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90

第41卷第11期
               ·1652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1年11月


                   A                                           B
                        1.0                                        100
                                                        RDW                                       低RDW组
                                                        参考线                                       高RDW组
                        0.8                                         80
                                                                   ( % )  60
                        0.6
                       灵敏度  0.4                                    累积生存率  40


                                                                    20
                        0.2
                                                                     0
                         0
                                                                        0  25   50  75  100  125
                          00    0.2  0.4   0.6  0.8   1.0
                                      1-特异度                                    生存时间(月)
                         A:RDW预测CTD⁃PH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B:高RDW组及低RDW组患者Kaplan⁃Meier总体生存曲线。
                                             图1 RDW与CTD⁃PH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表1 高RDW组和低RDW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指标                     高RDW组(n=10)              低RDW组(n=24)              P值
                    性别[n(%)]                                                                         0.512
                     男                                0(0)00.0                 1(4.17)00
                     女                               10(100.00)               23(95.83)00
                    年龄(岁,x ± sx )                    40.50 ± 3.628            36.67 ± 2.740          0.436
                    NT⁃proBNP(pg/mL,x ± sx )      2 585.67 ± 1 086.70        847.57 ± 209.27         0.034
                    mPAP(mmHg,x ± sx )               37.60 ± 4.330            42.26 ± 1.990          0.268
                    RVP(mmHg,x ± sx )                30.00 ± 2.130            25.85 ± 1.840          0.179
                    TAPSE(cm,x ± sx )                 1.53 ± 0.08              2.50 ± 0.37           0.022
                    LAD(mm,x ± sx )                  34.60 ± 1.650            29.75 ± 1.130          0.025
                    LVDd(mm,x ± sx )                 41.90 ± 3.940            40.17 ± 1.020          0.679
                    RAD(mm,x ± sx )                  44.20 ± 2.280            39.63 ± 1.530          0.111
                    RVDd(mm,x ± sx )                 45.44 ± 3.240            40.78 ± 1.410          0.132
                    LV⁃EF(%)                         66.74 ± 1.380            66.21 ± 1.000          0.769
                    WHO Fc[n(%)]                                                                     0.013
                     Ⅰ~Ⅱ                              2(20.00)                16(66.67)%
                     Ⅲ~Ⅳ                              8(80.00)                 8(33.33)

              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11] 。此外,RDW水平与特发            升高  [13]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可能会刺激血小
              性 PAH 临床严重程度相关,且 RDW 升高提示患者                       板聚集,导致血管受损和血液黏度增加,引起易栓
              预后不佳 。在多种结缔组织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                            状态,最终形成血栓。上述过程引起血管内皮损
                      [4]
              病理过程中,炎症反应、铁代谢受损、营养状态、氧                           伤,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及收缩因子释放失衡导致肺
              化应激反应、微血管功能障碍等通过抑制红细胞成                            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增加,PAH形成                [11] 。此外,炎
              熟使外周血中幼稚红细胞数量增加,进而 RDW 升                          症反应也是引起 RDW 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内
              高 [12] 。本研究发现 RDW 与 CTD⁃PH 患者远期预后                 多种促炎因子可以通过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介导
              相关,RDW升高可作为CTD⁃PH 患者远期预后的预                        的红细胞成熟过程升高 RDW 水平,如肿瘤坏死因
              测因子之一。                                            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
                  PH的病理特征是肺血管重塑,其中内膜损伤是                         (interleukin⁃1,IL⁃1)和 IL⁃6 等。临床研究表明,
              PH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慢性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                           RDW 与 COPD 患者 C 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显著
              也参与了 PH 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关于 RDW 水                        正相关性    [14] 。PH患者体内RDW增加的另一个可能
              平在 PH 患者血液中升高的病理机制仍在研究中。                          机制是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红细胞凋亡,从而使RDW
              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导致微血管血流阻力增加、                            升高。实验证实超氧化物歧化酶⁃2 基因敲除小鼠

              血管舒张力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受损,引起 RDW                          红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使用抗氧化剂可逆转这一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