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58
第42卷第2期
·204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2年2月
表4 基底封堵亚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 4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basal occlusion subgroup
单因素 多因素
预测变量
OR(95%CI) P值 OR(95%CI) P值
年龄 1.014(0.98~1.049) 0.415 — —
男/女 1.278(0.46~3.548) 0.638 — —
左心房内径 1.068(0.969~1.176) 0.185 —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1.085(0.987~1.194) 0.093 — —
右心室舒张末内径 1.061(0.928~1.214) 0.386 — —
DAVD 1.153(1.025~1.297) 0.018 1.162(1.030~1.310) 0.015
DDSTV 0.814(0.618~1.072) 0.143 — —
破口直径 1.330(1.027~1.722) 0.030 1.369(1.047~1.790) 0.022
瘤体长度 1.018(0.897~1.155) 0.785 — —
左盘直径 1.176(0.982~1.408) 0.078 — —
右盘直径 1.186(0.948~1.484) 0.135 — —
腰部长度 1.121(0.832~1.511) 0.451 — —
DDOW 1.231(0.806~1.879) 0.336 — —
手术时间 0.278(0.058~1.321) 0.107 — —
X线曝光时间 0.978(0.892~1.073) 0.643 — —
因年龄小,故未和本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后新发传导阻滞的风险更高,应采取更严密的监
pmVSD 合并膜部瘤者,文献报道的瘤内封堵 测手段。
[14,19]
占比为 26.7%~61.8% ,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下 虽然2011年分析表明选择偏心型封堵器或对称
降,甚至不发生传导阻滞。亦有文献报道合并膜部瘤 型封堵器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
[8]
增加传导阻滞发生 [20] ,可能原因为入组患者年龄 亦有研究表明选择偏心封堵器会提高各类传导阻
偏小(平均 10 岁),为完全封堵 pmVSD 而选择基底 滞的发生率 [21-22] 。其原因是偏心型封堵器下缘较
封堵,当时国内主要为偏心封堵器,下端长,容易 长,腰长较短,更容易压迫损伤传导束。Zhou 等 [23]
对靠三尖瓣的膜部间隔产生较强的压迫作用,损 的研究表明和短腰封堵器相比,选择长腰封堵器可
伤传导系统。本研究发现术后传导阻滞主要发生 减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本研究对封堵器
在基底封堵组,瘤内封堵组唯一 1 例新发传导阻滞 类型的选择进行改进,均采用对称型封堵器,对瘤
与术中操作损伤相关。该患者第一次尝试封堵时 体直径长的患者选用长腰对称型封堵器。在确保
所选封堵器偏大,可能牵拉左室面进瘤过程中,左 封堵成功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型号小的封堵器。与
室面对缺损口靠三尖瓣部位间隔压迫,出现传导 2011年分析不同的是,DDOW在传导阻滞组与未传
阻滞,换小型号长腰封堵器封堵成功,传导阻滞1 d 后 导阻滞组中不再有显著差异。说明本研究中对封
恢复。膜部瘤主要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很少 堵器型号的选择更合适,有效改善了术后传导阻滞
有传导束通过,瘤内封堵时,整个封堵器对 pmVSD 的发生。
基底部边缘室间隔不产生压迫,不容易损伤传导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单中心且样本量较
系统,因此分析 DAVD、DDSTV 对传导阻滞的影响 少,尤其是传导阻滞组,未来制定统一的入排和手
意义不大,在今后介入封堵术前筛选患者时,术前 术标准,多中心纳入病例观察;随访时间较短,可能
超声评估为膜部瘤,预判可以进行瘤内封堵的病 忽略迟发性术后传导阻滞,应延长随访时间。
例,对 DAVD 和 DDSTV 可不做限制。对于基底封 本研究提示 DDSTV≥2.5 mm 的入选标准和封
堵的患者,与 2011 年分析不同的是,DDSTV 不再 堵器型号直径与pmVSD破口直径的差值<3 mm的
是传导阻滞发生的危险因素,说明我科制定的关 选用标准对减少和减轻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有积
于 DDSTV 的排除标准对减少和减轻术后传导阻 极作用。基底封堵组的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对
滞的发生有积极作用。DAVD 和破口直径为传导 DAVD和破口直径过大的pmVSD患者,术后应严密
阻滞的危险因素,DAVD 长、破口直径大的患者术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