正落地 [23] 。人员评价
果的全转化环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高质量 机制未完全考虑到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这一要素,依
且更有转化前景的转化方式,提高许可、作价入股 旧向“五唯”评价指标倾斜,激励政策存在着“重成
等方式的比例,接触宏观层面的转化,如面向企业 果数量、轻开发转化”的倾向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