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51

南
               第5期 总第12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年10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477
                                              Journal
                                                                                                   医学人文        

                                                                                                   
                       我国中年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探索



                                             滕敏杰 ,魏            骅 ,陶群山           1,2
                                                     1,2
                                                                  1,2
               1.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2. 数据科学与中医药创新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12



                       摘  要: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数据,探讨我国中年人生活方式与
                   抑郁倾向的关系,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每晚睡眠6至9小时、每周工作4至5天、
                   年收入适中的中年人,抑郁水平较低;而自评健康状况不佳、每月不上网、文化程度低以及非在婚
                   的中年人抑郁倾向相对较高;性别和年龄存在调节作用。应倡导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保证高质
                   量睡眠时长,实施优化工作周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经济援助和职业再培训,提高个人年
                   收入;坚持整体身心健康观,实施精准关怀,以提升我国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生活方式;中年人;抑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4)05-477-007
                       doi:10.7655/NYDXBSSS240281




                   2021 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心理健康问题得                       叶海春等 发现我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较严重,
                                                                         [5]
               到极大重视,会议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需要从提高受教育水平、促进城市化、改善身体健
               建设,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的必要性。同时,“健                           康状况等方面入手。叶海春等 发现健康自评、文
                                                                                             [6]
               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也将心理健康作为实现全民                         化程度、年龄和是否工作等是中年女性抑郁倾向的
                                                                                  [7]
               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正进入中                           影响因素。尹平等 认为抑郁倾向高的中年人往往
               度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年期作为向老年过渡的重要                            会遭遇更高水平的中年危机。抑郁症状严重影响
               阶段,该阶段的心理健康对于实现积极老龄化具                             心理健康,而关于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
               有决定性作用。此外,抑郁是心理健康领域中的                             要集中在社会经济特征、认知储备水平和社会政策
               一个关键负面因素,因此探索中年人抑郁倾向是                             变化方面。最早是国外学者Takala 研究中年人心理
                                                                                                        [8]
               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关键前瞻性角度。生活方式是                             健康与丧偶和离婚、收入、教育之间的关系 ,通过
               个体与一定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形式                             与老年人群体比较,发现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
               和行为特征,外显为个体的生活状态及其所表现                             低 。此外,Colombo等 对于严重感染新冠病毒的中
                                                                   [9]
                                                                                     [10]
               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1] 。我国中年人面临着             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还发现一个可能的保护因素,
               职业、家庭、社会角色的多重压力                [2] ,这些压力与         即个人的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水平。张
               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共同影响着中年人的抑郁倾                             向葵等   [11] 发现社会政策变化对城镇中年人心理健
               向。中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不仅关乎个体                             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着积
               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                       [3]   极而深远的影响,能够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并预防多
               和经济发展     [4] 。                                   种疾病。王念芬等         [12] 发现生活行为方式与农村老
                   研究显示,中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                           年人听觉记忆功能相关。司明舒等                  [13] 探讨了生活
               别、健康自评、文化程度、年龄、是否上网和工作等。                          行为方式因素对中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22AH010039)
                   收稿日期:2024-06-28
                   作者简介:滕敏杰(2000— ),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与药事管理;魏骅(1966— ),男,安
               徽无为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管理、药事管理,通信作者,1284658563@qq.com。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