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59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 总第109期                           南
                2022年4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153  ·
                                            Journal
             于谣言是否是真实的          [11] 。                         直接谣言和伴生谣言,并结合此次疫情进一步分为
                 2. 谣言产生机制                                     科学类、民生类、传染类和特殊人群类谣言。党西
                 关于谣言的产生,国外学者的研究较早,并产                          民 [26] 把谣言细分为健康保健类、公共安全类、恐怖
             生了重要影响。奥尔波特提出:谣言(rumor)=重要                        类、悲情类、阴谋论类、过分放大类、貌似善意类、
             性(important)×模糊性(ambiguity),模糊程度越高,              “具有正能量”类谣言。总体上看,谣言传播划分没
             谣言产生的可能性越高            [12] 。克罗斯进一步提出公             有统一的标准,研究者主要还是基于自身的研究情
             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                         境对谣言进行分类         [27] 。
             批判能力    [13] 。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                        (二)谣言传播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各学科理论,也对谣言产生的机制开展了广泛研                                 相较于“非典”疫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以
             究。郑玄等      [14] 提出大数据时代的谣言传播模型:谣                  网络谣言传播为主,传播模式和传播机制发生了根
             言传播力=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信息载荷量×                           本性变化,社群传播、微传播、圈层传播成为主要传
             传播扩散度÷公众自我评估能力。邢鹏飞等                     [15] 采用   播形式    [28] 。研究者们对谣言传播模式和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对网络舆情的文本进行定性分析,发现舆                            的研究为谣言的治理奠定了基础。
             情的主体、客体、中介以及政府力量组成了此次疫                                 1. 谣言传播模式
             情网络舆情体系,舆情主要经历了潜伏、暴发、平稳                                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普适性谣言传播模型越
             以及消散阶段。董洪哲            [16] 从理性情绪疗法视角探             来越不适用,且易发生分歧             [29-30] 。不少研究者通过
             析,认为由于政府公信力下降、政府危机公关失利、                           自主构建谣言传播模型,检验谣言传播的影响因
             社会问题突出以及个体发泄需要等原因,人民群众                            素,同时用于预测谣言的发展趋势。崔金栋等                      [31] 利
             产生非理性信念,从而产生不合理情绪和行为,进                            用爬虫工具获取网络谣言数据,建立基于大数据的
             而引起负面舆情。姚艾昕等              [17]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           网络谣言分析模型,研究探讨不同类别的谣言在无
             次理论,认为随着疫情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                            策略、自净式以及组织式辟谣策略下的平息效果。
             不断改变,基本上符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                            张洪忠等     [32] 通过“极术云”平台采集样本813份,建立
             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谣言也随着需求而改变。                             中介模型,发现接近性并不影响人们对谣言的信任
                 3. 谣言传播特点                                     度,只有通过人际传播才能显著影响谣言信任度。张
                 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晓飞等   [33]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谣言传播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                             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焦虑和个人涉入促进形成
             征。赵耀等      [18] 提出此次疫情中网络谣言共有五大                   谣言信任,社交涉入阻碍形成谣言信任。
             特点,分别表现为突发性形成、多主题参与、病毒式                                2. 谣言传播影响因素
             扩散、复杂性内容、持续性影响。刘海明等                    [19] 基于         谣言的传播透露出公众对各类疫情信息的需
             微平台分析发现,疫情信息在速度、广度、深度三                            求 [34-35] 。疫情发生后,各地政府为了减少人员流动
             个维度上具有节点传播加快疫情信息的传播速                              实行隔离政策,人们在现实环境中与他人隔绝,互
             度、终端优势拓宽疫情信息传播的受众面、用户原                            联网和媒体成为信息获取的唯一渠道。对于新冠
             创内容(UGC)助力疫情科普的浸入式传播等特                            病毒认识不足,导致恐慌情绪在社会大众中蔓延,
             点。孙海荣等       [20] 认为如今的谣言借助互联网产生                  转发信息成为人们提醒他人重视和寻求帮助的最
             了新的变化,闲话性、侵权性、恐慌性是其主要特                            大动机    [36] 。孙海荣 [37] 强调在疫情发生后,地方政府
             点,在微博中的表现形式是二次加工式、通稿式、演                           的错误应对、物资的保障不力、信息发布不及时滋
             绎式。还有研究者认为谣言传播具有匿名性、逼真                            生了谣言的生产和传播。不少研究者认为新闻媒
             性、交互性、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政治关注度                           体的失声和缺位,导致信息未能及时公开,给予了
             高等特点    [21-22] 。                                 谣言生存空间,表现在主流媒体故意掩盖负面信
                 4. 谣言传播类型                                     息,新闻媒体失去预警功能;新闻媒体照搬照抄党
                 不同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将新冠肺炎舆情中的                          政文件、领导讲话稿,语言僵硬无感染力,降低了人
             谣言传播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聂静虹等                    [23] 指出疫     们对媒体的信任度,导致传播效果不佳;部分新媒
             情谣言传播具有一般叙事类型的特点,并且可以进                            体为了获取曝光率,断章取义激化社会矛盾                    [35,38-41] 。
             一步细化为旧谣新传型、假借权威型、断章取义型、                               (三)谣言传播治理策略研究
             杜撰捏造型。蔡文玲等            [24] 也将谣言传播分为无中                  针对谣言传播治理策略的研究最为广泛,研究
             生有型、夸大其词型、移花接木型、“集体记忆”型、                          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了不同
             断章取义型等五种类型。陈登航等                 [25] 为便于统计,       的治理策略,可谓众说纷纭。笔者按国家、政府、媒
             以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性作为标准,把谣言分为                            体、公众四个层面进行归纳整理。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