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41

第5期 总第12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南
                 2024年10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467
                                              Journal
               料的方式来减轻照料压力,是影响受访者生育意愿                            访者中仅有少数将二孩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生育
               的重要因素      [20]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上了年                  行为。从性别差异角度看,具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受
               纪,自己工作也很忙,经常会因为工作、顾家、带小孩                          访者中男性居多,女性受访者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
               感到焦虑,也就没有再育的想法。”(X01)单位的支持                        强烈,印证了梁云等         [25] 的观点,主要因为高学历职
               性措施包括为女性受访者提供母婴室、协调工作安                            业女性在生育事件中承担的机会成本更大,抑制了
               排、发放慰问金等,对于受访者平衡工作—家庭关系                           女性受访者的生育意愿。此外,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有积极影响,但受制于支持方式与力度的差异,尚未                           受访者均未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偏好,但有二孩生育意
               形成有效的支持合力。政府支持体现在放开生育限                            愿的受访者可能抱有儿女双全的美好期盼。整体而
               制,从生育和育儿保障着手施策减负,但部门间协                            言,受访者更加注重孩子的培养质量和育儿过程中的
               同有待深入,各方面支持性政策也亟待衔接。                              体验感与自我成长,过去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传
                   3. 社群规范                                       统生育观日趋淡化,反映了生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和
                   社群规范是配偶、父辈、同辈对育龄人群施加                          医学院校教师相对民主、先进的育儿观念                 [23] 。
                                              [7]
               的期望、压力或其他形式生育影响 。生育往往是                               (二)个人发展追求与家庭责任难以平衡
               家庭成员共同决策的结果。在生育决策中,来自配                                作为高学历人群,医学院校教师大多具有强烈
               偶一方的期望可能被最先感知。受中国传统家庭                             的成就动机和个人追求。相对而言,女性更容易陷
               结构的影响,父辈对子辈也存在生育压力和期望:                            入个体发展与家庭照料的两难境地之中                    [19] 。访谈
               首先直接压力体现为日常催生,但这种方式对于独                            发现受访者都是双职工家庭,其另一半同样为高学
               立意识较强的受访者影响非常有限;其次是代际差                            历,职业分布在高校教师、行政和企业中层等,工作
               异导致的间接压力,对于注重育儿的受访者,教育                            压力与受访者不相上下,双方对于个人发展都有一
               观念差异诱发的家庭矛盾和未能实现的育儿目标                             定追求。囿于家庭角色分工的不同,女性承担了更
               是其二孩生育的制约因素             [21] 。此外生育认知与信            多照料和育儿事务,导致职业女性在职场中先天处
               息的水平传播也会对生育意愿造成影响,同辈间流                            于不利地位。30 岁之前被公认为女性的最佳生育
               传的负面信息无形中放大了生育风险预估和抵触                             年龄,但这个时间段也是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时
               心理,抑制生育意愿        [22] 。                           期。受访者 X03 一直想生育二胎,好不容易拿到了
                   4. 竞争压力                                       准生证,又经历了读博、工作调整,到稳定下来已然
                   以孩子利益为上的利他主义生育在教师群体                           跨入高龄产妇的行列。生育事件对于女性的损耗是
               中渐渐成为主流,为孩子考虑和负责成为理性生育                            多重且长期复杂的,生产过后认知力下降、知识更新
               的基础前提     [16] 。越来越多的受访者不仅注重孩子                    速度缓慢、职场竞争力降低等问题的出现会令她们产
               的基本保障,还会预先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                    [23] 。访    生焦虑和挫败感,加剧生存压力              [26-27] 。研究表明,高
               谈中有部分受访者因担忧孩子未来面临的压力而                             校女教师的科研成果量从生产到孩子上小学之前会
               降低生育意愿。受访者所考虑的主要是教育和就                             经历一个低谷期,此后才会逐步上升                 [28] 。为此应重
               业两方面。“目前的状态下问我愿不愿意生孩子,我                           视该群体的生存境地,为其提供足够的职场安全感
               考虑的东西就会比较多,包括孩子未来在社会上所                            和信心,缓解个人发展与家庭职责冲突                  [29] 。通过完
               承受的压力和发展问题,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太苦                             善薪酬体系、职称评定和科研激励制度,保证生育
               了,所以不太愿意再生。”(X10)此时受访者生育的                         后的女教师享有平等的提升机遇和晋升权利,同时
               出发点不再是自身和家庭,而是处于孩子视角下对                            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助其尽快脱离职业
               于竞争压力的评估,消极的评估结果会降低受访者                            中断和发展滞留状态          [30] 。
               的生育信心,削弱生育意愿。                                        (三)理想生育条件与客观现实状况不符
                                                                     当下利他主义和理性育儿理念对育龄群体提
                              四、讨论与建议
                                                                 出了更高要求,理想生育条件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
                  (一)生育态度保守与生育意愿低迷并存                             的落差制约了受访者的生育意愿。研究发现有二
                   大多数受访者对于生育持有保守谨慎的态度,                          孩生育意愿的受访者中仅有少数转化为实际生育
               在生育决策过程中综合诸多方面审慎考虑。保守                             行为,还存在尚未满足的生育需求。一方面源于日
               的生育态度可能源于受访者生育认知和观念的变                             益攀升的生育成本,首当其冲的是高养育成本,包
               化,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群体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                            括照料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其次是高教育
               影响越小,他们注重个人生活质量并倾向于生育更                            成本、高房价等       [31] 。居高不下的生育成本很大程度
               少的孩子    [12,24] 。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已经                  上抑制了受访者的生育意愿提升与转化。需要国
               生育一孩或计划生育一孩,在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受                            家和政府进一步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住房层面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