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88
南 第5期 总第12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514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4年10月
Journal
从其发现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发明,以发挥更大的效 占一大漏卮,为杜塞经济之侵略计,则培植中药,制
[6]
[11]
用,那才是学者应有的态度。” 建校之初,学校曾专 造改进,挽回利权,抵制外药,亦救国之要务也” 。
门辟出药物试植场,并建设实验馆研发新药物。陈 (二)社会缺医少药
果夫政务之余,只要有时间就到学校,傍晚时分则 当时战乱纷争,民生凋敝,灾疫横行。据不完
来到试植场,认识药草及药性,消除工作疲劳,他把 全统计,民国的 38 年间(1911—1949 年),仅法定传
试植场称之为“我的乐园”(图3) 。 染病和指定传染病造成死亡人数达万人以上的重
[10]
大疫灾就有 59 次之多,其中涉及鼠疫、天花、霍乱、
伤寒、疟疾等,共计造成约 250 万人死亡 [12] 。当时中
国人的死亡率是欧美的一倍还多,正式医生却很
少。1928 年受过西医正规训练的人员仅有约 1.2 万
名,且多数集中在城市 [13] 。如果按城市分布计算,
仅上海一市的西医就占据全部的 22%。广大农民
多依靠中医治疗。从当时的江苏来看,多地流行传
染病,农民日常生活毫无保障,更谈不上医药卫生
条件了。学校首届农村医药初级服务员训练班《纪
念册》序言曾称:“苏北民众苦于饥馑洊至,萑苻为
图3 药物试植场入口
患久矣。年来经诸同志与当局贤哲之努力,水利交
通剿辑诸端,虽已稍具端倪,而十万以上之黑热病人,
三、建校之初重视中医元素的缘由探析
方贫病交迫,引领待救……顾医药人才为数甚少,穷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为什么能够独树一帜,在建 乡僻壤如苏北者,尤难罗致,本院医科学生一时又不
校之初积极吸纳和放大中医元素,除了中医自身独 克造就,七年之病,固不及求三年之艾也。爰有创办
特作用之外,还与当时社会条件以及陈果夫个人有 本班之举。” 为此,学校创设农村医药初级服务训练
[5]
着密切联系。 班、治疟训练班,并召集全省中医外科医师进行科学
(一)中医的独特价值 培训,以便为战时服务。中医外科训练班本打算分期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以其预防保健作用独 进行,实际仅办一期,培训了几十人。1937 年爆发
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优势,在普通大 “淞沪会战”,中国军民死伤30余万,学校成立后方重
众心目中根深蒂固,其本身又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 伤医院,这些中医外科医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
④
想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够满足民众在卫生健康领 (三)陈果夫的个人原因
域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缺医少药的民国时期,还具 当时军阀混战,国内战争不断,民众的基本健
有医疗托底和心理安慰作用。民国著名中医时逸 康生命权无法保障,外有日本虎视眈眈,内忧外患,
人 1936 年编著《医药公有制实施计划案》,曾全面对 处境艰难。陈果夫以省政府主席的身份担任学校
比了中西医的优势与不足,较为全面地陈述了当时 校长,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维
的中医地位及作用。在时氏看来,当时中医更为普 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民众生命健康,有序推动生产、
遍,“在通都大邑,业医药者,详为统计,中医居多 生活各项活动。在陈氏看来,中国之所以不能抵抗
数,在各地乡村,西医可谓绝无。乡村中医虽人材 日本的侵略,并不是我们的文章做他不过,也不是
复杂,而应付治疗,到处皆是”,中医更得民众信 我们的法律讲他不过,“是在我们没有抵抗的力
仰。“至于西医,在穷乡僻壤,几于绝迹,间或有之。 量”。而培养抵抗的力量,就是要使农、工、医学发
人民尚多漠视,故无立足之地。”在药品经济上,“中 达。因此,发展农、工、医学,就是开展抵抗的一个
医药品在我国处处产生,药农种植,药商贩运,药店 紧要步骤。为此,他在江苏办医政学院,有着“实
泡制,既不假手外人,又能开发利源,且药价低廉, 验”的意味,兼顾中西更是题中之义 [14] 。他回忆说:
尤适合于农村人民经济,较之舶来西药,相去远 “我从前在江苏办过医政学院,院内附设有卫生特
矣”。在迎合患者心理和治疗上,“中医为吾国所固 别训练班,灌输中医以科学知识,并在其中选择优
有,历史长,医士多,社会崇信中医者,十之七八,且 秀人才,预备到西医五年级时对该级学生讲解中医
在习惯、地方、心理诸项,中医均较为适合”。在服 各科,要学西医的同学,也了解中医常识,这也许是
[5]
务国家经济上,“我国农村破产,外货充斥,药品上 一种融解中西分歧,交换知识的办法。” 当然,这也
④ 有关文献记载,学校因战事仅得调训中医外科一班,中医外科医生,在江苏有五百人,其中年轻可以调训者有四五百人左右,拟分五期
调训完毕,第一期因战事已起,交通阻隔只到六十余人,因学校办一重伤兵医院,此六十人到校不久,即入重伤兵医院实习,但已提高一部分中
医外科程度不少。参看《陈果夫先生全集》第六册,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