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第10期
P. 74
第41卷第10期
·1492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1年10月
E
A B C D
F
患者,女,89岁,T12压缩性骨折1个月。术前T2WI矢状位(A)和T1WI矢状位(B)示T12椎体下缘皮质缺损,术后CT矢状位(C)和CT冠状
位(D)示椎间盘型骨水泥渗漏;CT轴位(E~F)示骨水泥椎旁节段静脉丛渗漏累及右侧椎间孔。
图2 1例伴有皮质缺损压缩性骨折术后椎间盘型渗漏图
Figure 2 Postoperative intradisc leakage subsequent to vertebral fracture with cortical disruption
A B C D
患者,女,73岁,T12压缩性骨折5 d。术前CT矢状位(A)、T2WI⁃fs矢状位(B)和T1WI矢状位(C)示T12椎体内裂隙样改变伴前缘皮质缺
损,术后CT矢状位(D)示骨水泥沿椎体内裂隙样改变渗入椎体前缘软组织。
图3 1例伴有椎体内裂隙征压缩性骨折术后椎旁骨水泥渗漏图
Figure 3 Postoperative paravertebral leakage subsequent to vertebral fracture with intravertebral cleft
1.3 统计学方法 体),其中男70例,女138例,年龄(68.9±10.3)岁,手
采用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 术入路为单侧椎弓根者共 36 例,双侧共 216 例。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 252 节椎体术后总渗漏发生率 77.0%(195/252),其
准差(x ± s)表示,正态性检验(K⁃S法)符合正态分布 中经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率 21.8%(55/252),经骨皮
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Satterthwaite 质型渗漏率 42.8%(108/252),经椎体节段静脉型渗
近似法,若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将单因 漏率42.1%(106/252)。双凹型骨折196例(77.8%);
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子纳入多因 楔形骨折 37 例(14.7%);压缩型骨折 19 例(7.5%)。
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了评估联 平均局部Cobb角为(14.2±6.1)°,平均椎体压缩比为
合模型及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本研究建立不同模 (68.3±14.2)%,椎体内裂隙征共计 124 例(49.2%),
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皮质缺损共计101例(40.1%),许莫氏结节共计42例
(AUC),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及AUC评价术后骨水泥 (16.7%)。
渗漏的预测价值,检验水准设定为0.05。 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密度等17个自
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
2 结 果
量、皮质缺损和椎体内裂隙征为可能导致术后发生
经 PKP 治疗的 OVF 患者共 208 例(252 节椎 总体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表 1),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