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62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总第102期
             · 56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1年2月


             居民区、机关、学校内发生烈性传染病均应直接进                            于社会大众,维持社会公正,就理应得到法律的保
             行预警并上报市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定量预                            护 [14] 。吹哨人保护条款的基础是“合作互利”,吹哨
             警,采用预测模型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                           人出于职业道德和自我保护的自发力,通过及时预
             者等进行定量预警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                             警疫情实现相互利益的满足,获得与社会相对方的
             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
             门定性预警,采用综合预测法对传染病的蔓延趋势                            意见》(国发〔2019〕18号)第16条明确提出建立“吹哨
             和传播强度定性预警,明确是流行还是散发,同时                            人”制度,这个指导意见也被解读为中国版“吹哨人”
             召集权威专家对疾病的长期流行趋势进行预警。                             制度的首次确立。《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了
             适当放开疫情预警权限,构筑三级预警制度不仅                             个人和单位的举报权限,第 66 条规定了受到举报时
             可以提高预警灵敏度,而且也解决了两部法律关                             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是《传染病防治法》没有就疫
             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主体规定不一                             情“吹哨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做出规定。《传染病防治
             的法律冲突。除此之外,应当充分发挥医师协会、                            法》应当增加疫情预警“吹哨人”保护条款:有关部门
             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鼓励社会第三方组织和民                             应当对疫情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
             众积极参与到传染病预警管理中来,建立基层信                             法权益,只要“吹哨人”提供的疫情预警信息符合外部
             息相互通报机制,形成政府广域合作的传染病预                             预警的受理程序,可以免于民事或刑事责任的追究,
             警体系。                                              举报人所在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监
                 (二)明确预警报告情形,及时公布预警信息                          测机构等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不得以解除、变更劳
                 《传染病防治法》第 19 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                       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任何
             预警制度并根据情况予以公布预警信息。“根据情                           “吹哨人”如果因为举报、协助调查、起诉、作证等行为
             况”四字没有明确传染病规定报告的情形,导致语                            遭受任何歧视或者受到解雇、降职、辞退等损害,都有
             焉不详。参照《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第 43 条规定                        权获得必要的救济和补偿。
             了预警信息的上报情形是“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                                (四)建立垂直的疫情预警问责制
             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传染病防治法》                                问责制是确保我国公共卫生责任能够有效实
             有必要对预警情形加以明确:一般疫情(Ⅳ级预                             施的最终屏障       [14] 。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程度主要
             警),县级行政区域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并对                            依据法律法规对主要部门(机构)是否规定了责
             其他县级行政区域造成输入性威胁时,启动Ⅳ级预                            罚、责罚是否清晰可执行来判断。目前《传染病防
             警;较大疫情(Ⅲ级预警),市级行政区域内发生小                           治法》并没有就疫情预警失职做出应当承担何种
             规模单点聚集性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或输入性                            法律责任的规定。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病例时,启动Ⅲ级预警;重大疫情(Ⅱ级预警)省级                           条例》第五章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
             行政区域内多市发生单点或多点聚集性确诊病例                             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若未依照规定履
             时,启动Ⅱ级预警;特别重大疫情(Ⅰ级预警),多个                          行职责,根据不同的情形将被给予降级、撤职、行
             省级行政区域出现暴发性确诊病例并且确诊病例                             政处分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明确疫情预警
             和疑似病例超出现有医疗资源收治能力,需要国务                            中相关部门的责任,有必要在《传染病防治法》中
             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卫生资源予以支援时,启                            规定责任部门未履行预警职责时应承担的法律责
             动Ⅰ级预警。与此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垂直问责体系的
             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                            建立,有利于打消相关责任人的侥幸心理,提高疫
             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规                            情预警危机感,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苗头
             律和特点,定期将疫情监测数据公布。明确预警报                            时,责任人能够迅速反应,及时上报,相关责任机
             告情形并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可以使得疫情前期预                            构能够督促各部门快速到达规定的岗位,采取积
             警更加准确、规范及透明,这也正是疫情预警的价                            极的措施进行预警,使得政府能有序地组织突发
             值所在。                                              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防控,可以避免行政系统
                 (三)增加疫情预警“吹哨人”保护条款                            规定的预警流程而导致的疫情预警反应偏慢,也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吹哨人”定义为“基于                        可以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
             善意和合理根据而向相关部门举报违反公约条款                             担责,守土尽责。
             的任何人”,因此“吹哨人”也包括实名或匿名的检                               《传染病防治法》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起着至
             举人、举报人      [13] 。吹哨人保护条款的法理在于:不                  关重要的作用,以该法为核心构建的传染病预警制
             管举报人主观上出于何种动机,或者为了达到何种                            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初期暴露出了灵敏度不高,
             目的,只要举报的内容属实,其结果在客观上有利                            管理偏于僵硬,反应迟缓等问题,导致疫情预警效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