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84
第43卷第9期
·1262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3年9月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
纵隔气肿症状/体征
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做出临床诊断分析,并行 (n<40或T<1);折线图采用GraphPad Prism 7.0 软件
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绘制。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发性纵隔气肿 继发性纵隔气肿 2 结 果
纳入研究 排除研究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保守治疗观察,予以抗感染、营 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高原组 25 例,平原组
养支持,疼痛时予以止痛,复查 对因对症治疗 35 例。其中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总人口相差近十
CT或造影检查
倍,同样选取 2 家当地就诊人数最多及等级规模最
康复标准:患者无明显纵隔气肿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无 大的医院进行抽样比较,高原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平
异常,饮食睡眠良好
原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1)。在性
图1 纵隔气肿就诊处理流程
别、年龄、吸烟史、基础性肺疾病等方面,两组差异
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两组 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两组患者均无肺
间比较采用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 部以外基础疾病。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患病群体主
数(四分位数)[M(P25,P75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要在 20 岁左右,自发性纵隔气肿高发于青少年,与
表1 高原组与平原组临床资料对比
临床资料 高原组(n=25) 平原组(n=35) t值/U值 P值
总人口(万) 38.000 360.000 6.43 <0.001
发病率(/10万) 00.650 000.097
性别[n(%)] 0.96 0.875
男 10(40.0) 15(42.9)
女 15(60.0) 20(57.1)
年龄(岁,x ± s) 21.83 ± 2.91 22.34 ± 3.43 1.15 0.162
吸烟史[n(%)] 1.05 0.890
是 06(24.0) 08(22.9)
否 19(76.0) 27(77.1)
基础性肺疾病[n(%)] 03(12.0) 05(14.3) 1.32 0.708
自发性气胸类似。 症状存在时间、治疗周期、住院天数均更长(P <
2.2 两组患者各检查指标比较 0.05,表3,图2)。
对比高原组与平原组患者的生化及心电图指
3 讨 论
标。白细胞、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两组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2);高原组红细胞及 关于高原地区,大部分人的认知停留在海拔
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平原组,高原组血小板低于平原 高、大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少,可以引起人体生理
组(P < 0.05,表2)。 改变。具体哪些改变,是一个值得临床探究的问
2.3 患者症状体征、治疗情况及预后 题。高原低氧环境会诱发人体产生一系列代偿反
对60例患者症状体征、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统 应。其中血液系统较为明显,红细胞增多,弥补高原
[4]
计分析,发现发热、咳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 低氧不足的缺陷 。此外,高海拔需要的麻醉剂量更
[5]
皮下气肿是两地共有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中,高 少 。笔者在高原地区工作时,发现高原地区纵隔
原组皮下气肿及胸闷(呼吸困难)病例的比例明显 气肿发病率更高,临床症状体征更加明显,症状或
高于平原组(P < 0.05,表 3),两组其他症状差异无 体征持续时间更久,住院时间更长。近些年,健康需
统计学意义(P > 0.05,表3)。采用保守治疗的两组 求逐步增强,检查治疗手段及设备日新月异的更新,
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存在差异,高原组患者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更容易在早期被诊断,近几年医院就诊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