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42
第43卷第8期
·1176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3年8月
和鼻腔鼻窦组织局部变应原sIgE水平,发现大部分 此对鼻腔中央区域息肉组织中的IgE检测或许也应
患者均检测出 1 种以上的变应原,少数患者 SPT 及 纳入检查范围之内。Wise 等 [33] 在常规变应原检测
血清 sIgE 检测为阴性,中央区域组织的局部黏膜 阴性患者的鼻灌洗液中发现 IgE 水平升高,且鼻变
sIgE却为阳性 [28] 。虽然SPT是目前最为普遍接受的 应原激发试验为阳性。部分CRSwNP患者的息肉组
检查方式,但大部分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织中局部 IgE 浓度增高,可以诱导肥大细胞和嗜碱
rhinitis,LAR)的患者 SPT 为阴性。LAR 和 AR 有许 性粒细胞活化及组胺释放。但这一途径并非完全
多共同的检查手段,尤其是鼻黏膜变应原激发试 由变应原触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
验,这也是诊断 LAR 的金标准 [29-30] 。LAR 与局部组 cus aureus enterotoxin,SE)作为超级抗原可诱导局
织 sIgE 上调、炎症介质分泌呈正相关,并且缺乏全 部 sIgE 合成,这可能是 CRSwNP 中 IgE 的重要来
身性变应性特征,局部的变应性炎症也可能与eCRS 源 [34] 。局部IgE水平与CRSwNP 患者息肉组织嗜酸
的总IgE和sIgE上调有关 [30-31] 。因此,在CCAD与气 性粒细胞增多 [35] 、并发哮喘 [36] 和术后复发 [37] 密切相
传性变应原关系的研究中,局部变应原的存在也具 关。以上均提示了局部组织IgE水平具有重要的诊
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断和治疗意义。
与其他慢性气道炎症患者相比,变应性疾病患 特定的组织炎症细胞是预测 CRS 严重程度和
者的 sIgE 水平更高,可以激发相应的变态反应症 预后的绝佳生物标志物,与其他亚型的 CRS 相比,
状。持续性变应原暴露及炎症的慢性活化通常与 CCAD患者的中鼻甲及息肉组织病理中检测出更高
CCAD 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测尘螨及其他常年变 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及IL⁃13,这两种细
应原诱发 CCAD 的可能性较大,而季节性变应原或 胞因子参与 2 型炎症反应的发生,其水平的升高也
许不易诱发 CCAD。地域及人口种族的不同,导致 与CRS患者嗅觉减退密切相关 [38] 。一方面,由于黏
检查时发现变应原的分布也不尽相同,但上述研究 膜水肿及息肉形成导致嗅裂区的机械性阻塞;另一
均提示 CCAD 与 AR 等变应性疾病之间具有一定的 方面,IL⁃5 是嗜酸性粒细胞积累、活化和终末分化
联系,在细胞病理学检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叠, 的关键因子,是嗜酸性炎症及息肉形成的主要决定
甚至CCAD也可能由控制不佳的变应性疾病进展而 因素之一,抗IL⁃5治疗可显著降低息肉组织中的嗜
来。除了变应原之外,一些物理/化学刺激因子促进 酸性粒细胞数量,6 个月后内镜下鼻息肉评分亦显
了鼻腔中央区域的炎症状态,或许后期可以进一步 著降低 [39-40] 。而 IL⁃13 也是激活 2 型炎症反应的必
深入研究导致CCAD的不同促炎途径。 需细胞因子,能够与 IL⁃4 协同促进 B 细胞合成 IgE,
并刺激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EC)分泌黏液 [41] 。
3 CCAD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多种因素共同加剧了嗅区黏膜持续性的2型炎症反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通过全玻片成像(WSI)扫描 应,导致鼻腔上皮黏膜免疫功能受损、嗅觉感觉神
来研究中国人群中 CCAD 的细胞内型,发现嗜酸性 经元细胞的损伤与减少,引起嗅觉进行性下降 [42] ,
粒细胞是 CCAD 及 eCRS 息肉组织中主要的细胞成 所以上述细胞因子可作为CCAD的组织学标志物来
分;虽然 CCAD 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 辅助诊断。此外,有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
eCRS,但在细胞组成百分比上两者极为相似,差异 ing RNA,ncRNA)在AR⁃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
没有统计学意义。CCAD 患者的临床症状较 eCRS 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患者中表
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较少,因此有学者认为 达增加,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 [43] ,
CCAD 可能是 eCRS 的前期阶段,CCAD 的早期识别 而高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促进CCAD的息肉形成,由
[16]
和积极干预有利于减慢eCRS的进展 。 此推测ncRNA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影响着CCAD的发
2型炎症细胞参与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形成与发 生与发展,但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并且 有研究提出吸入性变应原致敏导致了鼻腔鼻
可能伴有其他系统变应性疾病 [32] 。有研究表明血 窦炎症反应的几种理论。第一,变应原直接接触鼻
清 sIgE 的存在与外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 腔中央区域黏膜,引起抗原接触相关的局部免疫反
CRSwNP 患者尤其如此。如前文所述,LAR 虽然也 应。第二,致敏个体中的全身性变态反应。涉及到
具有典型的鼻部变态反应症状和变应原刺激病史, 鼻腔鼻窦黏膜、鼻相关淋巴组织及骨髓的相互作
但其 SPT 或血清学 sIgE 检测不一定会呈现阳性,因 用,血循环中的致敏性细胞由鼻变应性疾病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