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0

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 总第115期
              · 100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3年4月
                                             Journal
               病及治疗的权威,模糊疾病与非疾病之间的界限以                            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17] ,这也就意
               及国家以群体健康之名对个体自由可能产生的威                             味着虽然对现代社会文明而言,科学技术理性是其
               胁。这些都揭示了美国作为治疗型国家与医疗产                             生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不同于西方在科学技术
               业复合体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健康”作为资本                           上的无限追求,对“物”的用力,中国社会发展的制
               积累场域的发展趋势,使医学逐渐脱嵌于社会控制                            度和文化前提使医学在权力扩张的过程中也注意
               的范围。                                              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但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生产牵涉特定时空的因                              另外,在医学化的态度和应对方面,西方医学
               缘际会,是在特定的文化、社会价值观、政治经济制                           化的评论者一向只关注医学化将日常生活的多面
               度和由此造成的立场和环境中产生的,并非抽象或                            向转为病态,而窄化了原先被认为可接受的范围,
               普遍存在,而是存在于由各种异质性因素所构成的                            忽略了医学化的观点对医疗保健事业中以患者为
               体制脉络中,与真实世界相嵌合                [15] ,既产生于“地        中心模式的推动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多数医学化
               方”又不限于“地方”,具有杂合性和异质性的动态                           研究者常从批判的立场入手,聚焦于将医学化作为
               互动过程与跨国过程中的流通和交流。数百年来                             一种支配力量,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大大扩展其
               西方国家在武力、政治、经济与文化扩张过程中,使                           凝视和控制范围,强调过度医学化的问题或其后
               实证科学知识以其普遍性认识论与技术能力,潜藏                            果。鉴于医学化发展现状,康拉德提出,无论医学
               自身知识脉络的单一建构、线性扩散与同质化世界                            化背后的动力引擎是医生职业团体、大型制药公
               的问题,从而抹杀了其他知识的正当性,创造了全                            司、保险公司、生物技术产业还是消费者组织,如何
               球性的同质、普遍知识空间,无视东西方之间的科                            唤醒公众和社会有意识地遏制医学化肆意蔓延的
               学交流。与此相符合的是,医学化产生于以科学世                            势头是当务之急。中国学者受西方医学化批判论
               界观占主导地位,崇尚智性文化的现代西方工业社                            调影响,尽管一些学者对医学化也持批判性的态
               会,在医学化研究中,康拉德、左拉、弗雷德森等研                           度,却具有辩证性色彩,他们进行批判的并非医学
               究者均立足于西欧北美,尤其是美国社会的案例经                            化本身,而是其应用过程。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
               验,却将本地的医学化经验等同于当代全人类的经                            展和扩张,将医学渗透到社会乃至生活情境,用以
               验,完全没有讨论本地与国际的互动,使西方医学                            预防疾病、维护健康是有益的,但若用医学对人类
               化存在着全称性和普遍性的研究局限。然而,对于                            身体和生活过度控制,以“发明”疾病谋取利益就背
               21 世纪的全球社会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化                          离了医学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宗旨,由此所引发
               早已渗入非西方工业化社会,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                            的健康恐慌则更有悖于医学的人道主义初衷。但
               对医学化并无先天免疫功能,但由于中国与西方社                            不论是医学化这一趋势的促成因素,还是医学化过
               会的经济发展程度、文化环境和制度背景的不同,                            程中多元行动者的应对,批判者都忽略了一个重要
               医学化的程度不同,西方的医学化论述并不完全符                            因素,那就是人的需求,医学化的产生及发展并不
               合与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            [16] 。                     是单纯的医学权威下的被迫消费和资本运行下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医学化研究论述的情境不同,                          市场推动,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需求的推
               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简单现代                            动,但不可避免的是人们错误的健康认知观念。对
               化和城市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并存,相对于西方                            此,国内有学者提出“整体健康观”,即整合健康概
               的高度医学化,中国社会的医学化处于初、中度兼                            念,将医学社会化转化为健康社会化,社会医学化
               具的混合状态。尽管当前在一定时间、范围和程度                            转化为社会健康化         [18] ,并以此为基础,在中国特色
               上难以消解医学向社会生活领域的持续侵袭,但社                            的“举国体制”下推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现
               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对医学化中医学权力宰制、                           “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医学产业化、健康商品化等医学异化现象的消解。
                                                                            三、中国本土医学化图景
               而且,基于中国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                                医学化作为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产物,西方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而医学化实践过程中的医                            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医学化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着
               生、药商除了谋求物质财富外,也有为中国特色社                            明显的局限,特别是其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模式,
               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一面,并不完全由市场体制和                            忽略了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国尚处于医学化建构
               资本逻辑所主导,如某植发医疗机构在将脱发进行                            的初期,但业已具有医学化研究的本土特征。此
               医疗干预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头部瘢痕伤者提供                            外,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文
               免费治疗。此外,中国文化以“和”为贵,崇尚和谐,                          化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原则,西方医学化扩张
               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                            至中国的过程中,受本土文化抑制和价值的引导。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