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1

南
               第2期 总第115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101  ·
                                              Journal
                  (一)医学化研究的本土特征                                  易沉溺于网络世界,这成为无数家庭的困扰。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                           于网络成瘾,陶然等         [25] 认为,网络成瘾是个体反复
               平不断提高,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以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寻知元
               致人民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显现出了社会医学化                            等 [26] 则认为将网络成瘾归为精神疾病的科学依据
               现象,国内对社会医学化的研究也逐步从概念性的                            不足,容易引起误解和误导,可称其为“网络不健康
               解读和辨析延伸至对社会控制和身体政治分析等                             使用”。韩俊红       [27] 认为尽管网瘾医学化的专业合法
               深层次的学理性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性远未达成共识,但就社会层面而言,它已经成为
                   1. 某种生命过程及现象的医学化                              一种外在于个体和社会的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事
                   如生物医学在介入孕产行为的文化权威过程                           实,并反过来作用于个体和社会的社会建构产物。
               中,将优生优育与“国民性”话语结合在一起,从医                           这是因为网瘾医学化的背后隐藏着施加在青少年
               疗阐释角度出发建立孕产行为与国家建设的新型                             身上的双重社会控制,一方面,受国内“家长制”家
               关系,孕产经验被专业人士用新的医学知识或医学                            庭模式的影响,在网瘾医学化的建构过程中,网瘾
               模型进行解释,孕妇被界定为需要生物医学干预的                            青少年的家长发挥着主动作用,而青少年不过是这
               对象,当育龄女性逐渐接受关于孕产的全新知识及医                           一过程的被动接受者。一些家长以自身既有的认
               疗体系时,孕产行为的医学化便应运而生,而与孕产                           知和想法形成一种事实确认,把网络使用的弊端持
               行为相关的如“接生婆”“吉祥姥姥”等民间知识体系                          续放大,将上网和学习成绩下降、熬夜、人际交往障
               则被彻底边缘化,孕产行为从最初的自然生理过程发                           碍等联系在一起,认为青少年就该被管制,并以家
               展到由国家干预、科学主义和市场驱动等多种社会力                           长的权力垄断和争夺着规则制定权。另一方面,社
               量共同交互作用下的医学过程。除孕产医学化,还                            会媒体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当家庭层面的控制失败
               有诸如绝经、经前期综合征等身体经验的医学化,                            后,家长们就会寻找另一种权威系统即医学对其进
               以及反思是否应该完全由医学来决定人何时死亡、                            行干预。时至今日,对于网络成瘾的理论研究和医
               以何种形式死亡甚至是否死亡的死亡医学化。                              学干预虽仍存争议,但中国在网瘾医学化干预的力
                   2. 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中对医学与健康追求                         度和规模方面俨然居于首位。当然,这并不代表其
               的变化与体现                                            他国家不存在网络成瘾的医学化问题。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分析我国特定人群的生活                               通过总结国内医学化研究现状可以得知,中国
               状态中对医学与健康追求的变化与体现。如邹涛                             的医学化除了有市场资本逻辑推动外,更呈现出自
               等 [19] 认为利用医学手段优化老年生活,是提高老年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即国家和民族
               生活质量的必要选择,可以使老年生活获得医学专                            层面对国民健康身份的构建,和在现代观念意识下
               业性、系统性的指导和管理;刘仲翔                 [20] 认为在生活       个人在自主性增强下的行动。而且也从一些方面
               环境和政策环境医学化的影响下,对健康的追求作                            凸显出了人本意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部分地区
               为一种意识形态亦开始逐步成为农民的思想观念。                            已提前迈入老龄化社会,医疗保健服务在日常生活
                   3. 从医学社会学视角对某些精神健康问题的                         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从医学干预和健康管理
               社会病理学分析                                           方面进行积极老龄化对老人生活有一定的改善和
                   如程瑜等     [21] 在跨文化视角下通过对亲人离世                  照拂,同时,现代社会压力加大,对上有老下有小的
               者悲伤情绪的社会意涵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在                            中青年人来说,身体的健康成为个人的责任和生活
               社会文化内涵中探索疾病和苦痛的解决之道。田                             的本钱。除此之外,还有人民的忧患意识和对风险
               旭升等   [22] 探讨了我国传统社会规范、医学观念及社                     的关注及预防。总的来说,中国医学化的进程从侧
               会心理支持与家庭关怀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的影                              面反映着中国社会转型及变迁的特征和趋势。
               响。张蕾    [23] 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认为城                        (二)中国本土制度与文化的调适
               市弱势群体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引发精神疾病的概                                在医学化讨论中,往往预设的是现代生物医学
               率将大大增加,进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林光                            扩张的医学化,因此,生物医学预设的实证身体观
               祺等  [24] 从角色偏离角度对“精英症”进行了分析,认                     和本体论观点,逐渐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实。然而,
               为其实质是精英人群对超负荷社会压力消极回应                             在对医学化进行中国本土研究时,本地历史悠久的
               的结果,并提出了矫正的社会控制手段。                                中医药传统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也混杂在本地生
                   4. 越轨行为的医学化研究与实践,以“网络成                        物医学大幅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不同于以生物医学
               瘾”为代表                                             为单一主流的社会医学化样貌,即中医背景下的医
                   网瘾的医学化实践是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和                           学化与现代医学背景下的医学化相交织。由于现
               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的产物,网民中尤其青少年更                             代生物医学无法理解中医这种“另类”医学,难以对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