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84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1卷第2期
               ·234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21年2月


             ·临床研究·

              重症肺炎患者炎症指标、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张黎蕾,夏永泉,王          贤,沈 瀚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0008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3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40例),另选
              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
              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T细胞计数、CD4 /CD8 比值、单
                                                                                                        +
                                                                             +
                                                                                 +
                                                                                      +
                                                                                                   +
              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mHLA⁃DR)];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
              白原(FIB)、血浆 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分析这些指标在 3 组之间差异。结果:炎症指标比较,死亡组 NLR、
              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 < 0.05);免疫指标比较,死亡组CD3 、CD4 、CD8 T细胞计数、mHLA⁃DR水平显著低于存活
                                                                    +
                                                                         +
                                                                             +
              组(P < 0.05);凝血功能比较,死亡组AT⁃Ⅲ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D⁃D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 < 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
              感染、免疫、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及早监测上述指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重症肺炎;过度炎症;免疫低下;凝紊乱血;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4368(2021)02⁃234⁃04
              doi:10.7655/NYDXBNS20210216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呼吸系统急               phocyte ratio,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
              危重疾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是重症监护室中高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常用的炎症指
                             [1]                                        +    +     +               +    +
              病死率疾病之一 ,我国 SP 整体病死率在 25.8%~                      标,CD3 、CD4 、CD8 T 细胞计数、CD4 /CD8 比值、
              59.4%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免疫损伤宿主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monocyte⁃hu⁃
                   [2]
              增加、病原体变异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SP 的诊                          man leukocyte antigen⁃DR,mHLA⁃DR)是常用的免疫
                             [3]
              治面临更多挑战 。早期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                            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
              后,选择正确的对症治疗对患者尤为重要。目前国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际上常用评估 SP 病情系统有:肺炎严重指数评分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 D⁃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英国胸科协会改良            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肺炎评分(confusion,uremia,respiratory,BP,age 65       Ⅲ,AT⁃Ⅲ)是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本研究选择与
              years,CURB⁃65);2007 美国感染病学会和胸科学会                  SP相关三大系统的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找出有
              共同发布的社区肺炎诊断标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                            价值的、能及早判断病情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改
              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这些评估系统均                        善SP患者预后。
                                                      [4]
              以临床指标为主,各具优点但都有一定局限性 。近
                                                                1  对象和方法
              年来对 SP 的病例机制研究发现             [5-7] ,SP 患者体内普
              遍存在过度炎症、免疫功能低下、凝血功能紊乱,这                           1.1  对象
              些系统的失调把SP患者推向危险的境地,常常预后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
              不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P 113例患者资料,根据28 d预

              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                 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73例,其中,
                                                                男42例,女31例,年龄(57.1±14.4)岁(33~79岁);死

             [基金项目] 南京市医学重点科技发展计划(ZKX18016)                     亡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7~83岁,平
              ∗                                                 均(61±15.7)岁。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shenhan@sina.com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