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44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期 总第119期
南
· 536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3年12月
Journal
(二)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中介变量后发现,身体健康和代际支持的中介效
表 5 报告了各中介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 应仍然显著,而互联网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再
结果。(2)至(5)列结果显示,当分别加入中介变量 显著,说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改善农村老人身
后,使用互联网对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依然显著,在 体健康状况和提升代际支持获取频率来影响其幸
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而当引入全部 福感。
表 5 使用互联网影响老人幸福感的中介分析
主观幸福感
变量
(1) (2) (3) (4) (5) (6)
互联网使用 0.279 (0.134) 0.258 (0.133) 0.277 (0.135) 0.229(0.136) 0.241(0.177) 0.161(0.177)
**
*
*
***
**
身体健康 -0.140 (0.030) -0.118 (0.031)
***
***
看电视电影 -0.001(0.003) -0.001(0.003)
代际支持 0.122 (0.025) 0.117 (0.025)
***
***
社会参与 0.077(0.221) 0.102(0.226)
观测值 5 805 5 805 5 805 5 805 5 805 5 805
R 2 0.234 0.238 0.234 0.240 0.234 0.243
(1)列没有控制任何中介变量,(2)至(5)列是在(1)列基础上分别加入身体健康、看电视电影、代际支持、社会参与等中介变量,(6)列则加
入了所有中介变量。***、**和*分别表示在 1%、5%和 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是在个人层面聚类的标准误。
首先,身体健康水平能显著影响农村老人幸福 环境的幸福感知。虽然老人能通过网络发表言论
感指数。其他学者研究同样表明,使用互联网能够 和看法,但网络中所发表的观点容易石沉大海,未
显著提升老人对身体健康水平的主观评价,从而提 能感受到被人尊重和重视,无法满足其再社会化的
升其幸福感指数。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常年依赖药 需求。
物的农村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较身体健康的老人
五、结论与建议
更低 [11] 。
其次,看电视频率与老人幸福感水平并不呈现 本文利用 2016 年、2018 年和 2020 年三轮 CF⁃
显著相关关系。当前电视仍然是农村老人观看电 PS 调查数据,采用多期 DID 模型验证了使用互联
视剧、电影的主要娱乐媒介,但观看电视并不能给 网对农村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身心状
老人带来良好的体验。老人对电视人物的偏爱与 况、日常活动、代际支持和社会参与等四方面分
其准社会交往显著相关,然则当前电视语言体系中 析 了 使 用 互 联 网 影 响 农 村 老 人 幸 福 感 的 机 制 。
的老人形象特别是农村老人形象常被刻板化和边 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显著增加农村老人的主观
缘化,缺少真实性和多样性,老人收看电视时难以 幸福感知。具体而言,使用互联网能显著提高老
与荧幕中的老人形象产生共鸣,虽花较多时间观看 人身体健康自评分数、代际支持度,从而提高其
电视,但并不能享受到缓解压力的益处 [12] ,从而无 幸福感水平。
法提升幸福感。 农村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较为弱势的群体尚
再次,代际支持的获取对老人主观幸福感的提 未充分享受到数字红利。其一,享受到互联网红利
升有显著正向影响。代际支持度每提升 1 个单位, 的农村老人极少。究其原因,对大多数农村老人而
老人主观幸福感分数提升 0.122 分。其他研究同样 言,使用互联网不仅意味着较高的学习成本和经济
表明,“多子”不一定“多福”,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 负担,还可能会因缺乏学习渠道等客观局限而止
感更大程度上是受代际支持的影响 [13] ,而互联网使 步。其二,使用互联网的农村老人享受到的互联网
用能够帮助老人获取更多的代际情感支持,从而提 红利十分有限。一方面,尽管部分老人能靠自我
高老人主观幸福感。 摸索掌握互联网简单操作,但缺少相关知识获取
最后,老人社会参与度与其主观幸福感并无显 渠道,仍无法掌握扫码支付等复杂操作,致使相比
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尽管农村老人这一弱势群体 于拥有社区老年大学等多元学习途径的城市老
能利用互联网获取政治信息、发表政治言论,然而 人,农村老人群体只能享受到极其有限的互联网
其社会参与度的提高无法显著提升其幸福感。当 红利;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环境仍存在信息良莠
老人在网络中获取信息时,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 不齐、积极老龄化话语体系缺失等问题,互联网的
响,对民生问题的感知较为消极,且越频繁获取信 赋权机制出现漏洞,赋权功能减弱,老人即使主动
息越容易认为民生问题严重 [10] ,从而影响其对生活 赋权也难以增进自身福祉。针对以上分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