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7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 总第115期                           南
                 2023年4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97  ·
                                              Journal
                                                                                                   医学人文        

                                                                                                   
                                            西方医学化研究脉络

                                          ——兼论中国本土医学化研究图景


                                                     赵婷婷 ,郝新鸿            2
                                                             1
                                1.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历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自医学化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学术研究历程经历了从对医学知识扩张及专家统治的
                   指认,到对医学化成为社会控制机制及制造医源病的反思,再到对医疗商业化与利益竞逐的回
                   应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搭建出了西方医学化的研究脉络,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尤其是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模式和一边倒的批判态度。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医学化也并非
                   一种在西方医疗和社会体制架构内的“地方性”产物,而是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产生互动,在
                   中国传统中医学文化和“以人民为中心”制度原则的影响和调适下,作为舶来品的医学化被赋予
                   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理解。
                       关键词:医学化研究;西方;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3)02-097-008
                       doi:10.7655/NYDXBSS20230201


                  “医学化”(medicalization)是指由于医学科学在
                                                                         一、医学化在西方的研究脉络
               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支持下形成一种巨大力
               量,且不断向社会、日常生活领域进行渗透和扩                                 欧美的医疗商业化程度与医药支出水平最高,
               张,使那些原不属于医学范畴的问题被纳入了医                             而处方药广告规范程度却较低 ,因此,医学化现象
                                                                                            [2]
               学 的 管 辖 范 围 ,并 被 赋 予 了 医 学 解 释 和 解 决 方            最先在这些欧美国家出现和发展,西方学者也最先
               案,其中也包括道德上不可接受或社会所不期望                             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在经
               的个体偏离行为的被动医学处置。医学化作为                              过了数十年间不同阶段的建构后,积淀了较为丰硕
              “20 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最为深远的社会转型后                            的研究成果。
               果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                                (一)萌芽期:对医学知识扩张及专家统治的指认
                       [1]
               与科技进步,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和反                                 在医学化研究的初始阶段,医生及医学专业的
               思。西方学术界关于医学化的研究成果丰硕,但                             权威是医学化的主要动力,社会学家们主要对医疗
               一直缺乏一种全球视野。如康拉德(Peter Conrad)                     知识扩张与专家统治进行指认,关注点集中在精神
               这样的重量级学者虽然提出了医学化会扩散至全                             病学领域。
               球范围,但其所秉持的还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                                 1951 年,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提
               研究思路,即将西方医学化研究经验等同于当代                             出病人角色理论 ,认为疾病是一种社会性的约定
                                                                                [3]
               全人类的经验。如果完全照搬套用这种西方医学                             和制度化的角色类型,病人在患病期间的社会角色
               化论述来研究中国本土医学化,可能出现巨大偏                             就是“病人角色”,应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优先权,包
               颇。鉴于此,秉承医学化是特定社会与文化背景                             括无须履行某些社会义务和责任,且为了恢复健
               下的产物与建构,为应对和引导医学化在我国的                             康,可以主动寻求专业技术支持。在此情境下,医
               快速发展,亟须从西方医学化研究的精髓出发,立                            生控制着病人角色门槛,担负着将病人角色合法化
               足于中国现实,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从而进行医                            的义务。这种将社会关系引入健康与疾病问题,通
               学化的中国本土研究及思考。                                     过医学对病人角色存在的建构以及确认病人角色


                   收稿日期:2023-02-07
                   作者简介:赵婷婷(1994—),女,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