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31
南
第6期 总第113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2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549 ·
Journal
率略高一些,也仅为 56.3%,存在集中供养机构资源 源,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既提高了供养资源的利
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用效率,也可为机构的运营获得一定的资源保障。
(二)供养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二是要促进特困供养与社会化养老的有机衔接,通
当前,各地政府规定的分散供养服务内容较为 过政策引导整合不同条线的养老资源 [15] ,在将供养
笼统,且主要聚焦于基本生活的居家照料,在专业 机构和养老机构统筹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对不同人
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等方面缺少具体的规定。此 群生活照料服务实行社会化统筹提供,实现一支队
外,关爱服务没有补贴,服务积极性和质量均难以 伍服务于所有特困供养和养老人员,并根据服务对
保证,导致居家照料护理服务难以满足供养老人的 象特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服务费用保障渠道,从
需要。在机构照护服务方面,集中供养机构无力聘 而有效解决单独依靠民政救助资源而出现的服务
请专业医疗人才,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也流于形式, 不足、效率不高的困境。
导致医疗保健服务难以满足供养老人的需要。同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综合监管机制,实现供养
时,集中供养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也较为 服务有效提供
突出,较低的薪酬待遇水平和较为固化的薪酬体系 在优化服务资源利用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
不利于吸纳高质量管理、护理专业人才。在江苏省 升特困供养服务的服务质量。一是要建立完善的
调查的 101 家集中供养机构的总体照护比为 1∶14, 监督和多方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从调研
高于《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 结果来看,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服务监管不足,
南中规定的标准,照护人员工作负担较重,流动性 应根据供养服务的规范内容和服务标准,以调动供
大,人员队伍素质得不到保证。 养服务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二
(三)供养服务相关政策协调性不足 是要加强服务人才建设。以服务型救助为导向,开
随着社会救助理念的发展,国家在社会投资和 展对政府工作人员、集中供养机构和第三方居家服
救助内容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发展性因素的 务平台等主体的管理与培训。还应重点加强照护
救助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政策举措仅起 人员培养力度,增加有专业资质的照护人员供给,
补充性作用,政策衔接不畅,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制 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适当提升人员待遇,以提高服
度化安排 [14] 。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缺乏 务人员从业积极性,提升供养服务质量。三是建立
政策协调机制。社会救助服务的推进,涉及民政、 激励机制调动主动服务积极性。针对目前委托照
住建、卫生、教育等多个政府部门,需要健全多部门 料协议约束力不足,服务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相关
协同机制,做到服务资源的共享,如特困供养与一 部门应承认服务者的劳动付出,给协议服务者提供
般养老服务体系的资源共享、医疗与养老结合等。 一定数额的劳务报酬,将考核结果与报酬支付挂
政府部门的服务政策衔接不畅,产生政策空白或冲 钩,对于服务质量优、满意度高者,可给予一定的奖
突,导致救助资源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二是 励,以此调动服务者主动服务的积极性。四是加强
缺乏行之有效的供养服务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虽 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第三
然社会救助服务由政府主导,但仍需包括市场、慈 方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共享,便于救助服务资
善组织、家庭社区在内的各社会主体来弥补政府救 源的利用及反馈,减少政策冲突、服务叠加、落实不
助资源提供的不足。目前特困救助工作的开展基 到位等情况。
本均依靠政府这一主体,各地对于多元主体的参与 (三)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
以鼓励为主,缺乏细化的政策支持,导致市场主体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策实践,多元主体的
参与不畅,救助服务资源不足和利用不充分并存。 融入能够弥补政府在提供基础性保障服务中的不
足,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助治理作用 [16] ,从长远来看
四、对策与建议
能有效提升特困供养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前对
(一)统筹供养资源,提升救助服务社会化 多元参与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有了相关规定,但对多
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社会救助在新发展阶段 元参与供养制度运行还缺乏操作性的制度设计,以
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对统筹供养资源提供了很好 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在多元参与中的责任分
的参考。一是促进供养服务的多元化参与,对于特 工和关系,建立一个基于多元参与的整合性供养制
困供养的经营管理,同样可以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模 度体系。对此,一是要统筹安排使用各来源的资
式。将政府建设好的供养机构,交给社会主体经 金。除针对特定个体、特定问题等的捐赠实行专款
营,原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和照护服务仍由机构提 专用外,所有用于特困供养的慈善基金应统筹使
供,政府为经营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经营者在保 用,保证所有供养对象均获得符合供养标准要求的
证政府指令性任务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现有资 生活保障。二是要有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引导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