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39
第5期 总第12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南
2024年10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465
Journal
表2 开放式编码结果
范畴化 概念化 访谈资料原始语句举例
A1生育动机 a1家庭职责 生育是每个人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成家立业必然的一个结果(Y08-1)
a2情感需求 我是独生子女,想着两个孩子做伴会比较好,自己小时候也挺孤独的(X04-2)
a3群体归属 可能以前就觉得大家都做这个事儿,就是顺其自然的(X06-2)
A2生育成本 a4经济成本 前几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奶粉、玩具、衣服各种开支上,长大以后同样要花费很多的
金钱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技能知识等等(Y05-10)
a5时间成本 工作就只能等孩子睡了,有时候晚上再熬夜,基本上没有什么睡觉的时候(X07-7)
a6机会成本 职场女性想要两个孩子,几乎要放弃自己的事业(X09-9)
A3社群规范 a7配偶意愿 我想要小朋友的程度可能还没有他(爱人)强烈(X01-14)
a8父辈压力 他们都很赞成,积极地推动我生小孩(X11-4)
a9同辈影响 我对面老师是上学期刚生了二胎,这一学期休产假,我看到她的一些情况,觉得难度还是
挺大的(X03-5)
A4生育能力 a10年龄限制 博士毕业都30岁左右了,如果想工作几年再结婚生孩子,年龄就已经很大了(X11-13)
a11生理障碍 医生说我卵巢的潜力不是很大,即使做试管可能成功率也不太高(X13-4)
A5生育经历 a12孕期不适 孕后期身体确实会有一些困难,因为承载的压力会有不适(X08-2)
a13分娩风险 最后一次去产检的时候,医生说胎儿脐带绕颈两周,要紧急剖宫产(Y01-4)
a14产后恢复 生完孩子后有过一阵产后抑郁,上班以后才慢慢好转(X07-1)
a15育儿体验 生育之前也没有说特别喜欢(孩子),有了第一个孩子等他慢慢长大后,我挺强烈地想再要
一个孩子(X13-8)
A6抚育条件 a16婚姻质量 生孩子之前会考虑婚姻状况是不是稳定的(X08-4)
a17 工作—家庭 我考虑最多的是生完孩子之后怎么去协调,包括照顾她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X01-1)
关系
a18住房状况 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能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空间,住房也好,家里的设施也好,都
要去考虑,要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Y07-9)
A7生育支持 a19家庭支持 我父母就是普通人,给不了太多支持,他们年纪也大了,没有办法帮我带孩子(Y04-18)
a20单位支持 单位比较人性化,尽量照顾一个孕妇,比如说我怀孕那个时期没有给我排太多课(X09-12)
a21政府支持 目前感觉生育是一个单独的政策激励,没有跟其他比如教育民政等等有深入的多部门协
同,后续社会照护和基础教育这些肯定是要跟上的(Y09-15)
A8职业特征 a22收入稳定 高校老师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相较于其他一些职业稍微高一点,并且比较稳定,有一
些行业的收入不是特别稳定(Y06-18)
a23时间优势 相比其他没有寒暑假的,这个可能是有一点优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X02-4)
a24自身素质高 大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能更加客观,在认知和态度层面能较好地看待问题(Y07-19)
a25注重育儿 我们很关注孩子的培养问题,现在涉及比较重要的启蒙教育,不可能说全扔给爷爷奶奶去
做,因为他们毕竟是上一代人,还要靠父母投入更多心思(Y09-21)
A9竞争压力 a26就业压力 孩子的未来怎么办?他18岁之后,包括他20岁的时候工作怎么办?我们现在工作都很难
找(Y07-17)
a27教育内卷 现在这个社会特别卷,我看我孩子学习很苦,我觉得那种压力其实是对小孩健康的一种摧
残,这种内卷太可怕了(X10-4)
表3 主轴编码结果 生育动机是复杂交织的,但对生育决策起决定作用
主范畴 副范畴 的占少数。拥有家庭职责生育动机的受访者再育
B1内生驱力 A1生育动机 意愿较低,而情感需求型动机者则相反,可能是我
B2自我效能 A4生育能力、A5生育经历、A6抚育条件、 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生育文化中个体主义色彩得
A8职业特征 到强化,青年对个人发展的追求更高;而经济发展
B3外部控制 A2生育成本、A3社群规范、A7生育支持、 水平的提升,使家庭中子女的传统工具价值逐渐被
A9竞争压力
情感价值所取代,立足情感需求的受访者更容易产
能实现家庭的延续和发展。二是以情感需求为导 生再育意愿 [12] 。
向的生育动机,此类受访者大多出于情感层面的考 (二)自我效能对于生育意愿的主观影响
量,包括子女互相陪伴、弥补自身缺憾、丰富人生体 1. 职业特征
验等。三是以群体归属为导向的生育动机,认为结 相比非教师职业群体,受访者作为教师有时间
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 优势且收入稳定。“如果生孩子的时间刚好是学期
为寻求群体的归属需求或遵循既有的人生定式,潜 快结束,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寒假或暑假的产假时
移默化中形成生育的潜意识。研究发现,受访者的 间。”(X03)相较非高校教师,受访者的工作时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