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50

第41卷第5期
               ·680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1年5月


             (图 1A),发现在 IVGTT 的 0~10 min 内 PCSK9 的变             岛素分泌(FPIR)不存在显著差异(P=0.703)。有意
              化呈下降、上升、基本不变 3 种趋势,进一步根据趋                         思的是,IVGTT 第 4 min(血糖、胰岛素水平达峰状
              势分布及近似三分法的策略,界定P4/0<0.8为下降                        态)及IVGTT第10 min(胰岛素一相分泌结束),3组
              组(n=22 例),0.8≤P4/0≤1.2 为稳定组(n=15 例),P4/           PCSK9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图1C、D),即在IVGTT过
              0>1.2 为上升组(n=33 例),后续分析依据上述分组                     程中 3 组 PCSK9 从不同的起始状态趋向同一水平。
              展开。下降组基线 PCSK9 水平较稳定组和上升组                         还观察到IVGTT后60 min下降组PCSK9水平较其他
              均有明显升高[(111.56±50.38)ng/mL vs.(65.67±             两组有显著升高[(109.19±36.69)ng/mL vs.(78.71±
              30.19)ng/mL,P < 0.001;(111.56 ± 50.38)ng/mL vs.   38.52)ng/mL,P < 0.01;(109.19 ± 36.69)ng/mL vs.
             (68.38±23.83)ng/mL,P < 0.001,图 1B],而 3 组在年         (77.54.38±30.30)ng/mL,P < 0.001],与基线PCSK9 水
              龄、性别、BMI、空腹血糖等指标间无显著差异(表                          平相近。此外,下降组HOMA⁃IR较稳定组及上升组
              3)。尽管下降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其他两组稍                            显著升高(表 3);且根据 OGTT 结果,下降组中糖尿
              高[(207.9±118.2)μmol/L vs.(124.8±97.0)μmol/L,      病前期、糖尿病人数占比显著高于稳定组及上升组
             (122.9±122.7)pmol/L],P=0.023),但 3 组间一相胰            (图2)。

              A                          B                     C                       D
                上升组                         ( ng/mL)   *
               (n=33)                                *               300                  min PCSK9  300
                稳定组                                               4 min PCSK9水平             ( ng/mL)
               (n=15)                                               ( ng/mL)  200            200
                下降组                          200                                          10  水平
               (n=22)                       基线血清PCSK9水平 300          100                  IVGTT  100
                                             100
                     0  1   2   3   4  5                          IVGTT  0                     0
                       0.81.2                  0                                                下降组  稳定组 上升组
                         PCSK9相对水平              下降组  稳定组  上升组           下降组  稳定组 上升组
                   (IVGTT 4 min相对于基线水平)
                 A:根据IVGTT 4 min时PCSK9水平较基线的比值分组,<0.8为下降组;0.8~1.2为稳定组;>1.2为上升组;B~D:IVGTT过程中0、4、10 min对
              应的血清PCSK9水平。与下降组比较,P < 0.001。
                                         *
                                      图1 静脉葡萄糖耐量(IVGTT)下血清PCSK9水平的变化模式
                           Figure 1 Changes of serum PCSK9 levels during 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IVGTT)

              2.3  不同 PCSK9 波动模式对循环中鞘脂代谢的影                      的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
              响与联合分析
                                                                3  讨 论
                  39例基线血清脂质组学检测显示(其中下降组
              9 例(23%),稳 定 组 9 例(23%),上 升 组 21 例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①在静脉葡萄糖负荷
             (54%)),3组间神经酰胺(Cer)、葡糖神经酰胺(Glu⁃                    10 min 内血糖升高引发的胰岛素急遽升高过程中,
              Cer)有显著差异(表4),且基线PCSK9水平与Cer存                     血清PCSK9水平的变化呈现下降、稳定、上升3种趋
              在正相关关系(r=0.442,P=0.005)。下降组Cer、Glu⁃               势,且负荷后PCSK9下降组基线PCSK9水平显著高
              Cer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图3)。亚类分析方面,游离                         于其他两组。②下降组 LDL⁃c、空腹胰岛素、空腹 C
              脂肪酸(FFA)12:0、Cer d18:1/22:0、Cer d18:1/24:         肽、HOMA⁃IR、AST和GGT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胰
              1、Cer d18:1/24:0、GluCer d18:1/16:0、GluCer d18:    岛素抵抗程度更重、糖代谢异常人数占比更高。③

              1/18:0、GluCer d18:1/20:0、GluCer d18:1/22:0、Glu⁃   进一步使用高通量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各组基线游
              Cer d18:1/24:1、GluCer d18:0/24:1、GluCer d18:1/    离脂肪酸、神经酰胺及其下游代谢产物的含量发
              24:0、GluCer d18:0/24:0、乳糖神经酰胺(LacCer)             现,下降组的血清总神经酰胺、总葡糖神经酰胺水
              d18:1/20:0、LacCer d18:1/22:0、神经节苷脂(GM3)           平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基线 PCSK9 与 Cer d18:
              d18:0/24:0 在 3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双变量相关性                    1/24:0 及 GM3 d18:0/24:0 的正相关关系经校正后
              分析显示,基线PCSK9水平与 Cer、GM3、FFA 12:0、                 仍然存在。
              Cer d18:1/24:0、GM3 d18:0/24:0 存在正相关关系,                 既往研究在健康青年人群、肥胖绝经后女性人
              且进一步校正了BMI、血脂等其他已知相关因素后,                          群、2 型糖尿病人群中采用 2~24 h 时长不等的高胰
              基线 PCSK9 与 Cer d18:1/24:0 及 GM3 d18:0/24:0        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构建了不同血清胰岛素终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