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南京医科大学自然版
P. 136

第44卷第7期
               ·1020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4年7月


                                                    [40]
              止期等几个方面       [38-39] 。GSC特别耐受放化疗 ,表现             一迁移路径在后续研究中获得了验证                   [53] 。在海马
              出天然的耐药性,成为胶质瘤化疗耐药研究的新工                            齿状回的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中,干细胞
              具,成为解决化疗耐药和肿瘤复发的关键。                               仅沿放射状纤维从颗粒下层向颗粒层迁移数微米,同
                                                                                     [50]
                  ①胶质瘤细胞可以逃离原发部位,侵入周围组                          时不会离开海马体结构 。所以,与SGZ相比,SVZ
              织,并潜入 SVZ 等远隔部位逃避手术及放射线照                          在GBM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脑转移中更为重要。
              射。Qin 等  [33] 研究发现激活 Rho/ROCK 通路可以促                    研究表明,SVZ受侵的GBM会显示出干细胞相
              进 GBM 细胞向 SVZ 迁移,而抑制 ROCK 信号,可以                   关基因表型和高侵袭性的临床特征,在初诊时即可表
                                                                               [54]
              显著抑制这种迁移。同时,SVZ 分泌的部分趋化物                          现为多中心病灶 。该类患者局部复发率极高且可
                                                                                                        [48]
              质 诱 导 趋 化 作 用 ,如 CXCL12、CXCL1、CXCL10、             表现为远处脑内复发 ,显示出更差的预后 。故
                                                                                   [55]
              CCL5 等 [41] 。②肿瘤微环境是导致和维持 GSC 的关                  SVZ 受侵被认为是 GBM 患者的不良预后因子之
              键 [42] 。肿瘤坏死核心的缺氧环境,使得肿瘤细胞抗                       一。当前在临床上采用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患者是
              辐射、抗化疗效应增强。同时,SVZ可以提供维持干                          否存在SVZ 受侵,而缺乏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来精准
              细胞生物功能状态所需的氧、营养素等。研究发现                            判断是否存在SVZ 受侵。此外,皮质浅层肿瘤更容

              SVZ 内较低的生理氧气水平,有助于 NSC 以及 SVZ                     易大体全切除,而深部肿瘤的手术切除多为部分或
              中GSC维持于静止和未分化状态               [43] ,进而支持顽固        次全切除,导致SVZ受侵的GBM患者预后更差。另

              性的肿瘤行为。SVZ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GSC                          有学者支持脑脊液假说,即肿瘤位置靠近脑脊液路
              的存活,如CXCL12可以调节细胞增殖,调节GSC的                        径或手术侵犯脑室系统导致GBM经脑脊液播散,从
              标志物表达,促进GBM细胞静止并增强其抵抗放化                           而引起脑内复发转移          [56] 。
              疗的能力 。CXCL1在GBM肿瘤中过度表达,不仅                         2.4  SVZ放疗与神经认知损伤
                      [44]
                                                 [45]
              增强其辐射抗性,还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③DNA                               SVZ 含有相当大比例转化的 NSC,可以迁移到
              修复增强。CD133 的 GSC 可通过促进 L1CAM 胞内                   胶质瘤中,促进顽固性的肿瘤行为,并对标准的抗
                               +
              结构域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移位,从而优先激活                             胶质瘤治疗表现出明显抵抗。标准的外科手术和
              DNA 修复机制     [38] ,而放射线照射后肿瘤细胞CD133               局部放射治疗方案遗漏了这一关键的微观疾病部
              表达会进一步增强。CXCL12 可以调节 MKP1 酶的                      位,从而使 SVZ 成为 GBM 细胞再增殖和复发的来
              募集磷酸化,促进 DNA 双链断裂修复过程,从而增                         源。但是放疗照射 GBM 患者的 SVZ 区是否有生存
              强辐射抵御力并促进肿瘤生长              [46] 。GSC的辐射抗性         获益仍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将 SVZ 的放疗剂量与
              还可能与抗凋亡蛋白如 Bcl⁃2 和 Mcl⁃1 的高表达有                    GBM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关 [45] 。④电离辐射能更有效地清除快速分裂、增殖                       P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进行相关分
              的肿瘤细胞,但静止期细胞对电离辐射不敏感,无                            析的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统计分析也未
              法达到快速清除目的           [39] 。原发灶内的 GSC 和 SVZ         能得出较为一致的最佳照射剂量。脑部放射治疗
                                                  [47]
              内的 NSC 大多都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 ,这是它                         期间NSC的损伤可能导致一些长期后遗症,其中影
              们治疗抵抗的另一重要原因。                                     响最显著的是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已有研究表明,
              2.3  GBM复发转移与SVZ的关系                               神经认知缺陷与全脑照射有关                [57] ,尤其是海马部
                  研究证实,无论是单纯放疗还是联合化疗,GBM                        位,如果将 SVZ 纳入放疗靶区,则患者的神经认知
                                                      [48]
              治疗失败主要是由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脑内复发 。                            功能预计会下降        [58] 。此外,GSC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神经损伤的发生(如肿瘤、缺氧、变性、癫痫、皮                        可能需要更高的辐射剂量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
              质损伤等)可以触发神经源性区域的 NSC 激活、向                         果。因此,迫切需要临床从业人员积极展开相关前
              损伤位置迁移、并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49] 。研究表      瞻性研究,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另外,需要在与SVZ
              明,GBM 的扩散模式重现了正常 NSC 的迁移行为,                       相关肿瘤的细胞和遗传水平上进行更多研究,以确
              即皮质肿瘤遵循“脑室定向迁移”模式                   [50] ;而累及     定哪些GBM患者可以从SVZ放射治疗中获益。
              SVZ的肿瘤遵循切向、放射状或多极模式迁移                   [51] ,这
                                                                3 SVZ放疗在GBM中的研究进展
              也导致肿瘤可以扩散到同侧皮质和对侧SVZ。Kro⁃
              nen等 [52] 提出GSC能够离开SVZ,并且通过吻端迁移                        放疗可以阻止GBM的进展和复发,鉴于SVZ放
              流迁移到嗅球,分化成熟并整合至神经元网络,这                            疗的潜在临床意义,研究者们开展了很多回顾性研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