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版
P. 20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 第2期 总第121期
· 122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4年4月
Journal
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如何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 体成员单位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尤其要注意权责对
深走实,仍然面临着医共体内“人、财、物”利益协同 应。政府既要赋予医共体独立法人的地位,又要有
方面的挑战。 相关监管约束机制避免牵头单位权力过大。医共
从“人”的角度来看,县域内三级医疗机构的专 体对基层卫生机构的管理应做到张弛有度,既能有
[8]
家有限,若要专家切身投入精力指导和帮助基层医务 效调控,又不使基层失去活力 。具体到医共体内
人员,意味着不是所有家庭医生团队都能有专家的加 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构建落实长
入,孰前孰后是值得考虑的公平性问题,而专家具体 效运行机制,将总医院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
的工作任务则是效率问题。另外,过去的医联体模式 服务的方式、内容以及绩效考核写进医共体章程,
下,个别地区出现了上级医院“虹吸”和“跑马圈地”的 以制度的方式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 。
[8]
现象,基层不强反弱,这是因为“虹吸”的不只是基层 其次,盘活县域内卫生人力资源,助力家庭医
患者还包括基层人才。医共体模式下如何避免这种 生团队建设。专家可先加入卫生技术落后的基层
“虹吸”,有效激励总医院打通人员流通渠道,构建家 卫生机构,帮助家庭医生团队获得居民的信任,待
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做到“利益共同、责任共担”,是 团队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后再轮转至其他基层单
横亘在医共体建设中的一大挑战。 位。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仅
从“财”的角度,签约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医 仅靠一两个专家到基层坐诊是远远不够的,医共体
保的支持,绝非易事。倘若实现“结余留用”,留用 应对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具体帮扶需求进行评
的基金如何分配给基层医疗机构,也需要各部门达 估和分析,对技术薄弱部分以及有紧迫需求的服务
成一致意见。医保对签约服务是否支持,支持的力 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针对新进人员,医共体应统
[9]
度如何,各地区差异明显。有的地区由医保直接支 一招聘、统一管理,并适当向基层岗位需求倾斜 。
付全部或一定比例的签约服务费,如上海长宁实现 人才流动方面应特别注意防止“虹吸”,保证基层现
了 120 元签约服务费均由医保支付;福建厦门 120 有人才队伍稳定,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家庭医生
元签约服务费,医保支付 70 元 。据笔者了解,四 团队建设,围绕服务提供、技术带动、满意度等维度
[5]
川省 Y 市医保部门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补助 3 元每 科学考核评价家庭医生,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
份,四川省 N 市的家庭医生则没有得到医共体的任 配、评优评奖以及职称晋升等挂钩。
何支持。没钱没动力,这也是经济落后地区家庭医 最后,县域内其他优质卫生资源也应优先向签
生签约服务进展缓慢的原因。而医共体改革以来, 约居民提供,通过优先预约专家号、预留床位、优先
医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杠杆角色,尤其是医保支付 转诊和检验检查、共享检查结果等利好手段,增强
方式和“结余留用、超支共担”的利益调控机制,更 已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吸引未签约居民 [10] 。这一过
是成为实践中的难点,学界讨论的热点。 程中尤其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健康档案、电子
“物”这一方面,资源共享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以 病历、检查结果互认、远程医疗等平台功能的设计,
实物形式存在的床位和设备,还应该包括专家号、 为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等无形物,这对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 技术支撑。
力无疑是全新的考验。无形物资源共享,能有效丰 (二)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
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研究表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医共体建设成
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家庭医生服务内 败的重要因素 [11] ,医保改革牵扯到顶层设计、制度
容中的有偿服务基本形同虚设,只是一种形式文 规则、技术细节等方方面面,是医共体建设过程中
件,宣传度低,知晓率低,已签约居民一般都不选择 需要突破的关键性难点。实践中,各试点地区医保
有偿服务。究其原因还是“信任”二字,仅靠基层医 管理部门对医保政策有着不同的理解,表现为不同
疗机构目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吸引居民选择 的做法,对签约服务的支持力度和方式也不尽相
有偿服务包。有偿服务必须建立在基层医疗机构、 同。需要共同注意的原则性问题有:一是提高领导
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组成专家团队提供服务的基础 认识,医共体改革涉及医疗、医保、医药、公卫等各
上才能有保障,群众才能足够信任,这亟需医共体 领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
的后盾力量。 改革推行将会阻力重重。浙江瑞安的经验是,医
疗、医保是由同一位市领导分管,极大提高了行政
四、医共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共生共荣
效率 [12] 。此外,只有领导意识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县域内联体又连心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之于分级诊疗的重要性,才可能为签约服务争取到
提供保障 医保的支持。医共体应给予签约居民在起付线、报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要明确政府、医共体、医共 销比、封顶线方面的医保优惠政策。 二是要持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