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25

第42卷第8期         陈罕奇,张     浩,葛晓敏,等. 机器学习结合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J].
                  2022年8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08):1165-1170                      ·1167 ·


                                                                  估基于不同模型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后
                                                                  预后的效能。获得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等模型评价指标。P < 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DWI图                    PWI图
                                                                      105例训练集中,预后良好组为51例,预后不良
                      图1 DWI图和PWI图感兴趣区勾画图示                        组为 54 例;50 例测试集中预后良好组为24例,预后
                Figure 1  The graphic of region of interest on DWI and  不良组为26例;45例验证集中,预后良好组为23例,
                         PWI image
                                                                  预后不良组为 22 例。训练集、测试集及验证集的 3
                gray tone difference matrix,NGTDM)等 1 316 个 特     组间年龄、性别、入院 NIHSS 评分及发病至 MRI 检
                征。                                                查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 > 0.05,表1)。
                1.2.3 特征选择、模型构建和验证                                2.2  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

                    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                DWI 和 PWI 共 2 632 个影像组学特征的 LASSO
                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是变量选择          系数分布见图2。基于LASSO回归模型,利用五折交
                中的压缩估计方法,已广泛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和                            叉验证选择系数非零的最佳影像组织特征,共筛选出
                回归分析 。本研究应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预测                          4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热图见图3。
                        [7]
                卒中预后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同时进行五折交叉                            2.3  AIS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验证对模型参数进行最优化。将 LASSO 筛选出的                             基于 40 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 SVM 分类器
                影像组学特征纳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                  建立预测AIS预后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分析基
                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SVM 采用线                      于 DWI 序列构建的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预后的
                性核,应用五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训练。分别构建                            AUC 为 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833、0.843,
                基于DWI、PWI及DWI 联合PWI预测卒中预后的模                       准确度为 0.838。基于 PWI 序列构建的模型预测训
                型。然后应用验证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评                            练集患者预后的 AUC 为 0.7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
                估相应模型的效能。                                         别为 0.759、0.765,准确度为 0.762。基于 DWI+PWI
                1.3  统计学方法                                        构建的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预后的 AUC 为 0.981,
                    应用 SPSS26.0 软件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学分                      灵 敏 度 和 特 异 度 分 别 为 0.944、0.941,准 确 度 为
                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                        0.943(表2,图4)。
                示,并采用ANOVA方法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                          2.4  AIS预后预测模型测试
                数(百分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应用 ROC 曲线分析基于 DWI 序列构建的模型
                LASSO 回归模型、SVM 分类器分别基于“glmnet”、                   预测测试集患者预后的 AUC 为 0.762,灵敏度和特

               “e1071”程 序 包 完 成 。 应 用 Sklearn(http://scikit.      异度分别为0.769、0.792,准确度为0.780。基于PWI
                learn.org/stable/)机器学习模块的受试者操作特征                  序列构建的模型预测测试集患者预后的 AUC 为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       0.6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692、0.750,准确度

                                                   表1 各数据集基本临床特征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ata set
                               预后良好[n(%)]       年龄(岁)      男性[n(%)] 入院NIHSS评分(分) 发病至MRI检查时间(min)
                 训练集(n=105)       51(48.57)    66.84 ± 14.07  68(64.76)    13.18 ± 5.49        202.73 ± 87.36
                 测试集(n=50)        24(48.00)    67.19 ± 13.07  31(62.00)    15.13 ± 6.15        218.15 ± 97.19
                 验证集(n=45)        23(51.11)    65.38 ± 15.82  28(62.22)    14.76 ± 4.96        209.86 ± 89.25
                 χ /F值              0.108         0.209       0.152          0.793                -1.418
                  2
                 P值                 0.947         0.735       0.927          0.117                -0.16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