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46

第43卷第5期
               ·728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3年5月


                                                                            3
              发生,损伤血管内皮。同时,肥胖患者PVAT中CD8                     +   每增大10 cm ,冠脉钙化积分进展的概率提高12%,
                                                            +   且冠状动脉左主干周围脂肪的体积与斑块扩展的
              T 细胞、Th1 细胞及 B2 淋巴细胞升高,而 Treg、CD4
              辅助T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降低。 Nishimura                      程度呈正相关,而BMI 等体测数据则无这样的提示
              等 [36] 研究发现肥胖时PVAT中CD8 T细胞浸润先于                    功能  [39] 。且 Ito 等 [40] 研究提示EAT 体积的增大能够
                                             +
              巨噬细胞浸润。剔除CD8 T细胞后,浸润的巨噬细                          提示冠脉钙化积分为 0 时的阻塞性斑块的存在。
                                     +
              胞中 M1 型含量明显下降,坏死细胞与巨噬细胞形                          Okubo等  [41] 提出了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厚度比率的概
              成的“冠状结构”也显著减少,提示肥胖时,PVAT可                         念,即冠状动脉与心包之间脂肪的垂直厚度或行
              通过CD8 T细胞募集巨噬细胞并诱导其向M1型分                          PCI部位的冠状动脉与心脏表面之间的垂直厚度比
                      +
              化而介导免疫炎症发生。EAT 除具有旁分泌作用                           上同一血管中无斑块部位的脂肪厚度。在纠正了
              外,尚可将 FFA 及脂肪因子分泌入冠脉管壁,且这                         吸烟、BMI等影响因素后,厚度比率大于1.19是斑块
              一作用仅限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分泌物几乎                            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斑块破裂导致血中促凝血
              不进入体循环,称为“血管内分泌”作用。而当肥胖                           因子与斑块中的血栓形成物质接触,促进血栓形成,
                                                                                                           [42]
              患者合并冠脉硬化并发展至晚期时,EAT 的旁分泌                          这一机制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占总发病率的2/3 。
              作用变得难以渗透入血管壁,此时“血管内分泌”便                           除体积外,Lee等      [43] 研究指出,肥胖时,PVAT的密度
              起主要作用而进一步作用于冠脉小动脉及毛细血                             高低提示着组织微环境中免疫炎症的水平,且其密
              管内皮,加重冠脉硬化程度 。                                    度与动脉总斑块体积呈正比。此外,PVAT 表型的
                                      [18]
                  综上,在肥胖时,PVAT将失去其生理状态下的                        改变对冠脉硬化的预后亦具有预测价值,Hedgire
              抗炎及抗收缩作用。其分泌抗血管收缩脂肪因子                             等 [44] 在对1 4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心外
              的能力降低,管周微环境中免疫组分的改变,促炎                            脂肪中“fat stranding”表型的出现与血肌钙蛋白升高
              因子增多,免疫浸润加剧等共同作用,导致血管紧                            及心室壁异常运动有关,可作为高风险斑块破裂的
              张性增高、内皮细胞受损,从而诱导包括高血压、冠                           预测指标。即便是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
              脉硬化及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PVAT亦具有相当大的诊疗意义,Qin等               [45] 通过对冠
                                                                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患者与对照组PVAT的脂肪衰
              2  PVAT与心血管疾病
                                                                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的比较发现,再狭
              2.1  PVAT与冠状动脉硬化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窄患者的 FAI 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其具有预测冠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内脂质堆积、炎症浸                          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可能性的作用。故相较于
              润并伴有斑块形成的慢性血管病,而冠状动脉硬化                            传统的评估动脉斑块及硬化的指标,PVAT 相关的
              形成的不稳定斑块破裂是造成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测量指标可使我们更好地评估冠脉危险事件发生
              最主要原因      [37] 。 Yerramasu 等 [38] 发现,EAT 的体积     的可能性及预后水平。

                                                                            脂滴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经典“由内向外”机制

                                                                               泡沫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由外向内”机制

                  滋养血管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生理状态血管周围脂肪                              病理状态血管周围脂肪
                                            图1  血管周围脂肪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表现
                                   Figure 1  Alternation betwee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