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9

第41卷第3期                     陈 芸. 中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发展热度下的冷思考[J].
                  2021年3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03):313-316                       ·315 ·


                        3 500                                     以理解用药方式为导向,缺乏对临床实践的指导。
                                中国
                        3 000   美国                                    法律法规不到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与科
                       ( 篇 )  2 500                               技、产业和患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未来
                                                                  10 年甚至 20 年个体化用药的发展。相关政策的颁
                        2 000
                       发文量  1 500                                 布和实施也不够及时到位。例如,肿瘤基因检测直
                        1 000
                                                                  到2019年才被纳入医保,作为有明确靶点药物的伴
                         500
                                                                  随诊断或补充诊断。其中,医保支付 80%,患者支
                          0                                       付 20%,至此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才有所缓解,但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时间(年)                         是目前纳入医保的基因检测毕竟还是少数。
                      图1 国内外年度新增个体化用药文献数量                             研究范围相对有限:国内的个体化用药研究还
                Figure 1  Annu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ersonalized  停留在较为基础的水平,手段方法比较单一,多样
                         medicine articles                        性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意识。例如,研究个体化
                表征药物,依旧需要通过搜索来扩充数据量,直接                            用药的影响因素目前主要集中于患者的基因型信
                导致转化应用困难。以抗肿瘤药物为例,在国外可                            息,而忽视了非遗传因素如环境、饮食的影响。
                以很快将新型治疗药物和手段运用到临床研究;在                                产业发展环境急需优化和提升:信息不对称导
                中国,这种快速转化却较难实现。因此,中国临床个                           致的国内个体化医疗市场在药物、设备、技术研发
                体化用药研究如何在热度之下将宏观的目标落到实                            等方面投入比例不均,政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
                处,做到志存高远,是每个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者需                           支持良性竞争的政策和商业环境等因素都成为个
                要深思的问题。                                           体化用药实施道路上的难点。并且,如何早日实现
                                                                  数据共享、生物样本共享以及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健
                3  中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康数据库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回顾我国个体化用药的发展历程,可见该                              医疗资源配置和分配不合理:目前能够配备相
                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                            应设备用于个体化用药研究的医院仍然是少数,大
                系和机制。这其中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                            多数医院还未开展这一领域研究或暂时还不具备
                后天失养的社会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的能力。
                    专项资金投入较晚:中国临床个体化用药施行                              因此,为尽快缩短我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水
                之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当时的国情,我国将                            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需要持续投入研究资金
                发展重心放在了工业、农业等方面,对“以人为本”                           和时间;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法律
                的理念认识还比较模糊,各级政府对个体化医疗的                            法规;推广转化新兴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标准化建设
                投入和扶持也不够。众所周知,医疗精准化、个性                            研究机构和规范化促进产业链升级;完善个体化医疗
                化的实现始于数据、基于分析。然而,我国人口基                            体系和大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研究
                数大,数据庞大且杂乱,过去在信息的采集、整合、                           水平等,从而推动我国个体化用药研究快速发展。
                管理以及分析上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不足,这种情况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还需要紧抓国内优势,
                直到近些年才有所好转。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例如,
                    专业复合型研究人员短缺:建立成熟的个体化                          我国极具多民族背景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来
                用药研究体系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多个                            了巨大的样本资源和多样的疾病模型。很多疾病
                学科的交叉融合。其中,精准用药研究尤其需要跨                            如罕见病,在国外往往由于病例数不足导致很多研
                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如药学、化学、材料学、                          究成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缺乏有效验证 ;相比之
                                                                                                       [8]
                生物学、经济学、医学和统计学等),并开展多方位、                          下,中国的绝对病例数较多,罕见病有可能不再罕
                多专业、多领域间的交叉研究,以适应多学科交叉                            见,从而有可能成为中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的突
                融合与技术进步的需求。目前,我国个体化用药研                            破口和发展机遇之一。又如,我国政策执行上的优
                究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                            势也十分明显。今年肆掠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
                现在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在学历结构和培养层次上偏                            炎疫情就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低,博士数量不足10%,且目前国内的临床药学课程                          这也会极大助力我国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的快速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