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28
第41卷第8期
·1230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1年8月
A B C
A、B:甲状腺峡部一枚低回声微小结节,内部伴有微小钙化,边缘不光整;C:对甲状腺峡部微小可疑结节进行FNA,FNA细胞学检查无法
确定,BRAF V600E 基因检测结果阳性,术后病理为PTMC。
图4 甲状腺微小结节FNA病例3
多个大小不等的可疑结节,在疾病早期就极有可能 实为恶性结节 20 枚(20/56)。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发生甲状腺外的侵犯和甲状腺淋巴引流区域的转 BRAF V600E 基因突变在 PTC 中的特异度较高,可达到
移 [4-5] ,患者预后差。因此对于这类高度怀疑恶性的 99%,但灵敏度仍需提高 [12] 。在这 20 枚恶性结节
结节,即使直径≤5 mm,临床也必须予以重视。 中,FNA 细胞学检查阳性结节为 17(17/20)枚,阴性
V600E 基因是 PTC 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 结节为3(3/20)枚,FNA 穿刺准确性为85%,这样的
BRAF
也是PTC最具特征性的一个生物学标志。BRAF V600E 结果也说明虽然结节直径过小,但是穿刺准确性仍
基因是细胞质内的蛋白激酶成员之一,可以协助细 然较高,与穿刺医师的经验和手法有关。其余 3 枚
胞核进行有丝分裂信号的传递,在促进细胞分裂和 阴性结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PTMC癌灶
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RAS蛋白结合后进一 过小,FNA 并未取得癌细胞;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
步发生氨基酸突变,使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FNA取得的细胞量过少,导致细胞学无法作出明确
持续失控,最后导致甲状腺细胞从良性到恶性的转 诊断。而这样假阴性的结果却与结节大小相关性
[9] V600E
化 。研究证明 BRAF 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降低 较小,在直径>5 mm 结节中仍然存在。将 FNA 细
FNA细胞学检查不确定类型的诊断率,从而提高甲状 胞学检查和 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相结合来作为
[10]
腺结节的术前诊断率 。本研究中,判断直径≤5 mm 术前预测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方法,可以将两
并且评分为 TI⁃RADS 5 的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性质, 者优势互补,极大程度降低两种检查方法的假阴性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的敏 率,提高诊断准确性。
FNA 细胞学检查联合 BRAF
感性、准确性以及AUC均高于单独应用FNA细胞学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位置的甲状腺恶性结节,
检查或单独应用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差异有统 如甲状腺峡部结节或者结节紧贴甲状腺包膜等,即
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 [11] 。故可 使结节直径较小但其侵袭性仍然很高,这些结节极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可以提 易突破甲状腺的被膜引起甲状腺外侵犯或引流区
以认为,FNA 联合 BRAF
高直径≤5 mm 且评分为 TI⁃RADS 5 的甲状腺微小 域淋巴结转移。因此,对这些高度可疑结节进行早
结节的术前诊断效能,减少漏诊的发生。并且可以 期确诊,对于患者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
在保证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穿刺准确 重要影响。本研究也对此类结节进行了初步分
性,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术前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方 析。本组病例中,贴近甲状腺包膜位置的微小结节
式意义重大。 19 枚,其中术后病理为恶性结节 15 枚,FNA 细胞学
本研究中,FNA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良恶性的甲 检查联合 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的术前准确性为
状腺微小结节 23 枚,其中 14 枚术后病理为 PTMC, 89.5%;位于甲状腺峡部微小结节12枚,其中术后病
V600E V600E
BRAF 基因突变检测全部(14/14)为阳性。FNA 理为恶性结节11枚,FNA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细胞学检查为阴性的甲状腺微小结节 43 枚,其中 基因突变检测的术前准确性为91.7%。以上结果可
19 枚术后病理为 PTMC,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 以说明,术前对这类位于特殊位置并且直径≤5 mm
16(16/19)枚阳性。说明对于部分 FNA 细胞学检查 的具有高侵犯特征的甲状腺微小结节进行 FNA 细
结果为阴性或者无法确定良恶性的甲状腺微小结 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十分必要,术
节,联合 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术 前穿刺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尽早明确
前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率。本研究中, 结节性质,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或为患者早期微创手术
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结节56枚,最终病理证 争取了一定机会。同时本研究中,38枚微小结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