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10
第43卷第9期
·1288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3年9月
丰度及血液黏度密切相关,代表血流灌注,与胎盘
100
血管化有关。胎盘植入时,f 值升高可能是由于绒
80
毛侵入肌层导致放射状血管及弓形血管的扩张,以
( % ) 60 及植入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 [9-10] ;也有研究表明胎
灵敏度 40 盘植入时,血管在大小及分布上异质性更高,胎盘植
入部位的血管更稀疏,管径更粗,异质性更大 。本
[11]
20 研究还表明非植入组S1区域及非植入组S2区域之
间灌注无差异,说明胎盘没有植入时,胎盘的灌注
AUC=0.639
0
不受分区影响。但是胎盘植入S2植入区域的f值高
0 20 40 60 80 100
100-特异度(%) 于 S1 植入区域,考虑是 S1 区域由子宫动脉及膀胱
图2 f值的ROC曲线
上动脉供血,S2 区域由起自多根动脉(膀胱动脉及
娠结局,目前研究热点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以及PAS 阴道动脉等)的吻合支供血 [12] ,在植入发生时,两者
中。既往研究发现,胎盘植入组f值会显著提高 [7-8] , 血供差异导致局部植入区灌注差异,植入部位的胎
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f值及D 在低b值时占主导, 盘子宫交界面血管异常化具有差异性。既往研究
*
描述毛细血管网内的水分子运动,与毛细血管网的 显示 S2 区植入时子宫切除、输尿管损伤率、ICU 收
表2 非植入组S1区域及非植入组S2区域IVIM结果 (x ± s)
参数 非植入组S1区域(n=15) 非植入组S2区域(n=15) P值
f (%,x ± s) 29.31 ± 3.80 33.39 ± 9.35 0.086
D(×10 mm /s,x ± s) 01.71 ± 0.16 01.76 ± 0.24 0.467
2
-3
D[×10 mm /s,M(P25,P75 )] 158.87(85.47,212.11) 109.92(88.06,193.44) 0.482
*
-3
2
表3 胎盘植入组S1植入区域及S2植入区域IVIM结果 (x ± s)
参数 S1植入区域(n=22) S2植入区域(n=22) P值
f (%,x ± s) 30.77 ± 6.41 35.62 ± 6.28 0.023
D(×10 mm /s,x ± s) 01.65 ± 0.18 01.67 ± 0.13 0.612
2
-3
D[×10 mm /s,M(P25,P75 )] 96.80(76.42,165.00) 102.77(58.69,183.59) 0.919
2
-3
*
[%] [×10 mm /s] [×10 mm /s]
-3
2
-3
2
100 75 1
0 0 0
A B C D
[%] [×10 mm /s] [×10 mm /s]
-3
-3
2
2
100 75 1
0 0 0
E F G
在S1区及S2区均有植入的患者(34岁,孕37周),A:T2WI矢状位图像,显示胎盘与子宫前壁、后壁下段及宫颈口分界不清,子宫肌层变
薄,后壁下段局部膨出,术前MR诊断可疑植入,术中证实为S1区及S2区植入;B~D:显示S1植入区域的f值(B)、D 值(C)及D值(D)的结果,相
*
应的伪彩色条对应值的范围;E~G:显示 S2 植入区域的 f 值(E)、D 值(F)及 D 值(G)的结果,相应的伪彩色条对应值的范围,S2 植入区域 f 值
*
37.42%(E图)高于S1植入区域f值25.47%(B图)。图中红色线条是用于胎盘分区的辅助线。
图3 胎盘植入患者S1植入区域及S2植入区域IVIM成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