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75

第42卷第6期            叶笛笛,柳 姚,邱 憬. 兔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骨结合观察[J].
                  2022年6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06):821-829                       ·827 ·


                础研究的热点,而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动物模型的构                            量炎症细胞,骨质由条索状向板层状演变,靠近种
                建对于该方面基础研究的实施开展至关重要。                              植体螺纹处的骨质厚度以及 BIC 亦随之增加,这种
                    构建动物模型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合适的实验                           时序变化符合种植体周围骨整合形成的演变过
                动物。目前,可用于口腔种植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有                            程。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含量增多且伴
                猴、犬、猪、兔、大鼠、小鼠等          [17-18] 。猴、犬、猪等大动         有明显的骨髓脂肪化倾向,但增加的黄骨髓对骨小
                物具有手术视野清晰、颌骨骨量充足的优势,但同                            梁有增加体积强度、减轻形变、平衡应力集中等作
                样存在技术敏感性高、价格昂贵、样本量小、难饲养                           用 [26] ,可有效降低骨折风险。颌骨中黄骨髓比例的
                等问题,而啮齿类动物虽能满足样本量的需求,但                            增加可部分弥补骨质疏松患者因骨量丢失而损失
                颌骨骨量有限,多采用异位种植方式开展研究                     [19-20] ,  的骨强度,这可能与咀嚼力机械刺激的保护作用有
                难以模拟真实的口腔环境。相比而言,兔体型中                             关 [27] 。本研究中,8 周组和12周组中可见大量红细
                等,价格低廉,易于饲养,具有口内原位种植的解剖                           胞和黄骨髓存在,说明随着即刻种植后时间的延长,
                条件,兼具大动物和小动物的优点。研究表明,新                            兔上颌骨中黄骨髓增多,血运更加丰富,有利于骨代
                西兰兔较灵长类动物有更快的骨生长和骨转化能                             谢与骨改建,该现象与同时段中BIC以及骨质厚度的
                力,更有利于骨改建及骨整合方面的研究                     [21] 。因    增加相对应,故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无不利影响。
                此,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兔构建动物模型,其颌骨条                                经典骨结合理论已由大量临床和科学实验证
                件能满足口腔内原位种植。新西兰兔有两对上颌                             实,其中,骨质条件是影响骨结合形成的关键因
                前牙  [22] ,第二对牙位于第一对牙的舌侧,体积小,对                     素。1985 年,Lekholm 和 Zarb 将颌骨按照密质骨和
                第一对上颌前牙的拔牙窝无影响。通过X线片的观                            松质骨含量的比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骨。
                察分析发现,第一对上颌前牙的牙根长而弯曲,总                            研究表明,Ⅱ类骨的种植成功率最高,种植医师多
                                                                  倾向于在Ⅱ类骨缺牙区开展种植手术                  [11] ,而缺牙区
                长度为 22~23 mm,其中接近牙冠部较平直段长 8~
                10 mm,直径3.4~3.6 mm,唇舌向厚度6~9 mm。基于                 为Ⅲ、Ⅳ类骨时多不建议采用即刻种植,这主要是
                该解剖特点,本研究采用直径3.5 mm、长度8 mm的                       与骨密度、血供和初期稳定性等密切相关。骨密度
                锥柱状种植体。兔的双侧上颌为真性骨连接,两颗                            是临床医师种植治疗前考量的重点,该因素直接影
                上颌前牙的牙根呈放射状偏向远中,两枚种植体即                            响扩孔顺序、骨愈合时间、上部修复时间等。虽然
                刻植入后的间距为 5~10 mm,满足相邻种植体之间                        Ⅲ、Ⅳ类骨血供充足,但常因骨质过于疏松、难以获
                安全距离的要求       [23] 。通过预实验发现,拔除兔上颌                 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而影响种植成功率。如图 10
                前牙时能够确保拔牙窝的骨壁完整,而且兔上颌骨                            所示,将新西兰兔种植后 8 周的上下颌骨影像进行
                血运丰富,有利于控制感染风险。                                   对比可知,兔上颌骨较为疏松              [21] ,骨质条件多偏向
                    以往关于即刻种植动物模型构建的文献中,最                                   上颌骨                    下颌骨
                早采集标本的时间为种植术后4周               [24⁃25] ,目前尚未见
                4 周以内的相关报道。然而,种植术后早期骨结构
                的演变与发展对深刻认识即刻种植骨结合的形成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实验加入 2 周组以对术后
                早期的旧骨吸收、炎症浸润等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和
                记录。本研究的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8周组和12周
                组获得了更好的种植体骨结合,并在种植体顶部
               “一”字螺丝孔处形成了高密度骨组织,而 2 周组和
                4 周组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较低,尤其是2周组,表
                明即刻种植后早期存在较活跃的骨吸收与骨改
                建。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即刻种植后早期的 2 周
                                                                  图 10  新西兰兔含种植体上下颌骨标本的 Micro⁃CT 矢状
                组中存在大量破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说明该时                                  面截图
                段正是种植体周围旧骨吸收的关键期。4周组中破                            Figure 10  Micro ⁃ CT sagittal images of maxillary and
                骨细胞和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骨质由 2 周组的                                    mandibular specimens containing implants of
                散在分布向岛状骨演变,而8周组和12周组仅有少                                     New Zealand rabbits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