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22

南                                             第6期 总第113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640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2年12月
                                             Journal
               科研动力因素,并阐明了各动力因素间的作用机                             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鼓励本科生建立科研小组,
               制,即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地完成科研任务是                             小组成员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科间的交叉
               受内在需要动力、外在情境因素共同作用。基于                             和分享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团队成员间互相学
               以上结论,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要多措并举、多                             习、互相鼓励,在本科生中营造科研创新氛围;高校搭
               管齐下,从本科生科研参与能力、科研参与需要、                            建科研交流平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个性化咨询服
               科研参与情境构建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发展的                              务,优化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在高校本科生中
               激励机制。                                             形成鼓励科研、服务科研的文化氛围。
                   1.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基础能力
                                                                 参考文献
                   科研能力是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基础。一流本
               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                             [1]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
               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问                                 Research University. 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
                           [9]
               题和解决问题 。但目前的本科教学偏重于专业知                                 tion: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
               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科研核心能力和问题意识                                [R]. Stony Brook,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的培养。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启明星”小组成员                                Stony Brook,1998:15-21
               在组内文献学习、朋辈学习过程中弥补了知识储备                            [2] 朱雪文. 彻底变革大学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
               不足和科研训练不够,为后期顺利参与科研活动打                                 蓝图[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67-72
               下了基础。为此,建议高校在常规教学中融入科研                            [3] 郭建如,邓峰.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
               元素,如在制定课程上,增加实验设计、小论文撰写                                的影响[J]. 高等教育研究,2020,41(7):70-77
               和研究工具使用等科研训练类课程,注重学生综合                            [4] 蔡红红,姚利民. 人文社科本科生科研效能的现状及
               知识技能积累;在教学范式方面,倡导以学生为中                                 影响因素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20,11(3):73-81
               心,运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在研讨中引导学生打                           [5] 张洪亚,郭广生. 实践教学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学
               破常规,创造性地发现和分析问题,潜移默化训练、                                习收获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中国大学教
               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                                             学,2020(7):55-60
                   2. 开展科研活动,激发本科生参与科研内在需要                       [6] 曹晓婕,王晨馨,赵磊磊,等.“双一流”背景下本科生
                   强烈的自我需要是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内在动                                科研积极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力。本科生对参与科研是陌生的,畏难情绪具有一                                 2021(7):57-62
               定普遍性,但同时很多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7] AMABILE T M,PRATT M G. The dynamic componen⁃
               渴望被他人肯定和欣赏。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的优                                  tial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秀成果参加学术交流,定期对学生科研成果进行宣                                 making progress,making meaning[J]. Res Organ Be⁃
               传和展示,肯定研究成果的价值               [16] ;学院可以举办              hav,2016,36:157-183
               科研分享会等。这些举措可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                             [8] 吕林海. 聚焦“两种兴趣”:“拔尖生”深度学习的动力机
               科研兴趣,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参与科                                 制研究——基于全国 12 所“拔尖计划”高校的问卷调
               研的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享受科研创新活动所带来                                 查[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6-88
               的成就感。                                             [9] 陶金国,张妍,廖莉莉.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3. 构建支持体系,营造本科生参与科研情境                              的实证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3):104-112
                   组织支持是本科生开展科研的重要保障。近                           [10] 钟春梅,周君佐,咸春龙. 项目驱动下本科生科研活
               年来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规模和范围显著扩大,但与                                 动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叙事研究的视角[J].
               学生参与科研的需要相比,仍存在覆盖面窄、学生                                 中国高校科技,2022(3):50-56
               参与机会有限等局限性,高校应汇聚社会资源,扩                            [11](英)凯西·卡麦兹.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
               大项目来源,为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提供机会。                                [M]. 边国英,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50
               朋辈、实验室氛围直接影响本科生科研,高校应搭                                                          (本文编辑:姜 鑫)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