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111
第5期 总第12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南
2024年10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537
Journal
医学教育
新医科背景下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模型建构
与内涵分析
黄睿彦 ,王小全 ,喻荣彬 ,苗开欣 4
3
2
1
1. 南京医科大学教师发展中心,2. 人事处,3. 教务处,4. 医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摘 要:文章采取资料分析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建构医科类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模型,对模型
结构及内涵要素进行系统解析。该模型由理念、知识建构、成果效能和反思四个一级要素组成。
理念强调新医科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并重;知识建构除包含学科基础知识外,教育学及信息技术学
科知识同为知识基础,并将教学研究和能力提升作为知识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成果效能注重过
程性成果的凝练和经验性成果的推广,追求成果效能最大化;反思不仅强调行动的过程性反思,更
强调对行动的持续性反思,即反思中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学术能力;TPACK;模型;新医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4)05-537-006
doi:10.7655/NYDXBSSS240188
2018 年 6 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 耶发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研究报
科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四新”(新工 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博耶在提出
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目标,“新医科” 教学学术时明确表述,教学学术与研究学术并不矛
为其中一“新”。“新医科”建设目标的提出有其特殊 盾,学科研究是教学学术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 。
[2]
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人类疾病谱变化的客观 舒尔曼则直接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引入教师教学
因素、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的主观因素以及科技革 学术能力的论述,指出教学学术是一种具有跨学科
命、信息技术为新医科发展提供了多元技术与产业 张力的学术。在学者们的不断探索中,教师教学学
支持等,可以说,“新医科”是医学体系在综合社会 术能力的内涵解释、要素结构等逐渐清晰 。
[3]
环境中再造和重塑的一个崭新过程,它的科学体系 格拉塞克认为教学要成为学术须具备明确的目
不再局限于医学科学,而是呈现出系统科学、整体 标、充足的准备、适当的方法、重要的结果、有效的展
科学的特征,它的医疗体系突破了生物—社会—心 示和反思性批判六个基本条件 。克莱伯和卡顿认
[4]
理医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精准医学、智能 为要达成这六个条件,教师须具备专业学科知识、教
医学和数字医学的内涵与特征 。那么,“新医科” 学创新能力、反思性批判、展示和共享行为 。特里
[1]
[5]
背景下的医学教育体系是怎样的?这一背景下的 格威尔和希尔认为教学学术是在掌握教学知识和学
高校教师又能有何新的作为,其能力结构发生了哪 科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与学习的高
[6]
些变化?这些都有待学术界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水平教学活动 。学者们普遍认为与一般教学活动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经验研究,着力开展“新医科” 相比,教学学术能力具有显著的学科性、创新性、成果
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模型建构研究。 的可交流性和成效的可评价性等学术性特征。
加拿大学者克莱伯根据梅兹诺的转化学习理
一、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经典模型回顾
论和哈贝马斯的知识论提出教学学术的“九宫格”
1990 年,时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的博 理论模式(三横轴、三纵轴),他认为反思、交流能力
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医科背景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2023LX003)
收稿日期:2024-04-30
作者简介:黄睿彦(1970— ),女,江苏南京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大学课程与教学;
王小全(1977— ),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通信作者,wxq@n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