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6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期 总第119期
                                                    南
              · 508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3年12月
                                             Journal
               理模式是政策网络的发展趋势,这种网络结构的改                            [2] 邓和平,蔡迎旗. 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的演进逻
               革将更加适应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稳定                                  辑、问题及改进思路——基于“理念—任务—工具”的
               发展和家长对优质托育资源的需求。三是不断提                                  分析框架[J]. 基础教育,2022,19(2):69-77
               升供给型和需求型工具的比例,从供给端和需求端                            [3] 蔡迎旗,陈志其. 家庭视域下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
               两方面进行补充,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使之趋于                                 展脉络及其政策重构[J]. 中国教育学刊,2021(2):
               平衡,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                                  52-56
               展。从目前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看,应鼓励                            [4] 章昌平,钱杨杨. 中国科技政策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
               市场积极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照护服务需求为                                 结构与网络互动[J]. 社会科学,2020(2):3-17
               旨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需求型政策工具,弥补因                            [5] 刘婷,李俊华,宋宇. 多源流视角下我国 3 岁以下婴幼
               需求型工具的不足而降低指导性政策的作用,从而                                 儿照护服务政策的实施条件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
               促进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报(社会科学版),2022,22(5):443-448
                  (三)加强政策工具的目标需求导向性                              [6] 李少杰,崔光辉,田原,等.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省域层
                   从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看,                               面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 现
               政策工具间存在“木桶效应”,为更好解决我国婴幼                                代预防医学,2022,49(6):1060-1065
               儿照护服务政策目标的需求,应以政策目标需求为                            [7] 何芳. 新时代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基本特征、发展逻辑
               导向,优化政策工具的整体性结构,提高政策工具                                 与未来走向——基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与政策目标的契合性。一是强化政策工具制定前                                  年)》的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23(5):10-19
               的调查。要在深度调查政策目标需求的基础上,从                            [8] 罗枭. 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 AGIL 模式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
               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和解决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
               出发,分析合理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与目标需求相                                 究,2020(12):26-31
                                                                 [9] 蔡媛青,薛澜.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中国医药卫生管理
               吻合的政策工具,优先解决目标需求最急切的问
                                                                      机构合作网络变迁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23,36(3):
               题,真正解决目标需求问题的难点和痛点。二是实
               施政策工具有序退出机制。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婴                                  1-5
                                                                 [10] 于琦,常江毅,邰杨芳,等. 我国卫生政策主体合作网络
               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存在叠加现象,新政策工具的出
                                                                      演化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2019,38(8):5-11
               台,应考虑旧政策工具的时代性,新旧政策间是否
                                                                 [11] 李廷洲,陆莎,尚伟伟,等. 社会网络建构下的乡村教师
               有冲突现象。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目标群体的
                                                                      政策执行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0(7):50-55
               需求,动态清理或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工具,提高
                                                                 [12] HUANG C,WANG S T,SU J,et al. Asocial network
               政策客体的发展需求和政策体验感。三是注重内
                                                                      analysis of changes in China’s education policy informa⁃
               外部政策工具的使用。在内部,要重视政策工具不
                                                                      tion transmission system(1978—2013)[J]. High Educ
               同组成的协调性,如增加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
                                                                      Policy,2020,33(2):323-345
               权重,注重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专业建设、从业人员
                                                                 [13] 张敏.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成效[J].
               标准、资格认证与规范、专业发展培训等供给型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2):93-100
               策工具的开发与利用,为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专业
                                                                 [14] 祝西冰,戚晓明.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的
               和规范的师资,促进职前与职后的一体化建设。在
                                                                      省际差异与协同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22(2):1-
               外部,要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15
               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婴幼儿照护服务
                                                                 [15] 毛超,岳奥博. 政策科学范式下智慧城市政策文本量化
               业的发展,从行业标准、政策目标等方面帮助相关
                                                                      及演进历程研究[J]. 情报杂志,2021,40(8):186-193
               企业或组织,弥补政府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的不
                                                                 [16] 魏娜,范梓腾,孟庆国.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机构
               足,为目标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照护服务选择,满足
                                                                      网络关系演化与变迁——基于政策文献的量化考察
               更多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提
                                                                     [J]. 公共管理学报,2019,16(2):91-104,172
               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此外,还应加强人工智能
                                                                 [17] 熊尧,徐程,习勇生. 中国卫生健康政策网络的结构特
               在智慧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智慧婴幼
                                                                      征及其演变[J]. 公共行政评论,2019,12(6):143-
               儿照护服务创新型政策工具,提供沉浸式网络课
                                                                      165,202
               堂,分享和宣传婴幼儿照护知识。
                                                                 [18] 约翰·斯科特. 社会网络分析法[M]. 刘军,译. 重庆:重
               参考文献                                                   庆大学出版社,2016:75,90-91
                                                                 [19] ROTHWELL R,ZEGVELD W. Reindustrialization and
              [1] 岳经纶,范昕.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体系:回顾、反思与
                                                                      technology[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1985,12
                    重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18(9):92-111,20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