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00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总第114期
南
· 94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3年2月
Journal
工类学生多接受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等专业课 时之内的大学生,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会获取更
程的教育,网络科学知识、网络文化知识、网络思 多的网络知识,进一步锻炼网络思维,信息获取能
维知识基础相对牢固,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学习应 力、信息学习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每天上
用能力相对较强。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其网 网时长超过 7 小时以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反而下
络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网 降,原因在于过长的上网时间容易产生网络心理
络素养最高,其次是共青团员,最低是群众。原因 问题,降低整体网络素养水平。家庭居住地、家庭
在于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具有良好的、积极的 资本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产生显著影响,相对
网络道德观,网络行为相对规范,拥有较强的网络 于生活在城市、高等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生活在县
法治意识。网龄在 10 年以下的大学生,随着网龄 镇和农村、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整
的增长,自身的网络文化知识、网络思维知识、信 体网络素养水平偏低,生活在农村、低等收入家庭
息获取能力、信息辨识能力、信息学习应用能力等 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最低,原因在于来自城市
都会得到增强,其网络素养也随着网龄的增长而 的大学生,接受网络知识教育相对较早,信息获取
逐步提升;网龄在 10 年以上的大学生,网络道德观 能力、信息辨识能力、信息学习应用能力相对较
已经完全形成,加上自身网络使用习惯等影响,其 强,网络道德建设水平相对较高,整体的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不再受网龄影响。每天上网时长在 7 小 水平最高。
表 3 Probit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z 值 95% CI P 值
性别(对照组:男)
女 0.163 0.090 1.76 -0.017~0.343 0.059
年龄(对照组:20 岁以下)
20~25 岁 0.412 0.327 1.60 -0.242~1.066 0.603
26~30 岁 0.446 0.501 1.03 -0.556~1.448 0.547
30 岁以上 0.501 0.467 1.65 -0.433~1.435 0.611
学历(对照组:学士)
硕士 0.625 0.511 0.70 -0.397~1.647 0.805
博士 1.020 0.621 0.47 -0.222~2.262 0.602
专业(对照组:理工类)
管理类 -0.307 0.265 -0.42 -0.572~-0.042 <0.001
经济类 -0.314 0.517 -0.55 -0.431~-0.197 <0.001
文学类 -0.452 0.535 -0.56 -0.787~-0.117 <0.001
农医类 -0.369 0.520 -0.48 -0.621~-0.117 <0.001
艺术类 -0.526 0.674 -0.67 -0.893~-0.159 <0.001
其他 -0.508 0.603 -0.59 -0.768~-0.248 <0.001
政治面貌(对照组:群众)
共青团员 0.338 0.305 0.43 -0.217~0.459 <0.001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0.491 0.398 0.54 -0.311~0.671 <0.001
网龄(对照组:1 年及以下)
1~5 年 0.379 0.158 1.12 -0.063~0.595 0.002
6~10 年 0.635 0.364 2.63 -0.007~1.263 0.007
10 年及以上 0.211 0.569 0.47 -0.927~1.349 0.604
每天上网时长:(对照组:1~3 小时)
>3~5 小时 0.423 0.387 0.50 -0.049~0.797 <0.001
>5~7 小时 0.550 0.657 0.57 -0.036~1.064 <0.001
7 小时以上 -0.132 0.097 -1.24 -0.229~-0.035 <0.001
家庭居住地(对照组:城市)
县镇 -0.411 0.119 -0.56 -0.530~-0.292 <0.001
农村 -0.573 0.227 -0.77 -0.800~-0.346 <0.001
家庭资本(对照组:高等收入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 -0.407 0.336 -0.46 -0.643~-0.171 0.001
低等收入家庭 -0.585 0.557 -0.59 -0.556~-0.028 <0.001
教学体系,将其纳入高校学科体系,通过课堂教育加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路径
强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一)加强网络素养课程建设,持续深化课程思 一是高校要重视网络素养课,开设网络素养教育专门
[7]
政改革 课程。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通识课 ,根据学
加强网络素养课程建设,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科和年级的差异性开展具有系统性、区分度的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