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32

第42卷第7期
               ·1028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2年7月


                             表3 肌肉厚度、羽状角与相对四肢肌肉质量、握力、步速及SPPB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r)
                                            相对四肢肌肉质量                                   握力
                       变量
                                    β        95%CI       t值      P值       β        95%CI       t值     P值
                  肌肉厚度
                    桡骨前            0.047   -0.033~0.064  0.631  0.529   -0.040  -0.406~0.251  -0.465  0.643
                    尺骨前            0.070   -0.019~0.052  0.901  0.369    0.279   0.139~0.625   3.105  0.002
                    胫骨后            0.092   -0.011~0.035  0.997  0.320    0.003  -0.155~0.160   0.028  0.978
                    腓骨后            0.263    0.013~0.054  3.200  0.002    0.159  -0.022~0.257   1.663  0.098
                    腹直肌           -0.047   -0.095~0.045  -0.706  0.481   0.056  -0.302~0.655   0.728  0.468
                  羽状角
                    腓肠肌外侧头         0.009   -0.021~0.024  0.131  0.896    0.065  -0.089~0.214   0.817  0.415
                    腓肠肌内侧头        -0.110   -0.032~0.003  -1.660  0.099   0.049  -0.080~0.156   0.638  0.524
                                                  步速                                   SPPB
                       变量
                                    β        95%CI       t值      P值       β        95%CI       t值     P值
                  肌肉厚度
                    桡骨前           -0.079   -0.029~0.010  -0.927  0.355   0.013  -0.121~0.139   0.138  0.891
                    尺骨前            0.215    0.003~0.032  2.399  0.018   -0.002  -0.097~0.095  -0.020  0.984
                    胫骨后            0.010   -0.009~0.010  0.097  0.923    0.117  -0.030~0.094   1.019  0.310
                    腓骨后            0.135   -0.002~0.014  1.426  0.156   -0.044  -0.067~0.043  -0.427  0.670
                    腹直肌           -0.022   -0.033~0.025  -0.290  0.772   0.075  -0.102~0.276   0.912  0.363
                  羽状角
                    腓肠肌外侧头         0.047   -0.006~0.012  0.593  0.554    0.028  -0.050~0.070   0.328  0.743
                    腓肠肌内侧头         0.186    0.002~0.016  2.416  0.017    0.183   0.006~0.099   2.220  0.028
                 校正干扰因素为年龄及BMI。

                  ( mm )  30              ( mm )  50  *           ( mm )  80              ( mm )  80  *
                                           40
                  桡骨前肌肉厚度  10 0           尺骨前肌肉厚度  30 0           胫骨后肌肉厚度  40 0           腓骨后肌肉厚度  40 0
                                                                   60
                                                                                           60
                   20
                                           20
                                                                   20
                                                                                           20
                                           10
                      非肌少症
                            ( mm )  15  肌少症   非肌少症    ()  40 肌少症      非肌少症     肌少症        *   非肌少症     肌少症
                                                                               ()
                                                                                50
                                                                                40
                                                      30
                            腹直肌肉厚度  5               羽状角  ( 腓肠肌外侧头 ) °  20    羽状角  ( 腓肠肌内侧头 ) °  30
                             10
                                                                                20
                                                      10
                                                                                10
                              0
                                 非肌少症     肌少症          0  非肌少症     肌少症           0  非肌少症     肌少症
                                                       两组比较,P < 0.05。
                                                              *
                                        图1 非肌少症者与肌少症者间肌肉厚度及羽状角的比较
              好地预测四肢肌肉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下肢肌                            肌束深层肌腱膜之间的夹角,它反映了筋膜轴向的力
              肉负重,肌肉较粗壮发达,因而较前臂肌肉在四肢                            矩以及它的子力矩。既往研究发现,从出生开始静止
              肌肉中占比更大。本研究结果中,女性的尺骨前肌                            状态的肌羽状角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当达到青
              肉厚度与握力相关性很高,这与之前一些研究结果                            春期的速长期后就稳定在某个值,一直到70 岁都不
              一致  [12] 。这可能因为握力测量的主要是食指、中                       会发生显著变化        [14] ;另一项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的
              指、无名指及小指的曲屈力,而影响这些力量的肌                            训练,实验对象的股四头肌外侧头及内侧头的厚度
              肉(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就包含在尺骨前肌肉里,                           及肌纤维长度都有明显增加,而羽状角却没有明显
              这是符合解剖学常规的。羽状角是羽状肌肌束与                             改变  [15] ;本研究也发现,老年女性的羽状角没有表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