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04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期 总第113期
                                                    南
              · 622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2年12月
                                             Journal
               署《教育 2000:全人教育的观点》(Education 2000:A               治革命的纯洁性,认为纯洁社会中疾病最终都会消
               Holistic Perspective),提出全人教育的十大原则,之               失。现在看来,这两种观点都将医学神话般地化身
               后全人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为政治符号,将医学视为政治的附庸,而完全忽略
               全人教育的十大原则包括人类发展、参与民主、地                            掉生理性身体的复杂性。福柯本人在另一本书中
               球公民、人文关怀、选择自由、整全教育、精神教育、                          指出“疾病是一种生理现实,医学则是一种话语生
                                                                    [5]
               经验教育等维度的要求,要求教育重新审视个人作                            产” ,即医学既具有生理的、自然的属性,也无法脱
                           [1]
               为“人”的价值 。                                         离政治和社会而存在。福柯的观点为我们现在讨
                   2. 通识教育                                       论医学的双重属性,尤其是医学课程的“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理念继承自由教育(又称博雅教育,                          提供了历史观照现实的解释。
               liberal education)理念,发端于 19 世纪的美国。其                   人们认知医学的态度随着历史的、社会的进程
               中,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自 1945 年《哈佛                        嬗变,20 世纪 70 年代现代医学模式(又称恩格尔模
               通识教育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式)诞生,并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现代医学模
               计划,到 1978 年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再             式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将心理、社会因素纳入医
                                                                                                         [6]
               到 2007 年“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education curric⁃        学范畴,医学从此逐渐走向健康的概念外延 。在
                                                                                 [7]
               ulum),之后经历数次改革直至 2016 年形成最新一                      我国,医学是人学 、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
               版的方案,反映出从培养一般性心智能力的目标逐                            属性  [8] 也已经得到社会公众较为广泛的认同,课程
               渐具体化到不同学科所提供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再                            思政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公众认知前提之下。医学
               到为享有美好和富有意义的人生而应掌握的知识                             生作为将来医生的角色发展,必然无法只局限于
               这一系列应对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教育目标。尽管                             生物医学知识的掌握,人文精神才是他们医德医
               通识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目标都在不断调                             风、医者仁心的内驱来源,课程思政则是在人文教
               整,但“育人”这一教育的核心目标始终未变,这是                           育之上,构建了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的育
               因为任何一种教育观都蕴含着对“人”的价值的基                            人理念,体现出了教育的内源价值——人的发展
                     [2]
               本看法 。                                             的追求,因此树立了更加符合健康中国政策导向
                   3. 公民教育和隐性课程                                  的新医科教育目标。
                   美国的公民教育核心内容包括历史教育、道德                              (三)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
               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等方面的教育,通过                               医学教育标准变化主要来自国际医学教育组
               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                             织(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育。之所以在美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很难看到思                             IIME)制 定 的“ 全 球 医 学 教 育 最 低 基 本 要 求 ”
               想政治教育的表述,是因为美国自国家建立以来,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GMER)和
               从社会到政府再到学校,一直用公民教育承载着思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另一个层面,从早期杜威等学                            Education,WFME)启动的持续改进的国际医学教
               者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到 1968 年美国教育社会                       育标准项目。
               学家杰克逊提出“隐性课程”概念,再到 20 世纪 80                           早在 2002 年,GMER 就为各国医学教育发展提
               年代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运动席卷全                供了 7 个方面国际标准,分别为:医学职业价值、态
               国,引导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                            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交流与沟通技能,
               地获取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                             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
                                        [3]
               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                                    思维 。仔细分辨可知,这 7 个方面以及细化的 60
                                                                     [9]
                   以上高等教育理念为我们讨论医学教育课程                           项要求绝不仅仅是线性的、固化的从医能力目标,
               思政的改进提供了学理性解释。医学院校的课程                             而是立体的、发展的医学教育标准                  [10] 。WFME 于
               思政需要在着眼全人、立足通识、探索途径的基础                            2003 年颁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经修订的
               上,进行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改革。                                “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于 2012 年问
                  (二)医学学科属性的回溯                                   世。标准共计 9 个领域和 36 个亚领域,其中有 5 个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经在《临床医学的                          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和 29 个相关描述与人文医
               诞生》一书中,分析法国大革命时期两种相悖的医                            学密切相关      [11] :全球卫生、自主学习、人口与文化环
               学观,一种是“医学职业国有化的神话”,一种是“清                          境、学科知识的纵横整合能力,社会责任等已经成
                                                  [4]
               静无为的社会回归到原初的健康状态” 。福柯指                            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的全球标准,这意味着将
               出当时的社会观点一个强调政治革命的有效性,并                            医学教育置于大教育范畴内去审视的结果得到了
               将之视为解决生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另一个凸显政                            国际的认同。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